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咨詢案例
① 12355青少年維權這個電話是不是真的,可以打嗎
12355青少年維權這個電話是真的,可以打。
「12355」青少年服務台是共青團中央設立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電話,由各級共青團組織建設和維護。
12355青少年服務台是共青團組織以12355特服熱線和網路多媒體平台為依託,以青少年工作領域機構和專家為支撐,為全省青少年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一站式服務的綜合公益服務平台,重點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導、成長指導、法律維權、公益救助等綜合服務。
(1)青少年法律咨詢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
在12355熱線剛剛設立之初,有9成電話來自家長。如今,家長的來電比例已降到6-7成,孩子來電咨詢的比例則上升到近4成,其中女生佔大多數。
在12355擔任志願者達9年的心理咨詢師顧凱憲表示,在來電咨詢的學生中,90%以上是女孩子,很多成績都不錯,但是面臨考試,壓力巨大,失眠、恐懼、情緒低落。
接到孩子的求助時,心理咨詢師會花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和對方溝通。「我們還會幫女孩子分析自身的優點和弱點,告訴她們,在立體和抽象思維上,女生可能不如男生,但是女生的長處是感性知識和背誦能力。」顧凱憲說。
12355不僅僅是一個解決心理問題的平台,它還根據青少年的需求更新自身的服務。幾年前,12355開始邀請專家,提供創業輔導和咨詢,宋婭茹就是其中之一。
王良學習IT出身,辭職後下海辦了一個少兒教育輔導機構,可是一開始開拓市場並不順利,挫敗之下,王良找到了12355。
宋婭茹先為王良作了一個職業性格測試,「在職業性格測試中,有六種職業人格:社會型善於與人交往,企業型善於領導他人,常規型做事有條理,實際型擅長手工操作,調研型邏輯思維能力較強,藝術型擅長表達和創意。」
經過測試,王良屬於調研型的職業人格。「培訓行業需要經常與人交流,屬於社會型工作。所以他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了。」在宋婭茹建議下,王良找了一個「社會型」的合夥人共同創業,非常匹配,生意也漸入佳境。
10年來,12355通過不斷升級,實現自身的服務供給能力。
② 誰有社會群體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典型事例啊!!!!急~~~要事例,不要怎麼做之類的。謝謝了。星期四就要
我只知道這些了
1、 4月30日上午,在伊春市職業學院圖書館一樓會議室,市教育局團委、關工委組織市實驗小學42名少年兒童參加了伊春區前進街道辦事處新欣社區景福助教協會成立暨陽光課堂啟動儀式。新欣社區景福助教協會主要針對社區部分青少年群體假期缺少學習和活動的良好環境,一些留守生缺乏父母關愛、特困生缺少良好的興趣愛好、單親家庭子女性格孤僻等問題,由新欣社區發起,社區「五老,十大員」和職業學院「陽光社團」的青年志願者的積極參與下成立的組織機構。景福助教協會陽光課堂的授課教師由社區的10位老同志和伊春職業學院「陽光社團」的青年志願者擔任,無償擔任教學任務。學員面向社區所轄學校市實驗小學特殊學生群體為主要對象。課堂定於每年五一、十一、寒假、暑假期間開課,課程內容包括假期作業輔導,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開設英語、法制教育、健康知識、環保知識、書法美術、棋類等特長愛好輔導班,組織演講、手抄報比賽、球類比賽、才藝展示等文體活動。通過陽光課堂的開辦,培養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幫助留守生、單親家庭子女、特困生等特殊青少年進行課業輔導,提高社區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增強自律自護能力。
2、泉州有關部門通過青少年事務中心這個平台,解決了一些反映青少年群體利益訴求的困難和問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據了解,為了讓包括外來工子女、留守兒童、閑散青少年、殘障青少年等特殊群體在內的青少年兒童能夠健康成長,共青團泉州市委在全省首家設立了「泉州青少年事務中心」,聘用了33名國家二級以上心理咨詢師。組建了青少年心理咨詢輔導團、青少年維權服務團、青年就業創業導師團,受理協調青少年反映的有關法律服務、心理疏導、維護權益、就業咨詢、成長引導、志願行動、婚戀關懷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同時, 共青團泉州市委還在青少年事務中心實施青少年啟明星素質培養計劃,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通過校外素質教育方式培訓10萬多名青少年。
③ 日常生活中侵犯或者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例
案件一
陳某,17歲,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陳某因懷疑同學張某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還向老師告「黑狀」,便趁張某值日時,拿刀朝張某亂戳,致使張某死亡。案發後,陳某很後悔,說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小被父親母親寵愛過度。由於從小被嬌寵慣了,陳某一直惟我獨尊,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吃不得半點虧、受不得半點氣,動不動就跟同學吵架打架。父母還經常教他:誰欺負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們呢!於是,陳某慢慢在學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還與校內外的一些人結成團伙,只要覺得誰不順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煩,然後狠狠地收拾他一頓。陳某說:如果從小父母不是這樣嬌慣溺愛我,我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案例二
劉某,17歲,因犯盜竊罪、搶劫罪和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劉某小的時候,父親很疼愛他,隨著劉某的長大,父親對他的愛就越來越少,甚至討厭他。只要劉某稍不聽話,父親就打他、罵他。上初中以後,父親打得越來越凶,常常把他打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每想到要挨打,就不敢回家,只好在大街上游盪,肚子餓了就去食品店裡偷。這樣,漸漸認識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跟著他們到公共汽車上扒竊、去居民區里撬門擰鎖、在學校門口攔路搶劫。以至多次被警察抓進派出所里進行教育,每次父親從派出所將他領回家後,對他又踢又打。父親打得越厲害,劉某越不敢回家,作案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最後一次是父親用鐵鏈子把他鎖住,下班回就打他。一次,父親用細鐵條狠狠地打他時,不論他怎麼求饒,父親都不肯放手,他突然發現身邊有一個小方凳,就提起來朝父親砸去,正好砸在父親的額頭上,加之用力過猛,致使父親昏倒在地,經檢查,為嚴重腦外傷,至今還留有嚴重的後遺症。案發後,劉某說:當初父親如果能好好地教育我,不要動不動就打就罵,更不要把我往死里打,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悲劇。
《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六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④ 青少年法律咨詢與心理熱線
青少年維權熱線12355。
「12355」青少年服務台是共青團中央設立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電話,由各級共青團組織建設和維護。
如果青少年心理發生了一些問題要進行心理咨詢的話,可以撥打12355進行咨詢,也可以撥打12355進行法律援助咨詢,12355主要是對青少年的一個保護,被譽為「青少年的知心朋友」、「青少年的110」。
「有困難,找12355」正在逐漸成為廣大青少年和家長的共識。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