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法律文書
① 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模式
授予限制性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是非上市公司採取的三種基本股權激勵模式。其中採用限制性股票模式的最多,期權模式的次之,增值權的最少。
限制性股票是非上市公司使用最廣的激勵方式。同樣也是非上市公司最臘世畝常採用的方式。但非上市公司的限制性股權可以選擇單項或多項權能進行限制,包括股權轉讓的限輪森制、表決權的限制、盈餘分配權的限制等。這一不同也使得非上市公司的限制性股權更返宴為豐富。
期權在非上市公司中被廣泛適用,是其作為激勵措施的前提條件較容易被滿足。而非上市公司則未必能夠滿足期權適用的前提條件。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議事規則主要是用於保障信息的公開、表達的自由、集體中程序的公平,這兩項制度是保證期權激勵實施效果必須滿足的先決條件。從法律規定上看,非上市公司所適用的法律對這兩項內容的規定並不完善。期權激勵下的被激勵對象不僅無法律制度中對於公司信息披露、議事規則的要求,也無法獲得《公司法》對於股東權利的保護,在缺少上述兩方面制度保障的情況下,期權的激勵效應很難實現。
【拓展資料】
無論是非上市公司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都極少採取增值權作為激勵方式,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增值權激勵的實質是獎金、福利,因此與期權激勵相同,應當按照七級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一旦公司經過多輪融資或完成上市,估值將大幅上升,此時激勵對象承擔的稅負成本,以及作為公司的財務成本均會非常高,這也是使用增值權激勵無法迴避的問題。
在法律制度上,非上市公司沒有上市公司"激勵股權總量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10%"的限制,也沒有"激勵對象個體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1%"的要求。相反,在擬定股權激勵方案涉及激勵總量時,不能受上市公司"10%"、"1%"上限規定的影響,應當充分注意人力資本理論的實踐,充分注意物質資本發展總趨勢在下降甚至產生負利率。人力資本價值在不斷提升,尤其對"輕資產"的科技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要"上不封頂",關注股權稀釋後公司控制權問題,關注原股東與激勵對象之間股權分配的公平問題。
② 國有非上市公司如何進行股權激勵
法律分皮瞎析:國有非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激勵的方式有:1、員工持股方式,應當遵守依法合規、公開透明、立足增量等原則;2、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方式,但大、中型企業不或困得採取股權期權的激勵方式;3、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
法律依據:《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燃團空暫行辦法》 第九條 企業可以採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一種或多種方式對激勵對象實施股權激勵。大、中型企業不得採取股權期權的激勵方式。
企業的劃型標准,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2011〕75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③ 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一、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1、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公司將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時,可以收購本公司股份。股權激勵份額總數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股權激勵的員工實臘謹際享有股東的分紅權、收益權。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
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
(三)將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滾弊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
(五)將股份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六)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
二、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如何轉讓
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轉讓方法如下:
1、召開公司股東大會,研究股權出售和收購股權的可行性,分析出售和收購股權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
2、聘請律師進行律師盡職調查。
3、出讓和受讓雙方進行實質性的協商和談判。
4、出讓方(國有、集體)企業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股權轉讓申請,並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5、評估、驗資。
6、出讓的股權屬於國有企業或國有獨資有限公司的,需到國有資產辦進行立項、確認,然後再到資產評估事務所進行評估。
7、出讓方召開職工大會或股東大會。
8、股權變動的公司需召開股東大會,並形成決議。
9、出讓方和受讓方簽定股輪備基權轉讓合同或股權轉讓協議。
10、由產權交易中心審理合同及附件,並辦理交割手續。
11、到各有關部門辦理變更、登記等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