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倆隨機一公開
① 法律援助法的意義和亮點是什麼
【法律分析】
意義:將法律援助制度上升到法律層次,向全社會公布,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有利於擴大法律援助的知曉率和影響力,有利於培養民眾的法律援助意識,推動法律援助在全社會的深入廣泛討論,進而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准化、信息化。
亮點:與《法律援助條例》相比,《法律援助法》明顯拓展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法律援助法》第四條、第五條基本沿用了《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確立了包括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費保障等政府責任;第六條確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法律援助職責;第七條確立了律師協會的法律援助義務;第八條規定了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七條規定了個人可以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提供法律援助。將符合條件的個人納入到法律援助志願者的范疇,積極拓寬渠道,鼓勵、支持更多社會力量提供法律援助,提升服務質量。為形成政府主導、公檢法協助、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不同渠道的法律援助工作都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協力推進法律援助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五十七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法律援助服務的監督,制定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標准,通過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定期進行質量考核。
第五十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資金使用、案件辦理、質量考核結果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和回訪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提升服務質量。
② 法律援助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③ 福建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公民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
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工作,應當公開、公平、公正。第四條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五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等組織可以依法對經濟困難或者有其他特殊困難的職工、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無償提供法律幫助,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支持和指導。
鼓勵社會志願人員無償提供法律幫助。第六條人民法院、仲裁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應當對受援人免收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費用。第七條有關單位和組織應當支持、協助法律援助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查詢、復制有關資料的,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應當免收費用。第八條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及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應當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第九條對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對象、范圍與形式第十條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因經濟困難或者發生突發事故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經濟困難的標准參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執行。第十一條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刑事訴訟辯護、代理;
(二)請求給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
(三)請求給付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撫恤金、救濟金、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
(四)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請求侵權賠償;
(五)見義勇為者請求獎勵與保護;
(六)請求國家賠償;
(七)公證;
(八)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務。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聘請律師或者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依法決定為其指定辯護的;
(四)其他符合法律規定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的。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採取以下形式:
(一)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四)行政復議、仲裁代理及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公證證明;
(六)其他法律援助形式。第三章法律援助程序第十四條除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被告人外,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書面申請,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有關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二)申請人所在單位或者所在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的證明;
(三)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及相關證據;
(四)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代理人代為申請的,應當同時提交申請人授權委託人或者其他有關代理權的證明。第十五條省、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受理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法律援助事項,也可以指定下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事項。第十六條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案件,由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非指定辯護的刑事訴訟案件和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承辦案件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非訴訟法律事務,由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事由發生地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④ 法律援助法解讀
法律分析: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法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法律援助法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實現應援盡援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 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⑤ 受援人可以向什麼投訴
法律分析:
受援人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了解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門投訴,並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接到投訴後,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受理和調查處理,並及時向投訴人告知處理結果。法律援助制度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法律援助制度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律師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和回訪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提升服務質量。律師協會應當將律師事務所、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對拒不履行或者怠於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事務所、律師,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懲戒。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七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決定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決定不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的材料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回申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五十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資金使用、案件辦理、質量考核結果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⑥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法律援助,指的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縣級以上的人信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的規定,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滑譽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民性從根本上要求堅持黨的領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和體現人民的意志,更好地確認和保護人民的利益。
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依法治國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在我國法律援助的立法和實踐中,最根本的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
三、 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援助是國家保護公民權利的基本法律制度,依法獲得法律援助也是公民享有的權利內容。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平等保護公民權利,確保權利得以實現。
四、 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平、公正是目標,公開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五、 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國家保障方面體現為財政資金、人員配置等方面為法律援助實施提供保障,同時,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的廣泛參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虛謹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⑦ 法律援助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___
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國已開展40多年,面對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也存在服務供給不足、資源分配不均、覆蓋范圍偏窄、保障不充分、質量不高和便民措施不健全等臘余問題。____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必須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通過制定法律援助法,作出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定,進一步拓寬法律援助方式、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加強質量管理、提供便捷化措施等,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更大范圍通過更多形式,為人民群眾獲得及時便利、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提供法治保障。_
法律援助法草案提請初次審議時有61條,經過修改完善增至71條。增加相關內容,主要是為了充分體現法律援助法是社會法的特徵,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努力實現兩個目的:讓符合條件的更多力量有更多渠道和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更有積極性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讓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更便利地享受更有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
一是激發更高積極性提供法律援助
以往法律援助大多是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指派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渠道相對單一、力量較為有限。對此,法律援助法進一步拓寬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動員更多力量參與,大致明確了三個渠道: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或者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參照本法規定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願者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和法學專業學生,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個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這些形式包括: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以輪激滾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需要說明的是,規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主要是為以後或者地方探索拓展新的形式提供空間。
法律援助經費少、補貼標准低、社會支持力度不足等等,都是影響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以及社會各方面開展法律援助積極性的痛點、難點問題。為此,法律援助法直面問題作出三方面規定:明確政府財政保障。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採取鼓勵措施。包括: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對在法律援助中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明確補貼標准。包括: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補貼;補貼標准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法律援助的服務類型、承辦成本等確定,並實行動態調整;法律援助補貼免徵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二是保障更多公民獲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法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擴大法律援助范圍,主要從三個方面保障更多公民獲得法律援助:努力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包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未成年人、有關殘疾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其他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請求有關賠償、給付和支付勞動報酬等,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包括:請求國家賠償,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發給撫恤金,給鉛伍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確認勞動關系或者支付勞動報酬,有關事故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等。符合法定情形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包括:英雄烈士近親屬為維護英雄烈士的人格權益,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再審改判無罪申請國家賠償,遭受虐待、遺棄或者家庭暴力主張相關權益,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為以後和地方擴展新情形預留空間。另外,不服司法機關生效的裁判或者決定提出申訴或者申請再審,也可以依法申請法律援助。
三是保障當事人更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
為保障當事人更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法主要從三個方面規定有關便利措施:明確相關機關和部門提供便利的責任。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在辦理案件或者相關事務中,應當及時告知有關當事人有權依法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合理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通過服務窗口、電話、網路等方式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時,應當提示當事人享有依法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並告知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和程序。便捷法律援助申請的手續。包括:在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的核查方式上,除法律援助機構通過信息共享查詢外,還增加了申請人誠信承諾的方式;法律援助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的材料或者由申請人作出說明。____特定情況更加便利對待。包括:法律援助申請人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社會救助、司法救助或者優撫對象,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請求工傷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人員的,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發現有距法定時效或者期限屆滿不足七日,需要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行政復議,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等情形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應當提供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四是保障法律援助高質量水平發展
法律援助法通過強化保障和監督措施,讓當事人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更有獲得感。法律援助法明確了法律援助機構和人員的義務。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財物;法律援助人員接受指派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或者終止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並應當按照規定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復核案件的被告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關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同時,加強了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包括: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投訴查處制度,受理受援人的投訴並及時調查處理,制定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標准,定期進行質量考核;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資金使用、案件辦理、質量考核結果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法律援助法還完善了法律援助有關運行機制。包括: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有計劃地培訓法律援助人員,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和回訪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提升服務質量;律師協會應當將律師事務所、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等。另外,法律還規定了相關的法律責任。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機構和人員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五條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擇優選擇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十六條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和規范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個人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可以組織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和法學專業學生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等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志願者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健全法律服務資源依法跨區域流動機制,鼓勵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法律援助志願者等在法律服務資源相對短缺地區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九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及時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第二十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財物。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對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予以保密。第三章形式和范圍第二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提供下列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務:
(一)法律咨詢;
(二)代擬法律文書;
(三)刑事辯護與代理;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
(五)值班律師法律幫助;
(六)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