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佔有

刑法中佔有

發布時間: 2020-12-18 10:55:56

① 結合財產犯罪相關理論,對刑法中的佔有如何認定

您好,刑法中非法佔有的目的中的「佔有」與民法上的佔有不是等同的概念,也不是僅回指事實上的支配或控制。答具體地說,非法佔有(不法所有)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並遵從財物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另外,所謂遵從財物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並不要求完全遵從財物原來的用法,只是遵從財物可能具有的用法即可。

② 刑法中佔有分為幾種,侵佔和佔有一樣嗎

《刑法》「佔有」是指「非法佔有」與民法意義上的「佔有」是二種法律關系和版二種意義。

「侵佔」權和「佔有」是不一樣的。非法「佔有」指的是主觀故意,「侵佔」是指客觀行為。
如;《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
行為上有;: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客觀行為)
如;《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合同詐騙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主觀上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主觀故意)。

③ 民法中得非法佔有和刑法中得非法佔有的區別

侵佔罪(刑法第270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侵佔罪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你這樣的情況還是向對方打張欠條。

④ 什麼叫刑法意義上的非法佔有

非法是與合法相對的,合法佔有受法律保護,非法佔有將受法律打擊。刑法中以非法佔有為版目的,權指的是犯罪的主觀故意。按我國刑法理論,犯罪構成必須符合4個要件: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主觀方面就是指犯罪的故意或過失,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表明了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態度,沒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就不構成犯罪。

⑤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指確認行為人主觀故意是非法佔有行為。
這類犯罪的特徵;版1,主觀故意是權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行為,2佔有行為是非法的,3都是故意犯罪,4,它是此罪與彼罪的區分。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集資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它本身是詐騙罪犯罪構成,客觀上是實施了非法集資行為,使用的方法是詐騙,它的目的是非法佔有他人財物。這也是它與詐騙罪的區別。
非法集資+詐騙+非法佔有=集資詐騙罪。
詐騙+佔有=詐騙罪。
1,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2,以非法銷售為目的
3,以牟利為目的
4,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
5,以轉貸牟利為目的
6,以營利為目的
7,以勒索財物為目的
8,以出賣為目的。
Du知道君 這是個一點法不懂的人,在網上抄不懂法的人寫文章,你網路想幹麼什麼啊?
怎麼還搞出來第三者,胡說八道啊?「他人」是排除自已的意思,他人包括財物所有權人、持有人、保管人等一切佔有權權的人。我給大學教授就這樣講課的。

⑥ 如何理解我國刑法上的佔有方法

佔有的刑法意義
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一般將財產罪劃分為取得罪與毀棄罪。取得罪是指不法取得他人財產的犯罪,如盜竊罪、詐騙罪、搶劫罪等;毀棄罪是指使他人的財產價值毀滅或減少的犯罪,如毀壞財物罪。取得罪是財產罪的中心,毀棄罪是財產罪的邊緣犯罪。{1}(P527)
就取得罪而言,除侵佔罪外,盜竊、詐騙、搶劫等罪在本質上都表現為二個行為過程:首先是破壞他人對財物的佔有關系,其次是建立新的財物佔有關系。用何種手段破壞原財物佔有關系往往揭示行為的犯罪性質,而是否建立了新的財物佔有關系通常反映行為的既遂與未遂問題。其中,對確定財產犯罪性質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個過程中又包含二個要點:一是原財物佔有關系的狀態;二是破壞原財物佔有關系的手段。在一般情況下,根據行為手段確定犯罪性質並不困難。例如,行為人使用秘密竊取的方法取得財物的構成盜竊罪;採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取得財物的成立詐騙罪。但是,有時當行為手段不典型或多種行為交織在一起,單靠分析行為手段的方法仍不能准確定罪時,就需要進一步分析行為前原財物的佔有關系狀態—即財物有無佔有、由誰佔有,這對解決因手段特徵不典型的財產罪的定罪問題具有特殊意義。例如,盜竊罪與侵佔罪,兩者區分的根本標志與其說是行為手段,不如說是財物佔有狀態。因為,盜竊罪是破壞他人對財物的佔有並建立自己對財物佔有的犯罪(侵害佔有關系);而侵佔罪是僅侵害所有,未侵害佔有的犯罪(不侵害佔有關系)。因此,兩者區分的關鍵就看行為人在非法取得財物前,該財物由誰佔有。如果財物由被害人佔有,構成盜竊罪;如果由行為人佔有或脫離佔有則構成侵佔罪。再如,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分,並非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欺騙行為進而取得了財產就成立詐騙罪,因為盜竊犯也可能實施欺騙行為。例如,A打電話欺騙在家休息的老人B;「您女兒在前面馬路上出車禍了,您趕快去。」B連門也沒有鎖便急忙趕到馬路邊,A趁機取走了B的財物。{2}(P20)雖然A實施了欺騙行為,但B並沒有因為受騙而產生錯誤認識並處分佔有的財產,故A的行為只能構成盜竊罪。
近年來司法實踐中有關財產罪的爭議,很多問題都涉及到佔有問題。例如,深圳的梁麗案,[1]存在「盜」還是「撿」的激烈爭論,問題的焦點在於該財物是否脫離了主人的佔有而成為遺忘物。如果認為該財物並未脫離他人佔有,可能構成盜竊罪;但如果認為該財物已脫離他人佔有,則可能構成侵佔罪。再如廣州的許霆案,[2]也存在是盜竊還是侵佔的爭議。同樣,如果認為許霆所取的17.5萬元錢屬於銀行佔有,則是破壞了銀行對財物的佔有關系構成盜竊罪;反之,由於沒有破壞佔有關系則構成侵佔罪。可見,財物佔有關系對於解決因行為手段不典型的財物犯罪的定罪問題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大陸法系刑法理論對佔有問題已有較深入系統研究,過去我國刑法理論對這一問題關注不夠,鮮有研究。從現有研究成果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刑法佔有概念的論述不夠清晰,如佔有概念是如何從物理佔有擴展至觀念佔有的,刑法佔有與民法佔有到底有何區別;二是對具體種類佔有的研究不夠深入,對司法實務缺乏指導意義。參考自贛州律師http://www.lawtime.cn/ganzhou

⑦ 張明楷: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張明楷: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刑法分則對一些財產犯罪、經濟犯罪,明文規定了「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主觀要件;此外,許多條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這一要件,但根據條文對客觀行為的描述、刑法條文之間的關系,也需要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如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等都需要「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司法工作人員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是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要素,就不是構成要件要素。事實上,國內外的刑事立法都表明,構成要件要素分為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當某種犯罪明顯需要「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或者根據相關條文明顯要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時,刑法條文往往會省略關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規定。盜竊、詐騙、搶奪等罪就是如此。以金融詐騙罪為例。刑法分則之所以僅就集資詐騙罪與貸款詐騙罪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因為前者容易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相混淆,後者容易與貸款糾紛相混淆,而各自的區分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而其他金融詐騙罪一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刑法條文省略了關於非法佔有目的的規定。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直接關繫到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以下主要以盜竊罪為例進行說明。

犯罪構成要件具有兩個方面的機能:一是劃分罪與非罪的機能;二是劃分此罪與彼罪的機能。「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同樣具有這兩個方面的機能。一方面,由於必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所以,盜用行為不成立盜竊罪。例如,只是擅自將他人的自行車騎走一會然後又返還的,屬於盜用行為;因為沒有非法佔有目的,所以不成立盜竊罪。另一方面,由於必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所以,單純毀壞財物的行為,也不成立盜竊罪。例如,行為人從位於八層的被害人家裡搬出電腦,然後從七層的樓梯口摔至樓下,導致電腦毀壞。如果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目的將電腦搬出,只是因為碰到被害人或者出於其他原因將電腦摔至樓下的,仍然成立盜竊罪;如果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僅僅出於單純毀壞的故意而實施上述行為,則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罪。

非法佔有的目的中的「佔有」(與作為侵犯財產罪客體的「佔有」不同)與民法上的佔有不是等同的概念,也不是僅指事實上的支配或控制。因為如果將不法佔有理解為單純事實上的支配或者控制,那麼,盜用他人財物時,行為人事實上也支配或者控制了該財物,於是盜用行為具有不法佔有的目的,因而成立盜竊罪,這便擴大了盜竊罪的處罰范圍。又如,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單位資金時,具有支配、使用該資金的目的,但由於准備歸還,所以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因而不成立職務侵佔罪。如果將非法佔有目的解釋為事實上的支配、控制,就無法區分挪用資金罪與職務侵佔罪。

再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時,行為人具有事實上支配或控制他人存款的意圖,但由於其准備歸還,所以,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而集資詐騙罪則除了事實上支配、控制他人資金外,還不準備歸還,即具有不法所有的意圖,所以不同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如果將非法佔有目的理解為事實上的支配目的,那麼,就不可能區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可見,只有將非法佔有目的理解為不法所有的目的,才能使這一主觀要件具有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機能。具體地說,非法佔有(不法所有)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並遵從財物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

首先,盜竊等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排除權利人、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的意思。這一要素的機能是,將不值得科處刑罰的盜用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其次,行為人還具有遵從財物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這一要素的機能是,將盜竊等取得財物的犯罪與毀壞財物的犯罪相區別。需要說明的是,所謂遵從財物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並不要求完全遵從財物原來的用法,只是遵從財物可能具有的用法即可。例如,為了取暖,將他人衣櫃盜走後用於烤火的,也應認為具有不法所有的目的。顯然,這里的「處分」不包括單純的毀壞。

明確這一點,對於司法實踐認定犯罪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直接消費公私財產的行為,屬於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行為。如有的(非國有)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職期間,連續使用公司資金私自出境10餘次,花掉幾十餘萬元;有的(非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在任職期間,私自在娛樂場合使用單位資金消費。行為人主觀上將公款作為自己的所有物,並遵從了公款的經濟用途,因而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客觀上導致單位喪失財產所有權。理應認定為職務侵佔罪。

非法佔有的目的既包括使行為人自己不法佔有的目的,也包括使第三者(包括單位)不法佔有的目的。

其一,刑法規定或者刑法理論要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無非是要表明行為人是為了永久性地剝奪他人的財產,並遵從財物的經濟用途進行利用;從而說明行為對法益(財產)的侵犯程度,標明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但不管是行為人本人非法佔有,還是第三者非法佔有,都同樣說明行為對法益的侵犯程度。例如,甲為了自己有車開,盜竊了丙的一輛轎車,其行為侵犯了丙的財產。

同樣,甲為了乙有車開,盜竊了丙的一輛轎車後當場無償交給乙使用,甲的行為也無疑侵犯了丙的財產;如果甲為了單位有車開,盜竊了丙的一輛轎車後立即無償交付給單位使用,甲的行為仍然侵犯了丙的財產。由此看來,行為人是為了本人非法佔有還是為了第三者非法佔有,對法益的侵犯程度並不產生影響。從刑法的目的來說,丙的合法財產是受刑法保護的,不能說甲為了第三者或者某單位而盜竊丙的轎車時,丙的財產就不受刑法保護了。

其二,刑法規定以及刑法理論上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並沒有限定為「以本人非法佔有為目的」;既然如此,「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然包含以第三者非法佔有為目的。

其三,將「非法佔有目的」解釋為包括使第三者或者單位非法佔有為目的,同樣能夠使非法佔有目的具有前述兩個機能:由於盜竊他人財物是為了使第三者或者單位不法所有,因而與盜用行為相區別;由於盜竊他人財物是為了使第三者或者單位遵從財物的經濟用途進行利用,因而與毀壞財物相區別。

其四,其他國家的刑事立法、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都沒有將不法所有的目的限定為本人不法所有。例如,奧地利刑法第127條以下規定的各種取得財產的犯罪的主觀要件都是「意圖為自己或者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不限於本人的利益;瑞士刑法第137條以下所規定的取得財產的犯罪的主觀要件都是「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其他許多國家的刑法也是如此。

明確這一點,對於認定財產犯罪、經濟犯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宏觀上說,不要因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屬於主觀要件,便認為財產犯罪、經濟犯罪的本質是行為人獲得利益。實際上,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定罪與量刑從根本上考慮的是行為對法益的侵犯程度。當行為人是否獲得利益與行為是否侵犯了法益出現不一致的現象時,司法人員應當注視的是行為是否侵犯了法益,而不是行為人是否獲取了利益。從微觀上說,明確非法佔有目的包括使第三者或單位非法佔有,可以解決許多具體問題。例如,當行為人為了單位利益而指使他人或者直接實施盜竊行為時,仍然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完全符合盜竊罪的主客觀要件,應認定為(自然人)盜竊罪。再如,由於非法佔有目的包含使第三者非法佔有為目的,所以,盜竊等行為並不限於將他人財物轉移為自己佔有,而是包括將他人財物轉移為自己或者第三者(包括單位)佔有。又如,在共同盜竊案件中,沒有非法佔有目的的人,只要明知他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而實施盜竊的幫助行為的,也成為盜竊罪的共犯。

⑧ 刑法中為什麼要涉及佔有問題到底是侵犯被害人的所有權還是佔有

刑法中復有的罪名侵犯的是佔有,有的制罪名侵犯的是所有權。比如,盜竊罪,一般認為侵犯的是佔有,比如你把汽車借給別人用,然後你又趁人不備偷回來,還不告訴對方,讓對方賠償,這也構成盜竊罪。比如侵佔罪,侵犯的就是他人的所有權,甲讓乙保管金戒指,乙丟了戒指被丙撿到,丙拒不返還,此時侵犯的是甲的所有權,如果甲說這個戒指我不要了,那麼乙就不能再追究丙的責任。

⑨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以非法佔有來為目的,是指源確認行為人主觀故意是非法佔有行為。
這類犯罪的特徵;1,主觀故意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行為,2佔有行為是非法的,3都是故意犯罪,4,它是此罪與彼罪的區分。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集資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它本身是詐騙罪犯罪構成,客觀上是實施了非法集資行為,使用的方法是詐騙,它的目的是非法佔有他人財物。這也是它與詐騙罪的區別。
非法集資+詐騙+非法佔有=集資詐騙罪。
詐騙+佔有=詐騙罪。
1,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2,以非法銷售為目的
3,以牟利為目的
4,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
5,以轉貸牟利為目的
6,以營利為目的
7,以勒索財物為目的
8,以出賣為目的。
Du知道君 這是個一點法不懂的人,在網上抄不懂法的人寫文章,你網路想幹麼什麼啊?
怎麼還搞出來第三者,胡說八道啊?「他人」是排除自已的意思,他人包括財物所有權人、持有人、保管人等一切佔有權權的人。我給大學教授就這樣講課的。

⑩ 刑法上的佔有與民法上的佔有的區別(求詳細)

以佔有的惡意還是善意作為標准區分民法上的佔有和刑法上的佔有是錯誤的,刑法和民法上的版佔有都有權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兩者的真正區別在於側重點不同:刑法上的佔有側重於事實狀態,而民法上的佔有更側重於權利狀態。

熱點內容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4-11-02 20:02:54 瀏覽:465
神州租車公司法人 發布:2024-11-02 18:32:38 瀏覽:508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4-11-02 18:25:53 瀏覽:624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