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的法律地位

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的法律地位

發布時間: 2023-05-23 10:38:08

A. 交通事故起訴狀怎麼寫,交通事故訴訟中保險公司的地位

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的責任關系及其訴訟地位:
撇開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後,受害人的損失無疑是由致害人賠償,致害人承擔的是侵權賠償責任,歸責原則一般是過錯責任原則。機動車一旦投保了交強險,保險公司基於保險合同承擔合同責任,無論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有譽棗鄭無過錯,只要被保險人應當承擔責任,保險公司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其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根據《道交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只要被保險人不是故意製造交通事故,首先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再按照法定規則賠償。
因此,對於受害方而言,保險公司承擔的是一種有限替代責任,所謂「有限」,是指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超出部分,被保險人尚應按法律規定賠償。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承擔替代責任後,賠償權利人與被保險人的因侵權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在保險公司已擔責任范圍內消滅。至於消滅程度,要視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確定,損失總額在責任限額內,全部消滅;若超出,則部分消滅。但是,這種替代責任是非典型的,典型的替代責任限於被替代人責任范圍,而此處的替代責任擴大了范圍,在受害人也有部分責任時,含蓋了受害人的過錯責任,且其責任大小在所不問。這種延伸替代源於法律的明文規定,是交強險與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相區別的顯著標志。
《道交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慶頌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這一規定,既具有程序意義,更具有實體意義。程序意義在於明確賦予了受害人對承保交強險保險公司以賠償請求權,相應確定了保險公岩陪司在訴訟中的訴訟主體地位,即處於「被告」的主體地位,實體意義在於確定了具體的賠償規則和免責情形以及賠償義務人的順序。由於有法定的賠償順序,承保公司和被保險人又沒有連帶關系,各自在一定的責任段上獨立承擔責任,因此,賠償權利人向保險公司、被保險人提起訴訟,其訴訟標的不是共同的,而是同一種類的,從訴的角度言,是二個獨立的訴;從訴訟性質言,是普通的共同訴訟,非必要的共同訴訟,經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B. 在交通事故糾紛訴訟中保險公司能否作為當事人

在交通事故糾紛訴訟中保險公司不能作為當事人。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中悄裂的訴訟主體地位應是共同被告。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中的訴訟主體地位應是共同被告而非第三人。
根據法律有關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余隱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五條
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啟毀閉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
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後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C. 保險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中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後,行人與機動車一方之間的侵權關系,以及機動車一方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在司法實踐中都不難理解。相對而言,較難把握的是行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即當肇事機動車事先參加了第三者責任險的情況下,在機動搏野猛車交通事故所引起的訴訟中,承保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公司應當處於何種訴訟地位?
對此問題,司法實踐中有以下三種不同的理解和作法:

一、受害人直接起訴「機動車一方」,當後者承擔賠償責任以後,可以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向保險公司追償。

其中的「機動車一方」,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和民事理論,應是指與行人相對的另外一方當事人,主要是指機動車的所有權人。但如果屬於職務侵權,則是指肇事司機所在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如果是雇員為了完成僱主指派的任務而侵權,則脊差是指應承擔替代責任的僱主。

這種觀點認為,應嚴格區分兩種不同基橋的法律關系:其一是行人與機動車一方之間的侵權關系,其二是機動車一方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當行人作為受害人行使索賠權時,其案由是侵權,因此只能依法由機動車一方承擔侵權賠償責任。至於機動車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則是另外一個法律關系而與本案無關。受害人與保險公司之間,既無民事法律關系,也無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二、受害人直接起訴「機動車一方」,保險公司可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這種觀點認為,雖然保險公司與行人之間並無直接的合同關系或侵權關系,行人應基於侵權法律關系直接向機動車一方主張權利。但機動車一方是否應向行人承擔賠償責任,直接決定著機動車一方是否按照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索賠。因此行人與機動車一方之間的侵權訴訟的結果,必然會影響保險公司的權利與義務。保險公司雖然不是侵權訴訟中的被告,但卻因與該案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獲得了訴訟第三人的身份。

三、受害人可以把承保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公司作為被告,從而直接向保險公司索賠。

筆者贊同這種觀點。

表面而言,這種做法似乎沒有道理,而且經常受到責難。反對者認為,受害人不應直接對保險公司索賠。主要理由是受害人與保險公司之間並無直接的法律關系。就侵權關系而言,保險公司並不是侵權人,機動車方才是侵權人,因此應由機動車方向受害人承當賠償責任;就合同關系而言,與保險公司簽定保險合同並交納保費的是機動車所有權人。受害人並不是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因此不應享受合同中的權利。當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雖然應當承擔保險責任,但其性質是合同責任。依照合同相對性的原理,這是其對被保險人即機動車所有權人的責任,而不是對受害人的責任。因此在受害人與保險公司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受害人把承保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公司作為被告,當然也就沒有法律和理論依據。

筆者認為,受害人應有權直接起訴保險公司。上述觀點之不足在於忽視了債權發生的法律依據。依照《民法通則》第84條的規定,「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可見債的發生根據有法律規定與合同約定兩種情形。特定當事人之間即使沒有合同關系,也完全可能由於法律的規定而產生法定之債。《合同法》所規定的代位權之債就是典型的例證。誠然,受害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確實沒有合同關系,但這只能證明二者之間沒有合同之債,而不能推而廣之,以為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債的關系。事實上,受害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具有法定之債的關系。原因在於:

1、2004年5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因此,在不超出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的前提下,法律規定了保險公司直接向受害人賠償的責任,也即賦予了受害人直接將保險公司作為被告的訴權。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部《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53條進一步明文規定:「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損失未超過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的,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索賠,也可以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雖然根據《立法法》,公安部的規定並非法律或法規,而只能屬於層級較低的部門規章,但其作為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文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且不構成對上位法的違反,因此關於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索賠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應參照適用。

2、《保險法》第50條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 」保險法作為《合同法》的特別法,應當優先適用。其中關於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的規定,應屬「債權相對性」的例外。

無須諱言,《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規定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與《保險法》所規定的第三者責任險,並非同一概念。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具有準社會保險的性質,並且具有絕對的強制性;而後者屬於商業保險,法律並未賦予其強制性。即使按照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性規章而在局部地方具有強制性,這種強制性也僅僅是相對的。後者作為商業性的險種,在各地普遍存在。但前者作為一種准社會保險,在我國現階段尚未推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規定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首部法律,相關的配套措施尚未建立起來。反對將二者相提並論、從而否定保險公司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規定對受害人直接承擔責任的觀點,並非毫無道理。

但是,在我國統一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推行以前,作為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考慮到商業性的第三者責任險與准社會保險性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之間高度的相似性,由保險公司參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對受害人直接賠償,顯然有利於及時、徹底地解決道路交通事故糾紛,有利於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實現「分散風險」這一保險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因此作為保險業的最高主管者,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4年4月26日發布了《關於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發[2004]39號),並明確指出:「中國保監會正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開展《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草案)》(簡稱《條例》)的起草和研究論證工作,」該《通知》還要求各保險公司在《條例》正式出台前,「暫時按照各地現行做法,採用公司現有三者險條款來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強制三者險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待《條例》正式出台後,再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整,統一在全國實施。」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該項《通知》,對各保險公司具有當然的約束力。保險公司應當依照該精神,向機動車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直接承擔起《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規定的責任。受害人將保險公司作為被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而保險公司依照保監會的規定,不應行使抗辯權。當然保險公司實際承擔的責任,不應超出保險合同約定的責任限額。至於受害人所蒙受的超出保險公司責任限額以外的損失,則應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由肇事方承擔。

D. 在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中,保險公司的責任性質與訴訟地位如何確定

至於其訴訟地位,當前司法實踐亦做法不一(列為共同被告、列為第三人、不參加訴訟等做法均存在)。
我們粗核認為,保險公司承擔的是保險金的賠付責任,故保險合同外第三人無權以保險公司為被告訴請賠付保險金,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以第三人為宜。理由如下:道路交通事故僅系保險合同的理賠事由,故保險公司承擔的是保險合同責任。因此岩做掘,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取決於請求方是否享胡燃有保險金之賠付請求權。保險金賠付請求權系基於保險法與保險合同產生,如法律規范與保險合同均未規定另外受益人,被保險人應為當然且唯一的保險金請求權人,他人無權直接向保險公司請求給付保險金,只能從被保險人處間接獲得;第三者責任保險亦不例外。《保險法》第五十條第一款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故保險公司依此規定,可直接向第三者給付保險金,但該條款並未授予第三者直接向保險公司請求給付的權利。綜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條、第七十六條文意,亦只是規定保險公司應於保險責任范圍之內承擔賠償責任,並未賦予第三者就保險金的賠付請求權。且我國目前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並無直接賠付保險金於受害第三者的規定;故除涉案保險合同另有特別約定外,受害第三者並無直接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鑒於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性質,系被保險人轉嫁其賠償風險的險種,故保險人保險金的賠付應建立在被保險人事故責任比例大小和應負賠償責任多少的基礎之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處理結果與保險公司具有利害關系。為防止第三者與被保險人惡意串通,保障保險公司的合法權益,保險公司可經申請或由人民法院通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若起訴時,賠償權利人已將保險公司作為被告之一或者第三人的,將保險公司相應列為被告或者第三人;若賠償權利人僅起訴保險公司的,則應當追加機動車一方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E. 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賠償中有什麼作用

法律分析: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賠償中的作用為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第十二條 簽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應當一次支付全部保險費;保險公司應當純枯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保險標志。保險單、保差敬險標志應當註明保險單號碼、車牌號碼、保險期限、保險公司的名稱、地址和理賠電話號碼。

被保險人應當在被保險機動車上放置保險標志。

保險標志式樣全國統一。保險單、保險標志由保監會監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保險單、保險標志。

第十八條 被保險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應當辦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製做慶洞保險合同變更手續。

F. 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為什麼會作為被告一並被起訴

因為肇事車輛的車主買了保險,而且保險合同中有相關的賠償義務,所以一般都作為被告一並起訴。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