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辯護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後

辯護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後

發布時間: 2025-02-15 23:00:22

法院指派的援助律師能起到作用嗎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律師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應當依法履行下列工作職責:(一)解答法律咨詢。(二)引導和幫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轉交申請材料。(三)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中,為自願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對檢察機關定罪量刑建議提出意見,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應當有值班律師在場。(四)對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情形代理申訴、控告。(五)承辦法律援助機構交辦的其他任務。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百七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認罰,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具結書應當包括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罪行、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等內容,由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值班律師簽名。

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有前款情形,犯罪嫌疑人未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不影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第十四條承辦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辦理委託手續。

承辦律師應當在首次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詢問是否同意為其辯護,並製作筆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意的,律師應當書面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法律援助機構。

⑵ 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一、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 刑事訴訟法 律援助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律師 法》、《 法律援助條例 》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結合法律援助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申請法律援助: (一)有 證據 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二) 共同犯罪 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 檢察院抗訴 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第三條 公訴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 代理 人或者近親屬, 自訴案件 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第四條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按案件受理地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自決定再審之日起3日內履行相關告知職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六條 告知可以採取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告知的內容應當易於被告知人理解。口頭告知的,應當製作筆錄,由被告知人簽名;書面告知的,應當將送達回執入卷。對於被告知人當場表達申請法律援助意願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七條 被 羈押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24小時內將其申請轉交或者告知法律援助機構,並於3日內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委託的其他人員協助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有關證件、證明等相關材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無法通知的,應當在轉交申請時一並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並於7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並製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製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和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及時發送申請人,並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了解案件辦理過程中掌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情形等情況。 第九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3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的人。 第十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知辯護的,應當將通知辯護公函和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書、起訴意見書、 起訴書 、 判決書 副本或者復印件送交法律援助機構。 通知辯護公函應當載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姓名、涉嫌的 罪名 、羈押場所或者住所、通知辯護的理由、辦案機關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自受理強制醫療申請或者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之日起3日內,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送交通知代理公函,通知其指派律師擔任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的訴訟代理人,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人民檢察院申請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強制醫療申請書副本一並送交法律援助機構。 通知代理公函應當載明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姓名、法定代理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辦案機關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 第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自收到通知辯護公函、通知代理公函之日起3日內,確定承辦律師並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法律援助機構出具的法律援助公函應當載明承辦律師的姓名、所屬單位及聯系方式。 第十三條 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一定年限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對於未成年人案件,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第十四條 承辦律師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辦理委託手續。 承辦律師應當在首次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詢問是否同意為其辯護,並製作筆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意的,律師應當書面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法律援助機構。 第十五條 對於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准許,並作出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對於有正當理由要求更換律師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對於應當通知辯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查明拒絕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應當准許,同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 批准逮捕 時,認為犯罪嫌疑人具有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公安機關未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七條 在案件偵查終結前,承辦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其意見,並記錄在案。承辦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決定變更開庭時間的,應當在開庭3日前通知承辦律師。承辦律師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出庭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延期開庭。人民法院同意延期開庭的,應當及時通知承辦律師。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決定不 開庭審理 的案件,承辦律師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不開庭通知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辯護意見。 第二十條 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對承辦律師復制案卷材料的費用予以免收或者減收。 第二十一條 公安機關在撤銷案件或者移送審查起訴後,人民檢察院在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決定後,人民法院在終止審理或者作出裁決後,以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機關辦理後,應當在5日內將相關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送達承辦律師,或者書面告知承辦律師。 公安機關的起訴意見書,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不起訴決定書,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應當載明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名稱、承辦律師姓名以及所屬單位等情況。 第二十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終止法律援助決定,製作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書發送受援人,並自作出決定之日起3日內函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辦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自行委託辯護人或者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五)法律、 法規 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及時函告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三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通知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受援人對法律援助機構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按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法定代理人,強制醫療案件中的被申請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而沒有告知,或者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者訴訟代理而沒有通知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 申訴 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申訴或者控告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第二十五條 律師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法律援助業務規程,做好會見、閱卷、調查取證、解答咨詢、參加庭審等工作,依法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律師事務所應當對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進行業務指導,督促律師在辦案過程中盡職盡責,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對律師事務所、律師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確保辦案質量。 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根據律師事務所、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實施獎勵和懲戒。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律師有違法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行為,損害受援人利益的,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通報有關情況。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協調,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做好法律援助咨詢、申請轉交、組織實施等方面的銜接工作,促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效開展。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發的《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同時廢止。 綜上,關於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具體規定在上文中做了詳細的介紹,每一條都針對某一個事而制定,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具體的情況時,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每一秒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在解決相關問題的時候還得考慮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場合,以盡最大努力達到雙贏。

⑶ 一般申請法律援助多久律師會指派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於法律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

第二十條 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

對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法律援助律師承辦。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的人員數量、資質、專業特長、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情況、受援人意願等因素合理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機構、人員。

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應當指派或者安排具有一定年限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死刑案件的辯護人。

⑷ 法律援助幾日內派律師

一、決定受理法律援助後幾日內指派承辦

決定受理法律援助後,要按案件的類型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人員的時間,如果是民事、行政案件的,7天內指派。如果是刑事案件,要在3天內指派。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

第二十條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

對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法律援助律師承辦。二、哪些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依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給予法律援助後,如果是民事、行政案件,應該在決定作出7天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如果是刑事案件的,要在3天內指派。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華律網進行咨詢。

⑸ 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

無論我們在民事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於訴訟活動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作為法律的門外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通常都會聘請專業律師,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於經濟原因等情況無法聘請律師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法律援助的相關政策。接下來,小編將針對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的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
無論我們在民事訴訟或者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於訴訟活動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作為法律的門外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通常都會聘請專業律師,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於經濟原因等情況無法聘請律師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法律援助的相關政策。接下來,小編將針對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的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
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內容是什麼?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律師應當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和有關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規定,積極開展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數量及分布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四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
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到指派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合適人員承辦。
第六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在接受案件指派後的3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簽訂委託代理協議。
第七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時,可以將當事人的有關案件材料轉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承辦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師協會有關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規范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法律服務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九條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對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進行監督,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糾正。
第十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辦結後15日內,應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批辦單;
(二)委託代理協議及其他委託手續;
(三)起訴書、上訴書、申訴書或者行政復議(申訴)申請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證人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辯護詞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查,並將材料退還,由承辦人員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負責歸檔保管。
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第十二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列舉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核實,決定是否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盡職盡責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確保法律援助服務的質量。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指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斷提高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五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業處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協會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對受援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投訴,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並告知其查處結果;經調查,認為對被投訴人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第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二__四年九月八日)起施行。
綜上所述,為了規范律師在法律援助中所起的積極正面的作用,根據我國律師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於起實施,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不使我國法律公平公正,也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內容。有在線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咨詢。

⑹ 法律援助律師和請律師有什麼區別

法律援助律師和請律師的區別: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法律援助律師是一個律師職位,最大的特點是無償性。不管是廣義的援助律師,還是狹義的援助律師,只要是從事了法律援助服務,都不能收取律師費用。社會律師在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後,對指派的援助案件不能收取律師費用。法律援助專職則不能向社會提供任何有償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律師是對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則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指定的辯護律師,也會正常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2、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
3、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4、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法律援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六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熱點內容
法學專業榮譽 發布:2025-02-16 06:05:35 瀏覽:808
拒收律師函有什麼後果 發布:2025-02-16 05:28:40 瀏覽:905
稅法學pdf 發布:2025-02-16 05:09:00 瀏覽:973
在勞動法里試用期內辭退 發布:2025-02-16 04:59:22 瀏覽:167
經濟法張強 發布:2025-02-16 04:57:41 瀏覽:922
2019年6月1日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16 04:48:41 瀏覽:573
道德自高點 發布:2025-02-16 04:32:27 瀏覽:255
法治繁體字怎麼寫 發布:2025-02-16 01:50:31 瀏覽:289
刑法第219條 發布:2025-02-16 01:49:37 瀏覽:309
法院申訴要錢嗎 發布:2025-02-16 01:23:35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