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全文

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全文

發布時間: 2024-08-12 02:35:10

㈠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法律制度,他通過向困難群眾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自1994年我國施行法律援助制度以來,我國在立法和實踐等方面對法律援助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宣傳力度不夠、經費嚴重短缺、援助人員不足、服務形式單一和體制欠規范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㈡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包括哪些內容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將「適應社會發展」作為本區域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

2、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降低法律援助門檻,使法律援助覆蓋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體,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3、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規定農村「五保」對象、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領取設區的市、縣(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對事項范圍不再作具體限制。

4、方便申請人開具經濟狀況證明。結合工作實際,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工作單位也可以為申請出具經濟狀況證明。

5、建立律師值班制度。對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方面重點提出了要「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工作室」。

6、開展法律援助律師參與申訴案件代理試點。

7、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義:

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客觀要求,是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措施,其意義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法律援助制度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

2、法律援助制度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

3、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律師法律制度。

4、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



㈢ 內蒙古法律援助金額是多少

內蒙古法律援助金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每案一般補貼800元至1200元;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每案一般補貼1200元至1400元;二是個別需要異地取證和疑難復雜的案件,經法律援助機構審批後,可適當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三是對實施非訴訟服務行為每件補貼200元至500元。

㈣ 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

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
(中政委〔〕3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司法過程中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有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現就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見。
一、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義和基本原則
開展國家司法救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刑事犯罪高發期。隨著越來越多的矛盾以案件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一些些刑事犯罪案件、民事侵權案件,因案件無法偵破、被告人沒有賠償能力或賠償能力不足,致使受害人及其近親屬依法得不到有效賠償,生活陷入困境的情況不斷增多。有的由此引發當事人反復申訴上訪甚至釀成極端事件,損害了當事人合法權益,損害了司法權威,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訴信訪救助等多種形式的救助工作,對解決困難群眾燃眉之急,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司法救助工作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平衡,救助資金保障不到位、對象不明確、標准不統一、工作不規范等問題亟待解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司法救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實現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對受到侵害但無法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由國家給予適當經濟資助,幫助他們擺脫生活困境,既彰顯黨和政府的民生關懷,又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司法的權威和公信。
國家司法救助,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輔助性救助。國家司法救助是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採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特定案件當事人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對同一案件的同一當事人只進行一次性救助。對於能夠通過訴訟獲得賠償、補償的,一般應當通過訴訟渠道解決。
--堅持公正救助。嚴格把握救助標准和條件,兼顧當事人實際情況和同類案件救助數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防止因救助不公引發新的矛盾。
--堅持及時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辦案機關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據職權及時提供救助,確保及早化解社會矛盾。
--堅持屬地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不論其戶籍在本地或外地,原則上都由案件管轄地負責救助。
二、國家司法救助的對象
對下列人員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的,應當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或嚴重殘疾,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舉報、作證、鑒定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等,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的。
(七)對於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八)黨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員。
涉法涉訴信訪人,其訴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過法律途徑難以解決,且生活困難,願意接受國家司法救助後息訴息訪的,可參照執行。
申請國家司法救助人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對案件發生有重大過錯的;無正當理由,拒絕配合查明犯罪事實的;故意作虛偽陳述或者偽造證據,妨害刑事訴訟的;在訴訟中主動放棄民事賠償請求或拒絕加害責任人及其近親屬賠償的;生活困難非案件原因所導致的;通過社會救助措施,已經得到合理補償、救助的。對社會組織、法人,不予救助。
三、國家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標准
(一)救助方式。國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為主要方式。同時,與思想疏導、宣傳教育相結合,與法律援助、訴訟救濟相配套,與其他社會救助相銜接。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刑事案件傷員急救「綠色通道」、對遭受嚴重心理創傷的被害人實施心理治療、對行動不便的受害人提供社工幫助等多種救助方式,進一步增強救助效果。
(二)救助標准。各地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具體救助標准,以案件管轄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一般在36個月的工資總額之內。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需適當突破救助限額的,應嚴格審核控制,救助金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的賠償數額。
(三)救助金額。確定救助金具體數額,要綜合考慮救助對象實際遭受的損害後果、有無過錯以及過錯大小、個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賠償義務人實際賠償情況等。
四、國家司法救助程序
使用國家司法救助資金應當嚴格遵循以下程序:
(一)告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在辦理案件、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過程中,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告知其有權提出救助申請。
(二)申請。救助申請由當事人向辦案機關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條件的近親屬提出。申請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確有困難,不能提供書面申請的,可以採用口頭方式。中請人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真實身份、實際損害後果、生活困難、是否獲得其他賠償等相關證明材料。
(三)審批。辦案機關應當認真核實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綜合相關情況,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救助和具體救助余額的審批意見。決定不予救助的,及時將審批意見告知當事人,並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四)發放。對批准同意的,財政部門應及時將救助資金撥付辦案機關,辦案機關在收到撥付款後2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請人領取救助資金。對急需醫療救治等特殊情況,辦案機關可以依據救助標准,先行墊付救助資金,救助後及時補辦審批手續。
五、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籌集和管理
(一)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籌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資金籌措方式。各地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由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列入預算,統籌安排,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已經建立的刑事被害人救助資金、涉法涉訴信訪救助資金等專項資金,統一合並為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中央財政通過政法轉移支付,對地方所需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予以適當補助。同時,各地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積極拓寬救助資金來源渠道,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捐助國家司法救助資金。
(二)資金管理和監督。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嚴格資金管理,確保管好、用好救助資金。政法各單位在年度終了1個月內,向救助領導小組報送當年發放救助資金的明細情況,接受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監督,確保專款專用。對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捐助救助資金的,應當告知救助的具體對象,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責任追究。對截留、侵佔、私分或者挪用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單位和個人,違反規定發放國家司法救助資金造成重大損失的單位和個人,騙取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相關人員,嚴格依紀依法追究責任,並追回救助資金。
六、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明確工作機構。各地成立由黨委政法委牽頭,財政和政法各單位等共同參加的國家司法救助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國家司法救助的制度規范和配套措施,測算資金需求,定期檢查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政法各單位應當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救助工作。
(二)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政法各單位按照職責范圍和案件管轄分工,分別對救助申請進行審批。案件需移送下一辦案環節或其他政法單位的,辦案機關應將國家司法救助有關材料隨案卷一並移送。
(三)建立銜接機制。對於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就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查並減免相關訴訟費用,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及時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困難群眾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對於未納入國家司法救助范圍或者實施國家司法救助後仍然面臨生活困難的當事人,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辦案機關協調其戶籍所在地有關部門,納入社會救助范圍。
(四)制定實施辦法。各地根據本意見精神,制定本地區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實施辦法,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確保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充分發揮救助效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實施辦法,在本意見下發3個月之內,報中央政法委員會、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備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財政廳(局)自2015年起,每年 2月底前,將本地區上一年度執行司法救助情況,分別報中央政法委員會、財政部。

㈤ 山東公職律師補貼辦法

開門見山,

為貫徹落實司法部、財政部《關於完善法律援助補貼標準的指導意見》(司發通〔2019〕27號)要求,完善全省法律援助經費使用和管理,促進我省法律援助事業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的需求,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5〕37號)、《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以及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魯辦發〔2016〕7號)部署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完善全省法律援助補貼標准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

制定完善法律援助補貼標准,是充分調動社會律師等法律援助事項承辦人員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事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各級司法行政和財政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嚴格落實法律援助有關規定,按照明確責任、分項核算的原則,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當地財政部門,根據法律援助不同服務形式,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本級法律援助各項補貼標准。各級財政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要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和法律援助彩票公益金項目,並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捐贈。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監督管理,督促法律援助機構嚴格按照規定標准,及時、足額支付法律援助補貼,不得截留、挪用,確保專款專用。
二、完善補貼標准,規范支付工作

(一)法律援助補貼范圍

法律援助補貼,是指法律援助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給社會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社會組織人員等法律援助事項承辦人員所屬單位或者個人的費用。

(二)法律援助服務形式及其補貼標准

根據法律援助的不同服務形式,分為辦案補貼、值班律師值班補貼、法律咨詢補貼、認罪認罰案件法律幫助補貼等類型。

1.辦案補貼標准,是指辦理民事、刑事、行政代理或者辯護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勞動傷害方面的仲裁等法律援助案件的補貼標准。辦案補貼按件計算,同一事項處於不同階段法律程序的,每一階段按一件案件計算。

2.值班律師值班補貼標准,是指法律援助機構派駐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等的值班律師,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轉交法律援助申請等法律幫助的補貼標准,按工作日計算。
3.法律咨詢補貼標准,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提供接待來訪、接聽電話、在線解答咨詢服務的補貼標准。補貼標准按工作日計算。
4.認罪認罰案件法律幫助補貼標准,是指值班律師為認罪認罰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的補貼標准。由各地結合實際按件或者按工作日計算。
5.地方法律援助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服務形式的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由各地結合實際,參照上述辦法確定。

(三)法律援助補貼構成

法律援助補貼一般由直接費用和基本勞務費用構成。

1.直接費用是指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產生的差旅費、郵電費、印刷費、調查取證費、代擬法律文書費、翻譯費、公證費、鑒定費等因素確定的費用。差旅費中所包含的城市間交通費、食宿費標准參照同級財政差旅費有關標准執行,市內交通費以辦案實際天數測算。郵電費、印刷費、調查取證費、代擬法律文書費等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翻譯費、公證費、鑒定費經法律援助機構核實後予以安排。
2.基本勞務費用根據上一年度本地在崗職工日平均工資和服務天數等因素確定。其中,日平均工資參照上一年度本地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除以年工作日所得或其一定系數。
(四)特殊情形的處理

1.在同一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承辦人員為2個(含2個)以上受援人進行代理的,以相應案件辦案補貼標准為基數,可依據受援人數適當增加補貼額度。

2.辦理共同犯罪案件和可能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一審案件以及死刑、無期徒刑二審案件、死刑復核案件,跨省辦案或者經法律援助機構認定為重大、疑難、復雜的法律援助案件,可適當上調補貼。

3.法律援助事項承辦人員承辦的案件被依法終止的,對尚未開展實質性工作的,不予支付補貼;已開展實質性工作的,經法律援助機構審核,可根據實際酌情給予補貼。

4.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具有公職身份的人員承辦法律咨詢、值班律師法律幫助、代擬法律文書、案件質量評估等法律援助事項,不得領取法律援助補貼;上述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不得領取基本勞務費,實際產生的辦案直接費用,從法律援助機構日常運行或業務經費中列支。

(五)法律援助補貼的支付
1.各地要進一步規范補貼支付工作,對合格以上的案件和其他已辦結的法律援助事項,應按月或按季度將補貼及時足額支付到位。

2.各地要對法律援助事項承辦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及法律援助服務規范等不予支付補貼的情形作出規定。
3.各地法律援助補貼標准年度執行時間,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

三、健全工作機制,提升服務效能

(一)建立法律援助補貼標准動態調整機制

1.各市、縣司法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按照本實施意見規定,於2021年上半年,制定出台本地法律援助補貼標准管理辦法,並由市級司法行政部門、財政部門負責將本級及所轄縣(市、區)管理辦法,分別報送省司法廳、省財政廳備案。

2.各地法律援助服務事項直接費用、基本勞務費用等發生較大變化時,應當及時調整法律援助補貼標准。

(二)推行補貼與辦案質量掛鉤的差別化發放機制

各地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制定補貼與服務質量相掛鉤的差別化補貼發放辦法,依據案件質量評估結果劃分不同等級辦案補貼標准,不斷提高辦案質量。

(三)提升法律援助機構人員專業素質和監管能力

各地法律援助機構要鼓勵和支持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機構工作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通過實踐提高機構人員辦案能力、專業素質和監管水平。

(四)健全信息公開和監督機制

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健全信息公開和監督機制,全面及時公開法律援助補貼標准,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㈥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什麼體系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這是十八大四中全會上提出的

㈦ 被裁判驅逐後,不滿意判決的話能不能申訴呢

法院對生效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提起訴訟,申請再審案件。這種程序性權利可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為了進一步完善上訴法律援助工作,上海市司法局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制定並發布了《關於加強上訴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

加強上訴法律援助,對於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各級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認識加強上訴法律援助的重要性,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認真實踐群眾路線,不斷提高上訴法律援助的能力和水平。確保符合條件的有需要的人及時獲得法律援助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公開申訴受訴人的申請條件、程序、權利和義務等。,讓公眾了解上訴法律援助的相關知識,有效引導投訴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上訴。

㈧ 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有啥不一樣

法律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的區別: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3.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的。法律援助律師是對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則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指定的辯護律師,也會正常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8)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全文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5〕37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援助需求

1.做好刑事法律援助指派工作。嚴格貫徹落實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配套文件,組織律師做好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庭審等工作,認真辦理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各階段法律援助案件。
2.加大民生領域法律援助力度。組織律師圍繞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葯品、教育醫療等民生事項,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代理,促進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
3.廣泛開展咨詢服務。優先安排律師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值班,運用自身專業特長為群眾提供咨詢意見,積極提供法律信息和幫助,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提高群眾法治意識。
4.開展申訴案件代理工作。逐步將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決定,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引導律師為經濟困難申訴人通過法律援助代理申訴。
5.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提供法律咨詢等法律幫助。
6.推進法律援助參與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等訴訟制度改革工作。組織引導律師為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以及其他訴訟改革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等法律幫助。
7.積極參與刑事和解案件辦理。對於當事人自願和解的案件,組織引導律師依法為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促進達成和解。
8.發揮辯護律師在死刑復核程序中的作用。組織律師辦理死刑復核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為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提供辯護服務。
9.辦理跨行政區劃法律援助案件。適應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組織律師開展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受理、審理案件法律援助工作。
10.推動律師廣泛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需求量、律師數量及分布情況,明確律師承辦一定數量法律援助案件,努力使律師通過多種形式普遍公平承擔法律援助義務。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在律師事務所檢查考核及律師執業年度考核中將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鼓勵有行業影響力的優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11.推動律師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倡導每名律師每年提供不少於24小時的公益服務。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減免收費,發展公益法律服務機構和公益律師隊伍,專門對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軍人軍屬等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熱點內容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