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公司公告催收的法律依據
㈠ 民法典對貸款逾期催收的規定
貸款逾期後果的規定是: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是財產被凍結等。如果是我國的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我國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此時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2021年民法典關於催收最新條款規定
1、軟暴力入刑
根據最新的民法典條例規定,任何催收人員或貸款機構委託的第三方催收機構,在進行催收時,如果採用了軟暴力手段,使欠款人、朋友或家人感受到被威脅、害怕、恐嚇等情緒。情節嚴重的話,催收人員或可入刑。
所謂軟暴力,脅迫、語言威脅、潑油漆、播放哀樂、去欠款人工作單位、通訊錄騷擾、暴力簡訊內容等面都屬於軟暴力。
2.非法債務
如果催收人員在催收時,催收的是高利息的非法債務。催收人員很有可能需要承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等後果。我國有明確法律條文規定,不允許任何放貸機構發放高利息貸款。
貸款利率超過國家最新基準利率36%的,都算高利息,不受到法律保護。
3、上門催收
根據民法典規定,如果催收人員需要上門催收,要攜帶一名第三方人員作為公證人。如果不經過欠款人同意,或未攜帶第三方人員,則視為非法催收。欠款人可以直接尋求司法機關的幫助。
遇到暴力催收如何應對?
在遇到爆通訊錄或者暴力催收的時候,你可以保留相關的證據,比如說錄音證據以及其它形式的截圖證據等。同時在遇到暴力催收的時候,記得及時撥打報警電話,避免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條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第六百七十六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㈡ 公告催收的條件
公告催收的條件有以下幾點:
1、申請主體必須是依法享有票據權利的最後持票人;最後持票人又稱失票人,是指喪失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申請原因必須是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被盜、遺失或滅失。除此之外的原因,不能申請公示催告。
3、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利害關系人處於不明狀態,是申請公示催告的前提條件。
4、按照相關規定,當事人應向票據支付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公示催告程序的特點有:認定喪失票據或其他事項的事實而不是解決民事權益的爭議;公示催告程序具有階段性,公示催告與除權判決是前後銜接的兩個階段,除權判決依催告申請人再次申請做出,法院不得自行作出,公示催告階段適用獨任制,但進入除權判決階段則必須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實行一審終審,不得上訴。
申請主體必須是依法享有票據權利的最後持票人,最後持票人又稱失票人,是指喪失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簽發票據的發票人是否可以作為公示催告申請人,我們認為應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發票人簽發的票據未交付受款人之前遺失,應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因在這種情況下的發票人,也是該票據的合法權利人,不應把他理解為債務人,如果發票人簽發的票據已交付受款人後遺失,該發票人已是票據債務人,不能申請公示催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㈢ 公告催收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公告催收是指債權人通過媒體將債務人(含擔保人及其他負有償還義務的人,下同)欠款的事實進行公開,要求債務人履行還款義務的一種催收手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一條 利害關系人應當在公示催告期間向人民法院申報。 人民法院收到利害關系人的申報後,應當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並通知申請人和支付人。 申請人或者申報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㈣ 銀行公告催收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公告催收是指債權人通過媒體將債務人(含擔保人及其他負有償還義務的人,下同)欠款的事實進行公開,要求債務人履行還款義務的一種催收手段。債權人公告催收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保全債權。通過公開催收方式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實現債權,同時又體現向對方請求履行達到訴訟時效中斷的目的,保證債權的訴訟時效。二是懲戒違約方。通過公開債務人的違約信息,將債務人的負面信息公之於眾,降低債務人的社會評價,實現懲罰違約方的目的。多數情況下,主要目的是第一個。眾多的催收公告中以未經裁判的債權催收為主,其中尤以銀行為債權人的居多。顧問單位系一家銀行,因欠款較多,上門催收時,經常無人在家,有的在家的債務人為躲避債務,拒絕在催收通知書上簽字。因為這些現實的問題,導致銀行催收難度非常大,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種情況下,為節約成本,避免超過訴訟時效而喪失勝訴權,銀行採取了公告催收的方式。公告催收的借款進入訴訟後,大多數當事人認為銀行已經公告催收,認可訴訟時效已經中斷。還有一部人認為欠賬還錢,天經地義,不提訴訟時效抗辯,只是暫時沒能力償還債務。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訴訟時效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保證責任等問題請示的答復》明確,債權人對保證人有公告催收行為的,人民法院應比照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認定債權人對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中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擔保期間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方式及程序問題的請示的答復》也明確,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方式可以包括「提起訴訟」和「送達清收債權通知書」等。其中「送達」既可由債權人本人送達,也可以委託公證機關送達或公告送達(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刊發清收債權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