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司與司機法律關系
1. 滴滴打車司機與公司之間是否屬於勞動關系為什麼呢
滴滴打車司機與公司之間並不一定屬於勞動關系,雙方有可能存在合作關系,也有可能屬於居間合同關系,是否屬於勞動關系要具體情形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按照《勞動法》和《網約車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滴滴打車司機與公司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若司機屬於滴滴打車軟體公司僱傭的,司機出力而滴滴打車軟體公司受益,並由公司支付勞動報酬,雙方就可以構成勞動關系。否則,像兼職司機僅僅是利用網約平台的便利,來和乘客達成運輸目的,兩者就不具有勞動合同關系,而更類似居間合同性質。
但是,網約車形式多樣,也就增加了管理難度。畢竟網約車很大一部分並不屬於平台,其是否遵守網約規則,是否受到乘客好評,對平台而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於此,出台了《網約車暫行辦法》,旨在規范網約車、網約平台、乘客三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2. 滴滴打車發生交通事故網約車平台是否應擔責
隨著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滴滴打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也有困惑。如果滴滴打車出行,發生交通事故後,是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呢?網約車平台是否會負責呢?下面是由黑河律師為大家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
一、滴滴打車發生辯氏交通事故
趙某利用滴滴打車軟體約了一輛計程車前往火車站,不料途中因司機李 元 霸操作不當引發翻車事故,造成趙某重傷。事後,經交警調查發現,司機李某在滴滴打車軟體上注冊時提供計程車從業資格證書是虛假的,屬無證出租。於是,趙某將司機李某與滴滴打車平台列為共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承擔其損失6萬元。
二、網約車平台是否應擔責
本文認為,滴滴打車平台不應當為趙某的損失擔責。因為乘客趙某的損失,不管是按照客運合同還是侵權責任追償,作為信息提供的滴滴打車平台,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一)乘客趙某的傷殘是由於司機李某的操作不當造成的,過錯全在李某,而非滴滴打車平台。因此,滴滴打車平台對趙某的傷殘結果不存在因果關系,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二)滴滴打車作為提供需求的網路信息平台,僅僅是方便乘客找司機、司機找乘客的橋梁和紐帶基灶物,是信息的提供者,並不是乘客與司機間客運合同的主體。所以,滴滴打車不具備客運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資格。
(三)就目前而言,我國法律並未明確作出網約車平台必須對注冊司機的計程車從業資格證書進行審查的要求。另外,滴滴打車平台的司機注冊有明確的規定,僅對司機的年齡,健康狀況,駕駛證,車輛性能等進行審查,而對注冊司機是否具有計程車從業資格證書不作為審查內容,所以,針對司機李某利用虛假計程車從業資格證書注冊,不存在審查不嚴的問題。
綜上所述,趙某的損失應由司機李某全部承擔,滴滴打車平台無需擔責。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到的相關案例與資料,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通常情況下,如果網約車在路上發生交通事故,那麼是由車主承擔大部分責任的,網約車平台是不承擔責任的。當然,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如果您的情況比搏液較特殊復雜,歡迎您到進一步的咨詢。
@2019
3. 滴滴打車中司機和滴滴公司是什麼法律關系
不是僱傭關系。是合約關系,司機安裝了嘀嘀打車會和滴滴簽訂一個協議。只是執行的合約關系,法律風險滴滴都規避了
4. 滴滴平台與司機未簽訂勞動合同,退休後司機怎樣生活
8月24日,一名20歲的溫州樂清姑娘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浙江省樂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樂清公安」今天發布案情通報稱,在柳市鎮抓獲犯罪嫌疑人鍾某。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後即成為該用人單位的職工,在未與該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不能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而滴滴司機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都不會受到滴滴公司的制約,有的滴滴司機完成注冊後甚至未曾接過單,司機工作的隨意性較大。
可見,滴滴公司與滴滴司機之間不具備勞動關系的特點,不屬於勞動關系。滴滴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以提供網路平台,收取管理費或者說是中介費為目的;而滴滴司機則通過滴滴平台接單載客,獲取利潤,滴滴公司與滴滴司機二者是「互聯網+」時代下的居間合同關系。
根據《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作為居間人的滴滴公司,應承擔司機信息審核的義務,並向乘客履行必要的安全保障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