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遼寧省法律援助規范

遼寧省法律援助規范

發布時間: 2023-07-11 00:01:08

『壹』 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法律援助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堅持法律援助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與社會救助覆蓋程度相適應的原則,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省、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法律援助。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四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進法律援助規范化建設,完善法律援助監管制度,並與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律師協會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申請和受理審查、案件指派等法律援助工作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遵守執業規范,服從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第六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建立法律援助基金,接受社會捐助。法律援助基金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並接受監督。

鼓勵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者、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鼓勵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傳播媒介開展法律援助社會公益宣傳。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和方式第七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民事、行政等法律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給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六)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七)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八)因工傷事故、生產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九)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十)因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等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主張權利的;

(十一)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其他嚴重侵權行為受到侵害主張權利的;

(十二)主張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或者與公民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事項。第八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經濟困難的公民:

(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成員;

(二)特困人員;

(三)低收入家庭的成員;

(四)在社會福利(救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或者接受社會救助的人員;

(五)作為政府扶貧對象並登記在冊的農村貧困家庭的成員;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縣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經濟困難人員。第九條在刑事訴訟中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民,依法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第十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第十一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知悉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書面通知省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

強制醫療案件中的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

『貳』 法律援助程序規定是什麼

一、法律援助程序規定是什麼?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並按照本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辦理。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證法律援助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事訴訟法 》、《 法律援助條例 》等有關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法律援助機構、 律師 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第四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規定,遵守有關法律服務業務規程,為受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第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保守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第六條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覺接受監督。 第二章 受 理 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範文本等。 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九條公民申請 代理 、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 身份證 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 第十條申請人持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三)農村「五保」供養證; (四)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 (五)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六)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七)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 撫恤金 生活的證明材料; (八)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 (九)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第十一條被 羈押 的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服刑人員, 勞動教養 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轉交申請。 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 第三章 審 查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於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 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 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需要請求異地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查證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並製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並製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 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第十七條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和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發送申請人;屬於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法律援助機構還應當同時函告有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 第十八條申請事項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時效屆滿不足7日,需要及時提起 訴訟 或者申請仲裁、行政復議的; (二)需要立即申請 財產保全 、 證據保全 或者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並按照本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司法行政機關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綜上所述,法律援助的案件是有具體的程序規定的,如果當事人想要申請得到法律援助,那麼必須滿足相關的援助條件才可以進行法律援助的,如果當事人不滿足條件那麼該申請就不受得到受理,所以需要明白自己是否符合申請援助的要求。

『叄』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什麼什麼什麼的原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健全社會主義法律保障機制,規范法律援助行為,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其人員,為經濟困難的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
第三條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市法律援助中心協調、指導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區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和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導下開展法律援助活動。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的活動進行監督、指導。
第四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和老齡工作機構等組織應當協助需要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獲得法律援助。第五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查詢、復制有關資料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事業單位應當免收費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教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咨詢。

『肆』 法律援助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伍』 遼寧省法律援助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機構,是指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承擔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機構。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吸收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自願參加法律援助的人員組成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願者參與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省司法行政部門另行規定。第四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受理公民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指派或者安排的法律援助人員進行業務指導。第五條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相協調。法律援助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專款專用,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挪用。第六條鼓勵社會支持、資助法律援助事業。法律援助人員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中需要查閱、調取、復印相關資料和依法取證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並減收或者免收相關費用。單位和個人向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前全額扣除的稅收優惠。第七條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八)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殘疾人(含退伍傷殘軍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十)與公民基本生存條件密切相關的並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刑事訴訟中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和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執行。第八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被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二)五保戶、特困戶、災民等接受生活救濟的;
(三)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證明其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必須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月(年)人均純收入和來源、生活變故及社區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對其經濟困難是否認可等詳細情況。第九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條例》沒有規定的,向申請事項處理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沒有處理機關或者暫時無法確定處理機關的,向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申請事項發生地縣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條刑事訴訟中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一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符合本辦法規定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第十二條法律援助申請由一個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事項在本地區有重大影響的,可以由省、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因受理申請發生爭議時,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對申請事項和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進行審查。不屬於該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事項和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決定並說明原因,書面通知申請人。

『陸』 法律援助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

《法律援助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

《法律援助法》第十六條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和規范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個人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可以組織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和法學專業學生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等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志願者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第六十二條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


(二)接受指派後,不及時安排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或者拒絕為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縱容或者放任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怠於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或者擅自終止提供法律援助;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柒』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證法律援助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第四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規定,遵守有關法律服務業務規程,為受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第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保守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第六條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覺接受監督。第二章受理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範文本等。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九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第十條申請人持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三)農村「五保」供養證;

(四)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

(五)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六)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七)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撫恤金生活的證明材料;

(八)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

(九)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第十一條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勞動教養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轉交申請。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第三章審查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於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

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需要請求異地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查證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辦理。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

『捌』 沈陽法律援助中心24小時熱線

12348是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市民的免費法律援助熱線,24小時免費接受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與社會穩定。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
法律依據:《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一條為規范律師服務收費行為,維護委託人和律師的合法權益,促進律師服務業健康發展,依據《價格法》和《律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的律師事務所和獲准執業的律師,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的收費行為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律師服務收費遵循公開公平、自願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律師事務所應當便民利民,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服務成本,為委託人提供方便優質的法律服務。

第四條律師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

第五條律師事務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一)代理民事訴訟案件;

(二)代理行政訴訟案件;

(三)代理國家賠償案件;

(四)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和控告、申請取保候審,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或自訴人、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

(五)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律師事務所提供其他法律服務的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第六條政府指導價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制定。

第七條政府制定律師服務收費,應當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必要時可以實行聽證。

『玖』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第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熱點內容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