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時間: 2025-02-08 09:30:28

A. 法律援助條例(全文)

(2003年7月16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槐猛螞、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鉛埋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知讓托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民事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 法律援助實施

第二十條 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 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 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二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 1倍以上 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3年9月l日起施行。

2

《拘留所條例》(節錄)

(2012年2月15日國務院第192次常務會議通過,2012年2月23日國務院令第614號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六條 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會見管理規定。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拘留所的會見區進行。

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

3

殘疾人就業條例

(節錄)

(2007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69次常務會議通過,2007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8號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四條 殘疾人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4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節錄)

(2006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6年12月19日國務院令第481號公布 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准

予緩交訴訟費用:

(一)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三)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四)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

……

5

信訪條例(節錄)

(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5年1月10日國務院令第431號公布 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節錄)

(2004年6月4日國務院第53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4年6月23日國務院令第410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七條 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有經濟困難的歸僑、僑眷,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歸國華僑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7

居住證暫行條例(節錄)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第109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二條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

B. 法律援助案件補貼發放標准

(一)偵查階段或審查起訴階段擔任辯護人的案件補貼標准

1.本轄區案件每件補貼1370元(其中直接費用6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2個工作日計770元);

2.跨縣案件每件補貼1765元(其中直接費用8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2.5個工作日計965元);

3.跨市案件每件補貼2155元(其中直接費用10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3個工作日計1155元)。

(二審判階段擔任辯護人或代理人(不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害方代理人)的案件補貼標准

1.本轄區案件每件補貼1855元(其中直接費用7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3個工作日計1155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為由通知辯護的案件,每件補貼2820元(其中直接費用7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5.5個工作日計2120元);

2.跨縣案件每件補貼2350元(其中直接費用10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3.5個工作日計1350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為由通知辯護的案件,每件補貼3505元(其中直接費用10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6.5個工作日計2505元);

3.跨市案件每件補貼3225元(其中直接費用13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5個工作日計1925元),但市中院以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為由通知辯護的案件,每件補貼4765元(其中直接費用1300元,基本勞務費用按9個工作日計3465元);

4.擔任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被告人辯護人又同時擔任被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代理人,按上述標准支付補貼之外,每件增加補貼385元。

(三)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補貼標准

1.值班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安排到看守所、檢察院、法院等場所現場值班,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轉交法律援助申請、見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法律幫助的,補貼標准按工作日計發,每個工作日補貼385元。

2.值班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辦理檢察人員開展重大案件訊問合法性核查工作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案件,按件計算,補貼標准執行偵查階段擔任辯護人的案件補貼標準的40%。承辦單次批量通知的案件,同一值班律師當次補貼總額不超過1200元。

3.值班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辦理公安、檢察、法院等辦案機關通知提供法律幫助的案件(含認罪認罰法律幫助案件,法院適用簡易程序或速裁程序審理提供法律幫助的案件等案件),按要求形成辦案卷宗的(材料主要包含會見筆錄、法律意見書,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案件應有閱卷筆錄及復制主要閱卷材料),按件計算,補貼標准執行審查起訴階段擔任辯護人的案件補貼標準的80%。對不能形成卷宗或無須形成卷宗的其他方式的法律幫助,值班律師將提供法律幫助的情況記入工作台賬,補貼標准按工作日計發,每個工作日補貼385元。當次提供法律幫助時長在4小時以內的,當次補貼195元。

4.跨縣(市、區)安排值班律師現場值班或承辦法律幫助事項的,執行按工作日計發補貼的值班律師補貼,每個工作日增加180元補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

C. 公民申請成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應具備哪些條件

法律援助志願者,是指根據法律援助機構等單位安排,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無償提供法律援助及相關服務的公民。
網友咨詢:
公民申請成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應具備哪些條件?
律師解答:
公民申請成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具有奉獻精神;
(二)遵紀守法,品行良好;
(三)熱愛法律援助和志願服務事業;
(四)具備與所參加的法律援助志願服務項目及活動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或技能;
(五)申請提供刑事辯護與代理和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志願者,應當提供律師執業證書。申請提供心理疏導、翻譯服務的法律援助志願者,一般需提供職業資格證書或學歷學位證書。
申請人申請成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應當按照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要求,提交法律援助志願者申請表,提供身份信息、服務技能、服務時間和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經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審核後,申請人可以登錄全國性志願服務平台自行注冊信息,也可以通過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注冊。
律師補充:
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應當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組織業務培訓,支付法律援助志願者提供服務過程中實際產生的差旅費、郵電費、印刷費、調查取證費、翻譯費、公證費和鑒定費等直接費用。組織可能發生人身危險或為期一年以上的專項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的,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應當與志願者簽訂服務協議,為志願者購買相應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法律援助志願者在提供志願服務過程中受到人身、財產權益侵害的,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應當提供必要幫助,依法維護法律援助志願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志願者管理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由法律援助機構或受其委託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組織招募志願者開展的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
本辦法不適用於公民自行開展的公益法律服務。

熱點內容
經濟補償金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8 12:01:47 瀏覽:184
上海徐匯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8 11:59:39 瀏覽:296
2017勞動法辭職違約金 發布:2025-02-08 11:42:14 瀏覽:347
重慶電動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11:25:45 瀏覽:203
商務談判合同法 發布:2025-02-08 11:03:21 瀏覽:619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