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深化改革
A. 如何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與有關社會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的銜接
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法律援助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指派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司法制度。而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援助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或免交。這兩種制度都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平等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而建立的司法保障制度。
一、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的主要區別:
1. 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同: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是依法治國的方略的確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以及律師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司法救助制度是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推進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2. 實施的主體不同: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各級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司法救助的實施主體則是人民法院。
3. 實施的具體內容不同:司法救助僅是訴訟立案許可的程序性行為,而法律援助則是對弱勢群體的全過程幫助和支持,包括訴前調查取證、訴訟過程中的舉證、質證等抗辯行為,旨在讓弱勢群體實現權益的最終兌現。
4. 援助對象范圍不同: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僅限於民事、行政案件中經濟確有困難的原告當事人。而法律援助的對象不僅包括上述案件的原告當事人,還包括經濟確有困難的民事被告當事人,以及刑事案件中因經濟困難無錢請律師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
5. 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同:司法救助的依據主要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收費的規定,以及《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等。而法律援助執行的依據包括《法律援助條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及地方人大和各級政府的規章,以及司法部行業主管部門的規章。
6. 援助隊伍數量和機構網路不同:司法救助由於僅涉及立案收費的緩、減、免審查,無需專門的機構和隊伍,法院立案室(庭)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即可。而法律援助則有從國家到省、市、縣,甚至鄉鎮的專門援助隊伍和機構,還有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社區組織以及各種社團組織的參與,形成了廣泛的社會網路。
二、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 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未能實現互免審查:盡管《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但司法救助的審批權仍在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聯合下發的規定雖然建立了互免審查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地方財政體制的限制,法院通常只是為援助對象緩交訴訟費用,而大部分當事人因交不起訴訟費而無法進入訴訟程序,使得法律援助陷入困境。
2. 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范圍不能滿足當事人需求: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和非訴訟案件,如勞動報酬、工傷賠償引起的仲裁糾紛。但司法救助的范圍僅限於民事糾紛和部分行政案件,且在實踐中,法院對司法救助的申請僅限於受理費的緩交、減交、免交,對於其他訴訟費用如勘驗、鑒定、公告、翻譯費以及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申請執行費用等則無法實施司法救助。
三、解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1. 建議將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合並為一項統一的制度,並制定全國統一的司法救助法。
2. 明確政府是實施司法救助的責任主體。
3. 建議重新科學規定司法救助的范圍。
4. 建立司法救助經費保障機制,以保障司法救助事業的持續發展。
B. 如何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與有關社會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的銜接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對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為其指派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司法制度。我國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或免交。這兩種制度均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平等的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而建立的一種司法保障制度。
一、二者的主要區別:
1、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同。
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是法律援助制度產生的社會基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客觀要求;審判方式的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現實需要;律師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契機。司法救濟制度的產生是伴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進度而隨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2、實施的主體不同。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各級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而司法救助的實施主體是人民法院。
3、實施的具體內容不同。
司法救助僅是訴訟立案許可的程序性行為。而法律援助是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是全過程的幫助、支持。無論是訴前大量調查取證,還是訴訟進行的舉證、質證等抗辯行為,都是要讓弱勢群體實現權益的最終兌現,這些都離不開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努力。
4、援助對象范圍不同。
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僅限於民事、行政案件經濟確有困難的原告當事人。而法律援助對象不但包括上述案件原告當事人,而且包括經濟確已困難的民事被告當事人,同時,還包括刑事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中確因困難無錢請律師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法定應為其指定辯護的被告人。另一方面,在各類非訴訟領域、公證事項中的經濟困難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均可申請法律援助。
5、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同。
司法救助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收費的規定,以及《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屬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而法律援助執行依據是《法律援助條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及地方人大的和各級政府規章,以及司法部行業主管部門規章。因此,法律援助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但有程序法上的規定,而且有實體法的依據,不但有國家立法規范,而且有地方立法規范保障,不但有行業部門規章,而且有地方政府規章,其依據更全面更詳細。
6、援助隊伍數量和機構網路不同。
司法救助因為是立案收費減、免、緩審查許可,無須投入人力、物力,因此,司法救助沒有亦不需要有專職機構和專職隊伍,只是告知法院立案室(庭)照章執行司法援助的規定即可。而法律援助不但有國家至省、市、縣、及一些鄉鎮的專職援助隊伍和機構,而且有廣大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社區,以及工會、青年團、婦聯、殘聯等社團組織法律援助分支機構的人員參與,同時還有高等院校社團法律援助組織自願參與。法律援助覆蓋面廣,機構網路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
二、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未能達到互免審查。
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五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而司法救助的審批權在受訴法院。2005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做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人民法院依據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准許受援的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的,應當先行對當事人作出緩交訴訟費用的決定,待案件審結後再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訴訟費用的負擔。這個規定建立了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互免審查機制。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地方財政體制限制,法院的通常做法是為援助對象緩交訴訟費用,大部分當事人得到了法律援助,卻因交不起訴訟費而無法進入訴訟程序,使法律援助陷入尷尬的境地。
2、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范圍不能滿足當事人的需要。
從受案范圍來看,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比司法救助的范圍廣得多。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的范圍不僅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還包括非訴訟案件,例如因勞動
報酬、工傷賠償引起的仲裁糾紛,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救助規定》,法院實施司法救助的范圍僅限於民事糾紛和一小部分行政案件。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規定訴訟費用除包括案件受理費外,還包括勘驗、鑒定、公告、翻譯費,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申請執行費用等。實踐中,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只對受理費緩交、減交、免交申請進行審批,而對其它訴訟費用申請,因這些費用並非由法院收取,因此也無法實施司法救助。通過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大部分需要援助的對象是因為突發性事件,使家庭陷入經濟困難而需援助,如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賠償等,當事人在承擔了高昂的醫療費用情況下,往往已無力承擔律師費、訴訟費及傷殘鑒定費用,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三、解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1、建議將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合二為一(包括勞動仲裁),制定全國統一的司法救助法。
2、明確政府是實施司法救助的責任主體。
3、建議將司法救助的范圍重新做出科學的規定。
4、建立司法救助經費保障機制,保障司法救助事業不斷發展。
C. 司法部關於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的規定,結合律師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任務是:為企業依法治廠,按照《企業法》和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或其他活動提供法律服務,受企業委託辦理有關法律事務,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第三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受企業委託辦理下列法律事務:
(一)就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重大決策提出法律意見,從法律進行論證,提供法律依據;
(二)草擬、修改、審查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及對外聯系活動中的合同、協議以及其他有關法律事務文書和規章制度;
(三)辦理企業的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代理企業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和仲裁,行政復議;
(五)參加經濟項目談判,審查或准備談判所需的各類法律文件;
(六)提供與企業活動有關的法律信息;
(七)就企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和對外聯系中的有關問題,提出法律意見;
(八)協助企業對幹部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培訓;
(九)對企業內部的法律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
(十)其他法律事務。第四條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由企業與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處—下同)簽訂聘應合同、協議。第五條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由律師事務所指派本所律師擔任,並盡可能滿足企業對律師的指名要求。
必要時可以指派二名以上律師組成法律顧問團(組),法律顧問團(組)可以設首席法律顧問。
未經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名義擔任企業法律顧問。
律師助理人員不得獨立擔任企業法律顧問,但可以協助律師做法律顧問工作。第六條律師事務所與企業之間簽訂的聘應合同、協議,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雙方法定名稱、指派律師姓名;
(二)法律顧問的具體工作范圍、工作方式;
(三)雙方的權利、義務;
(四)雙方共同遵守的原則;
(五)法律顧問費數額、支付方法;
(六)合同、協議中止、變更和解除;
(七)合同、協議有效期限;
(八)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聘應合同、協議必須加蓋聘應雙方公章,並由雙方法定代表人簽名或蓋章。第七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常年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所與企業簽訂以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聘應協議,在協議期限內,受律師事務所指派的律師,以法律顧問的身份為企業提供協議范圍內的法律服務。協議期滿,法律顧問關系即終止,繼續聘應的,重新簽訂協議。
(二)專項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可以與企業簽訂辦理某一法律事項的聘應協議,該法律事項辦結,法律顧問關系即終止。
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時,對外可稱為律師,也可稱為企業的法律顧問。第八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聘應合同、協議、應載明律師享有如下權利:
(一)查閱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企業文件和資料;
(二)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對外聯系活動中的有關情況;
(三)列席企業領導人召集的生產、經營、管理和對外活動中的有關會議;
(四)獲得履行企業法律顧問職責所必須的辦公、交通及其他工作條件和便利。第九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由律師事務所依據《律師業務收費管理辦法》和律師業務收費標准》向企業收取費用。第十條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律師應當及時承辦顧問單位委託辦理的有關法律事務,認真履行職責。第十一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應當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發現顧問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應當予以勸阻糾正。第十二條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應根據合同、協議規定和企業的委託授權進行工作,不得超越委託代理許可權。第十三條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律師,不得從事有損於聘請單位合法權益的活動,不得在民事、經濟、訴訟或仲裁活動中擔任對立一方當事人的代理人。
D. 考出司法考試後能幹什麼
法考改革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即法考證)的適用范圍擴大到整個法律行業,只要你想從事與法律相關的行業,就必須通過法考,就必須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因此,法考證的含金量在我國的證書里至少可以排名前三。
那麼,通過法考後,有什麼用呢?
用處可多啦!
具體而言:
(一)體制內
1.法檢機關:法官、檢察官、法官助理等
2.其他機關: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工作人員
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
法考證對體制內的升職評級都很有幫助的,而且體制內現在也很需要懂法律的人員。同時,國家的趨勢就是依法治國,隨著改革的進行,以後不僅是司法人員,執法人員也慢慢都需要通過法考。
(二)體制外
1.律師:律師是高薪職業代表,通過法考後可以選擇到律師事務所進行掛證實習,一年後就能拿到律師執業證。律師是個靠經驗吃飯的行業,基本上每三年一個台階,越老越吃香,紅圈所的大律師,平均年入幾百萬。
法考證+到律所掛證實習一年→律師
2.企業法務、顧問:工作壓力要小於律師,平均工資收入較高,比較穩定,相對輕松。尤其現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公司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暴增。
3.法考培訓講師:法考的培訓講師算是課時費用較高的了,講一節課往往收入就有幾千塊錢,出名的一節課就幾萬塊錢,這還只是網授,面授更高。
4.公證員:在公正機構從事公證業務,與事業單位類似。
自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為法考後,報名條件大大縮緊,門檻也更加嚴格。但是我國司法人員還存在相當大的缺口,考的人越來越少,缺口卻仍然存在,這就意味著法考證的含金量也會越來越高哦~
E. 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有關內容,關於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 )(2015年)
【答案】:A、B、C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故A項對。該《決定》要求:「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故B項對。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根據《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需要健全完善進一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即:健全完善律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度體系、健全完善律師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機制、健全完善律師踐行職業道德的監督管理機制、健全完善律師遵守職業道德的考核獎懲機制、健全完善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扶持保障政策。故C項對。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志願者,是指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願為國家、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的人。「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的特徵表明D項後半段錯誤。
F. 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屬於哪個部門管
《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是國務院下發的行政法規;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是國土資源部印發的規章。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因此《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是國務院下發的行政法規。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土資源部印發的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