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卷宗整理室
1. 廣東省越秀區下塘5號公共服務中心什麼時候可以公證
廣東省越秀區下塘5號公共服務中心什麼時候可以公證:
這個要根據工作部署,廣東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已於2018年4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服務紛紛進駐提供服務。在前期工作中,南方公證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為保障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業務的順利過渡,勇於承擔責任,積極完成了相關的籌備工作,成績顯著。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公證業務內容,現面向廣州市公開招募公證機構入駐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服務。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辦公條件
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入駐的公證機構免費提供相關辦公場地,其中,服務窗口2個,配備台式電腦兩台,身份識別儀兩台,復印機、列印機、辦公電話和飲水機等設備;獨立辦公室1個,面積13平方米,位於3樓。
2.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職能是:
1、擔任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4、主持調解糾紛、經濟、勞動爭議、生產經營性糾紛及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5、解答法律咨詢;
5、代寫法律事務文書;
7、協助辦理公證;
8、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公共法律服務理論框架體系:
公共法律服務作為一個不斷發展著的實踐概念,在法治中國建設實踐進程中可以初步定義為: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中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彌補市場供給不足、市場需求不暢和資源配置不均衡。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機關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法律需求為主要目的,而組織提供的必要服務設施、各種服務產品、各項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從價值層面來看,公共法律服務是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融為一體,促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法治現代化新模式。
3.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收費嗎
申請法律援助有條件限制,符合條件都是無償援助,不收費的
法律援助的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廳老宏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援助工作流程:
一、接待咨詢
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對來訪群眾要熱情接待,認真解答所咨詢的法律事宜,並填寫《法律援助來訪(電、信)咨詢登記表》,將接待或咨詢的結果登記在冊。
二、受理指派
1、法律援助機構在收到申請後,應對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認真進行審查,以確定其是否有資格提出法律援助申請,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應當指導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
2、法律援助機構應對案件的類型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屬於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圍。應當在人民法院受理或仲裁機構受理後開始援助。
3、法律援助機構應在接到申請後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援助的決定。申請人對法援機構作出的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
4、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應由法律援助機構含埋主要負責人批准,並在《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上簽字;認為所申請的案件不屬於法律援助范圍的,但考慮其實際情況,可以予以援助的,須報援助機構負責人及主管司法行政機關領導批准。
5、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援助後應當為申請人開具相應的法律援助文書,由申請人轉交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或法律援助工作人員。並建立與律師及當事人的工作聯系,以便隨時了解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情況。主要應當開具的文書有:
(1)給予援助決定書
(2)授權委託書
(3)法律援助協議書
(4)指派通知書
(5)刑事(民事)、法律援助公函
6、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應由審判地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安排律師出庭辯護,並在開庭前3日將確定的承辦人名單回復作出指定辯護的人民法院。
7、對於違反條件規定或拒不履行援助義務的人員,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條予以處罰。
三、案件監督
法律援助機構對自己指派或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採取以下形式進行監督。
1、訴訟監督。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正在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進行監督,通過建立與律師及當事人的工作聯系,了解案件的辦理情況;及時處理案件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事後監督。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自己指派或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結案後的一個月內扮冊,將案件的卷宗整理歸檔。應當通過閱卷及徵求律師和當事人的意見,對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情況作出評定,並及時總結辦理情況,以作為日後獎懲的依據。
4. 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辦法
《辦法》將公共法律服務定義為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滿足各類主體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
辦法內容: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建設現代法律服務業強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滿足各類主體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服務、律師法律服務、公證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調解服務、法律顧問服務、仲裁服務、司法鑒定服務、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服務等項目。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工作以及相關活動。
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完善公益性法律服務激勵保障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整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保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經費。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定做好本轄區內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第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實施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統籌全市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監督、指導和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並組織實施本辦法。區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民政、商務、市場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政務服務數據管理、信訪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工作。
第七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法學會、法律服務有關行業協會等團體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按照規定做好相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投資、捐贈財物、資助項目、贊助活動、設立公益基金和提供產品、服務等形式,支持公共法律服務事業。捐贈財產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第八條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司法行政部門設置的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區司法行政部門設置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託其他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依託法律援助機構等單位的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可以依託鎮(街)司法所或者其他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可以依託村(居)民委員會的辦公場所設置。
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並統一制定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工作規范。
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應當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提供主體等,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更新調整。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三十條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統籌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戲曲表演、普法教育、藝術普及、科學普及、廣播播送、互聯網上網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並根據其功能特點,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5. 2020年重慶市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領取通知
一、頒證時間
2021年4月25日至4月30日。
二、頒證地點
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受理地司法局指定的頒證點。
三、領證方式
(一)網上預約
申領人應於2021年4月21日00:00至4月23日24:00,輸入網址http://lawreg.sinotn.com/plawreg/index.jsp,登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職業資格申請」平台,預約現場領取時間。
(二)現場領取
申領人本人應當按照網上預約時間,持居民身份證原件到頒證點領取法律余歲職業資格證書。
四、其他事宜
(一)申領人現場領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時,受理地司法局履行核對身份信息等程序後頒發,不得代領。
(二)申領人現場領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時,應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佩戴口罩,出示渝康碼(健康碼),測量體溫。
(三)申領人應嚴格按照預約時間領取。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時間內領取的,請與受理地司法局聯系,預約在其他時間領取;未按要求預約時間的,需與受理地司法局約定現場領取時間。
(四)因疫情影響或其他特殊情況不能在集中頒發時段內領取的,可聯系受理地司法局延期領取。
五、頒證點地址及電話
萬州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安慶路101號
電話:023-58569811
黔江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正陽街道香山路5號司法局辦公樓
電話:023-79311018
涪陵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涪陵區興華中路81號司法局辦公樓
電話:023-72863436
渝中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299號司法局辦公樓
電話:023-63828338
江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鴻恩一路11號附1號、2號
電話:023-67560238,023-67757288
沙坪壩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天星橋正街103-6號司法局辦公樓
電話:023-65265025
九龍坡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天寶路3號司法局辦公樓
電話:023-68789713
南岸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茶園豎春睜廣福大道12號1號辦公樓
電話:023-62948377
北碚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雙元大道1號附14號
電話:023-68210718,023-68281539
渝北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雙鳳路57號原區法制辦辦公樓
電話:023-67133886
巴南區司法局
地址森漏: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海大道6號區政府7樓
電話:023-66238727
永川區司法局
地址:重慶市永川區人民北路6號便民服務中心416辦公室
電話:023-49854920
重慶市司法局咨詢電話
023—67086070,023—67086071
重慶市司法局
2021年4月19日
6. 秀山縣律師事務所在哪裡聯系電話號碼額
全市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
為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在保民生、促穩定中的職能作用,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網路,切實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丹東市法律援助中心擬在全市律師事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所內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通過發揮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資源優勢,引導和鼓勵更多優秀律師及法律工作者參與到法律援助事業中,前移服務窗口,將便捷和實惠送到群眾身邊。
一、招募原則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有序、擇優選擇的原則招募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
二、招募對象
全市范圍內的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
三、報名條件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年檢合格的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
(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三年沒有受過投訴的;
(三)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內登記注冊律師或法律工作者5人以上的;
(四)熱心公益,有奉獻精神,有志於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五)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累計辦理由丹東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援助案件20件以上的;
(六)該所內有法律援助志願者5人以上的;
(七)業績突出,社會信譽度和群眾滿意度高的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優先;
(八)參與過政府項目的律師事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所優先;
(九)該所內有法律援助志願者的律師事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所優先。
(十)法律援助聯絡點資格每年授予一次(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服務范圍
律師事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所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開展下列工作:
(一)宣傳法律、法規;
(二)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法律建議;
(三)提供訴訟法律援助服務;
(四)提供非訴訟法律援助服務;
(五)提供法律幫助服務;
(六)參與法律援助中心組織的法律援助服務活動。
五、報名方式、時間、所需材料
(一)報名地址:丹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04室(丹東市錦山大街1號)。
(二)報名時間:2021年10月15日至2021年10月22日;
(三)聯系人:王光宇;
(四)聯系電話:2875022;
(五)所需材料:
1、《法律援助聯絡點申報表》(紙制及電子版各一份);
2、律師事務所或基層法律服務所簡介;
3、律師事務所或基層法律服務所年檢合格證明。
4、由丹東市司法局律師工作科出具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三年沒有受過投訴的證明材料。
六、評選方法及公示
丹東市法律援助中心將對報名名單組成由公、檢、法、司、市法援中心5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其擇優選擇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
最終入選的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名單將在丹東市司法局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丹東司法行政在線)進行公示。
附件:《法律援助聯絡點申報表》
原標題:《關於在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的通知》
7.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標准化建設探索
一、公共法律服務標准化的意義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明確要求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國務院《「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對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及時回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性轉變,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作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決策部署。
隨著人民群眾對規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的增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標准化建設勢在必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標准化建設是統籌考慮政策規劃、民眾需求、工作實際等因素,明確自身服務范圍和權責關系,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總體目標、平台建設及運行方式等以標準的形式進行規范,以謀求社會效益最大化。具體來說標准化建設有以下三點優勢:
(一)量化考核標准
公共法律服務本身是抽象而不易量化的,但根據區域人口數量、經濟條件、發展水平而建立的體系標准則可以較為客觀周全的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和運行情況進行衡量,從而得到直觀具體的評價結果。這對於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信息收集和優化提升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提升服務質量
根據地區發展程度和法律服務資源分布的不同,所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項目和質量也會有所差別,標准化建設則可以規范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架構,弱化地區差異性,幫助群眾得到相對穩定的法律服務質量。同時,對比區域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與建設標準的差異,有助於探索法律服務體系更為有效的改善路徑。
(三)便於優化推廣
為實現「普及化」「一體化」「精準化」要求,打好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友乎平台融合的基礎,有必要對各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功能職責、建設標准、人員配備等方面作統一要求,統一各平台間業務項目「介面」。此外,在各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標准化有助於成功經驗的推廣,大部分成功實踐案例對於當地特殊經濟環境、政策條件、發展水平具有一定依賴性,標准化體系的確立有助於在實踐探索中篩選出對整體服務體系改善有借鑒價值的經驗做法,從而更有效的完成經驗推廣,避免因部分成功實踐案例的不可移植性造成不必要的調研學習成本提高及資源浪費。
二、**市xx區公共法律服務標准化建設的探索
xx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分為網路平台、熱線平台及實體平台。現階段12348中國法網網路平台主要集成了法律咨詢服務、各項法律服務辦理流程以及各地法律服務機構的聯系電話、人員名單等信息,可有效引導群眾聯系所在地法律服務機構。xx區法律服務熱線現階段主要具有初步篩選和分流的作用,專門負責熱線接聽的工作人員根據事項性質、訴求內容、本地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分工等因素,引導來電人對接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調解委會、等機構和值班律師等專業團隊。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則發揮著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1.網路和熱線平台目前主要作用為引導和分流,絕大多數案件最終將流入實體平台進行辦理;
2.大量法律服務件的辦理過程中,實體平台對服務供求雙方都更為便捷,例如法律咨詢過程中有關資料需要專業法律服務工作者現場核驗從而提供精準咨詢、人民調解要求雙方到場、大量資料對當事人簽字的需求;
3.實體平台可有效避免民眾有關信息私密性好弊悉與網路通信不安全性之間的矛盾。基於以上原因,此處主要討論實體平台的標准化建設。
xx區司法局在2017年提出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三級平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並將其作為一項事關全局、事關基層法律服務、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在三級平台的建設過程中,xx區切實按照省、市要求,把握方向、目標、定位,秉持「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建設原則,從上至下,縱向打通,以標准化為抓手,逐步整合區內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建成了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鎮鄉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法律之家」,實現了全覆蓋:
(一)建設法律服務三級平台,搭建公共法律服務基本框架
1.區級設立「xx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嚴卜唯格按照《xx省市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外觀及室內標識規范》對門頭、吊牌、各類標識、背景牆等細節的要求,高標准打造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實現各類別公共法律服務集中進駐,目前中心已完成建設並已投入運營。
2.鄉鎮(街道)法律工作站已全面覆蓋,持續為群眾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務。根據《xx省司法廳關於推進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司法發〔2018〕55號)的指導思想,xx區以司法所為依託,13個鄉鎮(街道)法律工作站已經全部實現規范化。
3.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室升級建設正在全面推進。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室是離群眾最近的公共法律平台,在基層法治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xx區根據xx省司法廳及**市司法局關於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通過提升法律服務工作室的規范化,在144個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室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打造一級、二級及三級村(社區)法律之家,其中6家一級(社區)法律之家已完成建設,2019年將再完成2家一級村(社區)法律之家的建設。
(二)合理配置各級平台功能和服務內容,強化法律服務普惠便民
為了便於群眾集中辦理公共法律服務事項,xx區在各中心、站建設過程中充分調研群眾需求、完善平台功能和服務內容。
1.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在功能職責定位上採用「5+x」建設模式。「5」為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律師法律服務、司法鑒定、公證法律服務等基本職能,在公共法律服務中起主導作用;
「x」為拓展職能,中心根據工作實際引入司法鑒定、法治宣傳、遠程探視幫教等法律服務。
2.公共法律服務站立足「3+x」平台功能建設,其中三項基本功能為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教育,x項為拓展功能,由各基層服務站根據需要引入。
3.法律之家則優化整合了法律服務室的基層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服務、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職能,立足於打造「15分鍾法律服務圈」,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
(三)配備法律服務人員,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專業化建設
各級平台根據區域內人口規模、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及業務接待辦理數量,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
1.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崗位8類服務崗,包括綜合接待崗、法律咨詢崗、人民調解崗、法律援助崗、信訪調解崗、司法鑒定崗、「12348」熱線崗、公證服務崗,一方面公證處整體搬遷入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另一方面引進龍泉司法鑒定機構、律師事務所等社會力量為群眾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同時從司法行政機關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中選拔和新錄用工作人員到中心負責法律服務工作,為群眾辦理法律服務事項。
2.公共法律服務站充分利用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人員,整合鄉鎮、村(居)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及法律服務志願者等,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3.村(社區)全面貫徹「一村一顧問」原則,全區144個村(社區)均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請法律顧問,配備1名調解員、1名值班律師,在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法律之家」提供法律服務。
(四)打通三級平台運作,實現各級平台資源共享
xx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已購買電信視頻通信服務,在12個司法所均已安裝視頻點驗系統,可實現多方視頻通話。這意味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與全區法律服務工作站、工作室可實現實時視頻通話,中心可隨時了解基層法律服務現場的情況,對於重大疑難的法律服務案件可根據實際情況調度區內法律服務資源,並提供解決方案。視頻點驗系統除了用於中心指揮調度、遠程會議等,還可以提供視頻法律服務,群眾在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即可同中心的法律顧問進行溝通,律師將通過視頻向群眾提供遠程法律咨詢等服務。
三、公共法律服務標准化實踐面臨的困境
經過xx區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區內法律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覆蓋面和質量效能還不能完全達到預期標准,不能完全適應區內快速發展的節奏,不能完全滿足群眾的期盼和需求,在標准化建設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公共法律服務人員緊缺
按照省市級有關中心的建設要求,中心將採取「5+x」的功能定位,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律師法律服務、公證法律服務及司法鑒定、法治宣傳、遠程探視幫教服務等拓展功能,各個功能都需要通過進駐相應工作人員來實現,另外還將設「12348」熱線接聽員、「12348」法網專員,共計需增設11個工作崗位,因此在目前無新增編制的情況下,實現中心人員配置,是一個較為緊迫的問題。
(二)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不平衡
區內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龍泉街道、西河鎮等區域法律服務建設起步早、資源整合成效明顯,已建成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站和法律之家並投入運行,為群眾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法律服務。同時,也有部分區域由於區位劣勢、人才流失、法律服務資源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部分區域在平台外觀、內部標識、窗口和基本設施等方面離省市級確定的法律工作站和法律工作室標准還有較大距離,不規范的場所設施及服務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信任度較低。
(三)公共法律服務社會認知度不高
雖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已經全面鋪開,但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性質、內容普遍缺乏了解。一方面,遇有法律問題,少部分人才會尋求公共法律服務的幫助;
另一方面,有意識尋求法律幫助的,也不清楚到哪裡尋求和如何尋求法律服務。與群眾需要量大形成對比的是,大多數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接待量較少,這樣服務與需求對接錯位的現象,可能導致群眾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和公共服務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各級黨政機關對公共法律服務認識不足
一方面,一些單位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識不足,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職能、作用不甚了解,參與度不高,雖然司法行政機關依託職能優勢,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但實踐中很難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公共法律服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基礎性作用認識不足,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平台建設的責任主體在職能職責、建設重點、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接線不明確,導致在建設中存在資源調動困難、分工不清的現象。
(五)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規范化程度不夠
各級平台如何配置資源、如何制定服務流程、如何統一管理和考核、如何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標准不一的現象。規范且成熟的服務流程、質量要求及考核機制還沒有成型,極不利於群眾獲得高質量的公共法律服務。
四、改善路徑的一些思考
(一)整合力量,配齊服務人員
為實現區級中心各項功能,保障服務質量,需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全區司法行政力量分布情況,綜合考慮綜合需求,整合各方面力量,配齊人員。一方面是全面整合資源,統籌調度工作人員,選拔能力強素質高的工作人員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
二是購買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具備法律咨詢功能,這就要求有專業的律師進駐,要積極探索購買律師服務,為群體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是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積極招募周邊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師生、離退休政法幹警、社區力量參與法律服務,補足人才缺口。
(二)加快建設,均衡各片區發展
按照建設計劃全面推進各級平台建設,遵循有重點、分批次、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方式推進實施。先選取法律需求突出、具備軟硬體條件的區域著力打造示範點,總結提煉選址規劃、平台外觀、內部標識、窗口和基本設施的配置要求等方面經驗。再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符合建設條件的點位進行推廣建設,過程中廣泛開展輪流觀摩,採取主動申請和任務安排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各司法所人員參觀已建成或建設中的公共法律服務站、公共法律服務室和法律之家,開展不定期經驗分享會。
(三)強化推廣,擴大平台影響力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應當普及尋求公共法律服務的渠道、申請公共法律服務的內容、公共法律服務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中的典型案例等方面的信息,讓普通群眾認識到公共法律服務渠道的便捷、暢通、透明性。宣傳方式充分考慮群眾的接受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創新思維,利用各種多種方式,使宣傳活動活潑、生動、吸引人。一是藉助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充分利用政府網站、微信、微博等網路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二是多種形式擴大宣傳效果,利用現場普法、專項活動等形式,在法律進企業、法律進農村、法律進學校等活動中通過律師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法律服務便民卡等形式,增加廣大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識,幫助群眾了解掌握如何獲得便捷的法律服務。三是結合各村(社區)的宣傳欄、村(居)委會進行宣傳,採用漫畫、張貼聯村律師聯系方式的形式,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的熏陶,了解公共法律服務的內容。總之,採用多種途徑進行推廣,擴大法律服務平台影響力,促進法治成果群眾共享,使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
(四)司法局主導,建立組織保障機制
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必須堅持「協同參與」的原則,因此需要強化司法局對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統籌力度,加強各級司法行政人員以及法律工作者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識,對區內法律服務進行整體規劃,有效整合目前相對獨立發展、各自管理的法律服務資源,使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有機運轉、系統發揮作用,不斷提高區內公共法律服務的供給能力。
1.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組織領導。由司法局牽頭、各司法所確定專人,組建「全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小組」。小組由組長、副組長、工作組成員組成,專門負責調度、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建設工作。小組內定期通報進展、分享建設經驗,並及時總結、出台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細化建設的責任主體和具體任務。小組內定期召開會議,協調法律服務資源,協同高效地推進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2.制定詳細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規劃建設方案。公共法律服務要以切實滿足群眾法律需求、深化基層依法治理為目標,必須結合各區域實際發展情況選取適合的平台建設標准,明確硬體設施、人員配置、服務項目的具體方案。基層法律服務平台配備標准化電腦終端和視頻指揮服務終端,使法律服務項目不全面的基層法律服務平台能通過智能終端聯結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得到中心法律工作者的幫助和服務,從而切實保障15分鍾法律服務圈便民利民目標的有效落實。
3.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重要意義、內容措施的內部宣傳培訓。製作公共法律服務簡報,展示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建設情況、服務情況等,在內部進行傳閱,對司法行政人員、法律服務人才等開展制度化、常態化的宣貫和培訓。
(五)多措並舉,推進平台規范化運行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規范主要涉及人、事、物三方面,「人」是指人員隊伍的配備,「事」是指公共法律服務業務的運行,包括服務內容的規范開展、各級平台之間的有效銜接,「物」是場地選址、功能分區、設施設備等方面。為了推進平台規范化運行,應當明確平台人、事、物三方面的標准和機制,並進行評估考核。
1.健全運行機制。要構建便民利民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必須系統性、制度性規劃其運行機制。一方面,強化對內的融合聯動機制,打通公證、法律援助機構、人民調解之間的隔閡,建立公共法律服務聯席會議、辦案協作等工作機制,將群眾多樣化公共法律服務需求逐項落實責任人員進行處置;
同時各窗口受理群眾需求後根據情況可進行指引或分流,例如進行法律咨詢的事務根據具體情況可建議群眾到調解窗口尋求幫助等。第二,強化對外融合聯動,主動與信訪局、人民法院等部門溝通協調,為群眾和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活動。第三,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保證三級平台之間的資源聯動,例如,社區法律之家的律師採取每周值班制,引入機器人終端,使群眾可以便捷查詢相關法律條文或法律案例,同時運用視頻服務平台,使群眾在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即可同中心的法律顧問進行溝通,律師將通過視頻向群眾提供遠程法律咨詢等服務。
2.完善平台標准。首先,明確平台建設硬體標准,要求臨街落地設立接待大廳,統一名稱標識,根據場地結合人群習慣動線合理規劃,劃分出咨詢接待區、等候區、法律服務區等不同功能區域,設置相應的法律服務窗口,並配備必要的便民措施,各平台建成後由「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小組」進行標准化驗收。其次,明確各平台向群眾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具體項目,合理設計群眾來訪的接待流程及各項目的服務流程,出台《xx區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清單》《xx區公共法律服務流程》,並統一印製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辦事指南,服務人員上崗前需經過培訓考核,確保服務人員按照要求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第三,多方面引入法律服務人才,通過整合現有法律工作者、政府購買律師服務、引入法律服務志願者等方式搭建法律服務人才體系,明確崗位職責,並且重視培養和加強提供法律服務的法律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3.加強評估考核。要建立以群眾為導向的考評體系,切實以「是否為人民提供了法律服務,服務好不好,群眾滿不滿意」為考核原則。科學制定量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工作考核標准,建立內部管理、群眾評價、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內部設置出勤率、接待量、專業度考評等硬性考核指標;
多渠道、多方式採集群眾評價,設置窗口服務評價器、意見箱、主任信箱,建立回訪、評議制度,對服務事項實行抽樣電話回訪;
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採取「神秘客」方式親身體驗服務,對服務流程和質量打分評價。此外,開放針對公共法律服務者的投訴通道,對於公共法律服務者經核實查證的不良執業行為、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戒;
對於滿意度高、服務效果顯著的機構和工作人員進行獎勵表彰,引導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規范運行,樹立司法行政工作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每半年對平台運轉效果做一次綜合評估,年底做一次全面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責任單位目標責任制考核,保障公共法律服務的優質高效。
8.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問題調研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問題調研
報告一
xx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縣域面積2380.5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街道),362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90餘萬,居住有漢、彝、苗、布依等民族。東鄰修文縣,南鄰清鎮市和織金縣,西鄰大方縣,北和東北與大方氏尺叢縣、金沙縣接壤,縣政府所在地距省會貴陽78公里,距畢節市政府所在地七星關區115公里,有水西門戶、省府咽喉之稱,交通便利,自古商貿繁榮。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健全、法律資源和人才不足的現狀,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在一定程困野度上影響了法治建設的進程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2014年2月,司法部印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就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路,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等問題作出部署。四中全會為各地正在積極探索的法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來,xx縣立足縣情實際,著力抓載體建平台補短板,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法治思維的方式創建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形成司法行政業務辦理和公共法律服務“一站式組合多窗口服務”的工作格局,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務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基本實現了法律服務全覆蓋;有效化解信訪積案,群眾信訪不信法的觀念逐步轉變,對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全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一) 部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縣委、縣政府印發了《xx實施方案》的通知(縣辦發〔20xx〕37號),將人民調解獎勵基金每年100萬納入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明確縣司法局要組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並指導鄉鎮(街道)成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成立了由縣司法局局長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領導小組。先後擬定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方案》和《xx縣人民調解中心建設方案》,“兩個中心”於20xx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殲櫻用。逐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值守制度,將幹部值班值守情況納入幹部任用和年終考核。
(二) 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建設及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1.建立呼轉中心,將12348法律援助專線拓寬到公證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司法救助、社區矯正、律師服務、法制宣傳等領域,全縣29個鄉鎮(街道)、362個村(社區)以及縣直部門和大型企業均公開12348法律服務專線,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群眾可以遠程撥打12348熱線,根據語音提示轉接到相應的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員根據當事人不同的需求進行專業服務和解答。同時縣法律援助中心與縣老齡辦、團縣委、婦聯、殘聯、武裝部、看守所、戒毒所、人社局、縣總工會等10餘家單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為特殊群體維權和提供法律服務。
2.以“互聯網+”的思維,構建xx縣司法行政工作三平台。即“xx縣司法行政微信服務平台”、“xx縣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xx縣司法局門戶網站服務管理平台” 三位一體的新媒體平台,解決當事人跑路難、效率低、辦事來回折騰的現實問題。一是構建xx縣司法行政微信服務平台。開通“xx司法”微信服務平台,將二維碼公告到鄉村和各單位,進一步拓寬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提高群眾知曉率,擴大社會影響力,切實為群眾推送法律服務。二是構建完善xx縣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以“互聯網+”的思維,以服務與管理並重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最終實現業務辦理便民利民,內部管理科學高效。三是構建xx縣司法局門戶網站服務管理平台。廣大群眾可以登錄該網站查看了解辦事服務流程圖,提前准備好有關申辦事項的手續材料,查詢有關法律法規,避免來回跑路折騰。可以利用網上留言本、監督電話,對幹部工作作風、廉政履職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三)公共法律服務質量保障措施
為確保公共法律服務質量,推進法律服務標准化、專業化、規范化,出台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值守制度》,窗口值班人員分別由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律師、正式公證員、資深調解員及對口業務骨幹組成,不定期對其進行業務素質培訓,確保群眾享受到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四)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情況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由縣財政負擔;100萬元人民調解基金已納入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鄉鎮(街道)級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經費需進一步協商解決;成立了以縣司法局局長為組長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領導小組,指導全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保障制度不夠健全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體現了公益性、社會化服務的特性,目的是滿足群眾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我縣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還是在司法行政體制內運行,未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二)公共法律服務基礎條件較為薄弱
xx縣目前已建成一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基本已形成“一站式管理和多窗口服務”的工作格局,但在鄉鎮一級的法律服務站幾乎都是依託鄉鎮(街道)司法所,無獨立辦公業務用房,無政府購買服務的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司法所除了承擔司法行政職能外,還承擔當地政府很多工作,且司法所工作人員平均2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公共法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夠高
一些部門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識不足,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職能、作用不甚了解,參與度不高,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性質缺乏了解,遇有法律問題,只有少部分群眾會找法律服務工作者尋求有償法律服務,大部分群眾還是習慣於求助於信訪、公安等部門,導致公共服務資源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四、進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地位,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機制
將公共法律服務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經費預算,建立長效機制,以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中心點,在全縣29個鄉鎮(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形成公共法律服務網,協調修建業務專業用房,配備專業法律服務人員。
(二)整合資源,促進全縣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全縣執業律師40餘人,法律服務工作者60餘名。執業律師幾乎全在縣城執業,法律服務工作者分布不均,有的鄉鎮至今還沒有設法律服務所,所以應大量吸收從事過法律服務的退休老幹部、法律從業人員等,整合資源,根據各鄉鎮實際分配人員,確保每個鄉鎮都有法律服務人員,以此促進全縣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強化監督,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檢查考核機制
建議由縣政府牽頭相關成員單位每年對各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行考核。檢查各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完備,台賬、檔案資料等齊全,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投入等等,具體由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考核標准。同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質量評價機制,由享受服務的個人或者單位對律師及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以此衡量各鄉鎮(街道)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效果。縣政府綜合考慮服務質量評價和檢查結果對各鄉鎮(街道)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予以年終考核評定,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此來作為對律師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年度考核的依據。
報告二
一報告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根據司法部出台印發的《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以及20xx年2月在拉薩召開的全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座談會總體工作部署,xx市司法局大力推進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實際需要,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設功能定位,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堅持線上與線下服務資源相結合,將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延伸至基層,於20xx年2月xx日開通運行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xx市總平台和卡若區、芒康縣、邊壩縣三個分平台),成為西藏地區率先開通運行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區域。因此,本報告所反映的xx市公共法律服務的現狀及揭示的問題,也折射出西藏全區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可能面臨的現實和存在的問題。
xx市是我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地處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歷史上為“茶馬古道”要地。因其連接西藏與內地商貿往來的樞紐地位,又素有“藏東明珠”的美稱。xx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市轄卡若區及江達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邊壩縣(一區十縣),包括24個鎮、1xx個鄉。全市常住人口78萬人左右,主體民族為藏族,占總人口的95%以上,此外還有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
二調研目的
1.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自開通運行以來,已逾一年時間,其運行效果怎樣、平台功能發揮如何、基層群眾是否受到實惠、還存在什麼問題、是否需要改進完善?針對這些問題,需對平台過往一年的運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進而作出評價,以查找問題,並尋求改進和完善的方案。
2.藉助調研本地線上公共法律服務狀況反觀線下實體公共法律服務存在的問題,並考察本地法律服務市場的供需關系,供相關部門、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參閱並引起關注。
三調查方式和分析方法
1.數據分析:調研人員通過檢索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20xx年2月xx日至2020年3月1日期間的後台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比較和分析。
2.應用體驗:調研人員於2020年2月期間通過親自參與平台應用操作、後台咨詢解答、用戶線上流量和活躍度觀測等方式考察平台的實際應用狀況。
3.實地走訪:調研人員於2020年4月至5月期間實地走訪邊壩縣、洛隆縣、左貢縣、芒康縣、察雅縣、卡若區等地,了解當地司法行政部門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與不同類別的群眾進行交談,了解基層群眾對移動平台線上運用的認知度、願望與需求、操作性等方面的情況。
4.交流訪談:調研人員於2020年2月至5月期間通過與該平台開發與維護服務提供方人員、各地司法局平台運行管理人員進行交流訪談,了解平台管理狀況、運行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宣傳推廣、實施運用等方面的情況。
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平台應用功能未充分發揮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xx市總平台和卡若區分平台在群眾在線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方面有少量運用,而公證服務在線預約功能在總平台和三個分平台均無使用。
2.平台受關注度低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xx市總平台用戶數量xx人,卡若區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邊壩縣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芒康縣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平台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用戶總數量僅為xx人。
3.平台活躍度低
經分析上述各平台群眾在線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公證服務在線預約四大板塊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用戶對平台整體運用活躍度不高。
4.後台無人員管理
經查看掌上平台應用界面及後台管理系統發現,平台在運行過程中,各板塊涉及到的在線申請、意見反饋、建議、說明等欄目幾乎無人回應,普法宣傳板塊幾乎無內容更新。由此可見,平台無人員進行日常管理,長期處於僵死狀態。
5.藏漢語言不通
經實地考察發現,本地區農牧民普遍存在不識漢字、不識藏文、不懂漢語的特殊狀況。目前,平台尚不具備實現藏漢文字互譯、藏漢語音輸入並轉換為文字等技術手段,暫不能解決西藏地區現實存在的農牧民藏語言表達、藏文信息輸入的實際運用障礙。而建設該服務平台的初衷,主要是面向最基層的群眾,並滿足邊遠農牧區廣大民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及時之需。平台的上述缺陷在解決西藏的特殊狀況方面顯得先天不足。
6.法律服務人員稀缺
經統計,xx市現有律師事務所4家:市區3家、左貢縣1家;執業律師8名:市區7名、左貢縣1名;公職律師14名:市人民政府2名、市司法局2名、市公安局3名、市市場監管局1名、市稅務局1名、八宿縣1名、芒康縣2名、察雅縣1名、江達縣1名;援藏律師(一年服務期)11名:市司法局2名,除邊壩縣、左貢縣外其餘九縣(區)司法局各1名。據此現狀,本地律師本身數量稀少,且幾乎集中於市區,加上xx所在西藏地區地域廣闊、上高路遠、道路艱險,使得當地社會律師的觸角由中心區域延伸至偏遠縣、鎮、鄉顯得遙不可及。而公職律師多服務於所在單位,對於公共法律服務的參與度有限。援藏律師作為補其短板的有益力量,仍不能保證每年都能覆蓋到所有的縣。
7.宣傳推廣不足
經調查了解,平台運行初期,各平台運行組織人員對平台的宣傳形式過於單一,推廣范圍過於狹隘,且未進行持續地宣傳推廣,以至於平台的存在及其功能未被廣為知曉,廣大老百姓對其並不了解,基層群眾運用甚少,宣傳推廣不足,進而效果不佳。
五原因分析
1.平台應用功能未充分發揮,源自於平台受關注度低、活躍度低和後台無人員管理。
2.平台受關注度低致使平台需求不足,進而造成平台功能無法發揮。
平台需求須通過調動平台用戶的需求來滿足。因平台的目標用戶為基層群眾,故應廣泛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才能滿足平台的需求。而有效的調動方式就是對平台進行大范圍、大力度地宣傳推廣。此前,宣傳力度不夠,推廣措施不到位,是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3.平台活躍度低致使平台運用頻次不高,進而造成平台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若要充分發揮平台功能,須讓用戶切實體驗到平台應用的及時性、便捷性,感受到平台的實用性、有效性。而對提交平台的咨詢問題、申請事項、意見反饋、建議說明等做到及時回復和有效解答,則是實現平台滿足用戶需求及時、便捷、實用、有效要求的最佳途徑。目前,平台接入的可提供法律咨詢解答的人員僅有本地的7名律師,對已提交的咨詢事項幾乎無人響應;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公證服務在線預約等事項在後台幾乎無人對接受理;後台管理系統無人員管理、無信息更新、無動態跟蹤等缺位狀況,均是造成平台運用得不到提升和廣推的種種原因。
六改進和完善的建議
1.鑒於目前平台需求尚未充分調動,原為實現需求分流而設置的縣區分平台暫無必要開通運行。現階段,可只保留市局總平台,在接下來的宣傳推廣期間,一方面探測並逐步發掘群眾線上需求的總量,一方面測試並適時調整後台應對機制是否可行有效。這期間,各縣區群眾可直接登錄市局總平台進行在線法律咨詢和提交相關事項申請,總平台尚可滿足現有各縣區群眾在線需求量。待今後在線服務需求被充分調動並達飽和之後,再視情況開通縣區分平台,啟動需求引流機制。
2.應加大對平台及其功能的宣傳力度並在全市各縣區進行持續性、專門性地推廣運用,促使基層群眾與平台的接觸率和上線率大幅提升。具體措施:可在各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相關辦公場所展示平台二維碼及相關功能介紹、操作指引等,並在接待群眾來訪咨詢、受理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服務等工作過程中,指導群眾掃碼登錄和進行操作引導;在各種法律宣傳活動中,通過宣導並利用宣傳冊、展示架、二維碼台簽等對平台及其功能進行宣傳推廣;動員各縣區駐村工作隊對平台及其功能進行宣傳,並指導當地鄉鎮居民學習運用掌上平台。
3.針對本地法律服務人員奇缺的現狀,可積極利用域外資源,引入外部律師,與區外律所合作等方式,充實平台的律師庫,助力平台推廣運用。
4.平台的運行應當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業務受理人員,實現對後台的管理和信息跟蹤、數據統計,以及群眾需求的及時回應。
5.為解決藏區普遍存在的藏漢語言不通的問題,應開發運用藏漢文字互譯、藏漢語音輸入等技術,以助推平台深入藏區農牧民廣泛運用。目前,在語言、文字轉換手段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應在平台功能充分顯現的基礎上,暫時通過識漢字、懂漢語的人員協助藏區農牧民對平台進行操作的途徑來實現運用。
9.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