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中心是社會組織還是機關單位
Ⅰ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嗎
從天津來看,抄
市法律援助中心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區縣中心目前來講大部分屬於事業單位。 其他省市不大一樣,有的屬於行政編制,為司法局的內設處室。
一般來講,要參加統一的公務員考試。合格後,統一面試體檢 。
Ⅱ 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收費嗎,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況有哪些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那麼,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收費嗎,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況有哪些?
網友咨詢: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給錢律師嗎,給多少?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羅寶英律師解答:
申請的法律援助律師不收費,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羅寶英律師解析:
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接受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費用。對於經濟確有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圍的公民,律師事務所可以酌情減收或免收律師服務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包括政府要為開展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機構和隊伍保障,提供必要的經費;也包括政府要充分調動廣大律師、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廣泛開辟資金渠道,鼓勵各方面對法律援助提供支持等。這也明確了政府是主辦這項事業的主體,只要確定為法律援助的對象,法律援助的一切經費將由政府支付。
法律碩士學位,從業多年,擅長並專注於征地拆遷、婚姻家庭、勞動爭議、商事合同、民間借貸等業務,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大量的實踐相結合,以實現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為最高辦案宗旨,取得了顯著成就。
Ⅲ 法律援助中心,咨詢要收費嗎
不收費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3)法律援助中心是社會組織還是機關單位擴展閱讀:
律援助中心是由出於人權保護和維護司法公正與平衡的目的而設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門設立的)是律師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法定執業機構。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與律師事務所律師的區別在於:
前者享受國家工資,專門為法律援助對象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的,後者是自謀生路,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不得辦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錢物。
前者其注冊後的律師證件稱之為「律師工作證」,而後者的注冊證件叫「律師執業證」。
另外,還有一些社會團體及機關法律援助中心,通常有大學院校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婦聯的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律援助中心、工會的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等,社會公益機構舉辦的具公益性質的中心,這些也是不能收費的。
這些社會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受司法局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指導,社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由屬非律師身份的法律學者、法律專家或其法律工作者組成。
《法律援助條例》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援助中心
Ⅳ 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法律保護,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的當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被告人減、免收費提供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第三條 法律援助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指導、協調、監督並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法律援助工作,受理並確定法律援助事項,指派承辦人員,管理、籌集法律援助資金。第四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和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五條 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包括財政預算撥款和依法接受的捐贈款。政府應當逐步加大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投入。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用於法律援助,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六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工作。國家機關、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社會團體和法律院校經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設立法律援助服務組織。
鼓勵法律服務組織和法律服務人員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 對從事法律援助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法律援助人員,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 對象和范圍第八條 法律援助的對象是:
(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
(二)經濟困難的優撫對象;
(三)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收養人員;
(四)因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經濟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的人員;
(五)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孤寡老人、孤兒;
(六)其他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人員。
經濟困難的標准,參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生活標准確定。第九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第十條 法律援助的范圍是:
(一)請求獲得刑事辯護、刑事訴訟代理;
(二)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
(三)請求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等損害賠償;
(四)請求國家賠償;
(五)請求給付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
(六)請求辦理與公民人身、財產相關的公證事項;
(七)確需法律援助的其他法律事項。第三章 管轄第十一條 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案件處理機關所在地與該機關同級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二條 本省跨地區的法律援助案件,由共同的上級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有關法律援助機構共同辦理。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根據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需要,可以委託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代為調查取證、送達法律文書,所需費用由委託方承擔;受委託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辦理。第四章 程序第十四條 當事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應當向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五條 當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有關的社會組織代為申請。當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由其近親屬或者有關的社會組織代為申請。
代為申請的,代為申請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與申請人關系的證明。第十六條 申請法律援助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有效身份證件;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有效證明,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材料;
(四)保證所提交材料真實的聲明。第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或者代為申請人所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問的,可以要求其補充或者說明,也可以進行調查。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接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對申請人的身份、經濟狀況、申請援助的事項進行審查,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或者代為申請人。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與受援人或者代為申請人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決定不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說明理由。
Ⅳ 法律援助中心是不是可以免費幫人打官司申請法律援助的人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般情況下,那就你方符合法律援助申請條件的相關材料,比如生活困難證明等,在所在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即可。
Ⅵ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一般幹啥啊
法律援助中心一般是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省市及各區、縣均應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暫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區縣,由各區縣司法局指定職能部門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出於人權保護和維護司法公正與平衡的目的而設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門設立的)是律師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法定執業機構。
(6)法律援助中心是社會組織還是機關單位擴展閱讀:
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