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楊軍

律師楊軍

發布時間: 2025-01-13 07:16:54

① 與支付寶「同名」的大爺,曾想狀告阿里巴巴侵權,如今怎樣了

與支付寶「同名」的大爺,已經成為網路紅人,還在老家開了一個叫「支付寶商店」的便利店,很多遊客慕名前往,成了打卡地。下文具體說一說。

這位叫做支付寶的大爺出生於1962年,出生在山東臨沂的一個小村莊,姓「支」,字輩為「付」,他叫「支付寶」,哥哥叫做支付順、弟弟叫做支付發,妹妹叫做支付花,剛開始有人不相信,以為又是炒作,後來經過調查,確有此事。

山東有一位老大爺姓名叫做「支付寶」,這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當初為何這位老大爺要狀告阿里巴巴呢,主要是支付寶成立後迅速擴展開了,而這位大爺名字恰好也叫「支付寶」,於是有很多網友看到之後就找上門要與他合影甚至還提出進行商業合作,老大爺對此實在忍受不了,才狀告阿里巴巴侵犯他的姓名權。 狀告阿里巴巴其實也是出於無奈,因為部分網友對他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然而這一次狀告阿里巴巴其實也沒有取得成功,律師告訴他,他的個人姓名未注冊商標,阿里巴巴可以用「支付寶」當作商標,且支付寶的實際營運過程中也未對大爺造成影響,最後大爺最終放棄了和阿里巴巴打官司的念頭。 既然告阿里巴巴是無法達成的願望,但是卻大爺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在網上徹底火起來了。

而大爺永遠是你大爺,腦袋一轉變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個商鋪,店鋪名稱就是「支付寶商店」,估計這是天底下最牛的店名。

網友說的是「當時馬雲知道老大爺想狀告阿里之後,和老大爺取得聯系,並且還以阿里巴巴的名義給大爺授權開了一家「支付寶官方商店」」。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這個事情我願意相信,馬雲一個很有魄力的老闆,而老大爺最終也靠著這個商店過得非常不錯。

支付寶告了支付寶。

其實,支付寶大爺很無奈,用了幾十年的名字,竟然成了別人的商標。於是,大爺一「狠心」,一紙訴狀告上了支付寶,准備給自己一個交代。

支付寶大爺的無奈

2004年,支付寶成立,可能那時候支付寶也沒有想法,自己在成立這家公司的時候。在1962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支付寶的大爺出生了,爺爺考慮到「付字輩」,並且有想這是個寶貝孫子,就起名為支付寶。

大爺除了自己叫支付寶之外,家裡兄妹四人,哥哥叫支付順,弟弟叫支付發,妹妹叫支付花,他叫支付寶。順,發,花,寶其實都是吉祥的名字!

其實,他之所以告支付寶,還真的是因為沒有辦法,自己經常被要求合影,因為是支付寶的名字還必須拿出身份證證明,這種無奈之下,大爺一沖動,要不就告個狀?

支付寶大爺的「成功」

告狀沒有用,畢竟支付寶很早就注冊了商標,可是大爺並沒有注冊呢。雖然,支付寶注冊商標是在2012年。但是它確實注冊了的。

大爺雖然想狀告,卻也沒有證據,而且對方也沒有侵犯他的名譽權。而且,支付寶讓大爺紅了。

實際上,大爺過的不錯,可謂是名利雙收。有個名字,有個支付寶的店,這反而是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支付寶這個名字確實取得好,通俗易懂,還容易記,馬雲團隊還是厲害的,但是,沒有想到,世間竟然也有人叫支付寶,他就是山東臨南縣的一位大爺,真實姓名就是「支付寶」, 通過這位大爺的身份證,可以看到他出生於1962年,比推出支付寶早了42年,這還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

這個大爺只有支付寶紅了後,覺得跟自己重名了,也對自己生活都帶來影響,畢竟,支付寶太紅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因為這個名字,也經常被人調侃,對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擾,因此,支付寶大爺要狀告阿里巴巴支付寶,還請了律師,但是,律師則告訴他,這個只能是重名,即便他的名字在先,打官司,也沒用,畢竟,時間重名的太多了,如王明、李軍、劉軍、楊軍、吳軍、朱軍、張軍等一樣,難道都要去打官司讓在後面的取消嗎?

何況,名字和app的名字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涉及兩個不同的領域,不能因為名字相同就觸犯法律。

大爺火了後,也挺有做生意頭腦的,直接開了一個叫做「支付寶」的商店,在店內還把自己的身份證放大,作為招牌,這個店也火了,經常有人來店裡找他合影拍照,據支付寶大爺說,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做支付順,弟弟叫做支付發,妹妹叫做支付花,剛開始還有人不相信,以為是炒作,但是後來調查後發現,還真的是這樣。

大爺其實還想跟馬雲見一面,馬雲知道有叫支付寶的大爺後,其實我想跟他見一面,但直到馬雲退休,貌似這個事情都沒有成,又或者,人家已經見面了,只是媒體沒有報道而已。

如今,他的商店生意還不錯,雖然網紅了一把,但紅了後,依然要回歸生活,他如今自己開商店,生活也算是平淡但真實。

結果。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馬雲的做法確實很不錯,因為沒有過分追究責任,而且讓阿里巴巴授權給這位支付寶大爺,在老家開了一個支付寶官方商店,所以現在的支付寶大爺在家鄉開著自己的小店,幸福的生活著,因為他和支付寶撞名,好多人都慕名前去光顧他的生意,如今小日子過得很好,所以也算是因禍得福啦!

1.現在的生活。 大爺其實在出名之後也上過了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不得不說名利雙收,不過大爺好像對此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當初大爺知道自己失敗之後,就不想被外界干擾,不過對於現在的大爺來說更希望的是經營自己的店鋪好好的過好日子,現在也只是受到邀請而已。

2.馬雲的聰明才智。 確實我們不曾想到,真的有這樣的名字,當初支付寶這個名字確實是另闢蹊徑,但是還是沒有逃過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確實很早就有人叫了這個名字,而現在支付寶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多的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工具,我想即便是成功了,支付寶改了名字,其實我們還是會用這個APP,因為我們看中的更是阿里賦予支付寶的功能和作用。

回答完畢

山東有一位老大爺姓名叫做「支付寶」,這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當初為何這位老大爺要狀告阿里巴巴呢,主要是支付寶成立後迅速擴展開了,而這位大爺名字恰好也叫「支付寶」,於是有很多網友看到之後就找上門要與他合影甚至還提出進行商業合作,老大爺對此實在忍受不了,才狀告阿里巴巴侵犯他的姓名權。

狀告阿里巴巴其實也是出於無奈,因為部分網友對他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然而這一次狀告阿里巴巴其實也沒有取得成功,律師告訴他,他的個人姓名未注冊商標,阿里巴巴可以用「支付寶」當作商標,且支付寶的實際營運過程中也未對大爺造成影響,最後大爺最終放棄了和阿里巴巴打官司的念頭。

既然告阿里巴巴是無法達成的願望,但是卻大爺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在網上徹底火起來了。

而大爺永遠是你大爺,腦袋一轉變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個商鋪,店鋪名稱就是「支付寶商店」,估計這是天底下最牛的店名。

不過關於店鋪取名支付寶網上還有一個流傳,至於真假不好判斷,大家看看就行。

網友說的是「當時馬雲知道老大爺想狀告阿里之後,和老大爺取得聯系,並且還以阿里巴巴的名義給大爺授權開了一家「支付寶官方商店」」。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這個事情我願意相信,馬雲一個很有魄力的老闆,而老大爺最終也靠著這個商店過得非常不錯。

② 4s店收取停車費合理嗎

如果沒有提前告知,存在霸王條款嫌疑。

陝西至正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軍分析表示,受損車輛停放4S店內,定損賠付耗費的時間屬於正常業務,事先並未明確告知車主收費標准,也沒有通過其他方式公示或通知,屬於典型的「霸王收費」,消費者可以拒付。

榆林市物價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汽車4S店收取如此高額價格的停車費肯定不合理,如果超出了城市停車正常收費標准,可以向物價部門投訴,物價部門會進行調查處理。

(2)律師楊軍擴展閱讀

消費維權律師團成員、遼寧安行律師事務所律師金瑛表示,4S店有義務提前將檢修、停車等相關服務的收費標准明示消費者,雙方在檢修前應就相關收費協商一致。

如果事先沒有告知消費者,則存在霸王條款「嫌疑」。

③ 中美知識產權案例分析

我從上海公司律師網找了個案例:http://www.corplaw.sh.cn/Newsinfo.asp?id=20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
民事判決書
(2007)滬高民三(知)終字第36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490號。
法定代表人朱興宜,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楊軍,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劉一舟,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路33號。
法定代表人丁成紅,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吳鵬彬,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1425號。
法定代表人杜哲思,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吳鵬彬,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刀剪總店公司)因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5)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16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7年4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刀剪總店公司的委託代理人楊軍、劉一舟,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張小泉集團)和被上訴人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德龍公司)的共同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吳鵬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成立於1956年 1月6日,開業之初名稱是上海張小泉刀剪商店,1982年、1988年、1993年先後變更為張小泉刀剪商店、張小泉刀剪總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 2006年3月24日,原告因企業改制更名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1987年1月30日,原告經核准注冊了「泉字牌」圖形商標。1993年10 月,國內貿易部授予原告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前身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1964年8月1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取得張小泉文字與剪刀圖形組合的「張小泉牌」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日用剪刀,注冊號為46474。 1981年5月1日,「張小泉牌」商標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第20類剪刀,注冊號為129501。1993和2003年連續獲得續展,有效期至2013年2月28日。1991年2月28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獲得「張小泉」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剪刀和日用刀具等),注冊號為544568。2001年續展注冊,有效期至2011年2月27日。1997年5月7日,上述兩商標均轉為國際分類,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刀剪等),有效期自1997年5月7日至2007年5月6日止。1997年4月9日,「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2000年12月27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因企業改制更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5月14日、8月14日,「張小泉牌」及「張小泉」注冊商標先後經核准轉讓給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
2005年4月21日,原告刀剪總店公司在被告麥德龍公司處購得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KSX-195G不銹鋼民用廚刀、ZG-175不銹鋼斬骨刀、HBSJ-174精製不銹鋼家用剪、 HSSJ-185精製不銹鋼強力剪、MY2000-1不銹鋼民用剪(2000型)、NS-7不銹鋼合金指甲剪、SSJ-125精製不銹鋼剪各一把。上海市黃浦區第一公證處對上述購買過程進行了公證,並於同月26日出具了(2005)滬黃一證經字第4539號公證書。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購買的不銹鋼民用廚刀包裝盒正面的上方自左向右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中國馳名商標」字樣,左下方自左向右標有「創立於1663」字樣、「張小泉」商標及產品名稱,其中「張小泉 」商標的背景圖案由醒目的紅色菱形與黑色正方形疊加形成,「創立於1663」字樣緊鄰在「張小泉」商標的左側;包裝盒的左側標有「三百年歷史 三百年盛譽」字樣,右側標有生產單位名稱及貨號。不銹鋼斬骨刀包裝盒正面的上方自左向右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追求卓越品質」字樣,下方依次標有「張小泉」商標、「since 1663」字樣及產品名稱。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購買的五種剪刀產品外包裝的左上方自上而下均標有「創立於1663」、「張小泉」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字樣,「張小泉」商標的背景圖案由醒目的紅色菱形與黑色正方形疊加形成,「創立於1663」字樣緊接在「張小泉」商標的上方;外包裝的右側標有貨號及產品名稱,下方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生產單位名稱。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999)滬二中知初字第13號生效判決書認定:「根據杭州市檔案館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記載,『張小泉』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初由張思泉帶著兒子小泉開設『張大隆』剪刀店,1628年張小泉又率子近高來到杭州,在杭州大井巷繼續營業,招牌仍用『張大隆』,後因冒名者多,於1663年改名為『張小泉』刀剪店。小泉去世後,兒子近高繼承父業,並在張小泉後面加上近記,以便識別。1910年,張祖盈承業。1949年,張祖盈因虧損宣告停產,並將張小泉近記全部店基生財與牌號盤給許子耕。杭州解放後,張小泉近記剪刀復生。1953年,人民政府將當時所有的剪刀作坊並成五個張小泉制剪合作社」。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系經營刀剪等商品的企業,符合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經營者的身份,且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與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刀剪等商品上存在競爭關系,故原告刀剪總店公司有權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提起本案訴訟。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關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辯稱,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和「since 1663」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認為,雖然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前身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先後於1964年8月1日、1991年2月28日經注冊取得「張小泉牌」商標和「張小泉」商標,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是上述商標的商標權人,其在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張小泉」商標的同時,標注「創立於1663」或「since 1663」,主觀上是為了表明「張小泉」品牌創立於1663年的歷史事實,故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上述標注方式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雖於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按照《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在馳名商標認定時間超過三年時重新提出認定申請,故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亦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認為,1996年8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對於馳名商標認定時間未超過三年的,不需要重新提出認定申請。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該規定於同年6月1日起施行,原《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現行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中沒有關於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需在一定期限後重新提出認定申請的相關規定。鑒於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曾在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因此,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的上述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鑒於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since 1663」和「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故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要求被告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上述產品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亦不予支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原告刀剪總店公司和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均系經營刀剪等同類商品的企業,且均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雙方因「張小泉」品牌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發生了多次訴訟,因此,雙方在經營活動中均應依法規范使用各自與「張小泉」品牌有關的知識產權。本案中,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刀剪產品的外包裝上將其「張小泉」商標與「創立於 1663」或「since 1663」字樣結合使用和宣傳的行為,顯屬不妥。為了正確區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商標與「張小泉」品牌的歷史,避免相關公眾的誤認和混淆,今後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應當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張小泉」品牌。
綜上所述,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要求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停止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損失,要求被告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系爭產品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九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的訴訟請求。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 3,930元,由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負擔。
判決後,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原判,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刀剪產品外包裝上不當標注「創立於1663」、「中國馳名商標」字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判令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上述不當標注產品;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賠償上訴人損失人民幣10萬元;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賠償上訴人合理費用人民幣21,000元,其中公證費人民幣1,000元,律師費人民幣2萬元。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 1663」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均沒有嫡傳關系。杭州張小泉集團無論是企業、注冊商標或是生產歷史,均沒有300多年歷史。二、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在2003年6月1日《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施行前,馳名商標的管理應以《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為法律依據。在2000年「 張小泉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三年後,根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杭州張小泉集團應重新提出認定馳名商標的申請。由於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提出申請,故該商標已不屬於馳名商標,不能再適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三、原判要求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 」商標和品牌的判決內容含義不明確,難以實行。
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答辯認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缺乏法律及事實依據,應予駁回。其主要答辯理由為:一、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關「創立於1663」的標注不構成虛假宣傳。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 」刀剪品牌與創立於1663年的張小泉刀剪之間存在密切的傳承及淵源關系,因此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刀剪產品包裝上作系爭標注,用以表明其刀剪品牌的淵源,不存在虛假捏造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有企業的歷史都從登記起算,不可能成立於1663年,因此消費者對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產品包裝上的標注,只會理解為該品牌的源頭和歷史,不會形成「杭州張小泉集團成立於1663年」的誤解。二、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已經被《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取代,後者中沒有關於馳名商標超過三年必須重新進行認定的規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也只是針對當事人要求工商局保護時,工商局可以要求重新認定。實踐中,國家工商局沒有重新認定過一件馳名商標。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商標廣為人知,在2004年上海法院的判決中均認定「張小泉牌」商標為馳名商標,因此宣傳馳名商標並不虛假。三、原判指出杭州張小泉集團行為不妥,是提醒其日後要更嚴謹、規范地使用權利。
被上訴人麥德龍公司答辯認為,其同意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的意見;同時,其作為銷售商,已經盡到合理審查義務,無需承擔責任。
二審中,各方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材料。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經營者違反誠信原則,實施誤導消費者並損害同業競爭者合法權益的相關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中,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since 1663」和「中國馳名商標」的行為,系為表明「張小泉」品牌的客觀歷史及「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之身份,並非違反誠信原則、誤導相關公眾的虛假宣傳行為,亦未損害刀剪總店公司的合法權益,故未實施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均沒有嫡傳關系。杭州張小泉集團無論是企業、注冊商標或是生產歷史,均沒有300多年歷史。本院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是否構成虛假宣傳,關鍵在於是否會造成相關消費者的誤解。首先,鑒於我國目前的企業和商標制度均系在建國之後設立,客觀上我國企業和商標均不可能創立於 1663年。其次,「張小泉」品牌及歷史在我國相關公眾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因此,即使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其在產品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也不會導致相關消費者誤認為其企業成立於1663年或其商標權取得自1663年,故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不會造成相關消費者的誤解,不構成虛假宣傳。上訴人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在2003年6月1日《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施行前,馳名商標的管理應以《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為法律依據。在2000年「張小泉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三年後,根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杭州張小泉集團應重新提出認定馳名商標的申請。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提出申請,故該商標已不屬於馳名商標,不能再適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本院認為,首先,《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規定,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認定時間未超過3年的,不需重新提出認定申請。該條款僅規定已被認定的馳名商標3年內無需重新認定,至於超過3 年的情況是否必須重新提出認定申請,該條款並無明確的表述。同時,該條款亦因在後生效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而被廢止。其次,上訴人亦未提供其他相關證據證明國家商標局曾要求其他馳名商標權利人重新提出認定申請或者曾有其他馳名商標權利人向國家商標局提出重新認定的申請。因此,上訴人提出的馳名商標被認定三年後應重新提出認定申請之主張,缺乏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此外,商標是否馳名,是一種客觀事實狀態。基於國家商標局曾認定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為馳名商標,而本院(2004)滬高民三(知)終字第27號生效判決書亦確認該商標為馳名商標,在上訴人未提供相反證據足以否定上述認定的情況下,原審法院在法律並未禁止馳名商標權利人標注「中國馳名商標」的情況下,依法確認杭州張小泉集團將其「張小泉牌」商標標注為「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並無不當。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原判要求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品牌的判決內容含義不明確,難以實行。本院認為,雖然原判認定杭州張小泉集團的相關包裝文字未構成虛假宣傳,但為了使杭州張小泉集團的相關行為更加規范,原審法院特別提醒杭州張小泉集團今後要注意規范使用自己的知識產權,並無不當。上訴人該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理由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應予駁回。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930元,由上訴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④ 吳英案涉哪些法律

吳英 主要涉及的是刑法. 以下是相關的內容,你 可以看看
吳英集資詐騙案二審辯護詞
吳英被控集資詐騙罪

第一部分 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的錯誤
一審《判決書》的主要內容共有六部分:一是被告人基本情況、案件受理過程以及控辯雙方的基本觀點;二是經審理查明的基本事實及相應證據;三是向11名債權人借款的具體事實及相應證據;四是對辯護人證據的評判;五是對控辯雙方的三個爭議焦點的論述;六是綜合觀點及判決條款。
為了突出重點,簡潔明了,這里只對其中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進行分析論述。
一、關於辯護人提供的證據
庭審中,辯護人提交了大量證據包括宣讀公訴機關證據中的相關內容,但是判決書卻只用一句話,即「證人對吳英資金的來源與去向並不知情,亦與在偵查階段所作的證言不相符本院不予採信」予以全部否定,這里存在四個問題。
1.稱對吳英資金的去向不知情不屬實,因為證人證明了資金用於經營,沒有揮霍。
2.判決稱「與在偵查階段所作的證言不相符」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前後證言基本一致,並不存在「不相符」的情況;二是假設「不相符」,為什麼就一定要採信偵查階段的證言呢?顯然於法無據,因為法律並未規定證人在偵查階段所作的證言其效力必然高於審判階段。
3.辯護人的證據證明了吳英借錢時沒有採用欺騙手段,不存在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情形等,這些問題恰好證明吳英沒有採用欺騙手段、不具備非法佔有的目的。判決以證人不能證明吳英資金的來源與去向為由不予採信不但違背事實和法律,更犯下了邏輯錯誤,即只有證明吳英資金的來源與去向的證言才能採信,證明其他問題的證言就不能採信。難道其他問題都不需要證明了嗎?
4.辯護人宣讀的十一名債權人在偵查卷中的筆錄,證明債權人非社會公眾,借款時沒有使用詐騙手段。判決不予採信沒有法律依據。
下表為原審辯護人的證據目錄及證明內容:
編號
名稱
證明內容
1
蔣辛幸(原本色集團常務副總)
證言
①本色集團宣傳冊是2006年末印製的,只用於在湖北談項目,跟借款無關;
②吳英不存在揮霍資金情形;
③吳英借錢是為了公司經營,別墅和汽車也屬於公司;
④吳英借錢時沒有想到不能償還,即不存在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情形,光「本色集團」4個字就能賣3個億;
⑤吳英借錢時沒有欺騙行為。
2
吳喆
(原本色集團財務總監)證言
①公司公章不由吳英保管,空白借條不一定跟吳英有關;
②吳英所借款項基本上全部用於公司經營;
③本色集團宣傳冊只用於在湖北談項目,跟借款無關;
④吳英不存在揮霍資金情形。
3
徐濱濱(原本色集團辦公室主任)證言
公司公章不由吳英保管,空白借條不一定跟吳英有關。
4
周巧
(原本色集團出納)
證言
①公司公章不由吳英保管,空白借條不一定跟吳英有關;
②吳英所借款項都用於公司經營;
③一般人都認為公司有能力償還借款,即吳英不存在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情形;
④吳英不存在揮霍資金情形,購買的汽車為公司所有。
5
杜沈陽(原本色集團司機)證言
①公司公章不由吳英保管,空白借條不一定跟吳英有關;
②吳英不存在揮霍資金情形。
6
徐玉蘭
(朋友)證言
①吳英借錢時沒有欺騙行為;
②吳英不存在揮霍資金情形;
③吳英借錢時沒有想到不能償還,即不存在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情形,如果不出事一定能夠償還。
7
11名債權人證言
①吳英與債權人系朋友關系,非社會公眾;
②吳英借款時沒有使用詐騙手段;
③吳英講誠信,案發前仍在積極還款。
二、關於控辯雙方的三個爭議焦點
1.關於吳英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問題
(1)關於《判決書》所謂「本身無經濟基礎,無力償還巨額高息集資款」問題。辯護人認為首先吳英是否「本身無經濟基礎」存在爭議,吳英稱當時已擁有2500萬元資產,法院只以注冊資金判斷實際投資依據不足;其次,退一步講,即使無經濟基礎,負債經營也是一種非常普遍且並不違法的現象,借雞生蛋、借船出海不是很正常的經營行為嗎?當初資不抵債並不能證明最終無法還款;而且客觀上無法還款也並不能證明借款當初就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2)關於《判決書》所謂「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巨額資金」問題。大量證據表明,吳英借款時很少有人詳細詢問借款用途,因為債權人關心的是利息;吳英對借款用途的表述一般只是稱做生意,而事實上除了一部分用於償還借款本息以外,幾乎全部用於經營;至於借款時稱投資白馬服飾城商鋪和收購湖北荊門的酒店但實際並未投資於此的問題,只是極個別的情況,而且當初確實有該想法,只是後來情況變化沒有成功而已;判決稱「在社會上進行虛假宣傳」屬於子虛烏有,沒有證據,也不符合事實。換句話說,無論律師提交的筆錄還是偵查機關取得的筆錄,被害人基本上都稱吳英沒有騙錢,是正常的民間借貸,不知法院憑什麼認定「騙取」巨額資金呢?當然本色集團曾印刷過十幾本宣傳冊,宣傳冊中有些誇張的內容,但該宣傳冊是為參加投標所用,並非為借款所用;而且宣傳冊於2006年12月印製,吳英最後一筆借款是同年11月,即宣傳冊在借款之後,與借款毫不相關。
(3)關於《判決書》所謂「隨意處置投資款」問題。判決如此認定的依據主要是虛假注冊公司;簽訂上億元貨款的珠寶合同,隨意處置珠寶;在無實際用途的情況下購置大量汽車;花400萬元購買名衣、名表等。這些並不符合事實。第一,所謂虛假注冊公司並不存在,因為「虛假注冊公司」指的是申請人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而吳英的公司並不存在這種情況;第二,購買珠寶未必不屬於投資,稱隨意處置依據不足,而且「隨意處置」並不等同於司法解釋所規定的「肆意揮霍」;第三,購買汽車是為了各部門負責人工作之用;第四,所謂個人花400萬元購買名衣、名表等並不存在,這只是吳英在他人欺騙誘導下作出的不真實的供述(東陽公安於2007.2.8—6.14安排化名張華的線人應小華在吳英監舍威脅、欺騙吳英,讓其編造錢已全部花光的事實),此外並無其他任何證據,按照刑訴法「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規定,該口供不能作為證據採信。
由於最高人民法院最近作出司法解釋,對「非法佔有」的認定標准作出了明確規定,所以辯護人認為有必要對照司法解釋看一看吳英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一)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四)將集資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佔有目的的情形。」由於這里列舉的八種情形中的第三至八沒有爭議,所以只需看前兩種即可。事實很清楚,吳英根本不存在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的情形,而是絕大部分都用於生產經營,如購置大量房地產(眾所周知,這些年房地產增值快,有的增長了四五倍)、汽車、開辦十餘家公司等等;如前所述,吳英也不存在肆意揮霍集資款的行為。換個角度說,如果說吳英的集資款沒有用於生產經營,那麼錢都花哪裡去了呢?都揮霍了嗎?都怎麼揮霍了?是賭博了,吸毒了,建造豪宅了,還是一擲千金吃喝玩樂了?顯然,都不存在。由此可見,吳英並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2.關於本案屬單位犯罪還是自然人犯罪的問題
判決認定自然人犯罪主要理由有三個,一是公司實質上是吳英的個人公司,不具有承擔法律責任的公司人格;二是公司經營活動很少;三是吳英集資的目的並非為了公司。
辯護人認為這些理由均不成立,第一,即使公司是個人公司,也不能得出公司不具有公司人格的結論,因為一人公司同樣是有限責任公司的一種形式,公司與自然人是不同的概念;第二,稱公司經營活動很少依據不足,從證據看,可以說短期內贏利很少,不能說經營活動很少,吳英被限制人身自由之前十幾家公司都在正常經營(包括試營業)或正在籌建;第三,稱吳英集資的目的並非為了公司同樣依據不足,因為借款多數打入公司賬戶,固定資產歸公司所有,汽車在公司名下且由公司負責人使用,怎麼能說集資的目的並非為了公司呢?
3.關於吳英的行為是否符合集資詐騙罪的問題
判決認定符合集資詐騙罪理由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虛假宣傳、支付高息等形式誤導社會公眾;二是明知林衛平等是做融資生意的,他們的資金系非法吸存所得,所涉人員眾多;三是除了向本案11名被害人集資外還向王香鐲等人非法集資。
辯護人認為這種認定是違背事實和法律的。第一,吳英沒有通過虛假宣傳誤導社會公眾,所有證據均證明吳英借款時都是單獨地與單個債權人(親朋好友)溝通,沒有公開地向社會公眾進行過宣傳,所以稱誤導「社會公眾」沒有事實依據;而且大量證據證明吳英借錢時只稱做生意或缺少資金,不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第二,雖然林衛平等人的資金系非法吸存所得,但吳英確實是向林衛平等個人借錢,至於林衛平等人的錢究竟是向社會公眾集資所得,還是盜竊所得、搶劫所得那屬於另一個法律關系,二者不能混同。林衛平向社會公眾非法吸存的行為不屬於吳英的行為,從合同法角度講,這叫做合同具有相對性。第三,所謂除了向本案11名被害人集資外還向王香鐲等人非法集資並不能說明向社會公眾集資,因為王香鐲等人同樣是吳英的親朋好友,特定人員,根本不屬於不特定的社會公眾。
第二部分 一審的程序錯誤
1.嚴重超審限問題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半月以內宣判,經省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即最長審限為二個半月,可是本案自 2009年1月4日受理至12月18日宣判,整整十一個半月!人們常說「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那麼遲來的非正義就更是非正義了。
2.拒絕鑒定問題
本案有兩個問題需要進行司法鑒定,一是吳英借款的准確金額、資金流向、吳英及本色集團的資產價值等,因其直接關繫到案件定性,辯護人曾申請委託鑒定;二是吳英及本色集團資產價格由於東陽市價格認證中心作出的《鑒定結論書》不客觀、不全面,辯護人曾申請重新鑒定,但均遭拒絕,違反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6條關於「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的規定。
附:辯護人《重新鑒定申請書》主要內容
一、評估價格明顯偏低
1.本色集團正道汽車服務中心購買安裝的自動洗車機購買時30萬元左右,而評估價格僅為:使用過的洗車機人民幣1萬元(比賣廢鐵的價格還要低),未使用過的洗車機7萬元。
2.評估單中體現出來的本色集團內部貨物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如倉庫中的三合板評估價每張只有人民幣2元。市場上根本沒有這么廉價的三合板材!
3.本色集團的房產價格被評為每平方米3800元左右、街面房7000元左右。而目前的市場價為:房地產價格每平方米6500元左右,街面房1萬元以上。
二、評估項目有重大遺漏
由於司法機關未給吳英及本色集團《查封、扣押財產清單》;而且所有賬簿都扣押在司法機關,吳英、本色集團、申請人均無法查閱、核對,所以不能列明遺漏的具體項目,但知道遺漏很多,如酒店內的鍋爐發電機等都未在評估表中體現出來。
三、公安機關造成的損失應由公安機關承擔
申請人及本色集團的財產是2007年2月10日被查封的,查封期間由於公安機關怠於管理、保護,乃至不少物品失竊或發霉變質、貶值。這些損失應當由公安機關承擔。
第三部分 假設構成犯罪,一審量刑也屬不當
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死刑判決並不少見,然而當吳英一審被判處死刑後卻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用媒體的話說叫做「民間對吳英是否罪該至死議論紛紛,即使在金華市中院內部,亦有不同聲音。尤其在網路上,同情吳英、認為其罪不當死的觀點,占據一邊倒的位置。」(2009年12月24日《時代周報》)著名財經評論員、經濟學家馬光遠稱:吳英案對比最高人民法院在認定集資詐騙標准時所規定的七種情形,跟每一種情形都有很大差別,「這個案子的判決實在是非常牽強附會。」(2010年06月10日鳳凰網財經)著名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郎咸平甚至稱判處吳英死刑是殺人滅口!(廣東衛視《億萬富姐的罪與罰》)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辯護人認為民間觀點並非毫無道理,當然辯護人的根本觀點是吳英不構成犯罪,這里只是退一步講,即使法庭認為構成犯罪也不應當判處極刑。下面引用一些民間觀點作為辯護人的觀點提出,希望引起法庭的重視。
1.吳英借款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極其嚴重非殺不可的地步
雖然數額巨大,但是被害人多為放高利貸者,並非缺錢養老、等錢治病、等米下鍋的普通百姓,具有相對較強的承擔風險的能力;而且,被害人存在過錯,按照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18條關於「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的規定,理應減輕對吳英的處罰。
2.吳英的犯罪情節並非特別惡劣
與暴力犯罪、貪污腐敗等犯罪相比集資詐騙的情節相對較輕,而且前者一般並未判處極刑。如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長畢玉璽貪賄1304萬元被判死緩;黑龍江省政協原主席韓桂芝貪賄736萬元被判死緩;中石油集團原總經理陳同海受賄1.95億元也僅判死緩;「中國金融第一案」、遼寧大連證券公司董事長石雪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公款2.6億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偽造金融憑證企圖詐騙央行14億元、非法集資24億元,也僅被判了死緩。這些,不能不令人產生「司法不公」、「同罪不同判」的質疑。
3.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民間借貸並非涇渭分明
吳英當年被東陽市公安局逮捕時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東陽市檢察院起訴時的主要「罪名」仍然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直到金華市檢察院起訴,「罪名」才變成了「集資詐騙」。而另案處理的吳英案關聯人林衛平、楊衛陵、楊衛江、楊志昂、徐玉蘭、駱華梅、楊軍等,罪名仍然都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法院判決的量刑也只有1年10個月到6年不等。這些說明司法機關本身對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民間借貸的認識就是模糊與搖擺的。
4.我國信貸管理體制本身存在巨大缺陷
知名財經評論者葉檀認為,圍繞吳英是否應該被處極刑的激烈爭議,事實上是對於民間借貸行為是否合法合理的長期爭議。我國現有的銀行體系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極大的差距,高效的民間資金彌補了這一缺陷。可以肯定,只要不合理的資金使用體制不變,只要國有金融機構盤剝式的存貸差不變,民間金融就不可能消失。金華市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吳英案公訴人許達在剖析吳英案的警示和教訓時說,有著藏富於民的傳統與市場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下金融素來十分發達。客觀上,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但缺少有效暢通的渠道,正常的銀行貸款又十分困難;另一方面,老百姓手裡的錢多起來後,迫切需要解決投資理財的渠道問題。貨幣如水,擇地而生,堵不如疏。
第四部分 其他
1.關於法律適用問題
二審庭審中,檢察員多次提到吳英「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對此檢辯雙方爭議很大。其實,從法律適用角度講,這一條出自2000年9月最高法院的《座談會紀要》,隨著新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實施,該條款已經被「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第四條)這一客觀標准所取代。即判斷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標准不再使用是否「明知沒有歸還能力」這一主觀標准,而是使用是否將集資款用於生產經營活動這一客管標准。吳英將集資款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是不爭的事實,檢察員的觀點只是吳英的企業沒有盈利甚至虧損,對此辯護人談兩點,一是當時吳英的企業屬於起步階段,如同征地買樹苗種果樹,開始幾年必然投入多產出少或者無產出,可是幾年後就會獲得回報;二是按照最新司法解釋,要求行為人將集資款用於生產經營活動,並不是要求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盈利。
2.關於立功問題
吳英曾檢舉揭發他人違法犯罪行為,對此發表意見如下:第一,應當認定為立功表現,因為雖然有的跟吳英行賄有關,但有的無關,如索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第二,雖然有的是在一審階段舉報,但因當時並未查證屬實,一審判決沒有涉及;第三,已被判刑的雖然只有三人,但有的因時機不成熟相關部門尚未查處,將來有可能被判刑;第四,湖北省檢察院反貪局材料顯示,在查處李天貴、周亮案件中深挖窩案串案,一並查處21件21人,其中廳級幹部2件2人,處級幹部5件5人,在全省震動很大,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因此請求法院認定為重大立功。
綜上,辯護人有兩個觀點,一是一審判決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吳英不應當定罪;二是吳英一案充滿爭議,而且民間認為吳英無罪或者不應當判處極刑的觀點達到了一邊倒的程度,雖然法官判案依據的是法律而不是民意,但是從講政治和司法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這種案件至少應當得到審慎的判決,即辯護人確實認為吳英無罪,但是如果合議庭認為有罪也懇請合議庭刀下留人,避免一場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
謝謝!
辯護人: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雁峰
2011年4月7日

通知公告
吳英案二審裁定書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書
(2010)浙刑二終字第27號
原公訴機關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吳英,女,××××年×月×日出生,漢族,浙江省東陽市人,中專文化,浙江本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捕前住東陽市本色概念酒店913房間,戶籍在××市××鎮××村。因本案於2007年2月7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6日被逮捕,現押浙江省金華市看守所。

被告人吳英上訴稱,其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主觀上沒有詐騙故意,所借資金大部分用於經營,沒有肆意揮霍;客觀上沒有實施欺詐行為,沒有用虛假宣傳欺騙債權人;本案債權人不屬社會公眾,自己也不是向社會非法集資;本色集團合法注冊,非為犯罪成立,也不是以犯罪為主要活動,本案是單位借款行為,而非個人行為,要求宣告無罪。吳英的二審辯護人以相同的理由為其辯護,要求宣告吳英無罪。同時又稱,吳英即使構成犯罪,也不屬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社會危害性極其嚴重,一審量刑顯屬不當;吳英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的行為,構成重大立功。吳英在本院二審開庭審理中又稱自己的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出庭檢察員認為,被告人吳英集資詐騙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吳英使用詐騙的方法面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有非法佔為己有的主觀故意和隨意處置、揮霍集資款的行為,其行為構成集資詐騙罪,且系個人犯罪,原判定罪准確、量刑適當;上訴理由和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均不能成立,建議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二審開庭審理後,被告人吳英又提出書面申請,要求撤回上訴。
經審理查明,原判認定被告人吳英集資詐騙的事實,有被害人林衛平、楊衛凌、楊志昂、楊衛江、蔣辛幸、周忠紅、葉義生、龔益峰、任義勇、毛夏娣、龔蘇平的陳述,證人吳玲玲、徐玉蘭、俞亞素、唐雅琴、夏瑤琴、竺航飛、應豐義、葛保國、周海江、趙國夫、周巧、方鴻、金華芳、杜沈陽、吳喆、劉安、楊軍、駱華梅、胡英萍、徐濱濱、包明榮、傅玲玲、龔紅星、吳建紅等證言,本色控股集團及各公司的工商登記材料、銀行往來憑證、借條、投資協議、抵債書、收條,記錄資金往來的筆記本、記賬本、借還款清單、期貨交易明細單、銀行進賬單、支付憑證、資金匯劃補充憑證、保證金劃轉函、成交確認書、罰沒票據、搜查筆錄、物品扣押清單、財物鑒定結論書,從吳英處提取經鑒定系假的面值為4900萬元工行匯票一張和私刻的二枚廣發銀行杭州分行業務專用章等證據證實。被告人吳英亦供認在案,所供與上述證據反映情況相符。
關於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1)吳英自2006年4月成立本色控股集團公司前已負巨額債務,其後又不計條件、不計後果地大量高息集資,根本不考慮自身償還能力,對巨額集資款又無賬目、記錄;同時,吳英將非法集資所得的資金除少部分用於注冊傳統微利行業的公司以掩蓋真相外,絕大部分集資款未用於生產經營,而是用於支付前期集資款的本金和高額利息、大量購買高檔轎車、珠寶及肆意揮霍;案發前吳英四處躲債,根本不具償還能力,原判據此認定吳英的行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並無不當。(2)在案的被害人陳述和吳英的供述證實,吳英均系以投資商鋪、做煤和石油生意、合作開發酒店、資金周轉等各種虛假的理由對外集資,同時,吳英為給社會公眾造成其具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假象,採用短時間大量虛假注冊公司,並用這些公司裝扮東陽市本色一條街;經常用集資款一次向一個房產公司購買大批房產、簽訂大額購房協議;買斷東義路廣告位集中推出本色宣傳廣告,製作本色宣傳冊向社會公眾虛假宣傳;將騙購來的大量珠寶堆在辦公室炫富;在做期貨嚴重虧損情況下仍以賺了大錢為由用集資款進行高利分紅,吳英的上述種種行為顯系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向社會公眾虛假宣傳的欺騙方法集資。(3)吳英除了本人出面向社會公眾籌資,還委託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向社會公眾集資,雖原判認定的直接受害人僅為11人,但其中林衛平、楊衛陵、楊志昂、楊衛江四人的集資對象就有120多人,受害人涉及浙江省東陽、義烏、奉化、麗水、杭州等地,大量的是普通群眾,且吳英也明知這些人的款項是從社會公眾吸收而來,吳英顯屬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非法集資,有公眾性。(4)本色集團及各公司成立的注冊資金均來自於非法集資,成立後大部分公司都未實際經營或虧損經營;吳英用非法集資來的資金注冊眾多公司的目的是為虛假宣傳,給社會公眾造成本色集團繁榮的假象,以騙得更多的社會資金。而且吳英大量集資均以其個人名義進行,大量資金進入的是其個人賬戶,用途也由其一人隨意決定。故本色集團及所屬各公司實質上是吳英非法集資的工具,原判認定本案為吳英個人犯罪准確。綜上,吳英上訴及其二審辯護人辯稱吳英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主觀上沒有詐騙故意、客觀上沒有實施欺詐行為、沒有用虛假宣傳欺騙社會公眾、本案屬於單位犯罪等理由均不能成立,不予採信。原判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吳英所謂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經查,均系其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而向他人行賄,依法不構成重大立功。
本院認為,被告人吳英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向社會公眾作虛假宣傳等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吳英在二審庭審中辯稱其僅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二審辯護人提出吳英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及要求改判無罪的理由,均與查明的事實及法律規定不符,不予採納。吳英集資詐騙數額特別巨大,並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特別重大損失,犯罪情節特別嚴重,應依法予以嚴懲。二審辯護人要求對吳英從輕改判的理由亦不能成立,不予採納。出庭檢察員的意見成立,應予採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員關於對死刑判決提出上訴的被告人在上訴期滿後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訴人民法院是否准許的批復》之規定,吳英在二審庭審之後要求撤回上訴的請求,依法不予准許。原判定罪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之規定,對被告人吳英的死刑判決由本院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⑤ 我是孕婦,公司突然解聘我,請問要怎麼給我核算工資和賠償的事

1.公司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超過7個自然工作日視為勞動關系生效,你可以主張自你上班日起至你離職日起的雙倍工資。 2.主張自你上班日起至你離職日的全部社保繳納金的補辦。 3.主張自你離職日起的90天的產假工資及產期離職補償金。 4.公司宣布破產必須出示相關法律證件,否則無權對你在產期內進行勸退。 你...可以仲裁的內容很多,建議請專門的律師咨詢,你這種情況打官司必定能贏的,哪個律師都願意接。不過建議仲裁。 除非你主動辭職,如果是公司要求你離職,你有權申訴。

熱點內容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