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權律師
A. 額,我國古代有哪些「居士」(比如易安居士等等,要帶著居士名和人名的)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烏傷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蓮峰居士——李 煜(南唐後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家)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官員、詩人。)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後村居士——劉克庄(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後村居士——劉克庄(南宋文學家)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雲林居士——倪 瓚(元代畫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詩人)瑁湖居士——陸居仁(元書法家)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衡山居士——文徵明(明畫家、文學家)無相居士——宋 濂(明畫家)聖華居士——丁雲鵬(明畫家)梅村居士——吳偉業(明代詩人)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學藝術家)石頭居士——袁宏道(明文學家)滄溟居士——李攀龍(明文學家)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書法家)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溫陵居士——李 贄(明文學家)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蝶庵居士——張 岱 (明末清初文學家)梅溪居士——錢 泳(明清文學家)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萬松居士——錢 載(清詩人、畫家)板橋居士——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破塵居士、圓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天瓶居士——張 照(清代書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葦間居士——邊壽民(清代畫家)樵山居士、觀白居士——張 崟(清代畫家)晚學居士——吳熙載(清篆刻家)瓶庵居士——翁同龢(咸豐六年狀元,近代史頗有影響政治家)仁山居士——楊文會(清末佛學家) 無競居士——張之洞(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太炎居士——章炳麟(國學大師)曲園居士——俞 樾(國學大師)量守居士——黃 侃(國學大師)戒欣居士——趙蓓欣(當代國畫家) 傳立居士——崔建立(一然,當代著名畫家) 東嶺居士——李艷曉(作家、律師、攝影師、拍攝佛教祖庭/) 康德居士——周師全(現代名醫) 若齋居士——張耀虎(著名書法家、詩人) 愛君居士——王愛君(佛學家)安定居士——史大(當代作家 詩人 潮人)臨淵居士(當代新銳派詩人)道晟居士——呂強(當代最幸福的人)耀賢居士--顧寶興(上海畫馬名家皈依於靈隱寺衍空法師)香嚴居士——方海權(國學學者、佛學家)
B. 鄭和下西洋幾次
七次。
1、第一次
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三寶太監鄭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徑麻喏八歇國時,該國東西二王交戰,西王誤殺鄭和船隊登岸人員。事件發生後,西王派使者謝罪。鄭和鑒於西王請罪受罰,對該事件予以克制。後兩國得以和睦相處。
在三佛齊舊港,鄭和招諭當地海盜陳祖義,陳祖義詐降,圖謀襲擊鄭和船隊。鄭和擊敗了他,殺敵五千餘人,燒毀敵船十艘,俘獲敵船七艘,生擒陳祖義等三人。其後,鄭和任命廣東華僑施進卿為舊港之主。
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鄭和船隊攜諸國使者、押陳祖義等俘虜還朝。明成祖下令斬殺了陳祖義等三人,又寬恕了謝罪的西王,並對鄭和此行感到滿意,賞賜了舊港之戰的有功將士。
2、第二次
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准備,這次遠航的主要是送外國使節回國,規模較小。鄭和船隊在永樂五年(1407年)奉命出發,訪問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羅(今泰國)、爪哇和蘇門答剌北部,然後再一次駛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為目的地。
明朝使節們正式冊封古里王,並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紀念這一盛事。這次的回國途中有一部分船隊訪問了暹羅和爪。到錫蘭時,鄭和船隊向有關佛寺布施了金、銀、絲絹、香油等。
永樂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鄭和、王景弘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記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現存科倫坡博物館。永樂七年(1409年)夏,鄭和船隊還朝。
這次下西洋,《明實錄》及《明史》均未記載,上述永樂五年至七年的出訪時間系據《天妃之神靈應記》,學界就此仍存有爭議。
3、第三次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候顯率領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駛海舶四十八艘,從太倉劉家港啟航,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里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里,滿剌加,彭亨。
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
滿剌加當時是暹羅屬地,正使鄭和奉成祖命招敕,賜給當地酋長雙台銀印,冠帶袍服,樹碑並建立滿剌加國,暹羅自此不敢侵擾滿剌加。
滿剌加國王感念明朝的幫助,後曾於永樂十三年(1415年)親赴明帝國朝覲。滿剌加九洲山盛產沉香,黃熟香;鄭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直徑八九尺,長八九丈的標本6株。
4、第四次
永樂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馬歡記為「寶船六十三號」),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船隊於永樂十一年(1413年)出發,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
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5、第五次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明成祖命鄭和等人護送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6月)總兵太監鄭和率船隊出發,隨行有僧人慧信,將領朱真、唐敬等。鄭和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並立碑銘文。
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古里進貢麾里羔獸。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宋末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之侄蒲日和,也與太監鄭和,奉敕往西洋尋玉璽,有功,加封泉州衛鎮撫。
6、第六次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
為趕東北季風,鄭和率船隊很快出發,到達國家及地區有占城、暹羅、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南巫里、蘇門答剌、阿魯、滿刺加、甘巴里、幔八薩(今肯亞的蒙巴薩)。
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剌和阿丹等國使節。
7、第七次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隨行有太監王景弘、李興、朱良、楊真,右少保洪保等人。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根據明代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記載,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弄手、醫士、鐵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鄭和船隊抵達福建長樂港,在長樂停留約半年,在此期間,鄭和曾率領興平三衛指揮千百戶和州府官員,到福建湄州嶼,賣辦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宮。
又在長樂縣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長樂天妃宮,十一月建成,樹立《天妃靈驗之記》碑,並鑄造銅鍾一口,銘文:「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鍾一口。」
這次航行,鄭和船隊從竹步西行,最遠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一說鄭和在這次航行的過程中去世。
C. 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小故事
1、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