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熊律師
A. 如何尋找律師
如何尋找律師
如何尋找律師,大家也都清楚,其實法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依靠法律來幫我們更好的解決,以下來看看如何尋找律師。
如何尋找律師1
找律師可以直接到法院附近的律師事務所中尋找,也可以在各類自媒體平台上聯系律師。律師事務所通常是在法院附近開設,所以如果在當地找律師直接到法院附近尋找即可。
當今社會對律師往往會設定成不同的標簽,如婚姻律師、合同律師、刑事律師、民事律師等等。其實尋找律師,並不需要那麼精細的去尋找。因為社會上給律師們設定的標簽其實並不是很精準,因為民事律師同樣也是婚姻離婚,打民事官司的民事律師同樣也會打婚姻官司。同樣,為刑事被告當做辯護人的刑事律師,許多也都會打民事官司。
因為想要當律師,必須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也就是所謂的法考。法考的科目非常繁多,並不是只是單一的學習民法或者刑法就能通過的。所以,打民事官司也能當刑事案件的辯護人。
如果非要將律師分類,應該用訴訟律師和非訴律賀知簡師兩種來分類。訴訟律師也就是通常意義上說的打官司的律師。而非訴律師往往是面向企業,做一些合同業務、或者是盡職調查、上市業務等等。如果對想打官司的個人或者企業來說,其尋找的律師通常是訴訟律師。
找訴訟律師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去法院附近,因為法院附近是律師事務所的聚集地,這也是就近原則的一種體現。在一線或二線城市,對於訴訟律師來說,存在的一些分類。
因為一線或二線城市的案子較多,所以律師可以選擇專門做一類業務。如專門打離婚官司、專門刑事辯護、專門打房地產糾紛等等。所以在一線或二線城市可以針對自己案子的類型,來尋找專門從事某一領域的律師。但是對於一些小城市特別是縣城,由於案子較少律師相對也較少。
小城市的律師必須是一個萬金油,各種各樣的案子都精通才可以生存下去。所以在小城市找律師,就不需要找什麼專業領域,因為小城市的律師什麼樣的案子都能做。也許有人會對小城市萬金油類的律師的專業性抱有疑問,其實那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所有的律師都是經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且經歷一年半左右時間的實習期,並且實習期大多是沒有工資的。
而想要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即便一次性就通過,也需要經歷一年多的艱苦學習。但是事實上,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備考三年五年都不通過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連續考試十年都不通過,仍舊在繼續奮戰。所以一個正是執業的律師,接觸法律的時間至少要在三年以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存在萬金油類什麼案子都能接的律師。
當然,找律師並非去法院附近尋找律師事務所這一條路可以選。現在許多律師都開設了自己的自媒體平台,所以在各類短視頻社交平台上禪褲也能夠搜索到許多律師。
總而言之,找律師的途徑既可以在線下尋找,也可以在網路線上尋找。
如何尋找律師2
一、找律師怎麼找
1、不管是熟人社會還是陌生人社會,最好通過朋友介紹,哪怕通過幾百層關系,也值猛睜得試一試,當然你第一個找的朋友要靠譜值得信任。如果沒有認識的或者介紹的,找你自己熟悉的信任的關注久的律師博主,注意是律師博主,不是法律博主,哪怕是法官朋友和博主,他最後或許也會說最好還是問問律師。不管是什麼性質的法律從業者,能完全站在你角度切入的就是你信任和也信任你的,不限於律師。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
二、律師函收到後多久會起訴
收到律師函跟被起訴沒有必然聯系。並不意味著收到律師函就一定會被起訴,要看對方的決定,如果對方起訴後,法院會向被告人送到起訴狀副本的。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如何尋找律師3
為什麼要找律師?
首先,要知道並不是只有打官司的時候才需要找律師,從您還沒有發生法律糾紛開始,律師就可以為您處理各種法律事務及避免各種法律風險。 其次,在您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律師會運用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專業手段為您提供專業的服務,告訴您:您的哪些權益受到了侵害、您可以做什麼事情、會出現哪些後果、您可以怎麼補救等等。
最後,找律師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降低自己的損失,以及防患於未然。法律事務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度非常高的`工作,若您不懂法、不清楚訴訟流程、不知道法律處理程序,不僅會錯過最佳維權時機,還會事倍功半,花更多的時間金錢精力卻沒有更好的效果。而律師的工作就是通過法律手段幫您找到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可以抓准維權時機,提高處理法律事務的效率,還可以減少訴訟成本、減低訴訟
律師能為我做什麼?
律師是靠專業吃飯的,不同的專業律師需要處理的事情也不一樣,律師能為您做的事情也不一樣,具體的代理事項您可以跟律師談。但是總體來說,無論您遇到什麼法律問題,律師都能幫您處理以下事情:
1、打官司,代理案件;
2、調解、談判、審查合同、律師見證;
3、搜集證據材料(調查取證);
4、代【寫】合同、起訴狀等法律文書;
5、發律師函、法律意見書;
6、擔任政府/個人/企業法律顧問;
怎麼辨別律師是否靠譜?
律師很多,同一個案子,不同的律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作為當事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辨別律師是否靠譜:
1、看律師回復過的咨詢
很多律師都會在網站上回復咨詢,一個律師是否認真對待法律咨詢,也是判斷他/她是否靠譜的衡量標准之一。若律師回復的咨詢都是各種宣傳自己的專業性、打廣告,並沒有實質回復當事人的問題時,那就需要再考量一下這個律師。
2、看律師的專欄、文章、成功案例
通過律師寫的文章專欄,對案例的分析,可以知道這個律師是否有自己的個人見解、是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探索、是否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比較深的造詣。
3、查閱律師承辦過的案件
現在判決書都可以在網上查找到,可以通過查閱律師承辦過的案件的判決書,看到這個律師的專業領域在哪裡,承辦了多少同類案件,承辦的案件的勝訴率大概多少,可以為當事人爭取多少利益,減少了多少損失,也可以知道律師在法庭上提出的抗辯理由、搜集的證據等。
4、聽取律師對案件的意見
在委託之前,可以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聯系律師,通過簡單的交談聽取律師對案件的意見,看律師是否能初步判斷案件的性質、是否能有大概的維權策略等等,可以大致判斷該律師是否靠譜。
5、避免以下幾種誤區:
(1)只憑人際關系請律師。
律師可以由熟人、朋友介紹,但作為當事人,您應該更重要律師的學識、能力、經驗、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所以您一定要自己對此進行考察、判斷,不能因為人情的原因將就,結果往往不僅浪費了律師的時間,還因為糾紛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而損失慘重。
(2)律師收費越低越好。
律師服務收費實行市場機制,不同的律師事務所和不同的律師報出的律師收費標准不同。買東西都講求「一分錢一分貨」,在某種程度上講,您降低付費標准,律師也可以用降低服務質量和標準的方法來應對。
(3)律師承諾得越多越好。
律師和當事人都希望約束對方,因此會要求對方作出某些承諾,有些律師為了能夠拿到案件,說得天花亂墜,承諾滿天飛,但是到最後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雙方都可以承諾,但承諾的范圍應當限制在:
①對當事人來說,可以承諾對律師履行職務的外部條件的保障,如配合度、收費等;
②在律師方面,主要承諾工作態度、服務質量、職業道德等。
(4)已經發生了糾紛訴訟才找律師。
糾紛到了要訴訟打官司的時候,說明事件基本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您肯定也已經為此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甚至金錢。事實上,律師不僅僅只是打官司而已,在糾紛、問題發生之前做好防範更是律師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別是在企業經營、投資、融資、改制、提供見證、認證等方面。
我需要找什麼樣的律師?
找律師就像買鞋子一樣,合適才是王道!怎麼才能判斷律師是不是合適呢?
1、看專業是不是對口
律師是個專業的職業,就像醫生、教師,每個律師都有屬於自己的專長業務,沒有一個律師是萬能。遇到什麼法律問題就要找對應專業的律師。專業對口的律師不僅對該領域法律了解得更全面詳細,對案件把握得更精準到位,辦理案件也更專業嫻熟,也更能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2、看方不方便溝通
一是地區距離是不是方便,每個地方都有專業的律師,找律師不需要舍近求遠,當地律師在本地區有天然的優勢——熟悉環境。而且,對於律師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距離太遠的,您可能還需要承擔更多的金錢壓力。
二是看與律師溝通是不是有障礙,無論是交朋友還是買東西或者合作,雙方是不是投緣順眼,交流是不是讓您舒服,對大家以後的溝通都很重要。
我應該怎麼和律師進行溝通?
很多人一遇到與法律相關的人和事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犯大事了,即使跟律師溝通,也會驚慌,詞不達意,加重了溝通成本,最終卻得不到什麼有效的信息。
1、轉變心態。面對律師首先不需要驚慌害怕,律師是幫助您處理問題。
2、直入主題。與律師溝通時,不要拉扯一些與您的問題、糾紛無關的事情,對於律師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特別是按時收費的律師,如果您總是不說出重點,最終成本還是要您來買單。
(1)把自己遇到的問題跟律師簡單說一下,並簡要說說自己的需求,想要取得的效果,然後請他說一下看法,從中判斷律師的專業性,以及對問題的把握程度、是否可信任等等。
(2)不要一開始就跟律師談論價錢,這樣也是為了避免因價錢談不攏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或者因還價而造成律師對案件的隔閡。當您最後確定是委託這位律師的時候,您就可以開始談委託合同的事宜,包括律師費、代理范圍等等。
B. 名詞解釋:律師
現代在我國的律師是指經過一定方式取得司法行政機關授予的資格,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技能為被代理人提供法律幫助,並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專業人員。
第一、律師必須通過考試或考核,被授予律師資格證書。沒有律師資格,但從事一些法律事務,只能是法律工作者而不能作叫律師。
第二、律師必須既有律師資格證書,又有執業證書。如果只有律師資格證書,沒有律師執業證書,就還不能被稱為律師。
第三、律師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沒有特定對象。自然人、法人均可委託律師代為法律事務。
第四、從事律師業務時必須有當事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工作,不允許越權或濫用權利。
第五、律師是法律工作者,律師只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工作受法律保護,不受行政單位、黨派、個人的干預。
國外律師一般佩帶假發,假發是時尚自法國國王路易十三開始,17世紀尤甚,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我國律師依法享有在法庭上穿著律師袍的特權.
接受國家機關、企業、團體或個人的委託,或者經法院指定,協助處理法律事務或代當事人進行訴訟的法律專業人員。
沿革和現狀 律師起源於古羅馬。共和制羅馬(公元前510或509~前30)的訴訟,必須根據執政官或法務官的告示,按法定的手續進行。由於法律和告示不斷增多,日趨復雜,當事人在訴訟中,特別是在法庭進行辯論時,需要熟悉法律的人協助,因此,從共和制末期到帝國制初期(公元前1世紀後半期),辯護人應運而生。至公元5世紀末,充當辯護人的,須在主要城市學過法律,取得資格。他們逐漸形成行業,組成自己的職業團體,成為專職律師。封建制時期,多數國家廢除了古代辯論式訴訟,改用糾問式,使律師失去作用。有的國家,如中古初期的法國,雖保留律師制度,但主要只適用於宗教法院,而且律師的職務由僧侶充任。世俗法院有時也允許辯護,但也只有僧侶才能執行這一職能。公元12世紀以後,法國禁止僧侶在世俗法院充當辯護人,代之以受過封建法律教育,經過律師宣誓、登記入冊的職業律師,但其許可權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形同虛設。
西方國家的律師制度 在反封建斗爭中,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J.洛克、伏爾泰(1694~1778)和D.狄德羅(1713~1784)等人,提出用辯論式訴訟代替糾問式訴訟。英國平均主義派領袖J.李爾本(約1614~1657)在《人民約法》一書中明確主張被告人應有權辯護或請別人協助辯護。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相繼規定了律師制度。1787年《美國憲法修正案》第6條規定,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有權由律師協助其辯護。1808年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系統地規定了辯論原則和律師制度,其後,律師重新組成了團體,法庭上的辯護全由律師壟斷。日本在明治初期頒布了《代言人規則》,規定代言人是以干預他人糾紛、進行訴訟和談判為職業的人,這是日本最早的律師。
隨著法律關系的日趨復雜,資本主義國家律師的業務范圍日益廣泛,如充當民事代理人,為刑事被告人辯護,擔任機關、團體、企業的法律顧問,代當事人書立遺囑、辦理財產的轉讓、締結契約、設立公司以及處理銀行信貸、社會保險和國際貿易方面的法律事務等。律師分工越來越專門化,而且作各種分類,例如法國律師分為辯護人和代理人;英國律師分為初級律師(或譯訴狀律師)和高級律師(或譯出庭律師)。資本主義國家律師多系私人開業,單獨或合夥設立律師事務所,收取高額酬金。他們大都組成律師協會,維護本行業的利益。有些國家還把當過律師作為充任法官和檢察官的一個條件。有的國家設有「公設辯護人」,一般附屬於法院,領取固定薪金,為無力延請或不願延請律師的被告人辯護。日本對無力延請律師的被告人,由法院指定律師為其辯護,稱「國選辯護人」。有的國家則設立法律補助制度,由法院根據情況,給予資力不足的當事人以一定的補助費,以便其延請律師。此外,有的國家還出現義務律師,由律師組織或慈善團體資助,輪流到看守所會見被羈押人,為他們提供法律意見,協助其聯系律師,提出申請等。
C. 你見過電視劇里對律師最離譜的描繪是什麼
哈哈,這個話題有點意思,一起八一八吧……
前段時間有個叫《底線》的電視劇很火,這部劇在我們律師圈頗受質疑,因為劇中的律師都是反派人物,而法官們個個正直善良溫柔的如活菩薩……
其中一集就是星城區法院立案庭速裁法官鍾媛媛在宣判一起民事案件:原告敗訴。
劇情中這個案子是速裁的簡易程序,也就是說涉案標的應該不大,試問,在沒有足夠的利益面前,一個律師會為了碎銀幾兩而鋌而走險嗎……
刷這個劇的時候,我特別給我的幾個在法院工作的同學聊到這個劇,她們幾乎都對這個劇沒什麼興趣,「太假了」是她們共同的印象,身為法院的工作人員,她們最清楚自己每天的工作作風和程序,哪有劇中那麼閑的一個立案庭庭長天天在大廳里晃來晃去的,案件當事人還可以隨意進出法院工作區?
還有其中一集是有個瘸腿律師在處理一起小區業主集體維權案件中,竟然公開的跟法官叫板鬥智斗勇,硬是把一部好好的普法劇演繹成了「宮斗劇」,先不說劇情合不合理,現實中這樣的律師估計已經被吊銷執照好幾次了……
其實啊,律師也好、法官也好、乃至檢察官也好,大家都是法律共同體,都在為我國我法治建設貢獻著各自的力量;所有法律職業共同體都值得被記錄,也只有法律從業者的整體形象在老百姓心中都得到了提升,才能真正推動我國法治事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