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訴訟技巧

律師訴訟技巧

發布時間: 2024-01-07 20:08:47

⑴ 民事訴訟律師庭審技巧和質證要注意什麼

您好!一、如何組織證據
1、方法。
圍繞訴訟請求展開程序及實體的證據清理,對照法律進行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是否提交。這里有個分析篩選的過程,有的案件很復雜,雙方間交易時間長,有時就糾紛寫過一系列的會議紀要等,這就要求律師要圍繞訴訟請求的主題,從這些材料中分析篩選出對我方有利的證據來。不要將不利於我方的證據提交給法庭。特別是作為原告的律師應當充分重視的問題。作為原告律師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准備證據,分析證據,補充加強證據,不可犯這種低級錯誤。
2、形式。
證據清單的形式。格式要求:標題寫明是〈***與***間***糾紛案件原告(被告)證據清單〉。如是被告的,寫上法院的案號。下面是一個表格,內容包括:證據編號、證據名稱、證據來源、頁數、份數、復印件/原件、證明內容。有的時候是幾個證據證明同一個事實,可以編為一組,共同證明一個事實(如合同、交貨單、發票等均證明雙方間合同關系、發生金額的事實。)這里我要強調的是,證明內容要條理分明,有時一個證據不光證明一個事實,對於證明的多個事實應當寫明,採用1、2、3、的形式,以便讓審判人員一看就清楚。如約定管轄的貨款支付糾紛的案件,合同這個證據,特別要寫明:1、雙方間**合同關系;2、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與方式是什麼;3、合同約定由**法院管轄。至於順序問題,我個人覺得應當是:主體證據(包括變更的)-----事實證據(時間先後發生的先後順序或按訴訟請求來提交)------其他程序證據(如管轄)。
3、庭審中如何舉證。
當庭向法庭講明這時提供的是證據清單中的第幾組證據,這組證據有幾份證據,具體名稱是什麼,證明什麼內容。如第一份證據是雙方於*年*月*日簽訂的什麼合同,合同第幾條約定付款方式及時間是什麼等。關健內容還是要提請法庭注意的,切不可在法庭上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在庭前均應將所有證據的原件按順序擺在桌子上了。
二、如何進行質證(對對方的證據發表意見)
1、質證准備。
收到對方的證據後,應當與當事人緊密溝通,就對方提交的證據形成質證觀點,主要圍繞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詢問當事人這些證據是否存在、真實?對我方不利的證據有否可以否認的可能?比如說傳真。這個過程同樣應當慎重,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對於復雜的案件,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求逐一對對方的證據提出的質證意見形成文字,類似於我們的證據清單一樣,以便開庭過程中有所准備,在庭審後可以根據庭審情況的變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詞中一並提交給法庭。同時,應當及時與承辦審判人員聯系,詢問對方的舉證期限何時屆滿,屆滿前有否補充證據等。
2、質證技巧。
總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著「三性」進行。首先要聽清楚對方在提供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內容。緊緊圍繞對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開展開質、辯、驗、判。逐一識別、判斷。就證據來源形成是否合法、與訴求的關系、有否完全質證、是否可用推定等發表綜合意見:(1)原件/復印件;(2)證據的來源是否合法;(3)證據是否存在瑕疵、偽造的痕跡;(4)證據本身內容上是否矛盾;(5)證據與本案是否存在關聯性;(6)證據是否能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7)證據是否與無需舉證的事實相違背。如:某人生日為67年2月29日,而67年是沒有2月29日的。詞語表達有:「這份材料真實性無法確認,這份材料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這份證據無法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這份證據來源不合法」等等。當然每個證據的質證意見均應從三性著手,質證意見要有層次感,要有條理:1、2、3、首先是合法性的確認,其次真實性,最後是關聯性。也可以從形式到內容進行表述。但是,要注意:觀點要鮮明,不要含糊其辭。
3、對日常常見的一些證據的質證內容:
A、公證書:公證是有地域管轄的;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超出管轄的公證書效力是有問題的。公證只能證明簽字行為是真實的,不能證明行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不能證明待證行為是合法的。待證事實與行為是否合法有效,應當依據法律判斷。公證書中如證明待證事實合法有效或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等內容,應當是違法的。邱洪奇律師電話
B、鑒定報告:是誰委託鑒定的?鑒定機構及人員的資格證書有沒有?委託的材料是什麼?鑒定的依據?鑒定的過程?這里要注意的是:鑒定的檢材有否雙方封存,所鑒定的東西是不是雙方爭議的東西。如公章,一個單位如有二個公章如何鑒定,如紡織品的鑒定,單方鑒定怎麼能確定所提交的樣品是雙方爭議的產品。
C、傳真件:傳真件非原件,不可單獨作為證據。確定是否發出的證據,哪個電話,這門電話的所有人及通話清單有否?只有有其他證據相佐證的情況下才可作為證據使用,通過一系列傳真和其他書面證據能夠證明其連續性的,特別是雙方互有傳真往來彼此是相互銜接的,足以認定傳真件的真實性並具有證據效力。所以我方如是接收方,如證據對我方不利,我方可以否認收到傳真。
D、錄音錄像資料:材料中的雙方是誰?除非是提供方的資料中顯示的是對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的意思表達,否則,一旦資料中人員不出庭,就無法確定資料的真實性。所以資料中的主體問題。另外要審查的是錄音錄像資料有否剪接或拼湊的痕跡。
E、證人證言:在獲得證人名單後,應與當事人溝通,證人是否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了解案件事實、是否與雙方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否有人做工作來作證。質證時應就下列問題詢問:利害關系;是否主觀判斷;內容是否不肯定;內容是否與現有雙方認可的證據相沖突。當然詢問證人是個技巧問題,後面論述。
F、補強證據:補強證據規則,是指法律規定,因某一證據的證明力較弱,不能將其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其他證據以佐證方式對其證明力給予補充、加強的情況下,法院才能將該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規則。《證據規定》第六十九條明確了補強證據規則的適用范圍,即只有在下列五種情況下才能適用該規則: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們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所以如對方提出此外的所謂補強證據,可以予以否認。律師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應當全神貫注,不僅應聽明白審判人員的每一次發問內容,而且更應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並注意觀察這些發言對審判人員的影響。在認真的傾聽和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對方發言中的破綻,有針對性的找准自己的進攻方向。絕不可忽視對方的發言,也絕不可輕易地放棄反駁。這一點不僅在法庭辯論階段應如此,在法庭調查階段也應如此。惟此才能牢牢掌握庭審的主動權,才能展示出律師應有的風采。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⑵ 律師行政訴訟有哪些技巧

第一節 行政訴訟業務在行政法律業務中的地位
最近幾年全國四級人民法院每年審結民事案件約600多萬件,刑事案件約80多萬件,行政訴訟案件約11-12萬件。行政訴訟案件相對於民事、刑事案件來說數量較少。對前面《律師行政法業務》一書編章結構的分析可知,律師的行政法律業務中除涉及訴訟外還有第5—11章闡述的非訴業務。一般的律師事務所對外宣傳時鮮見以專門從事行政訴訟業務見長的,因為行政訴訟如果代理原告難度大【行政干預與得罪行政機關】、收費低【主要是協商】。
律師在行政訴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有助於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處於服從的、被管理的地位,在訴訟中雖然他們與行政機關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他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不甚了解,這就需要藉助律師運用其嫻熟的法律知識為他們提供幫助,從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其次,有助於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律師通過參加訴訟,對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中存在著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違法行為予以指出,從而起到監督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作用。
再次,有助於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律師在行政訴訟中對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提出自己的意見,從而幫助法庭查明事實、正確適用行政性法律、法規和規章,作出正確的裁判。
第二節 行政訴訟業務基礎知識
一、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
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以該機關為被告依法起訴,由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並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動。訴訟當事人地位具有特殊性。行政訴訟的原告為作為被管理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恆定為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但行政首長不是被告,行政首長出庭也不是代理人的身份。被告不享有起訴相對人或相關人的訴權,也不享有反訴權。人民法院的行政庭審理,只有合議無獨任制審判組織形式。
涉及法規:《行政訴訟法》11章75條,最高法院制定18部重要司法解釋,如《行訴法解釋》(八)98條,《行訴證據規定》6章80條,三個wto司法解釋:國際貿易、反補貼、反傾銷【各12條】,同時,最高院發布了16件重要的司法指導性文件和200餘件法律適用問題的批復。
二、行政訴訟的歷史沿革
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第3條第2款「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適用本法規定」——適用《民事訴訟法》時期;1987年開始制定《行政訴訟法》,1989年4月4日通過。1990年10月1日《行政訴訟法》生效。意義:五千年來第一次「官」民平等對簿公堂!護民——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本質:司法與行政的關系。
三、行政訴訟審理機構與案件
1986年10月6日,武漢市中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汨羅縣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基層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1988年10月4日,最高法院成立行政審判庭。1990年開始行政案件逐年呈遞增趨勢,上升率達35%左右。統計資料:1986年:600件;1987年:5000件;1988年:7700件;1989年:9900件;1990年:12000件【自1990年10月至1999年10月的10年間,全國各級法院受理一審行政案件52.7萬余件,原告勝訴率占結案數的40%。行政訴訟案件類型已達50餘種】。後來則以—3—5—7—9—11萬遞增,至2001年最多為12萬,最近幾年一直在徘徊在11~12萬件【同期民事案件約600萬、刑事案件80萬】。1989年至2008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一審行政案件140.5085萬件,審結140.1532萬件,結案率為99.7%.治安處罰、拆遷、土地的案件較多。
行政訴訟特點:①原告勝訴率與被告敗訴逐年提高。②撤訴率居高不下,如1995年在當年發生的5.1萬行政案件中撤訴率竟高達50.59%。分析原因:原告心悅誠服認識到行政行為合法,願意回到行政程序中自覺自願履行行政行為;在被告的壓力下違心撤訴;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而申請撤訴。③「好事打官司」,拆遷、專利案件明顯增多,老百姓維權意識明顯增強。④行政干預較明顯,被告往往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權力向法院施加影響。
四、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它決定了在行政訴訟中審判權和行政權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司法高於行政的關系——生效裁判大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此原則同時告訴我們人民法院監督行政行為的廣度和深度。五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從適用主體上說,其主體是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承辦。
其次,從審查的方式來看,人民法院應適用開庭審理的方式,這里的開庭與書面審理相對應。開庭可以是公開的開庭,也可以是依法不公開的開庭審理。
第三,從審查的范圍和廣度上看,法院只能審查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包括與之對應的抽象行政行為。
復次,從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深度或程度上說,是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與否的問題,不審查具體行政行這的合理與否的問題。
最後,審查的標准。《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一、二項確立的。五項標准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即為合法,法院應予判決維持。五項標准中只要有其中之一不符合即為違法,法院就可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這五項標準是:一是主要證據是否確鑿、充分;二是適用法律、法規是否錯誤;三是否違反法定程序;四是否超越職權;五是否濫用職權;六是行政處罰是否顯失公正,如果顯失公正也屬於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職權行為。
五、律師代理行政訴訟的權利、義務
首先,律師的權利。根據新《律師法》第32條、第34條、第35條、第36條、第37條和《行政訴訟法》第29條、第30條的規定,律師作為行政訴訟代理人享有如下權利:
1.律師依法執行職務,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干涉。
2. 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但代理被告除外
3.受委託的律師自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訴訟文書及案卷材料。受委託的律師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所有材料。
4.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庭審階段,經審判長許可,律師有權向被告、證人、鑒定人直接發問,或者申請法庭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證據申請重新進行鑒定或勘驗。
5.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已擔任代理人的可以解除委託代理合同。
6.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其次,律師的義務。根據《律師法》第30條、第32條、第38條、第39條和第40條規定,律師作為行政訴訟代理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 律師擔任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的,應當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2. 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
3. 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
4. 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和其他人不願泄露的情況和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但是,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的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事實和信息除外。
5.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6. 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①私自接受委託、收取費用,接受委託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②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
③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
④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
⑤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
⑥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
⑦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
⑧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

熱點內容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