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制度的四統一
⑴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法律制度,他通過向困難群眾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自1994年我國施行法律援助制度以來,我國在立法和實踐等方面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宣傳力度不夠、經費嚴重短缺、援助人員不足、服務形式單一和體制欠規范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⑵ 法律援助律師
在法律援助的實踐中,政府和律師基於不同的根據承擔法律援助的責任和義務。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義務的強制性規定有可能導致政府責任虛化或為政府轉嫁其責任提供根據。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律援助律師,希望大家喜歡。
法律援助律師篇一
一、 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內容
(一)為在押人員及其近親屬、來訪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指引符合條件的在押人員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
(二)負責接收、登記在押人員及其近親屬的法律援助申請,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及時提出初審意見並連同申請材料轉交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向申請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協助法律援助律師開展會見、轉交法律文書等法律援助工作。
(四)不定期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活動,為在押人員開展專項法律知識講座,重點宣傳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范圍、條件,申請和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程序、受援人權利義務等內容。
二、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職責
(一)指定專人負責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安排法律援助律師到工作站值班,並承擔律師值班的補貼。值班時間根據實際需求商定。
(二)安排到看守所值班的律師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本人已申報成為法律援助志願律師並願意承辦刑事案件;
2、在廣州市規范律師事務所執業;
3、具有五年以上執業經歷;
4、未受到過司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或律師協會的行業處分。
(三)對看守所公安民警進行法律援助業務知識培訓。
(四)為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印製法律援助宣傳資料。
(五)監督指導工作站,及時與看守所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適時總結推廣經驗。
(六)辦理工作站轉交的法律援助申請。
(七)不定期抽查工作站的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情況。
三、看守所的工作職責
(一)在看守所門口懸掛看守所“五化建設”標牌標識式樣的“***法律援助處(中心)駐看守所工作站”的標牌,看守所負責人為站長,並指定專人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二)提供專門的辦公場所。場所應設在便於群眾咨詢的位置,配備獨立的辦公桌椅和辦公用具,牆上懸掛法律援助指南、工作站職責、機構設置、人員組成等公示信息,辦公桌上應擺放“法律援助律師”水牌,設置獨立資料架用於擺放法律援助宣傳資料。
(三)負責對值班律師進行考勤登記和監督管理,維持咨詢現場秩序,提供值班律師的午餐,安排值班律師午休,為開車前往的值班律師提供停車位等。
(四)對在押人員進行入所教育時,向其送達《刑事法律援助告知書》,做到在押人員人手一份;向在押人員的近親屬提供刑事法律援助宣傳資料,做到法律援助知曉率達到100%。
(五)指定專人負責工作站日常運作,協助在押人員辦理法律援助申請手續,接收在押人員及其近親屬的法律援助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在收到申請後24小時內將申請材料轉交法律援助機構;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向申請人做好解釋工作。
(六)密切關注工作站運行情況,及時與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適時總結推廣經驗。
四、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銜接機制
(一)值班咨詢
1、法律援助律師到工作站值班時,看守所民警應提醒值班律師在《看守所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師簽到表》上登記和簽名。看守所應在每月3號前將上個月的簽到表原件交換給法律援助機構,並將復印件存檔備查。
2、在押人員有法律咨詢需求的,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在下一個律師值班日前,指引在押人員填寫《法律援助咨詢登記表》,並安排好值班日當天在押人員的咨詢次序和時間,在值班日將咨詢表統一交給值班律師,並安排在押人員有序在指定地點向值班律師咨詢。
3、法律援助律師值班時,在解答在押人員的法律咨詢後,可以接受在押人員的近親屬及其他群眾的法律咨詢。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指引等候咨詢的群眾先行填寫《法律援助咨詢登記表》,並安排已填表的咨詢群眾排隊依次進行咨詢。非律師值班時間,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指引有咨詢需求的群眾前往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咨詢,或在律師值班日前來咨詢。
4、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將所有《法律援助咨詢登記表》整理造冊、存檔備查,並在《看守所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師簽到表》上註明當月提供咨詢的總人數。
5、看守所如發現值班律師有違規違紀行為的,應及時將情況告知同級法律援助機構。
(二)案件移送
1、屬於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情形的在押人員或其近親屬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直接指引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收集整理相關材料,填寫《法律援助審批表》,在“工作站初審意見”一欄註明申請人屬於何種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的情形及出具初審意見,在24小時內將申請表、申請人資料、審批表、案件材料一並轉交同級法律援助機構。
2、屬於一般情形的在押人員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工作站人員應指引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提供監護人、近親屬或者其委託的其他人員的聯系方式,同時告知其如監護人、近親屬或者其委託的其他人員無法提供申請人的經濟困難證明的,其申請有可能不予受理。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在24小時內將申請表、申請人資料、被委託人員資料、在押人員簽署的委託書、案件材料一並轉交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處理,如無法聯繫到被委託人員,或被委託人員無法提供申請人的經濟困難證明的,及時書面告知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將情況及時轉告申請人。
3、屬於一般情形的在押人員的近親屬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應將《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交給申請人,指引其在取得經濟困難證明和親屬關系證明後,可帶齊相關材料到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或本工作站提交申請。看守所指定的工作站人員收到已有經濟困難證明和親屬關系證明的近親屬提交的申請後,應填寫《法律援助審批表》,在“工作站初審意見”一欄出具初審意見,並在24小時內將申請表、經濟困難證明、親屬關系證明、申請人和近親屬資料、審批表、案件材料一並轉交同級法律援助機構。
五、合作方式
各法律援助機構與同級看守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時,應簽訂雙方的合作協議,明確工作職責和內容,建立工作銜接機制,穩步推進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有序開展各項法律援助工作。
附件:1、刑事法律援助告知書;
2、看守所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師簽到表;
3、法律援助審批表(區縣工作站)。
法律援助律師篇二
20XX年5月份,由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司、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工作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共同組織實施的“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首次入桂。在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領導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勵下,立志要升華律師個人價值、發揚律師奉獻社會、服務社會精神的覃臣壽律師經嚴格考核、層層篩選後,光榮成為20XX年“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的志願者律師,並被指派到廣西博白縣法律援助中心從事法律援助工作。
20XX年7月19日,覃臣壽律師到北京參加了20XX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啟動儀式,獲得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的親切接見,並獲頒榮譽證書。回到廣西南寧後,廣西區司法廳、廣西區法律援助中心、區司法廳律管處、南寧市司法局均給予高度重視,幫助解決志願者律師異地辦案、生活、學習的一些問題。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全所律師給覃臣壽律師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對其志願者工作寄予厚望。20XX年7月23日,覃臣壽律師正式到廣西博白法律援助中心從事志願者工作,博白縣司法局非常歡迎志願者律師的到來,並盡力安排好志願者律師的工作、生活。
志願者律師覃臣壽來到博白法律援助中心以後,排除萬難、認真盡責地開展志願者工作,積極辦理各類民事、行政、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認真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耐心解答法律咨詢;協助當地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援助制度;積極宣傳法律援助活動,推動法律援助知識普及;協助司法局送法下鄉,協助當地司法所進村開展調解工作;舉辦法制宣傳講座、組織法律知識講座,培養基層法律援助人才,擴大基層法律援助隊伍;在中小學學校舉辦法制宣傳講座,宣傳法律援助知識。
覃臣壽律師根據博白當地法律援助的實際情況,並征詢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的主任及資深律師的意見,決定對未成年人、農民、殘疾人、婦女、老年人進行特色法律援助,積極為這一類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咨詢及援助工作,成果豐碩。20XX年7月23日至20XX年6月20日,志願者律師在博白縣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45件,其中刑事指定辯護案20件,民事22件,勞動爭議仲裁案3件;現共結案30件,其中刑事指定辯護案結案17件,民事案件結案13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多達835124.35元,為眾多未成年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提供了應得的法律援助。
覃臣壽律師在博白縣組織開展大型法律宣傳活動八次,發放各類法律援助宣傳資料兩千份,現場接待群眾五百多人,為群眾提供有關經濟糾紛、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農民工權益保護、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法律咨詢。另外,覃臣壽律師還多次與相關領導下鄉處理群體敏感糾紛案件,典型的有:20XX年12月2日覃臣壽律師還協同博白縣司法局林書記、縣政府辦莫副主任、馮勇到博白縣英橋鎮新圩村調解許某學生校園傷害事故案,一直到凌晨十二點半,終於與受害者家屬達成調解協議,圓滿解決了這一事故。20XX年12月7日隨同博白縣司法局黃副局長、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公證處兩位同志到博白電視台錄制行風熱線廣播電視節目,就公眾關心的法律援助、公證等有關問題回答聽眾朋友的現場提問。20XX年12月11日、12日,與司法局一起組織20XX年本縣領導、幹部普法考試,並到博白鎮一小、博白縣實驗中學監考。
在辦理法援案件、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志願者覃臣壽律師還積極與博白各鎮司法所進行案件交流及密切聯系,協同中心負責人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審批、指派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會議學習制度、報表統計制度等制度,實現了法律援助工作“四統一”,即:由法律援助中心統一援助案件標准、統一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統一指派法律服務人員辦理援助案件、統一監督檢查援助案件質量,全縣法律援助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積極開展了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加大充實中心的法律援助隊伍,加強了博白縣法律援助中心作為司法行政部門對外聯系群眾的窗口作用,獲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博白縣法律援助中心服務期間,廣西區司法廳、廣西區法律援助中心、區司法廳律管處等多次派員到博白關心、指導律師志願者的工作;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多次組織案件研討會,為覃律師法援工作出謀劃策,該所主任林敢律師還兩次帶領部分律師到博白縣慰問、關心覃臣壽律師,為其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難題;博白縣司法局更是盡力為志願者律師排憂解難,積極配合、協助志願者律師在博白開展工作。在各方關心、努力支持下,志願者律師在博白能夠順利開展“1+1”法律援助工作。
博白縣人口眾多,教育普及率相對較低,屬國家貧困縣之一,法律援助需求旺盛,法律援助工作任重道遠。我們深切地期望有更多像廣西國海律師事務所覃臣壽律師這樣不講回報、只談貢獻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加入“1+1”中國法律援助的隊伍,盡量把法律援助工作延伸到最需要我們提供幫助的地方,為建立更加和諧穩定的博白乃至中國盡一份微薄之力。
20XX年,覃臣壽律師再次被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司、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工作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獲批成為20XX年度“1+1”中國法援志願者律師,將再次在廣西博白縣法律援助工作一年,為博白的法律援助事業貢獻青春和熱血。可以說,法律援助,任重道遠;志願者精神,薪火相傳,永不停息。
20XX“1+1”中國法援志願者在路上!
法律援助律師篇三
一、 認真做好法律援助的接待、登記工作;
二、 認真做法法律援助的申請初步審查工作,並按法律援助的有關 規定,向當事人及法律援助知道科提出意見;
三、 認真履行法律援助職能,做好咨詢、代書、上門服務等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的對象:具有長沙縣常住戶口、暫住證並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證自己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2、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服務費用。經濟困難具體標準是:未達到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確定的當年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城鎮居民,未達到政府確定的當年經濟貧困線的農村居民;
3、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
4、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
5、刑事案件中外國籍或無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
6、有關公益福利組織或政府公益項目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7、經審查批准獲得法律援助的申請人或符合條件接受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人的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為受援人。
⑶ 四川省法律援助實施細則
法律主觀:
四川省 法律援助條例 規定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與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組織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提問、 代理 、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包括 律師 事務所和公證處、 司法鑒定 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人員辦理法律援助。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 司法鑒定人 員和其他組織的人員。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公民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城鄉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省級財政部門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他國家機關應當配合做好法律援助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轄區內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相應的幫助。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轄區內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鄉(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負責轄區內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條 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與范圍,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 第八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神段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 第九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二)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三悄腔)依法請求 國家賠償 或者行政補償的; (四)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因遭受 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等侵權主張 婚姻家庭 民事權益的; (六)因 交通事故 、 醫療損害 、 工傷事故 、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者 環境污染 等 侵權行為 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發生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民事)權益的; (九)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十)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游運譽 第十條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 自訴案件 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的人。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自受理或者發現之日起三日內通知其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據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制定,並逐步擴大范圍,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向社會公開。 市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調整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四條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視為符合經濟困難標准: (一)城鎮居民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 失業保險金 ; (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領取農村特困戶救濟的; (三)屬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 (四)在兒童福利院、社會福利院(救助福利中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優撫醫院、光榮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特殊教育機構等機構內由政府供養的和在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的; (五)因遭受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正在接受社會救濟的; (六)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或者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公民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或者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 工傷 賠償而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提問、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 訴訟 代理; (四)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已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需要進行的公證、司法鑒定;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綜上所述,四川省的法律援助制度用文本的形式確定下來,為所有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訴訟中的因為經濟困難而不能請到律師協助自己進行庭審的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法律援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直接申請的,因為對主體上有很嚴格的限制。
法律客觀: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將修訂舊《條例》納入立法計劃。2014年3月20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條例》,並確定新《條例》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條例》共六章47條,內容涉及法律援助的定義、法律援助機構職責、法律援助的政府責任內涵以及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經濟困難標准、法律援助的申請審查實施各項環節。新《條例》中,法律援助政府責任更加具體化;老百姓申請援助的事項范圍更加擴大,從以前的六項擴大到十項;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更加方便;與《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更加協調;法律援助人員的服務規范要求更加明確。新《條例》將老百姓可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從六項擴大到10項,新增加了四項可申請援助事項:即勞務糾紛、因遭受家庭暴力等主張婚姻家庭民事權益保護、因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侵權行為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等情況。新《條例》還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作了特別規定,「有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工傷賠償的情況,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全部給予法律援助。」此外,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將更方便。對於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兒童福利院等機構接收供養的八類人員、因遭受自然災害接收救助的人員等群體,無需提供經濟困難證明,即可申請法律援助。對時效將要屆滿的事項,可以先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後審查申請人資格。新《條例》明確了選擇性刑事法律援助申請的條件與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法律援助;明確了強制性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對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未成年人,盲、聾、啞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強制醫療案件中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相關司法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法律幫助。
⑷ 法律援助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___
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國已開展40多年,面對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也存在服務供給不足、資源分配不均、覆蓋范圍偏窄、保障不充分、質量不高和便民措施不健全等臘余問題。____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必須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通過制定法律援助法,作出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定,進一步拓寬法律援助方式、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加強質量管理、提供便捷化措施等,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更大范圍通過更多形式,為人民群眾獲得及時便利、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提供法治保障。_
法律援助法草案提請初次審議時有61條,經過修改完善增至71條。增加相關內容,主要是為了充分體現法律援助法是社會法的特徵,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努力實現兩個目的:讓符合條件的更多力量有更多渠道和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更有積極性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讓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更便利地享受更有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
一是激發更高積極性提供法律援助
以往法律援助大多是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指派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渠道相對單一、力量較為有限。對此,法律援助法進一步拓寬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動員更多力量參與,大致明確了三個渠道: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或者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參照本法規定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願者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和法學專業學生,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個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這些形式包括: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以輪激滾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需要說明的是,規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主要是為以後或者地方探索拓展新的形式提供空間。
法律援助經費少、補貼標准低、社會支持力度不足等等,都是影響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以及社會各方面開展法律援助積極性的痛點、難點問題。為此,法律援助法直面問題作出三方面規定:明確政府財政保障。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採取鼓勵措施。包括: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對在法律援助中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明確補貼標准。包括: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補貼;補貼標准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法律援助的服務類型、承辦成本等確定,並實行動態調整;法律援助補貼免徵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二是保障更多公民獲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法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擴大法律援助范圍,主要從三個方面保障更多公民獲得法律援助:努力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包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未成年人、有關殘疾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其他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請求有關賠償、給付和支付勞動報酬等,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包括:請求國家賠償,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發給撫恤金,給鉛伍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確認勞動關系或者支付勞動報酬,有關事故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等。符合法定情形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包括:英雄烈士近親屬為維護英雄烈士的人格權益,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再審改判無罪申請國家賠償,遭受虐待、遺棄或者家庭暴力主張相關權益,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為以後和地方擴展新情形預留空間。另外,不服司法機關生效的裁判或者決定提出申訴或者申請再審,也可以依法申請法律援助。
三是保障當事人更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
為保障當事人更便利地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法主要從三個方面規定有關便利措施:明確相關機關和部門提供便利的責任。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在辦理案件或者相關事務中,應當及時告知有關當事人有權依法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合理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通過服務窗口、電話、網路等方式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時,應當提示當事人享有依法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並告知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和程序。便捷法律援助申請的手續。包括:在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的核查方式上,除法律援助機構通過信息共享查詢外,還增加了申請人誠信承諾的方式;法律援助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的材料或者由申請人作出說明。____特定情況更加便利對待。包括:法律援助申請人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社會救助、司法救助或者優撫對象,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請求工傷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人員的,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發現有距法定時效或者期限屆滿不足七日,需要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行政復議,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等情形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應當提供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四是保障法律援助高質量水平發展
法律援助法通過強化保障和監督措施,讓當事人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更有獲得感。法律援助法明確了法律援助機構和人員的義務。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財物;法律援助人員接受指派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或者終止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並應當按照規定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復核案件的被告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關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同時,加強了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包括: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投訴查處制度,受理受援人的投訴並及時調查處理,制定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標准,定期進行質量考核;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資金使用、案件辦理、質量考核結果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法律援助法還完善了法律援助有關運行機制。包括: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有計劃地培訓法律援助人員,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和回訪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提升服務質量;律師協會應當將律師事務所、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等。另外,法律還規定了相關的法律責任。
⑸ 司法援助一般指哪些方面,該是什麼樣的特徵
1、法律援助制度責任主體的明確性。我國的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與之相對應,對於符合條件的公民而言,獲得法律援助亦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而非政府或者社會的恩賜。法律援助制度在性質上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它通過為貧困或處於不利地位的人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使他們為法律所認可和保護的權利得以實現。在「市場出效率,政府管公平,司法保公正」的制度安排下,法律援助因其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而體現憲政精神和司法正義,又因其救助貧困而體現社會公平。《法律援助條例》第3條第1款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由此,國家和政府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責任主體非常明確。
2、法律援助工作的統一性。法律援助是一項規范化、制度化的法律制度,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道義行為和慈善行為,因此,在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中,應當堅持「四統一」原則。「四統一」原則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的程序要求。「四統一」即是對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請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接受)、統一審查、統一指派、統一監督。
「四統一」原則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平等地獲得法律援助的保障,是規范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需要,是保證法律援助質量的重要機制。在有關管轄、公民法律援助的申請、資格審查、法律援助的批准、法律援助承辦人的指派、對法律援助案件的驗收、歸檔等法律援助的各個環節,都應充分體現「四統一」原則的要求。
3、法律援助服務的無償性。援助制度所規定的法律援助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援助服務(如刑事辯護),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援助服務,還包括公證、法律咨詢(電話咨詢和當面咨詢)、法律信息資料的免費提供。但應當提出的是,在一些國家中所包括的法院訴訟費用的緩、減、免(我國稱為「司法救助」)在我國並沒有納入法律援助制度的體系。
6、法律援助實施人員的多樣性。《法律援助條例》第2條規定:「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我國的法律援助沒有像少數國家那樣實行「緩交費」的方式,也不實行「減費」的方式。也就是說,法律援助機構所提供的法律援助完全是無償的。這主要是考慮到「緩交費」和「減費」的形式容易導致變相的有償法律服務,以致法律援助機構因利益驅動而與社會執業律師進行不正當競爭,從而破壞法律服務市場的秩序,損害法律援助的形象與聲譽,進而侵犯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
4、法律援助范圍的廣泛性。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的規定,我國的法律援助從受援對象來看,既包括經濟困難符合法律援助條件者,也包括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殘疾者、弱者,即受援對象所涉及的是經濟困難的普通老百姓和弱勢人群;從司法程序來看,既有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和代理,又有行政訴訟中的代理,還有民事訴訟中的代理。可見,我國法律援助的范圍比較廣泛。
5、法律援助形式的豐富性。我國的法律助實施人員既有律師、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又有社會團體(如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等)、事業單位(如法律院校、法學研究機構)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員。這樣有利於充實法律援助的專業隊伍,充分發揮這些社會力量在各個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有效利用資源,促進我國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⑹ 法律援助制度是什麼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3月17日通過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在我國立法史上,首次將"法律援助"明確寫入法律,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6年5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法律援助的有關內容作了專章規定。《律師法》第六章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這些規定明確了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律師必須依法承擔的法律援助義務,並為今後制定法律援助的專門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已基本形成了四級組織的架構:
1、 在國家一級,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負責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制定全國性的法律援助規章制度,中長期發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全國法律援助工作事宜,開展與國外法律援助團體及人士的交流活動等等工作。
同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成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傳國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其基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內社團、企業、商社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基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購買債券和企業股票等有價證券的收益等。
2、 在省級地方,建立XX省(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所轄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
3、 在地、市(含副省級)地方,建立XX地區(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組織實施的雙重職能。
4、 在具備條件的縣、區級地方,建立XX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具體組織實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備建立法律援助機構條件的地方,由縣(區)司法局具體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中國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中國法律援助有三個基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出資,社會捐贈及行業奉獻(主要指義務辦案)。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尚處於建立階段。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必將為實現依法治國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和促進社會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⑺ 司法所的法律援助
法律客觀: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態差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凳蘆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我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棗閉帶,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在當前的中國,仍然還有一批由於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化解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陷入困境,處於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這也就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過向這些缺乏能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⑻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擴大援助范圍健全什麼體系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將「適應社會發展」作為本區域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
2、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降低法律援助門檻,使法律援助覆蓋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體,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3、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規定農村「五保」對象、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領取設區的市、縣(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對事項范圍不再作具體限制。
4、方便申請人開具經濟狀況證明。結合工作實際,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工作單位也可以為申請出具經濟狀況證明。
5、建立律師值班制度。對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方面重點提出了要「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室」。
6、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參與申訴案件代理試點。
7、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義:
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客觀要求,是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措施,其意義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法律援助制度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
2、法律援助制度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
3、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律師法律制度。
4、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
⑼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法律援助,指的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的規定,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民性從根本上要求堅持黨的領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和體現人民的意志,更好地確認和保護人民的利益。
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依法治國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在我國法律援助的立法和實踐中,最根本的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
三、 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援助是國家保護公民權利的基本法律制度,依法獲得法律援助也是公民享有的權利內容。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平等保護公民權利,確保權利得以實現。
四、 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平、公正是目標,公開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五、 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國家保障方面體現為財政資金、人員配置等方面為法律援助實施提供保障,同時,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的廣泛參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