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企業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制度

企業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制度

發布時間: 2023-07-04 13:38:44

法律援助法規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② 法律援助中心管理規章制度怎麼寫

根據復通說理論,可將法律淵源分為制:正式的法的淵源與非正式的法的淵源。主要體現如下:
(1)根據法的淵源的載體形式的不同,可將法的淵源分為成文法淵源與不成文法淵源,如我國的憲法法律就是成文法淵源,而美英國的判例法就是不成文法淵源。
(2)從法的淵源與法規范關系的角度,可將法的淵源分為直接淵源與間接淵源。制定法等與法規范、法條文直接相關的淵源為法的直接淵源,學說等與法規范、法條文間接相關的淵源為法的間接淵源。
(3)根據是否經過國家制定程序,法的淵源可以分為制定法淵源與非制定法淵源。
(4)根據法的淵源的相對地位而分為主要淵源與次要淵源。
在法律實踐中,法的淵源最主要的分類為正式的法的淵源與非正式的法的淵源。正式法的淵源指具有法的效力的法的淵源,就是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
非正式法的淵源指在法律實際生活當中,它會發揮法的作用,但不具有法的效力。如習慣、理論等等。
由此可見,我國的法律援助條例就屬於正式的法律淵源。

③ 廣州市法律援助實施辦法(2019修訂)

第一條為促進和規範本市法律援助工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組織實施本辦法。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區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區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在本行政區域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和監督法律援助實施活動。第五條市律師協會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支持和指導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和老齡工作委員會為維護特定群體的合法權益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第六條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經費包括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經費、辦公經費和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其中,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包括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以及宣傳、培訓、翻譯、鑒定、案件質量評估等經常性專項經費。
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應當按照本市補貼標准據實支付。第七條每年11月9日為本市法律援助宣傳日。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法律援助宣傳日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第八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法律援助服務信息系統,對法律援助服務實行全程動態信息化管理。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通報機制,向同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時通報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接收、辦理情況以及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情況。
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制定全市統一的法律援助申請指南,載明法律援助機構的地址、聯系方式以及法律援助的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申請條件、申請程序、所需材料清單等信息,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以捐贈的形式資助法律援助事業。
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可以接受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個人的捐贈。法律援助基金會應當依照章程的規定使用捐贈資金,向社會公開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並接受財政、審計等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第十條公民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並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在本市申請法律援助:
(一)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或者本市戶籍人員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外審理或者處理;
(二)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或者屬於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人員。第十一條法律援助申請人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在申請日之前12個月的人均月收入,低於本市企業職工現行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可以認定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但法律、法規、其他規章規定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優於上述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通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核查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核查的,可以按照本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的相關規定,委託核對機構進行核對。第十二條下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供相關證件等材料:
(一)《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經濟困難人員、見義勇為人員、軍人軍屬等;
(二)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的勞動者一方;
(三)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而主張權利的老年人;
(四)撤銷監護權案件的申請人;
(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申請國家賠償的公民;
(六)重度殘疾人、多重殘疾人、殘疾老年人、孤殘兒童;
(七)駐穗或者入伍前為本市戶籍的士官及其軍屬;
(八)營以下現役軍官;
(九)因戰、因公致殘的現役或者退役軍人;
(十)因公致殘的輔警;
(十一)因公犧牲的或者病故的輔警的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具有法定扶養關系的近親屬。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訴人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申訴、再審階段申請法律援助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④ 法律援助制度是什麼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3月17日通過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在我國立法史上,首次將"法律援助"明確寫入法律,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6年5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法律援助的有關內容作了專章規定。《律師法》第六章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這些規定明確了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律師必須依法承擔的法律援助義務,並為今後制定法律援助的專門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已基本形成了四級組織的架構:

1、 在國家一級,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負責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制定全國性的法律援助規章制度,中長期發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全國法律援助工作事宜,開展與國外法律援助團體及人士的交流活動等等工作。

同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成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傳國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其基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內社團、企業、商社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基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購買債券和企業股票等有價證券的收益等。

2、 在省級地方,建立XX省(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所轄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3、 在地、市(含副省級)地方,建立XX地區(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組織實施的雙重職能。

4、 在具備條件的縣、區級地方,建立XX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具體組織實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備建立法律援助機構條件的地方,由縣(區)司法局具體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中國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中國法律援助有三個基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出資,社會捐贈及行業奉獻(主要指義務辦案)。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處於建立階段。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必將為實現依法治國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和促進社會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⑤ 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

無論我們在民事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於訴訟活動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作為法律的門外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通常都會聘請專業律師,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於經濟原因等情況無法聘請律師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法律援助的相關政策。接下來,小編將針對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的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
無論我們在民事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於訴訟活動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作為法律的門外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通常都會聘請專業律師,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於經濟原因等情況無法聘請律師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法律援助的相關政策。接下來,小編將針對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的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
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內容是什麼?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律師應當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和有關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規定,積極開展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數量及分布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四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
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到指派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合適人員承辦。
第六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在接受案件指派後的3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簽訂委託代理協議。
第七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時,可以將當事人的有關案件材料轉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承辦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師協會有關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規范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法律服務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九條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對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進行監督,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糾正。
第十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辦結後15日內,應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批辦單;
(二)委託代理協議及其他委託手續;
(三)起訴書、上訴書、申訴書或者行政復議(申訴)申請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證人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辯護詞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查,並將材料退還,由承辦人員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負責歸檔保管。
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第十二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列舉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核實,決定是否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盡職盡責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確保法律援助服務的質量。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指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斷提高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五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業處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協會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對受援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投訴,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並告知其查處結果;經調查,認為對被投訴人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第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二__四年九月八日)起施行。
綜上所述,為了規范律師在法律援助中所起的積極正面的作用,根據我國律師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於起實施,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不使我國法律公平公正,也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內容。有在線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咨詢。

⑥ 工會法律援助辦法的第五章

資金來源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工會法律援助工作經費主要用於工會法律援助機構的辦公、辦案經費。縣級以上地方工會應當將工會法律援助工作經費列入本級工會經費預算,並依據國家和工會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制定相應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對困難職工的法律援助補助資金,從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專項資金中列支,管理和使用應當遵守《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工會法律援助工作經費、對困難職工法律援助的補助資金,接受上級和本級工會財務、經審、法律、保障部門的監督檢查。

⑦ 四川省法律援助實施細則

法律主觀:

四川省 法律援助條例 規定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與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組織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提問、 代理 、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包括 律師 事務所和公證處、 司法鑒定 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人員辦理法律援助。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 司法鑒定人 員和其他組織的人員。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公民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城鄉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省級財政部門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他國家機關應當配合做好法律援助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轄區內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相應的幫助。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轄區內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鄉(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負責轄區內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條 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與范圍,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 第八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神段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 第九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二)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三悄腔)依法請求 國家賠償 或者行政補償的; (四)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因遭受 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等侵權主張 婚姻家庭 民事權益的; (六)因 交通事故 、 醫療損害 、 工傷事故 、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者 環境污染 等 侵權行為 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發生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民事)權益的; (九)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十)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游運譽 第十條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 自訴案件 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的人。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自受理或者發現之日起三日內通知其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據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制定,並逐步擴大范圍,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向社會公開。 市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調整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四條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視為符合經濟困難標准: (一)城鎮居民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 失業保險金 ; (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領取農村特困戶救濟的; (三)屬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 (四)在兒童福利院、社會福利院(救助福利中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優撫醫院、光榮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特殊教育機構等機構內由政府供養的和在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的; (五)因遭受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正在接受社會救濟的; (六)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或者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公民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或者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 工傷 賠償而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提問、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 訴訟 代理; (四)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已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需要進行的公證、司法鑒定;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綜上所述,四川省的法律援助制度用文本的形式確定下來,為所有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訴訟中的因為經濟困難而不能請到律師協助自己進行庭審的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法律援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直接申請的,因為對主體上有很嚴格的限制。

法律客觀: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將修訂舊《條例》納入立法計劃。2014年3月20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條例》,並確定新《條例》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條例》共六章47條,內容涉及法律援助的定義、法律援助機構職責、法律援助的政府責任內涵以及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經濟困難標准、法律援助的申請審查實施各項環節。新《條例》中,法律援助政府責任更加具體化;老百姓申請援助的事項范圍更加擴大,從以前的六項擴大到十項;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更加方便;與《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更加協調;法律援助人員的服務規范要求更加明確。新《條例》將老百姓可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從六項擴大到10項,新增加了四項可申請援助事項:即勞務糾紛、因遭受家庭暴力等主張婚姻家庭民事權益保護、因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侵權行為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等情況。新《條例》還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作了特別規定,「有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工傷賠償的情況,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全部給予法律援助。」此外,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將更方便。對於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兒童福利院等機構接收供養的八類人員、因遭受自然災害接收救助的人員等群體,無需提供經濟困難證明,即可申請法律援助。對時效將要屆滿的事項,可以先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後審查申請人資格。新《條例》明確了選擇性刑事法律援助申請的條件與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法律援助;明確了強制性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對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未成年人,盲、聾、啞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強制醫療案件中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相關司法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法律幫助。

⑧ 全程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主觀:

法律援助制度指對於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出身的當事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制度。《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散豎告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纖粗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沖明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⑨ 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企業和個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動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第三條省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四條省、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設立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
(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
(三)具體承擔對法律援助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
(四)指導和協調社會組織、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第六條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和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
鼓勵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自願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第八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請求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十一)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第九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
(三)經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證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受援人的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申請人住所地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十二條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⑩ 法律援助法規定

法律援助的規定是什麼我國法律援助的專門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還有一些各省自行制訂的法規,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時,要依據這些法律法規。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民法典里的不可抗力指什麼?
1、不可抗力因素指的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台風等。
2、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熱點內容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