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經費主體

法律援助經費主體

發布時間: 2025-04-28 23:07:58

① 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收費嗎,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況有哪些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那麼,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收費嗎,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況有哪些?

網友咨詢: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給錢律師嗎,給多少?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羅寶英律師解答:

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不收費,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羅寶英律師解析:

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接受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費用。對於經濟確有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圍的公民,律師事務所可以酌情減收或免收律師服務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包括政府要為開展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機構和隊伍保障,提供必要的經費;也包括政府要充分調動廣大律師、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廣泛開辟資金渠道,鼓勵各方面對法律援助提供支持等。這也明確了政府是主辦這項事業的主體,只要確定為法律援助的對象,法律援助的一切經費將由政府支付。

法律碩士學位,從業多年,擅長並專注於征地拆遷、婚姻家庭、勞動爭議、商事合同、民間借貸等業務,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大量的實踐相結合,以實現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為最高辦案宗旨,取得了顯著成就。

② 法律救濟和法律援助的區別

北京律師協會律師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箏表示,法律救濟和法律援助的區別如下:
第一,法律援助的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司法救助的主體是人民法院。
第二,法律援助發生於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等所有訴訟活動中,司法救助則只發生於民事、行政訴訟中。
第三,法律援助減收、免收的是法律服務費用,司法救助減收、免收的是訴訟費,是國家的財產性資金。
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於1994年初建立,主要是由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公民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以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實現和司法公正。

③ 法律援助的主體包括哪些人

法律援助的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人員:

  • 法律援助機構的專業人員,他們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為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咨詢服務和法律支持。
  • 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他們是法律援助的重要力量,通過參與法律援助案件,為當事人提供法律代理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公證機關的公證員,他們在法律援助過程中,負責對相關證據和事實進行公證,確保法律援助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他們深入社區、鄉村等基層地區,為當地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解決基層群眾的法律問題。

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這些主體會提供法律援助,例如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及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等情況。同時,《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並提供財政支持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順利發展。這些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④ 法律援助的主體有哪些呢

法律援助的三個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⑤ 司法援助與法律援助的區別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第一,法律援助的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司法救助的主體是人民法院。
第二,法律援助發生於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等所有訴訟活動中,司法救助則只發生於民事、行政訴訟中。
第三,法律援助減收、免收的是法律服務費用,司法救助減收、免收的是訴訟費,是國家的財產性資金。法律救濟式相對於非法律救濟而言。非法律救濟如自力救濟(正當防衛、緊急避險),非法律救濟的公力救濟(行政救濟,救災,搶險)等。法律救濟明顯的就是訴訟,仲裁。
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免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到法院辦理。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司法救助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減免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用。
中國公民獲准受援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有充分理由證明其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2、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或失業救濟標准,或者能夠提供其經濟條件特別困難的證明。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聾、啞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體形式包括解答咨詢、調解、刑事辯護和訴訟代理、非訴訟代理以及辦理公證等。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10日內完成審查,作出給予或者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通知申請人。法律援助機構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應當自接到指定之日起3日內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申請司法救助情形: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法律依據
《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 第四條
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規定條件的,依規定決定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⑥ 一般社會上的法律援助收費不

法律援助是不用收費的。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春御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申請法律援助是不需要費用。
1、《法律援助條例》
第三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四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與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八條規定: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2、《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接受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費用。對於經濟確有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圍的公民,律師事務所可以酌情減收或免收律師服務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包括政府要為開展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機構和隊伍保障,提供必要的經費;也包括政府要充分調動廣大律師、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廣泛開辟資金渠道,鼓勵各方面對法律援助提供支持等。這也明確了政府是主辦這項事業的主體,只要確定為法律援助的對象,法律援助的一切經費將由政府支付。
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因工傷和交通、醫療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
(二)因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行為受到損害的;
(四)因征地、拆遷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五)因假劣種子、農葯、化肥以及環境污染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法律中對於法律援助的規定,都是不用收費的。法律援助是我國針對於社會上一些特殊的法律困難人群,而制定的一項利民政策。法律援助的范圍,都是一些合法不受社會排斥的案件,一般受益的人群都是一些生活境況不好的守法公民。

熱點內容
海南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9 02:27:08 瀏覽:896
比較實體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發布:2025-04-29 02:26:56 瀏覽:396
對陰莖的刑法 發布:2025-04-29 02:25:18 瀏覽:616
有關合同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4-29 02:18:55 瀏覽:18
關於新冠疫情和法治 發布:2025-04-29 02:02:11 瀏覽:497
催告函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01:51:21 瀏覽:211
新婚姻法惹爭議 發布:2025-04-29 01:35:17 瀏覽:800
公務員辭職當律師 發布:2025-04-29 01:16:10 瀏覽:976
幼兒園舉辦者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9 00:50:43 瀏覽:701
法治部分 發布:2025-04-29 00:28:13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