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制度

發布時間: 2024-10-20 00:33:12

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什麼什麼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11、(單選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D.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A.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B.獨立行使司法權

C.責任追究制度

D.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正確答案:D

⑵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的法發〔2010〕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予以印發,請各地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六月七日
一、牢固樹立調解意識,進一步增強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自覺性
1、深刻認識新時期加強人民法院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加強調解工作,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發揚人民司法優良傳統的必然要求,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政治優勢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的必然要求。
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勢下履行自身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法院的首要工作任務。「調解優先、調判結合」既是推動矛盾化解的重要原則,也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又是對法官司法能力的考驗。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必須堅決貫徹這一工作原則,不斷增強調解意識,積極創新調解機制,努力提高調解能力,著力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真正實現案結事了,為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2、牢固樹立「調解優先」理念。調解是高質量審判,調解是高效益審判,調解能力是高水平司法能力。調解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實現案結事了,有利於修復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實現和諧。各級法院要深刻認識調解在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重要價值,切實轉變重裁判、輕調解的觀念,把調解作為處理案件的首要選擇,自覺主動地運用調解方式處理矛盾糾紛,把調解貫穿於立案、審判和執行的各個環節,貫穿於一審、二審、執行、再審、申訴、信訪的全過程,把調解主體從承辦法官延伸到合議庭所有成員、庭領導和院領導,把調解、和解和協調案件范圍從民事案件逐步擴展到行政案件、刑事自訴案件、輕微刑事案件、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國家賠償案件和執行案件,建立覆蓋全部審判執行領域的立體調解機制。要帶著對當事人的真摯感情,懷著為當事人解難題、辦實事的願望去做調解工作。要做到能調則調,不放過訴訟和訴訟前後各個階段出現的調解可能性,盡可能把握一切調解結案的機會。
3、准確認識和把握「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要緊緊圍繞「案結事了」目標,正確處理好調解與裁判這兩種審判方式的關系。在處理案件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用調解方式處理;要做到調解與裁判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不論是調解還是裁判,都必須立足於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定分止爭,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每個案件的性質、具體情況和當事人的訴求,科學把握運用調解或者裁判方式處理案件的基礎和條件。對於有調解可能的,要盡最大可能促成調解;對於沒有調解可能的、法律規定不得調解的案件,要盡快裁判,充分發揮調解與裁判兩種手段的作用。既要注意糾正不顧辦案效果、草率下判的做法,也要注意糾正片面追求調解率、不顧當事人意願強迫調解的做法。要努力實現調解結案率和息訴服判率的「兩上升」,實現涉訴信訪率和強制執行率的「兩下降」,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工作邁上新台階,實現新發展。
二、完善調解工作制度,抓好重點環節,全面推進調解工作
4、進一步強化民事案件調解工作。各級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要把調解作為處理民事案件的首選結案方式和基本工作方法。對依法和依案件性質可以調解的所有民事案件都要首先嘗試通過運用調解方式解決,將調解貫穿於民事審判工作的全過程和所有環節。
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婚姻家庭糾紛、繼承糾紛、勞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宅基地和相鄰關系糾紛、合夥協議糾紛、訴訟標的額較小的民事糾紛,在開庭審理時應當先行調解。但是根據案件的性質和當事人的實際情況不能調解或者顯然沒有調解必要的除外。
要下大力氣做好以下民事案件的調解工作:事關民生和群體利益、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配合的案件;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群體性案件、集團訴訟案件、破產案件;民間債務、婚姻家庭繼承等民事糾紛案件;案情復雜、難以形成證據優勢的案件;當事人之間情緒嚴重對立的案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適用法律有一定困難的案件;判決後難以執行的案件;社會普遍關注的敏感性案件;當事人情緒激烈、矛盾激化的再審案件、信訪案件。
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規定的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不予調解。
5、積極探索刑事案件調解、和解工作。要在依法懲罰犯罪的同時,按照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要求,通過積極有效的調解工作,化解當事人恩怨和對抗情緒,促進社會和諧。
要根據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積極開展刑事自訴案件調解工作,促進雙方自行和解。對被告人認罪悔過,願意賠償被害人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從而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由自訴人撤回起訴,或者對被告人依法從輕或免予刑事處罰。對民間糾紛引發的輕傷害等輕微刑事案件,訴至法院後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應當准許並記錄在案。也可以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對此類案件嘗試做一些促進和解的工作。
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要在調解的方法、賠償方式、調解案件適用時間、期間和審限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把握一切有利於附帶民事訴訟調解結案的積極因素,爭取達成民事賠償調解協議,為正確適用法律和執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創造條件。
6、著力做好行政案件協調工作。在依法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要針對不同案件特點,通過積極有效的協調、和解,妥善化解行政爭議。
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除了對行政賠償案件依法開展調解外,在受理行政機關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所作的行政裁決、行政確權等行政案件,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范圍內的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補償和行政合同等行政案件,以及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合法但不具有合理性的行政案件時,應當重點做好案件協調工作。
對一些重大疑難、影響較大的案件,要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支持和上級行政機關配合,邀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協調。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合法但不具有合理性的行政案件,要通過協調盡可能促使行政機關在訴訟中自行撤銷違法行為,或者自行確認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或者重新作出處理決定。
7、努力做好執行案件和解工作。要進一步改進執行方式,充分運用調解手段和執行措施,積極促成執行和解,有效化解執行難題。
對被執行財產難以發現的,要充分發揮執行聯動威懾機制的作用,通過限制高消費措施、被執行人報告財產制度,以及委託律師調查、強制審計、公安機關協查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敦促被執行人提出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
對被執行人系危困、改制、擬破產企業的,要協調有關部門和被執行人,綜合運用執行擔保、以物抵債、債轉股等方式,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
8、進一步做好訴前調解工作。在收到當事人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後、正式立案之前,對於未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調處的案件,要積極引導當事人先行就近、就地選擇非訴訟調解組織解決糾紛,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當事人選擇非訴訟調解的,應當暫緩立案;當事人不同意選擇非訴訟調解的,或者經非訴訟調解未達成協議,堅持起訴的,經審查符合相關訴訟法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應當及時立案。
要進一步加強與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組織以及其他調解組織的協調與配合,有條件的基層法院特別是人民法庭應當設立訴前調解工作室或者「人民調解窗口」,充分發揮訴前調解的案件分流作用。
9、進一步強化立案調解工作。在案件立案之後、移送審判業務庭之前,要充分利用立案窗口「第一時間接觸當事人、第一時間了解案情」的優勢,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糾紛。
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在立案後應當及時調解;對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群體性案件、集團訴訟案件,敏感性強、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在立案後也要盡可能調解。對當事人拒絕調解的,無法及時與當事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取得聯系的,或者案情復雜、爭議較大的案件,以及法律規定不得調解的案件,應當在立案後及時移送審理。對在調解過程中發現案件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案件需要審計、評估、鑒定的,或者需要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應當終結調解程序,及時移送審理。
立案階段的調解應當堅持以效率、快捷為原則,避免案件在立案階段積壓。適用簡易程序的一審民事案件,立案階段調解期限原則上不超過立案後10日;適用普通程序的一審民事案件,立案階段調解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0日,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再延長10日。延長的調解期間不計入審限。
10、積極探索和加強庭前調解工作。在案件移送審判業務庭、開庭審理之前,當事人同意調解的,要及時進行調解。要進一步加強庭前調解組織建設,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探索建立專門的庭前調解組織。要進一步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探索試行法官助理等審判輔助人員開展庭前調解工作,提高調解工作效率,減輕審判人員的工作負擔。
11、繼續抓好委託調解和協助調解工作。在案件受理後、裁判作出前,經當事人同意,可以委託有利於案件調解解決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有關組織或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主持調解,或者邀請有關單位或者技術專家、律師等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調解人可以由當事人共同選定,也可以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由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民事案件委託調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30日。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順延調解期間,但最長不超過60日。延長的調解期間不計入審限。人民法院委託調解人調解,應當製作調解移交函,附送主要案件材料,並明確委託調解的注意事項和當事人的相關請求。
12、大力做好再審案件調解工作。對歷時時間長、認識分歧較大的再審案件,當事人情緒激烈、矛盾激化的再審案件,改判和維持效果都不理想的再審案件,要多做調解、協調工作,盡可能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和解協議。對抗訴再審案件,可以邀請檢察機關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對一般再審案件,可以要求原一、二審法院配合進行調解;對處於執行中的再審案件,可以與執行部門協調共同做好調解工作。
13、扎實做好調解回訪工作。對於已經達成調解協議的,各級法院可以通過實地見面訪、遠程通訊訪或者利用基層調解工作網路委託訪等形式及時回訪,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對於相鄰權、道路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多發易發糾紛的案件,應當將訴訟調解向後延伸,實現調解回訪與息訴罷訪相結合,及時消除不和諧苗頭,鞏固調解成果,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14、注重發揮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在調解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各級法院要積極推動、引導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參與或者主持調解、和解,共同做好調解工作。要積極探索,爭取當地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的支持,注意解決律師風險代理收費與調解結案之間的矛盾。要積極推動律師協會建立推薦優秀律師擔任調解員的制度,推進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參與或者主持調解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對於在調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應當向當地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提出予以表彰和獎勵的建議。
三、規范調解活動,創新調解工作機制,提高調解工作質量
15、切實貫徹當事人自願調解原則。要積極引導並為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提供條件、機會和必要的司法保障。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要尊重當事人選擇調解或者裁判方式解決糾紛的權利,尊重當事人決定調解開始時機、調解方式方法和調解協議內容的權利。要在各個訴訟環節,針對當事人的文化知識、訴訟能力的不同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釋法解疑,充分說明可能存在的訴訟風險,引導當事人在充分認識自身權利義務的基礎上,平等自願地解決糾紛。
16、切實貫徹合法調解原則。要依法規范調解過程中法官審判權的行使,確保調解程序符合有關法律規定,不得違背當事人自願去強迫調解,防止以判壓調、以拖促調。要及時查明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爭執點和利益共同點,准確合理確定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平衡點,維持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基本均衡,確保調解結果的正當性。要認真履行對調解協議審查確認職責,確保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以及社會公序良俗,正確發揮司法調解的功能,切實維護公平正義。
17、科學把握當判則判的時機。要在加強調解的同時,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注意防止不當調解和片面追求調解率的傾向,不得以犧牲當事人合法權益為代價進行調解。對當事人虛假訴訟或者假借調解拖延訴訟的,應依法及時制止並做出裁判;對一方當事人提出的方案顯失公平,勉強調解會縱容違法者、違約方,且使守法者、守約方的合法權益受損的,應依法及時裁判;對調解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投入的成本與解決效果不成正比的,應依法及時裁判;對涉及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具有法律適用指導意義的案件,或者對形成社會規則意識有積極意義的案件,應注意依法及時裁判結案,充分發揮裁判在明辨是非、規范行為、懲惡揚善中的積極作用。
18、加強對調解工作的監督管理。要充分考慮調解工作的特點,建立健全有利於調解工作科學發展的審判流程管理體系。要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第六條關於特定情況下的和解、調解期間不計入審限的規定,合理放寬對調解案件適用時間、期間和審限的限制。當事人願意進行調解,但審理期限即將屆滿的,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繼續調解的期限,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後,由承辦法官記錄在卷。案件有達成調解協議的可能,當事人不能就繼續調解的期限達成一致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合理延長調解期限。同時,要針對各類調解案件在審理流程中不同環節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案件流轉程序,避免在調判對接、調判轉換環節因效率不高而延長案件處置周期;要加強對調解工作的跟蹤管理和評查,及時糾正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重解決硬調、久調不決等問題,確保調解工作質量。
19、進一步加強對法官在調解工作中的職業行為約束。各級法院的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要注重著裝儀表,約束舉止言行,保持客觀公正,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偏袒一方。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法官可以在調解過程中分別做各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但不得違反有關規定,私自單方面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代理人。
20、進一步規范調解協議督促條款、擔保履行條款的適用。在調解過程中,要關注義務履行人的履行能力和履行誠意,在確保調解協議內容具體、明確並具有可執行性的同時,注重引導當事人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督促條款和擔保履行條款,提高調解協議的自動履行率。對原告因質疑被告履行調解協議的誠意而不願調解的案件、爭議標的額較大的案件,以及調解協議確定的履行期限較長或者分期履行的案件,可以通過適用督促條款、擔保履行條款,促進調解協議的達成,促使義務履行人自動履行調解協議。要注意總結調解經驗,制定規范性的表述方式,明確條款的生效條件,防止調解結案後雙方當事人對協議條款內容的理解產生歧義。
21、建立健全類型化調解機制。要不斷總結調解經驗,努力探索調解規律,建立健全以調解案件分類化、調解法官專業化、調解方法特定化為內容的類型化調解機制,建立相應的調解模式,提高調解同類案件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要根據案件利益訴求、爭議焦點的相似性,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勞動爭議等案件試行類型調解模式,實現「調解一案、帶動一片」的效果。要根據類型案件的特點,選配具有專業特長、經驗豐富的法官調解,鼓勵法官加強對類型案件調解理論和方法的梳理和研究,將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個案調解方法,提升為同類案件的調解技巧,不斷豐富調解的形式和手段。
22、建立健全調解工作激勵機制。要修改完善調解工作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統計口徑,要從統計和考核民事案件調解情況,發展到對訴前、立案、庭前、庭中、庭後、執行、再審、申訴、信訪等諸環節的調解案件,以及刑事、行政等各項調解、和解和協調工作進行統計和考核。在考核指標體系方面,在適當考慮辦案數量、結案率和改判發回率的同時,突出對辦案社會效果的考核,加大調解撤訴率、服判息訴率、申請再審率、申訴率、信訪率、強制執行率和調解案件自動履行率等指標的權重。要建立健全能夠反映調解工作量和社會效果的量化考核體系和考評方法,作為評價各級法院調解工作成效的標准和法官業績考評的參考依據,正確引導調解工作方向,提高調解水平。
23、建立健全調解能力培養長效機制。要及時總結調解工作經驗,整理典型案例,加強對調解工作的指導。要把調解能力培養列入法官年度和專門培訓計劃,要以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為核心,著力加強調解能力建設。要繼續推行法官教法官、新進人員到基層和信訪窗口接受鍛煉等做法,鼓勵法官深入社會、深入實踐、深入基層,深刻把握社情民意,了解本地風俗習慣,學會運用群眾語言,不斷貼近人民群眾,切實增強調解工作的效果。
24、建立健全調解保障機制。各級法院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把調解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積極爭取中央政法補助專款資金和省級財政配套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專款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大對調解工作的經費投入。要在經費、裝備和人員編制等方面向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傾斜,加大投入,進一步夯實調解工作基層基礎。要爭取專項經費支持,為參與調解的特邀調解員、委託調解人提供經費保障,對在調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特邀調解員、委託調解人,要予以表彰和獎勵。
四、進一步推動「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糾紛解決機制
25、堅持在黨委領導和政府支持下推進工作體系建設。各級法院要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積極爭取政府支持,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充分發揮司法的推動作用,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納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整體部署。在堅持三大調解各司其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司法的引導、保障作用,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在程序對接、效力確認、法律指導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及時把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有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6、推動「大調解」工作網路體系的建立。各級法院要加強與村委會、居委會、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等組織密切配合,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合力。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來支持其他調解組織開展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等必要的辦公場所,為其他組織調處糾紛提供支持,同時也要注意利用其他社會組織和有關部門的調解資源。可以在處理糾紛比較多的派出所、交警隊、婦聯、工會等單位設立巡迴調解點。要建立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幹部、人民陪審員、離退休幹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覆蓋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特邀調解員、調解志願者網路庫,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組織網路的對接,逐步形成資源共享、力量共用、良性互動的「大調解」工作網路體系。
27、加強在「大調解」工作體系中的溝通協調。各級法院要加強與各級聯席會議、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以及其他調解組織的聯系,及時掌握矛盾糾紛排查情況,緊緊抓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充分發揮不同調解組織的職能互補作用,引導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由不同的調解組織解決,相互借力、共謀調處。要依靠黨委的領導和「大調解」工作體系,對可能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重大案件提前做好工作預案,對已受理的重大或群體性案件,要充分依託「大調解」工作體系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穩妥處置化解。
28、加強對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的法律指導。各級法院要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組織的工作溝通和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共同提高調解水平。要積極開展對「大調解」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的分析研究,加強對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組織的指導,幫助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組織完善工作程序,規范調解行為。要配合司法行政機關等政府職能部門和有關組織,指派審判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採取「以案代訓」、「觀摩調解」等方式對人民調解員、行政調解人員開展培訓。對人民法院變更、撤銷或者確認無效的調解協議及其原因,應當以適當方式及時反饋給相關調解組織,並就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29、進一步完善調解銜接機制。對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或者其他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需要確認效力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查確認;符合強制執行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執行。具有債權內容的訴訟外調解協議,經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人可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⑷ 司法局工作總結

司法局工作總結

***司法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按照“政治建局、業務興局、管理強局”的工作思路,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下面,我代表司法局黨委就2004年以來司法行政工作情況做如下匯報,請審議並提出指導意見。

一、以司法行政建設為根本,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和工作實效

(一)抓司法隊伍建設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一是在原有各項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了黨委議事、廉政、監督等規章制度。二是實行每周一例會,堅持人事調整、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黨委集體討論決策。三是成立司法局工會,選舉產生了局工會的第一屆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女職工委員會。通過以上措施,進一步健全了領導組織機構,保障了決策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2、加強機關隊伍建設。一是實行責任制戰略。從局長到職工,人人都制定了崗位責任制,對工作目標、實施辦法、考核標准及獎懲措施予以明確細化。並成立了由局長、副局長為首的責任制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考核,獎優罰劣,使幹警既有緊迫感,又有積極性。二是實行規范化戰略。完成了局規范性文件的匯編工作,進一步健全了工作考勤、辦公用物、財務衛生、區域網管理等各項制度,初步實現了“以制度理事,以職責管人”的工作機制。三是實行人才引進戰略。重視人才儲備,兩年間引進了3名法律專業的本科大學生,提高了司法行政隊伍的綜合素質。四是實行人性化管理戰略。注重人才培養,組織44名司法助理員參加了北京市“司法助理員職業技能崗位練兵活動”,取得了全市總分第一的好成績。開展了“發展司法我出力,司法發展我受益”演講比賽活動,並組織機關幹部到上海等地進行了學習考察,使幹警認識到不足,激發了鬥志,有助於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和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圍。

3、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在所務管理方面,制定了《基層司法所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健全了百分達標、監督、獎懲、用車等工作制度。在隊伍建設方面,組織司法助理員到兄弟區縣學習取經,並對負責宣傳報道、內勤等人員進行了專題培訓。在業務工作方面,對5名司法所長實行了輪崗交流,進一步統一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強化了司法工作觀念。通過採取以上措施,基層司法所建設得到了明顯加強。

(二)抓工作作風建設

局黨委厲行求真務實的作風建設。堅持發現問題,不隱瞞;遇到問題,不迴避;處理問題,不護短。如公證處在辦理一份證據保全公證時,缺乏事實依據,局黨委堅持實事求是,按照真實性與合法性的原則,依據法律程序,對錯誤予以糾正,撤銷了此份公證。當事人特向我局贈送錦旗以示感謝。在此基礎上,深化開展了“執法為民,服務發展”主題活動,並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鞏固了改進工作作風和強化服務觀念的立足點。在局黨委身體力行的影響下,全局上下形成了敢做敢為的良好風氣和嚴謹認真的辦事態度。

(三)抓信息化建設

局黨委高度重視信息工作,一是在今年三月份,調撥人員專門成立了外宣科,加大了宣傳力度。二是與各科室處所建立了信息投遞網路,加強了與法制晚報、勞動午報、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聯系。三是對信息報道人員進行了攝影、照相技術的專題培訓。初步實現了外宣工作的規范化和信息辦公的自動化。截止6月25日,局編發信息、通訊共計278篇,各級媒體刊播346篇次,稿件刊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80%,在全市區縣中躍居第三,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二、以普法依法治理為先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區進程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

1、及時調整充實了依法治區領導機構、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及法制報告員、宣傳員隊伍。目前,全區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人員550名,報告員380名,宣傳員460名,法律志願者480名,法制副校長84名。基本形成了人大監督,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格局。

2、組織召開了兩屆依法治區工作會議。總結經驗,部署工作,分別對2002年度和200*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進行了表彰。並與各委、鎮(街道)簽訂了《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考核重點和工作方向。

3、加強了規范化建設。制訂完善了有關重點對象、基層民主法制、宣傳隊伍建設等10項規范性文件。並對全區各部門在2001-2004年間學習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了整理匯編,即“摺子工程”,為“四五”普法終期驗收奠定了基礎。

(二)抓好防非宣傳,倡導依法防非

一是及時下發文件,對全區防非法制宣傳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並將各種宣傳資料近萬份迅速轉發到全區各部門。二是成立了法制宣傳小分隊,先後深入到****等重點村鎮和集貿市場、建築工地等密集區域,進行宣傳咨詢。三是充分運用板報櫥窗、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做好農村宣傳,要求做到村村有板報、戶戶有資料、天天有廣播。四是協調區廣播電台、電視台、“**周刊”開設了依法防非基本知識專題節目。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群眾的防非意識和戰勝“非典”的信心。

(三)開展主題活動,深化普法效果

1、堅持以文化活動為載體,2004年9月28日,與區政府、文化委等部門聯合在**廣場舉辦了專題法制文藝演出,2000多名觀眾到現場觀看。從中則優選拔了相聲《****》、快板《****》參加了北京市法制文藝大賽,分別榮獲了“創作獎”和表演獎。

2、圍繞“12•4”憲法宣傳日,在****庄村,舉辦了書畫筆會活動,創作了法制文化作品50餘幅;在****鎮舉辦了大型贈書儀式,向過往群眾贈送了《公民常用法律知識手冊》4000餘份;在司法局法制培訓中心,為群眾舉辦了以合同、土地承包和佔地拆遷為主要內容的免費法制講座,各地村民100餘人參加。

3、圍繞村委會換屆選舉,今年6月—7月,先後深入到全區各鎮宣傳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積極協助各村開展換屆選舉工作。並圍繞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組織全區80餘家單位開展了憲法、行政許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三法”宣傳周活動。

通過開展這些喜聞樂見、集中強化的宣傳活動,擴大了宣傳效果,調動了幹部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

(四)加強陣地建設,創新普法形式

一是掛牌成立了**區法制教育培訓中心,為我區幹部群眾學習法律知識、進行法制宣傳開辟了新陣地。二是與北京**學院政法系共建了***區法律志願者工作站,就法制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工作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並聘任了94名師生為法律工作志願者。三是在全區開展了建立村(居)民法制學校活動,為廣大群眾學習法律知識開辟了第二課堂。

(五)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以落實“四民主”為核心,積極開展了創建活動,全區目前有34個村被評為區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其中4個村被評為市級首批“民主法治示範村”。***村還榮獲了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的榮譽稱號。

(六)完成了“四五”普法中期考核工作

按照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對區(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檢查的通知》要求,我們從組織保障、重點對象、社會宣傳、基礎工作、法制實踐5個方面,就34項內容,進行了認真准備,組織全區有關部門召開了工作部署會,將各項任務落實到“家”,形成了既有統一領導,又有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為我區獲得“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獎”盡了一份力量。

三、以創建平安司法為主線,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一)人民調解工作

1、健全調解組織。針對調解員變動大的特點,堅持每年對基層調委會進行調整,不斷充實調解隊伍。目前,全區共有調解組織417個,調解人員1585名。其中,鎮級調委會17個142人,農村、社區調委會387個1394人,廠礦企事業與市場調委會13個49人。健全的調解組織,為做好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2、加強規范化建設。開展了標准化人民調解委員會爭創活動,出台了調解員崗位責任制、糾紛登記排查以及回訪、反饋等規章制度。對調解人員檔案實行電子管理,初步形成了“三級網路、規范建設、分片包干”的工作機制。

3、糾紛調處工作。以“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為方針,以防止矛盾激化為重點,調處各類糾紛。兩年來,共調解糾紛8632件,調解成功8454件,成功率為98%。防止矛盾激化214件。減少了群眾的訴訟之累,又減輕了人民法院的負擔,發揮了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二)安置幫教工作

1、加強組織建設。按照“幫教社會化、安置市場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幫教模式,全區17個鎮(街道)全部建立了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有成員200人;並建立了316個幫教小組,成員1156人。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個縱到底、橫到邊、輻射到面的幫教網路。

2、貫徹雙面延伸的工作方針。堅持開展向前延伸的獄內幫教,通過介紹家鄉情況,鼓勵服刑人員認真接受改造,早日回歸社會。堅持開展向後延伸的排查工作,通過建立花名冊,核查刑釋解教、脫管漏管和“三無”人員情況,全面掌握幫教工作現狀。

3、開展多方位的安置幫教。採取“一幫一、多幫一”等方式,注重對回歸人員進行思想重塑的`同時,主動為其解決就醫、就業、住房等實際困難與後顧之憂。全區720名“兩勞”人員,有691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安置率為96%,重新犯罪率在3%以下。對回歸人員的妥善安置,起到了安居樂業、維護穩定的雙重作用。

(三)社區矯正工作

我區被列為社區矯正試點單位後,我們堅持“鞏固基礎,穩步前進”的方針,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組織召開了社區矯正動員大會和成員單位主要領導會議,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目前,我區共有矯正對象246人,其中解除矯正43人,正在矯正期203人。

1、嚴把各個環節,創新運行機制。在接收環節上,以平安過渡為銜接點,堅持統一接收、統一管理。在教育環節上,以法、理、情“三維”教育為切入點,注重內心勸導和行為引導。在管理環節上,堅持以人性化管理為重點,點面結合,分類管理,嚴防脫管漏管。

2、完善工作格局,加強規范化建設。一是建立了以基層司法所為執行主體,派出所監督管理,獄警協助教育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二是從提高矯正人員素質入手,集中對全區司法助理員、獄警等80餘人進行了業務培訓。三是制定了矯正工作實施細則、矯正人員行為規范、聯席會議、檔案管理等工作制度。為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以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為平台,促進全區經濟健康發展

1、律師服務成績顯著

加強了律師事務所的教育整頓和規范化建設,與**、**兩個律師事務所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制。兩年來,律師事務所代理各類訴訟已逾千件,常年為29家單位擔任法律顧問,為企業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1511萬元,避免經濟損失3455萬元。

2、公證管理不斷完善

加強了對公證處的規范監督和對公證員執業紀律教育,制定了財務、公證質量、辦證獎懲等管理辦法,完善了公證處崗位責任制。為杜絕假證、減少錯證,局黨委還加強了對公證案卷的抽查工作。今年上半年,公證處辦理各類公證共計801件,收入37.5萬元。數量和收入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7%和265%。

3、拓寬法律援助通道

為擴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局黨委編印了2萬份法律援助手冊,設立了自由索取欄,向群眾免費發放。並制訂和健全了法律援助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為做好殘疾人維權服務,今年上半年,我們把殘疾人作為援助重點,與區殘聯為殘疾人編印了法律援助便民手冊和便民卡,並召開了發放大會。兩年來,法援中心共指派各類援助1894件,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緩解,切實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五、存在的問題

兩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責任制建設雖初見成效,但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有些職責標准制訂時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

2、普法工作雖然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取得了顯著效果和階段性勝利,但是並沒有將其提升到一個戰略的高度來對待,工作中還缺乏在全市爭先創優的思想;

3、對新時期司法行政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查研究不足,有些工作處於做表面文章、走形式,如何把工作的調研、實施和驗收有機的結合起來,把真實效果反映上來,是我們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由於體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礎比較薄弱、資金保障不足,限制了司法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5、典型宣傳工作力度不足,整體設計欠缺,沒有形成融系統性、連續性、親和性、成效性為一體的抓典型機制;

6、由於管理上有疏忽,對個別律師事務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未能有效地加以防範和避免,這需要我們認真的反思和總結。

以上是我對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的情況匯報,司法行政工作離不開政協領導的關懷與指導,離不開各部門的支持與幫助。我們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發揚優勢,改進不足,革新創優,把司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我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盡心竭力。

我的匯報完了。謝謝大家!

;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和精神出軌 發布:2024-10-20 03:11:42 瀏覽:992
青島領導幹部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4-10-20 03:02:54 瀏覽:639
司法考試法理學真題 發布:2024-10-20 03:01:22 瀏覽:88
安全免責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0-20 02:49:15 瀏覽:339
民法稿子 發布:2024-10-20 02:23:56 瀏覽:200
站樁與道德經 發布:2024-10-20 01:54:59 瀏覽:343
美法官談郵寄選票 發布:2024-10-20 01:32:08 瀏覽:723
經濟法的基本原理 發布:2024-10-20 01:28:32 瀏覽:936
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制度 發布:2024-10-20 00:33:12 瀏覽:590
馬糞法官 發布:2024-10-19 21:46:38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