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人員

法律援助人員

發布時間: 2020-12-17 17:25:45

1. 被指派了法律援助工作的人員,可以不參加嗎


1、法律援助的錢是由政府出的。

2、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可以享有政府提供的補貼。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二條 對下列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盲、聾、啞人;

(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經委託辯護人;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五)有必要指派律師提供辯護的其他情形。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1)法律援助人員擴展閱讀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2.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3. 公職人員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固執的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給予自己的選擇法律保護公職人員是

4. 法律援助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哪些

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專職管理人員。

5. 簡述法律援助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哪些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社會成員都可能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對某些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給予義務提供法律幫助的一種法律救濟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具體的法律援助需要通過下列人員或組織來具體實現。
1、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專職管理人員
法律援助機構是各省市及各區、縣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為「法律援助中心」。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21條的規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職能是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律師是法律援助重要的實施主體
律師是熟悉法律、具有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的專業法律工作者,具有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法律程序,在訴訟方面享有更多的訴訟權利,在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方面有非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國相關立法不斷強化將法律援助作為律師的一種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24條規定:「律師必須按國家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條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在2003年9月12日《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中規定:「要督促律師切實履行法定義務。律師應當依據《條例》第6條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律師每年義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由(區、市)司法廳(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要積極探索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使所有的律師都普遍履行義務。」在各地關於規范法律援助的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等立法中,大都規定了律師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作為法律援助主體的律師主要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事務所律師。律師在實施法律援助時,相關法律援助機構應依法給予其一定量的辦案補貼,這種補貼不是勞動報酬,而是辦案成本支出。
3、高校學生志願者是法律援助的一支生力軍
高校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有效緩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面臨著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由於法律援助人才供給不足,我國約有四分之三應援助的案件未得到援助。其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法律援助的主要對象是貧者、弱者和殘疾者,法律援助工作洋溢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工作就能直接面對這些社會問題,了解群眾疾苦並在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自1994年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實施以來,各地高校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利用學生所學服務社會,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4、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除了國家法律援助之外,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在法律援助中也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由能夠提供法律服務的單位或熱心公民組成,如在法學研究部門、民主黨派中設立的此類團體。這類團體在業務上受司法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但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不享受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司法行政機關的資助。它無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是目前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採用鼓勵、聲援等手段支持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對當事人予以「精神法律援助」的上述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也理所當然地屬於法律援助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在實踐中,此類法律主體通常表現為工會、婦聯、共青團、消協、街道辦等團體和單位。
5、基層法律工作者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一員
基層法律工作者承擔法律援助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只隊伍立足基層,方便及時地為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幫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承辦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少地方立法都規定其負有法律援助職責。
6、其他法律工作者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補充
在實踐中,這部分人員最主要是婦聯、殘聯、經過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社會法律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還包括有許多考取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務資格的人員並沒有從事律師職業,而是仍然從事自己原來的工作,這些人員是利用自身資源為前提的,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資源不足的一種補充。
總之,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指導、協調下,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者、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援助人員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需要者提供法律援助。

6. 見義勇為人員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法條鏈接:《法律援助回條例》第十條

公民對下答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7. 法律援助案件的補貼收入歸誰

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各地做法不一。在實踐中爭議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條例》也沒有對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是否領取辦案補貼作出規定。從性質上分析,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應當歸辦案的律師所有,且不必交稅。

一、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性質

1、《法律援助條例》第24條第三款規定: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可見,現行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準的制定主要是參考辦案的平均成本,而且是參考法律援助機構的辦案成本。

2、補貼標准,包含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所需的交通費、差旅費、通訊費、復印費、午餐等費用。即辦案補貼的性質就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

二、法律援助辦案補貼領取方式,以及是否與有償法律服務一樣納稅?

1、律師直接領取;

2、律師事務所開票領取。領取辦案補貼時開具經營性發票。意味著律師事務所就要按照有償法律服務對辦案補貼進行納稅(包括繳納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等),事實上,領取法律援助辦案補貼不應納稅。

因為,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性質上只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不包含律師的勞務收入。另外,現在的法律援助並不能完全說是政府向社會購買法律服務,因為並沒有買賣雙方的合意,更沒有適用市場的價格標准。現行法律援助從各方面來說都更應是一種政府行為,從這個角度而言,對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領取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按照有償法律服務進行征稅,無異於向政府的行政行為征稅。

三、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能否領取辦案補貼?

在實踐中爭議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條例》也沒有對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是否領取辦案補貼作出規定。有的地方不同意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認為法律援助辦案費用支出可以實報實銷。從法理到實踐,歸工作人員所有是合理的。

1、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

2、一旦領取辦案補貼,就不再將辦案費用支出實報實銷,也不能再佔用法律援助機構的公共資源辦理案件。

3、社會組織人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可以領取辦案補貼,也為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可以領取辦案補貼提供了參考和支持。

4、《法律援助條例》並沒有禁止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而且司法部《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該規定為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掃除了制度上的障礙。

四、法律援助人員是否全額領取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在實踐中,有一些地方,承辦人員所在單位與承辦人員約定按比例分配辦案補貼。事實上,應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承辦人員利用所在單位資源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其所在單位可以扣除其在單位所消耗的費用;如果承辦人員並沒有利用所在單位資源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全額支付辦案補貼給承辦人員,這是由辦案補貼的性質所決定的。

8. 根據《江西省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我省法律援助人員包括哪些

你好,

江西省法律援助范圍:

第九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請求工傷、醫療事故、交通事故賠償的;

(八)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維護合法權益的;

(九)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

江蘇省法律援助的范圍:

第十條公民對於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關系請求經濟補償、賠償的;
(六)因身體遭受嚴重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要求變更或者解除收養、監護關系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對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離婚的;(九)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並無需進行經濟狀況審查:(一)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其指定辯護的;(二)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其指定辯護的;
(三)主張因見義勇為或者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四條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認定其經濟困難無能力承擔法律服務費用:
(一)農村「五保」對象;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
(三)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
(四)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
(五)領取設區的市、縣(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
(六)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熱點內容
市江陽區法院 發布:2025-01-08 11:58:15 瀏覽:429
新婚姻法2019第三者 發布:2025-01-08 11:51:46 瀏覽:553
山東省土地增值稅實施條例 發布:2025-01-08 11:03:06 瀏覽:763
荷蘭同性婚姻法 發布:2025-01-08 10:58:10 瀏覽:639
新勞動法員工未按規定離職 發布:2025-01-08 10:38:29 瀏覽:624
公司法第一次作業 發布:2025-01-08 10:05:47 瀏覽:370
合同法第三人規則 發布:2025-01-08 09:56:48 瀏覽:207
加班費爭議是否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09:44:36 瀏覽:36
勞動法關於年假的補充標准 發布:2025-01-08 09:34:38 瀏覽:411
中日消費者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09:16:37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