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法律文件解讀公司法
民法典不包括公司法
民法典最後條款有明確的廢止法律名稱,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
公司法仍是獨立的法律
㈡ 公司法屬於哪類法
一、公司法屬於哪類法
1、公司法屬於私法的范疇,是含有商事行為法的商業組織法。在法律部門上,屬於商法的部門法。公司法是規定公司的設立、組織、運營、變更、解散、股東權利與義務和公司內部、外部關系的法律。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第八條
依照本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樣。
依照本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樣。
二、公司法的作用有哪些
規定公司的設立、組織、活動和解散以及股東的權利和義務等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公司法一般包括三方面內容:
1、關於公司的設立、變更、終止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機構等;
2、關於公司的內部關系,即公司與股東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股東與公司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股東在公司經營管理和分配紅利方面的權利;
3、與公司組織特點有關的一些活動內容,如股票的發行、交易和債券的發行、轉讓等。
㈢ 公司法關聯關系的規定是什麼
一、 公司法 關聯關系的規定是什麼? 《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四項對「關聯關系」的定義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公司法》對於關聯交易的限制,主要是:第一,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須承擔賠償責任;第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須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若有違反,所得收入應該歸公司所有;第三, 上市公司 董事與董事會決議所涉及公司存在關聯關系的,在行使表決權上受到制約。 二、關聯交易的法律特徵 從本質而言,關聯交易是一種商事法律行為,只不過其交易雙方的關系決定了它與一般的商事法律行為有所不同。在一般的商事法律行為中,交易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雙方遵循市場競爭原則,依據彼此真實的意思表示而為交易,基本上能達到雙方認可的公平的結果。而關聯交易中雙方當事人地位不平等,一方對另一方的經營決策能夠直接或間接控制或施加影響,因而關聯交易具有其特殊的法律特徵。 1、關聯交易的主體具有特定性,地位不平等。關聯交易是發生在公司與其關聯人之間的交易,交易一方對另一方具有控制權或者重大影響,雙方事實上處於不平等的法律地位。發生在公司與其關聯人以外的交易屬於公司意思自治的范疇,不屬於關聯交易,不應對此行為進行干涉。但是正因為關聯交易發生在公司與其關聯人之間,所以公司與其關聯人可能惡意串通利用關聯交易行為損害第三人的利益,或者一方利用優勢地位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因此,法律才出於保護相關人或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關聯交易行為進行必要的干預。 2、關聯交易行為的范圍具有廣泛性,類型具有多樣性。公司關聯交易行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廣泛而復雜的,既有移轉資源的行為,又有義務事項的安排行為,既有有償交易行為,又有無償交易行為,既有雙務行為,又有單務行為。根據美國法院在一案中的解釋,交易是指能夠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任何處理事務的行為,包括出售、租賃、借入、貸出、擔保等活動,是一個比合同更為寬泛的術語。 3、公司關聯交易存在公司內部人利益沖突。在關聯交易中,內部人往往會陷入「角色沖突」之困境。 這是因為,內部人既是公司的成員,又直接與公司交易或間接地對公司交易存在利害關系。一方面,在法律上,無論是公司的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還是對公司經營管理事務有控制力的控制股東,都負有對公司以及全體股東的忠誠義務;另一方面,關聯人自身對於交易又具有利害關系存在其中,因此就內部人而言,在具體的關聯交易中,他面臨著是超越公司利益以促進自身利益,還是履行對公司的忠誠義務的利益選擇,這使他處於嚴重的利益沖突困境之中。 4、關聯交易的後果具有雙重性,客觀上存在不公平的風險。關聯交易對交易雙方既可能是公平、公正的,也可能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盡管關聯交易雙方都具有獨立平等的法律地位,但由於利益沖突因素與控制因素的嚴重存在,因此關聯交易中客觀上孕育著不公平的巨大風險,即有可能造成對公司利益的侵害和對少數股東或公司 債權人 利益的侵害。 主要是在擔任某一位公司的控制股東或者高級管理人員之後,也並不是自己就不能再創辦其他公司了,或者說,這些人員的近親屬,配偶,父母等也有經營的同一行業的公司,所以就要求這些人必須要對公司有忠實義務,如果發現具有關聯關系的話,在特定情況下表決權是受到限制的。
㈣ 商主體法定原則
法律分析:商主體法定原則是指商事主體類型、資格和程序均須明確規定,符合規定的主體得以實施以商人身份進行交易行為的市場准入制度。商主體又稱商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參與商事法律關系,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商行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