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對法律援助的看法

對法律援助的看法

發布時間: 2024-12-20 20:43:36

⑴ 什麼是法律援助建立這一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下列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普通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二)刑事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我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 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當前的中國,仍然還有一批由於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化解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陷入困境,處於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這也就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過向這些缺乏能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一、法律援助的重要戰略意義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黨的十六大「積極開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體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關心群眾生活、代表群眾利益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上,特別是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疾苦,為困難群眾謀利,為他們解決好沒有錢請律師、打官司難的問題。開展法律援助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心繫群眾利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排憂解難,合乎民意,順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的認可和憲法的確認。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權利得到了保障,黨的合法執政地位才能得以確認,依法執政才能得以實行。法律援助行為以憲法和法律為武器,對黨和政府的行為舉措進行監督,對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了依法治國的順利實現。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這是對我黨執政規律的本質認識。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弱勢群體是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而且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弱勢群體已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主要是由孤、寡、殘疾、下崗、失業、農村失地、失保等人員構成。他們在維權、經濟收入、個人能力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共同特點就是貧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關注弱勢群體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要保證有牢固的執政地位就必須從執政的角度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

法律援助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弱勢群體。它是使黨能夠聽到弱勢群體的呼聲、保持上下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弱勢群體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利益喪失感等心理反應,所以應該本著緩解社會心理沖突、協調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整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廣開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渠道,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對社會問題、改革開放、利益分配等事項的建議、要求、批評等,能直接與政府有關部門對話和溝通,使他們的利益訴求得到有效表達,使他們的聲音能夠出現在政策制定者的耳畔,從而在政策制定上能夠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利益要求。通過健全的利益表達機制,可以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調控在適當的水平,逐步減少和消除人們的不安全心理,使弱勢群體的困難和壓力得到緩解和疏導,促進社會發展和公眾心態不斷成熟,社會穩定系數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定》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公平和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從全體人民利益一致,轉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著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維護合法權益,打擊不法行為,倡導社會正義,營造社會公平。

二、當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獲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權利,實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盡管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問題症結所在,探討問題解決辦法。

第一,經費嚴重短缺。

據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計,我國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過70萬件,而實際得到援助的不足四分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據統計,2003年全國各地法律援助財政撥款僅為1.52億元,人均法律援助經費不過一角錢,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福建省至今仍有20個縣市區的法律援助機構未收到過一分錢的專項資金。一些地方的法律援助機構因經費緊缺,只能抬高援助對象的「門檻」,使得不少符合援助條件的群眾無法得到實質性的法律援助。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連必要的交通、住宿補貼也給不了,還要支付各類調查費用,直接加重了律師辦案的負擔,影響了律師辦案的積極性,有些援助機構的專職律師辭職去了律師事務所,更別說吸引高素質法律人才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了。

第二,人員遠遠不足。

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有大量的律師參與,但現在律師人數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僅有律師12萬多人,而美國加州的執業律師就有13萬多人,且美國律師職業人數的增長率比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5倍多;我國律師與全國人口的比例是萬分之零點九五,低於泰國、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加上律師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執業,與援助需求呈反向分布,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例如,浙江省麗水市共有113名律師,即使全部履職,按最高規定每人每年辦理3件法律援助案件計算,全市一年也只能辦理339件,但該市通過對殘疾人、低保戶等最需要援助的人數進行估算,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達1萬多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案件得不到援助。

第三,法律援助的覆蓋面還不夠大。

法律援助工作應當明確一個主導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一切資源,盡可能使更多的困難群眾能夠獲得法律援助。滿足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的程度高低,受制於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關系較大。《條例》對涉及民事和行政訴訟的事項只規定了一個最基本的法律援助范圍,同時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條例》規定以外的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另外,《條例》還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經濟困難標准。也就是說,各省級地方執行的法律援助范圍不得小於《條例》規定的范圍,一些經濟條件好,援助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在《條例》規定的基礎上,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科學地制定經濟困難標准,盡可能降低門檻,使更多的公民成為法律援助對象,並做到凡是符合規定條件的困難公民,都能獲得法律援助。但目前,這種標准仍然較高,令諸多公民難以獲得「通行證」。

第四,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前景甚憂。

現已成立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地方設立機構雖然基本完成,但由於經費不足或者根本沒有經費,使得法律援助工作開展得十分有限。這個問題集中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一些省份,而我國貧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在縣級地方尤其是廣大農村。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縣級地方貧困者及其他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成為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的難點。

第五,現在的法律援助主要還局限在訴訟領域,即幫人打官司。

一般僅僅將維護經濟貧困者的權益作為工作的重點,但對消費者利益保護、環境保護等公益訴訟關注不夠,甚至完全不將其作為法律援助的對象。

三、切實採取措施,將法律援助工作推向深入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黨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必須以法治、平等、公正為基本價值取向,不斷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採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不斷發展深入。

一是要建章立制,規范程序,夯實法律援助基石。要在總結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礎上,將那些好的辦法、好的工作程序,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以規范和指導法律援助工作的實踐。

二是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能作用。在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理組織本機構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其他合法的志願者參與辦案。同時在滿足社會法律援助需求的同時,不斷積累經驗,促進法律援助案件辦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要根據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特點,規定他們應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和方式,組織、引導他們在民事法律事項中,開展與其工作領域和業務能力相適應的法律援助。

三是要構築網路,理順關系,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採取切實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法律援助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他們以自身資源積極投身到法律援助事業中來,壯大法律援助的工作力量,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更廣泛地滿足貧困群眾的法律援助需求。要積極探索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法律援助的組織形式和方式,引導他們規范開展工作。

四是在爭取各級政府保障經費的同時,要加強宣傳,爭取社會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是我們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據,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執行,把法律援助當作政府的責任真正地承擔起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開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對於解決社會矛盾,促進司法公正和正義,維護社會的平衡與穩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法律援助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⑵ 援助律師是免費提供的嗎

近些日子,一則“援助律師是免費提供的嗎?”的問題,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援助律師是免費的嗎?答案是免費的。因為這是征服提供的,為一些需要法律援助,但是沒有錢聘請律師的人所准備的。我認為援助律師的存在是非常好的,否則,一個不懂法律的窮人被富人聘請的律師會整的團團轉。不僅僅是法院的律師是免費的,還有一些其他的機構也是免費的。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援助律師是免費的嗎

援助律師是免費的,這是政府提供的免費律師。因為會存在一些人需要法律的援助,但是自己又沒有這個經濟能力聘請律師的話,那麼就是需要援助律師出來提供一個基本的援助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⑶ 關於江蘇淮安大三學生免費幫市民打官司挽回200萬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大學生是非常熱情的,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幫助別人。比如說江蘇淮安大三的學生就免費幫市民打官司,挽回了200萬。這個大學生是學法律的,他就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幫助那些請不起律師的人,也算是在為社會做貢獻。那對於這件事情你有什麼看法呢?

總結

小編認為這個社會上的好人是越來越多的,我們一定要相信法律的力量,通過法律的力量就能夠挽回我們應得的利益。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去聘請一個律師,如果你聘請不起律師的話,你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⑷ 法律援助,請專業的律師來回答,是關於委託的律師是否被收買的問題!

你好。從你給的事實來看,你所委託的律師並沒有被收買的嫌疑。律師對你的回答亦是合理的。
你的問題我看法如下:
一、你要被認定為工傷,首先要確認和公司之間有勞動關系存在。正常情況下,勞動者發生工傷,按照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該在職工受到傷害之日起30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但是在實踐中,如果沒有勞動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一般不會主動去申請工傷認定的。(原因在於,沒有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肯定沒有給職工投工傷保險,因此認定為工傷後,工傷所有賠償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基金是不支付的。)所以,在沒有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勞動者自己去申請工傷認定。而勞動者申請工傷的前提是存在勞動關系。由此此類糾紛解決的第一部是確定勞動關系存在。你目前的這個仲裁就是確定勞動關系。律師提起的這個仲裁正是解決你工傷問題的關鍵。
二、工傷認定的期限問題。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是自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同時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三、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問題。這里首先你要明確,工傷認定和工傷勞動能力鑒定是兩個問題。你指所以疑惑律師是否被收買就是因為你混淆了工傷認定和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不以勞動能力鑒定為條件。工傷勞動能力只對你享有什麼樣的工傷待遇(工傷賠償)有關系。按照工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的前提是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如果你不存在殘疾則不需要進行此鑒定,只需要進行工傷認定即可。(工傷賠償包括:醫療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付出器具費(殘疾人的輪椅、假肢、假牙、假眼等)、殘疾者以後的護理費、死亡賠償金及死亡家屬的撫恤金等)如果工傷沒有致殘致亡,則主要為前三項。
四、是否被人出庭問題。對於工傷認定及由此所進行的訴訟,委託了代理人,代理人出庭即可,並非要求你本人一定出庭,當然你本人出庭可以。
綜合而言,你所聘請的律師是在按照程序和步驟在為你處理此事。其做法和說法並無不當。
以上回答不知是否解除了你的疑惑。最後建議相信律師,和律師緊密配合從而更好的維護你的權益。

⑸ 想要打官司,請問當地勞動局會有免費法律援助嗎

我個人感覺應該不會有,因為勞動局是屬於辦理業務的地方,那裡提供法律援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般法律事務所會有法律援助,所以去那裡才是最好的方法。有很多人想要打官司不知道怎麼打,所以他們往往會去一些地方尋求法律師的幫助,但是大家都不想花錢,所以一些免費的法律援助非常熱門。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社會部門,肯定會有法律援助平台,所以他們都想去那裡看一看。關於勞動局是否有法律援助平台這件事,我有下列看法。

一、勞動局裡面一般都是勞動局的工作人員,大概率不會有律師這個行業的人。

大部分人去勞動局都是辦理一些勞動合同等業務,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去那裡找律師服務,所以在那裡有律師法律援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也去過幾次勞動局,在那裡並沒有發現法律援助,所以我個人認為想要找法律援助不應該去那裡。

如果大家對於勞動局是否有律師免費咨詢這件事有其他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

⑹ 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怎麼解決

如果是我的話...
可能就是先看看一些法律的網站...然後咨詢有相關經驗的人...或者是直接去律師事務所...
沒碰到過...不好說...呵呵

⑺ 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熱點內容
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發布:2024-12-21 03:44:22 瀏覽:169
2015新婚姻法父母付首付 發布:2024-12-21 03:02:13 瀏覽:699
勞動法平均工資標准2015年 發布:2024-12-21 02:28:37 瀏覽:138
廣西大學法學院勞動法張 發布:2024-12-21 02:19:08 瀏覽:195
法院改革待遇 發布:2024-12-21 01:46:31 瀏覽:662
國家司法網 發布:2024-12-21 01:42:48 瀏覽:498
勞動合同法交社保公積金 發布:2024-12-21 01:35:39 瀏覽:323
法治的精髓是公共權力的行使者依法辦事 發布:2024-12-21 01:07:39 瀏覽:461
桂林靈川人民法院 發布:2024-12-21 01:06:07 瀏覽:11
上海市陽光房搭建條例 發布:2024-12-21 01:03:1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