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份公司的法律
① 處理股份合作制企業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1.治理結構的內生性缺陷,導致主張成員權益的糾紛增多
基於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產權結構、組織結構和分配製度,忽視了共有資產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的界定,使共有資產沒有明確的出資人和管理規章,股東身份與股權份額難以確認;在公共積累資產等企業收益中,對離退休人員(動態的、不斷增加的群體)的利益分享,沒有明確的操作辦法;對股權轉讓的具體操作以及企業不同時期凈資產的變化,缺乏有效的定價、轉讓機制。在不動產大幅增值的情況下,一部分退休、離職股東主張要求按增值後的潛在利潤計入企業凈資產,作為股東退股價的定價標准,從而使原本正常經營的企業面臨著「賣廠——分錢——停產、破產——走人」的嚴峻局面,給企業正常發展、勞動力就業、社會穩定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形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2.監管服務部門的缺位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由於政府機構改革和機構職能調整,目前沒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和職能部門牽頭負責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政策制定、規范監管和服務機制。2001年下半年由市促進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牽頭完成的對暫行辦法的修改草案,曾按有關程序上報,至今尚無下文。在全市范圍內,對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監管指導、跟蹤服務、問題協調等處於缺位狀態,企業出現的許多問題和矛盾在初期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3.政策的滯後、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司法審判陷於困境
長期以來,國家和地方關於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政策法規未能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作相應的修改和完善,原有政策已經滯後甚至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關於發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業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等政策法規,原則性強,操作性差,甚至是其中有註明將另行規定的,至今未有下文。國家體改委指導意見和市政府暫行辦法不屬於法律和行政法規,在法院的裁判文書中,不能作為裁判依據直接引用。與股份合作制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嚴重缺失,法官在審理相關案件時無從依據、參照,使法官的司法裁判、法律適用處於兩難境地。
目前本市現存的這些股份合作制企業生存能力強,職工就業、收入穩定。在資產價值增值的新形勢下,由於其自身內生性缺陷所導致的司法糾紛,如果處理不當,極易產生「蝴蝶」效應,引發企業破產倒閉和大量在職人員下崗失業,形成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為了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推動此類案件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促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們建議:
1.解放思想,正確認識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現實作用
股份合作制是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相結合為特徵的新型合作經濟,既堅持了合作制的基本原則,又引進了股份制的治理辦法,既實行按勞分配,又實行按股分紅,具有更大的兼容性。不能因為目前股份合作制企業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多是制度性缺陷和操作不規范等因素所致),而否定其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要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重新認識股份合作制的性質和特點,並賦予正常的發展空間。
2.盡快明確監管服務部門,完善政府服務
盡快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有效的市區聯動協調監管和服務機制,維護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正常運行和有效發展,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困難和訴求。推動工商登記方面的改革,簡化手續,提高操作性和執行效率,適應股份合作制企業股東、股份變動頻繁的現實要求。
3.完善現有政策,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扶持
由發改委牽頭,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在原暫行辦法基礎上,結合實際,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股份合作制的現有政策,明晰資產關系,明確產權主體,盡快出台適應新形式、新發展需要的新《股份合作制企業辦法》,引導現有企業進一步規范運行或深化改革,並為國有、集體企業新一輪的改制提供一個有效載體,為司法審判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據。給予股份合作制企業在融資、稅收等方面同其他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對國有和集體改制的企業,可以以職工上崗率60%為起點,多上崗人員的比例,按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有關稅收政策執行,以鼓勵企業減少對社會釋放下崗人員。【啟東律師】http://www.lawtime.cn/qidong
② 股份制公司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1、股權表現形式差異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2、股東人數限制
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3、設立方式及流程差異:
有限責任公司只能由發起人集資,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會募集。
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
有限責任公司
簡稱有限公司,中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由五十個以下的股東出資設立,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全部責任的經濟組織。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制企業
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股份制企業的特徵主要是:
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
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③ 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一般都有哪些法律,法規要求
簡單的來說,企業股份制改造優浩律師事務所提示應當符合《公司法》中對於股專份有限公司設立屬條件的規定,如改制目標是擬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則還必須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有關上市公司的特殊要求,以及《證券法》、交易所上市規則等關於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諸多法律規定。
④ 股份公司不分紅怎麼辦,如能解決有何法律依據
根據《公司法》第75條規定,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對股東會關於不分配股息紅利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請求公司按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
建議:
第一步,作好前期准備工作。
在該階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到以下證據,並對擬採取訴訟行動的進行全面、客觀的法律風險評估。
1、收集到公司自成立至今、歷年的財務報表,確認公司有可供分配的利潤;
2、收集到公司自成立至今、歷年的董事會決議與股東會決議,確認公司是否對分紅作出有效決議。
第二步,啟動訴訟前必要的前置程序。
在掌握事實證據、進行法律風險評估後,啟動訴訟的前置程序:即先提議召開董事會,並力爭通過有關分紅的董事會決議;然後再提議召開股東會,力爭在股東會上通過分配方案。
第三步,瞄準時機,啟動訴訟程序
1、若公司股東會已作出有效決議,公司未履行決議,則你可以公司為被告向法院起訴,請求公司支付紅利;
2、若認為公司股東會不予分紅之決定無正當理由,且明顯構成對股東分紅權之侵害時,股東可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該項不予分紅之股東會決議,力爭重新通過分紅之決議。
3、如果法院判決駁回上述請求,你只能根據《公司法》第75條規定,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對股東會關於不分配股息紅利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請求公司按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
⑤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依據
《公司法》、《證券法》、《關於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回定》(對外貿易經濟合答作部1995年1號令)等。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為外商投資企業的一種形式,適用國家法律、法規對於外商投資企業的有關規定。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應符合國家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產業政策的規定。國家鼓勵設立技術先進的生產型公司。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可採取發起方式或者募集方式設立。已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可申請通過改制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⑥ 股份合作制企業不適用公司法適用什麼法律呢
股份合作制企業不適用公司法,適用《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股份合作制企業既不是股份制企業也不是合夥企業,與一般的合作制企業也不同, 是在實踐中產生並不斷發展的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
根據這條規定,股份合作制企業是一種獨立的、新的商事主體類型。既然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是公司,也不是合夥企業,就不能適用《公司法》或者《合夥企業法》。
(6)關於股份公司的法律擴展閱讀:
中國股份合作制企業有以下特點:
一、股份合作制企業是獨立的企業法人。股份合作制企業必須符合《民法通則》規定的企業法人的必備條件,依法定程序設立,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二、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股東主要是本企業的職工,原則上不吸收其他人入股。但是企業職工入股實行自願,應鼓勵和採取優惠辦法吸引職工投資入股,不得強行要求職工入股。
三、股份合作制企業依法設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等現代企業的管理機構,企業職工通過職工股東大會形式實行民主管理。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職工股東大會既是企業的股東大會,又是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是股份民主和勞動民主的適當結合,是企業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最有效的形式。
四、股份合作制體現了勞動合作和資本合作的有機結合。在股份合作制企業中,職工既是企業的勞動者,又是企業的出資者,這種企業在合作制的基礎上吸收了股份制的做法,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