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工作規定

法律援助工作規定

發布時間: 2023-10-15 08:08:29

法律援助法規

一、法律援助的規定是什麼

我國法律援助的專門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還有一些各省自行制訂的法規,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時,要依據這些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申請人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或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

(二)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載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

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捺指印確認。

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1、對符合條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事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並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應簽訂法律援助協議;

2、對不符合條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法律援助的特徵和目的

我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行為或者是政府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目的

法律援助目的是確保公民不會因缺乏經濟能力或弱勢處境而在法律面前處於不利地位,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法律援助實際上是法律扶貧、扶弱、扶殘,是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會保障的法律體系的重要措施。是否建立起規范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既是衡量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權保障機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尺。可見,法律援助制度的本質是,國家以為被援助對象(即受援者)提供經濟幫助為途徑(減、免費用),達到保證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合法權益真正得以實現,完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原則的一項國家法律制度。它是現代法制國家實現司法公正和保障基本人權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⑵ 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及有關解釋,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具有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1、盲、聾、啞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2、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3、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br><br>申請流程與材料(一)申請人可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核蠢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二)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載明以下事項:(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捺指印確認。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證明;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三)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1、對符合條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事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並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應簽訂法律援助協議;2、對不符合條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四)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由此可見,刑事案件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主要就是當事人的經濟收入非常的困難,有些殘疾人和未成年人,被告方要被判處死刑的等這些狀況,其實人民法院都會制定相應的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提供幫助的,而且像是這種人根本也不會專門的對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去進行嚴格的審查的,和一般的法律援助又有所不同。<br><br>刑法法律援助的條件一<br>根據刑事訴訟法及有關解釋,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具有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br>1、盲、聾、啞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br>2、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br>3、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br>這里的應當就是「必須」的意思,即只要屬於上述情形法院必須為被告人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作為其辯護人,而無須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br><br>綜上所述是小編對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br><br>【法律依據】:<br>《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閉咐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轎氏純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⑶ 法律援助條例(全文)

(2003年7月16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槐猛螞、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鉛埋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知讓托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民事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 法律援助實施

第二十條 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 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 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二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 1倍以上 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3年9月l日起施行。

2

《拘留所條例》(節錄)

(2012年2月15日國務院第192次常務會議通過,2012年2月23日國務院令第614號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六條 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會見管理規定。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拘留所的會見區進行。

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

3

殘疾人就業條例

(節錄)

(2007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69次常務會議通過,2007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8號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四條 殘疾人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4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節錄)

(2006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6年12月19日國務院令第481號公布 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准

予緩交訴訟費用:

(一)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三)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四)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

……

5

信訪條例(節錄)

(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5年1月10日國務院令第431號公布 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節錄)

(2004年6月4日國務院第53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4年6月23日國務院令第410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七條 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有經濟困難的歸僑、僑眷,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歸國華僑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7

居住證暫行條例(節錄)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第109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二條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

⑷ 四川省法律援助實施細則

法律主觀:

四川省 法律援助條例 規定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與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組織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提問、 代理 、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包括 律師 事務所和公證處、 司法鑒定 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人員辦理法律援助。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 司法鑒定人 員和其他組織的人員。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公民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城鄉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省級財政部門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他國家機關應當配合做好法律援助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轄區內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相應的幫助。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轄區內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鄉(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負責轄區內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條 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與范圍,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 第八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神段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 第九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二)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三悄腔)依法請求 國家賠償 或者行政補償的; (四)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因遭受 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等侵權主張 婚姻家庭 民事權益的; (六)因 交通事故 、 醫療損害 、 工傷事故 、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者 環境污染 等 侵權行為 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發生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民事)權益的; (九)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十)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游運譽 第十條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 自訴案件 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的人。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自受理或者發現之日起三日內通知其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據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制定,並逐步擴大范圍,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向社會公開。 市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調整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四條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視為符合經濟困難標准: (一)城鎮居民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 失業保險金 ; (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領取農村特困戶救濟的; (三)屬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 (四)在兒童福利院、社會福利院(救助福利中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優撫醫院、光榮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特殊教育機構等機構內由政府供養的和在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的; (五)因遭受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正在接受社會救濟的; (六)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或者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公民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或者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 工傷 賠償而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提問、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 訴訟 代理; (四)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已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需要進行的公證、司法鑒定;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綜上所述,四川省的法律援助制度用文本的形式確定下來,為所有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訴訟中的因為經濟困難而不能請到律師協助自己進行庭審的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法律援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直接申請的,因為對主體上有很嚴格的限制。

法律客觀: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將修訂舊《條例》納入立法計劃。2014年3月20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條例》,並確定新《條例》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條例》共六章47條,內容涉及法律援助的定義、法律援助機構職責、法律援助的政府責任內涵以及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經濟困難標准、法律援助的申請審查實施各項環節。新《條例》中,法律援助政府責任更加具體化;老百姓申請援助的事項范圍更加擴大,從以前的六項擴大到十項;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更加方便;與《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更加協調;法律援助人員的服務規范要求更加明確。新《條例》將老百姓可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范圍從六項擴大到10項,新增加了四項可申請援助事項:即勞務糾紛、因遭受家庭暴力等主張婚姻家庭民事權益保護、因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侵權行為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等情況。新《條例》還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作了特別規定,「有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工傷賠償的情況,免予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全部給予法律援助。」此外,老百姓申請法律援助將更方便。對於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兒童福利院等機構接收供養的八類人員、因遭受自然災害接收救助的人員等群體,無需提供經濟困難證明,即可申請法律援助。對時效將要屆滿的事項,可以先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後審查申請人資格。新《條例》明確了選擇性刑事法律援助申請的條件與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法律援助;明確了強制性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對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未成年人,盲、聾、啞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強制醫療案件中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相關司法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法律幫助。

⑸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什麼什麼什麼的原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健全社會主義法律保障機制,規范法律援助行為,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其人員,為經濟困難的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
第三條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市法律援助中心協調、指導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區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和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導下開展法律援助活動。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的活動進行監督、指導。
第四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和老齡工作機構等組織應當協助需要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獲得法律援助。第五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查詢、復制有關資料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事業單位應當免收費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教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咨詢。

⑹ 法律援助法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應當遵循

法律分析:
是免費咨詢的。「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熱點內容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
黨內法規的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16 20:29:18 瀏覽:433
安裝空調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16 18:25:45 瀏覽:725
安徽當塗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6 18:00:21 瀏覽:201
法規教育課件 發布:2024-11-16 17:52:09 瀏覽:18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4-11-16 17:51:28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