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公共法律服務
① 什麼是公共法律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司法行政部門統籌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具體包括: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公證、人民調解和安置幫教等法律服務;
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
按照政府主導、城鄉一體、服務均等、因地制宜的原則,努力建設功能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2015年,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鋪開。到2017年底,全區形成供給充分、保障有力、管理規范、運行高效、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設施網路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全面、形式豐富,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完善,服務質量顯著提升,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使人民群眾基本法律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什麼是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包括法人內部在職人員、退、離休政法人員等)或相關機構以其法律知識和技能為法人或自然人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範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提供的專業活動。
法律依據:《司法部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第一條規定: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② 公共法律服務是指
公共法律服務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具體包括: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舉措? 一是法治宣傳。創新普法教育形式,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二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是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救濟措施。堅持「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原則,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推動將民生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落實刑事訴訟法關於法律援助范圍的規定,完善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的銜接機制。推進法律援助標准化建設,健全法律援助質量考評機制。
三是法律顧問。實施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依託「民主法治村(社區)」等創建載體,深化開展村(社區)事務「法律體檢」,完善鄉規民約等社會自治規則;幫助群眾解決在征地拆遷、土地權屬、婚姻家庭、社會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引導人民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四是法律服務。做好訴訟和非訴訟案件代理工作,為群眾解決就學、就業、就醫等民生問題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拓展公證業務領域,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納入公證范圍;引導司法鑒定參與勞動爭議、醫療、交通肇事等領域的矛盾糾紛化解;組織引導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做好家庭鄰里糾紛、繼承、土地承包流轉等法律服務工作。
五是糾紛排查化解。鞏固發展傳統人民調解工作,拓展規范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網上矛盾糾紛調解模式,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健全律師參與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和信訪工作機制,推動各類矛盾糾紛在法治的軌道上得到妥善解決。 總結:公共法律服務是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四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建設,鼓勵鄉鎮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員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人民調解工作,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③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幹嘛的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其任務是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並進行相關的管理、培訓、服務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
通過協助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對各職能部門以及鎮(街道)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功能,實現對鄉鎮(街道)法律服務力量統一調派,優化法律服務資源配置。
工作職責
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公證服務、法治宣傳;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指引尋求律師、基層法律服務等服務事項,對法律服務事項辦理情況進行跟蹤服務。指引人民調解服務,解答相關咨詢,組織協解重大的、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受理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務工作投訴、意見建議。
④ 健全覆蓋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措施
健全覆蓋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措施主要包括:
完善法律服務網路。在城市和鄉村建立法律服務站點,如社區、鄉鎮的法律咨詢窗口或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日常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同時,結合網路平台如法律服務網站或APP,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地覆蓋法律服務需求。
強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大對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包括律師、法律顧問、公證員等,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方式,吸引更多法律專業學生和從業者參與到城鄉公共法律服務中來,增強隊伍的整體實力。
優化法律服務供給機制。制定標准化的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和時間成本。建立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對法律服務進行定期評估和監督,確保服務質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法律援助基金等方式,為經濟困難群眾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法律服務。
加強科技與信息化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法律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例如,開發智能法律咨詢系統,提供24小時在線的法律解答;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和規劃法律服務需求,優化資源配置;通過遠程視頻技術,實現跨地域的法律服務協同等。
這些措施將有效推動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健全和發展。
⑤ 公共法律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內容包括:
1、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
2、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3、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
4、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司法行政部門統籌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法律依據: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三十條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統籌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戲曲表演、普法教育、藝術普及、科學普及、廣播播送、互聯網上網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並根據其功能特點,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⑥ 公共法律服務免費嗎
法律分析:是免費咨詢的。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是司法行政部門運用特定的電話專線和電信網路,統一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人員和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面向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的一種形式。
法律依據:《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法律幫助、辦理法律事務的活動,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公證、法律援助、調解、仲裁、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活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多單位多行業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