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法律風險
『壹』 分公司負責人風險大嗎
分公司負責人的風險不大。分公司是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的民事主體。其負責人僅是對外以分公司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一般不會對公司的債務擔責,只是相當於總公司一個部門。分公司沒有自己的名稱、章程,沒有自己的財產,並以總公司的資產對分公司的債務承擔法律責任;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分公司的財產是總公司的一部分,其只有經營使用權,在當事人只選擇分公司作為被告的情況下,法院可以直接判決分公司承擔法律責任。由於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總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因此總公司以其自身名義授權分公司中非負責人作為簽約代表,並無不可。但是,由於被授權的分公司員工不是法定的代表人,可能會帶來如下法律風險:
1、簽約許可權沖突的風險。由於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有對外代表分公司進行簽約的權利,分公司負責人的簽字一般亦對分公司具有約束力。因此,若總公司將簽約權授予非負責人的其他員工,則需要明確約束或者禁止分公司負責人的簽約權,但此類約束只能在公司內部生效,對外不能對抗簽約相對方。
2、表見代理的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十四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
『貳』 分公司承擔責任法律規定
《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 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法律責任的承擔是怎麼規定的?
1、分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責任承擔。
《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這一規定,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 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該條第4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29條的規定處理。
2、分公司的訴訟地位。
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依據《民事訴訟法》第49條,依法設立的分公司是「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其他組織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具有訴訟資格。但訴訟資格不等於民事責任的承擔資格,分公司的民事責任依據法律規定應由設立該分支機構的總公司來承擔。此外,分公司也具有獨立的締約能力。
3、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的情形及例外。
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不能履行債務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要求總公司承擔清償義務。在訴亮敗訟中,可以直接把總公司列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責任。在一般情況下,分公司不能作為獨立的被告來承擔責任,司法實踐多是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判決共同承擔責任。但在執行的時候,一般是先執行分公司財產,不足再執行總公司財產。
作為上述分公司與總公司可作為共同被告的例外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4條:「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所以,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只能以該分支機構為被告。但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分公司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仍然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的規定,執行總公司的其他財產。
4、企業法人及其分支機構財產的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5、總公司對於分公司債務的承擔。
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代表總公司對外從事民事活動,其行為的後果由總公司承擔。
此外,分公司的財產歸屬游則於總公司,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與總公司在經濟上是統一核算的,其在經營活動中的負債由總公司負責清償。其實際佔有和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即使分公司有能力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實際的和最終的責任承擔者還是總公司。
因此,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債務,既不是承擔連帶責任,也不是承擔補充責任,而是直接承擔清償責任,債權人無需先向分公司主張,可直接要求總公司償還債務。
6、關於分公司的其他規定。
《公司法》第211條: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神鍵棚罰款。
其實很明顯,由於分公司法人根本就沒有法人資格,僅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分公司是不能獨立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分公司所有的法律風險和民事法律責任都由總公司來承擔。自然分公司的債務債權風險,總公司也是有義務承擔的。
『叄』 公司,公司的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應
公司,公司的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應
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力、履行業務,從而對企業造成不利法律後果的可能性,包括政策、戰略、市場、財務、運營等法律風險。從企業運營視角出發,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通常有以下幾種:
(1)權益糾紛法律風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面對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內部糾紛問題,如股東之間,股東與董事會之間存在著股權確認、轉讓、權益訴訟以及企業對經營者或股東的訴訟、訴訟撤銷要求等。在公司法等法律的背景下,企業內部糾紛成為現在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問題之一,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智慧財產權法律風險。企業智慧財產權的擁有數量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標志,尤其是一些外資企業,更加註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本土維護。然而,在企業進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產權被侵犯、保護機制有缺陷等事件,從而引起智慧財產權法律風險。
(3)合同法律風險。合同法律風險是法律風險的重要內容,它涉及到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的多個方面,與企業的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其他型別的法律風險交叉。具體而言,合同法律風險主要包含了由於合同主體存在的問題而導致的糾紛,或者由於合同列舉條款的不完善而導致的糾紛以及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產生的糾紛。
(4)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近年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因違法犯罪而導致的法律風險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管理人員違法的法律風險日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多種型別的法律風險中,企業管理人員的違法犯罪法律風險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它可能會導致企業衰敗,經濟效益降低,嚴重的將可能導致企業虧損、倒閉等。
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綜合分析上述多種法律風險,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企業關於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不足。在不少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法律風險及其帶來的後果了解不夠,重視程度不強,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採取預先防範或及時控制的措施,一旦發生了法律風險,盡管進行了事後補救,但是由於防範意識的淡薄和事後措施的不完善,成效不大。
(2)企業經營不善,權力失衡。在當前企業中,存在著多種違規不當操作問題,企業高層管理濫用職權,股東之間和各層管理者之間的管理權力嚴重失衡,對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不能夠及時控制處理,一系列的違規違章行為最終導致了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法律風險。
(3)企業的法律風險防範體制不完善。在一些企業,盡管建立了法律風險的相關制度和機制,但還是面臨著法律風險,這主要是因為該體制不夠完善,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去,有的甚至只是一個形式,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沒有充分發揮它原有的作用。
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法律風險的存在並不可怕,關鍵是企業要能夠及時地認識到潛在的法律風險,並能夠迅速的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防範,以下幾點是常用的防範措施:
(1)加強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當提高對法律的認知,學會通過專業法律部門來有效控制管理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同時融入法律風險的防範意識,減少法律成本,確保企業的良性運轉。
(2)完善經營管理制度。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自身的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確保企業的管理制度合法合理,能夠適應市場的競爭,並通過各種渠道督促和監視所有管理者和員工在這些制度下依法管理與經營,及時做好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有效控製法律風險。
(3)健全法律風險防範體制。法律風險來自於企業自身,所以企業應從自身出發進行有效地防範,建立健全法律風險的防範機制,大力推進法律顧問制度、企業業務經營管理體制、風險管理的預警體制、監督體制,從企業內部來實現自我約束與監督,確保法律風險的防範體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4)提高員工素質,依法履行職責。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從基層抓起,注重企業員工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從而使得每一位員工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依照法律和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辦事,特別是企業的法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有利於他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能夠及時提出參考意見和調查報告,接受法律咨詢,代理各類糾紛的和解與調解,盡可能地幫助企業降低法律風險。
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設立時的最大的法律風險就是設立不成功,而導致股東之間相互追究責任,以及因公司設立不成功而與第三人之間的存在的法律風險。這一法律風險,我們暫不作討論。我們要關注的是,因公司設立時的各種檔案上或行為上的瑕疵,而隱含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虛假出資或股東出資不足,2)虛報注冊資本,3)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4)抽逃出資,5)公司注冊檔案瑕疵等。
公司在設立時還可能出現隨意套用固定格式的公司章程,由公司代辦機構代替製作並簽署各類設立文書和股東會決議,隨意安排選擇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或監事,為規避法律而確定隱名股東,為享受稅收等優惠而向工商管理機關或稅務機關虛假陳述公司注冊地址,或向前置審批機關報送虛假資質檔案等情形,這些都將為公司後續經營遺留下法律風險。
如何規避設立分公司的法律風險?
分公司的一切法律後果必須由總公司承擔,這些風險只能靠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分公司經理的權力制約來實現。
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直接從事業務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雖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樣,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因為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分公司的特徵具體表現為: ①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②分公司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③分公司不是公司,它的設立不須依照公司設立程式,只要在履行簡單地登記和營業手續後即可成立。 ④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形式的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關。 ⑤分公司名稱,只要在總公司名稱後加上分公司字樣即可。
設立公司的法律風險及如何防範?
在公司設立的過程中,出資人往往要選擇合作股東,要簽訂出資協議書,設立過程中經常性的法律風險如下: 一,股東的實力和信譽風險。很多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沒有認真考慮過合作股東的實力和信譽。一旦公司經營困難便出現股東要求解散公司或無法持續經營,導致公司短命。防範:在設立公司前,對公司的經營風險作充分預測,並設定可能承擔虧損的限度及對策;盡量選擇實力和信譽好(信譽是主要的)的合作股東。 二,公司設立協議風險。公司設立協議一般包括公司的注冊資本額,股東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和出資時間,出資人在設立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公司設立不成時的費用承擔等。設立協議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缺少書面的公司設立協議。實踐中,公司的出資人往往設想將來公司如何盈利,很少考慮公司設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少出資人之間甚至沒有書面的設立協議。出資人之間缺少設立協議的約束,必然會導致有關權利和義務的不確定,而這是一種潛在的風險,一旦當公司設立活動出現與預期結果相悖的情況時,這種潛在的風險就可能爆發,從而導致出資人之間的糾紛和訴訟。防範:簽訂完備的公司設立協議。 2, 缺少保密條款。公司設立過程中,有關將來公司的很多資料(具有特定的專利技術、技術秘密)、資訊都需要採取保密措施,一旦這些資訊被他人惡意利用,對未來公司的損害難以估量。所以保密條款的設定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第一可以避免股東利用公司資訊損害成立後的公司利益,第二可以為泄密者設定較高的違約責任,以防範風險產生。 3, 缺乏股東之間約束機制的法律風險。股東作為公司的投資者和公司利益的最大享有者,能夠了解公司的全部經營活動,當股東了解的經營資訊能夠獲得遠遠超出其獲得的收益時,約束股東對經營資訊的濫用就顯得十分必要。股東可以通過設立協議來約束股東濫用公司經營資訊和競業禁止。是最為常見的缺乏對股東約束的法律風險體現在競業禁止。 甲、乙二人分別出資100萬元成立A公司,從事工程機械的銷售和服務。在經營的過程中,甲負責市開拓和銷售,乙負責收款和公司日常管理。1年後甲與其妻子成立了B公司,從事工程機械售後服務,主要是配件銷售和服務。因甲在A公司有很多客戶資訊,所以甲大肆向客戶介紹B公司服務的優越性,並使得B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而A公司的服務利潤一落千丈。 股東另外投資從事與公司相同的行業,形成與公司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在其他股東看來都是非常頭疼的事情。為了解決這一頭疼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設立協議中將競業禁止寫在協議中,並約定較高的違約金。
公司給員工租的宿舍,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主要風險在於員工在宿舍內發生意外,公司有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設施安全防護責任。員工如果在宿舍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有可能需要在管理職責范圍內承擔一定的補充責任。
15,公司股權轉讓過程中有何法律風險
您好,股權轉讓法律風險包括:
(一)公司負債風險
股權轉讓合同中,受讓方最關心的應該是目標公司的負債問題。在實踐中,股份出讓方的債務以資產擔保之債居多,同時還存在未決的訴訟和仲裁糾紛,以及智慧財產權侵權、產品質量侵權責任,以及可能或即將發生的公司與高階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之間的勞資糾紛等。對於上述既有負債或潛在債務,股份出讓方有的是知道的或應當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無法預計何時發生的。因此,處理原則和辦法也是不同的。
(二)債務轉讓法律風險
1、既有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受讓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債務的數額,是否設定了擔保,利率以違約責任,債權人有無限制權利要求等,此類債務是否為不良債務等。對上述問題的考察,能使受讓人在談判中獲得主動,並影響到交易的價格和受讓後風險負擔的大小,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隱性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對於無法預計的負債,如果在股權轉讓協議預定的期限內發生,並且發生實際權利人的追索,該類責任或風險首先應當由目標公司承擔,由此引發的股份轉讓的風險負擔應當由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因此,有關債務承擔問題應列入風險負擔條款予以約定。受讓方所爭取的是與出讓方劃清責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負債,不管是故意還是過失,均由出讓方承擔。但是要注意到,股權的轉移並不影響到債權人追索的物件,受讓方在成為目標公司股東後,仍然需要清償該債務,再根據股權轉讓合同向出讓方追償。
另一方面,這也涉及到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問題。如果股權轉讓導致公司合並或分立,應按照法定的通知時限要求通知有關的債權人,合並或分立後的債務由存續公司承擔或按照協議承擔。
3、隱瞞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對於出讓方故意隱瞞真相,沒有真實、全面、及時地向受讓方批露既有負債或潛在負債的,屬於違反資訊批露義務的行為,違反了出讓方有關公司債務的陳述與保證義務。當發生債務追索時,將嚴重影響受讓方的股份轉讓合同的利益和預期的收益。
公司在勞動人事方面 存在哪些法律風險點
主要是用人勞動合同風險,保險等方面,如果認真做也可巧妙的規避······
商業經營管理公司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如何規避?
其實這里邊核心風險在於後期的經營狀況不好!導致經營狀況不好的主要風險來有以下幾個: 1、商業定位不準確;2、其次為運營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不到位;3、開發商的後期經營管理資金支援短缺或跟不上。4、產權分散後,部分業主在經營不好的情況下違約;(拋磚引玉,當然還有很多,小弟才疏學淺)
履行合同過程中應防範哪些法律風險
這個問題就相當的復雜了。由於合同種類的不同,同種類合同中約定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因此履行合同中應該注意哪些法律風險,是不好確定的。正常情況下公司應當建立完善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來規范和管理合同簽訂履行等各項活動。
『肆』 分公司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分公司不具有法人人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但分公司並非完全不需要承擔責任,而是由分公司承擔直接責任,在分公司財力不足以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時,由總公司兜底,承擔補充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