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要件
1. 犯罪的四要件
犯罪的四要件是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客體說明某種犯罪危害了什麼樣利益的要件,犯罪總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實質都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會關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犯罪的客觀方面說明犯罪是在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麼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麼樣危害的要件。犯罪客觀方面首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危害行為,沒有危害行為,就沒有構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
犯罪主體說明犯罪是由什麼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司法實踐中,各種具體犯罪的主體情況盡管千差萬別,但作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處都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犯罪的主觀方面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犯罪主觀方麵包括兩種形式,即故意和過失。每種犯罪都必須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觀要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和過失,則不構成犯罪。
(1)刑法要件擴展閱讀: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可以將犯罪構成要件分為具體犯罪的構成要件或犯罪構成的具體要件與所有犯罪的共同要件或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根據犯罪構成要件在認定犯罪中的作用,可以將犯罪構成要件區分為具體構成要件、共同要件和選擇要件。
具體要件
具體要件是指法律規定的認定某一具體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事實特徵。任何犯罪都是具體的,其構成要件都是不一樣的,盜竊罪不同於詐騙罪、故意殺人罪不同於故意傷害罪,就在於他們有法律規定的具體要件。
例如故意殺人罪,必須具備侵害人的生命權、出於殺人的故意、實施了殺人行為這些具體的構成要件才能構成。從刑法對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規定看,有詳有略。
對於那些犯罪性質較明確,立法者認為不需要對犯罪構成作詳細的描述就能界定的犯罪,規定的較為簡單,例如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規定,對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的描述就非常簡單。而對某些難以簡單的犯罪,則表述得較為詳細。
例如,刑法第382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這就對貪污罪的構成要件作了較詳細的規定。
四要件說里的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
根據犯罪構成要件本身的特點,犯罪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這些反映行為人事實特徵的特徵的構成內容。
無論是犯罪構成具體要件、共同要件還是犯罪構成的選擇要件,統稱為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犯罪主體所要求的刑事責任年齡、犯罪的故意和過失、犯罪的動機、目的,稱之為犯罪的主觀要件。定罪必須堅持主、客觀要件相統一。
那種只根據人的所謂犯罪思想,而不問是否實施犯罪行為就予以定罪,稱之為主觀定罪,我國封建社會中的「腹非罪」就是「主觀歸罪」的典型。而只根據行為和行為的損害後果而不不問行為人主觀上有無故意和過失就予以定罪的,稱之為客觀歸罪。
古代刑法大都以結果論責任,而不問主觀上有無故意和過失。客觀歸罪和主觀歸罪二者形式不同,實質一樣,都是極端的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反映,必然導致亂判濫罰,冤及無辜。而我國刑法犯罪構成堅持了主客觀相統一。
因此,嚴格按犯罪構成要件定罪量刑,就能有效地避免發生客觀歸罪或主觀歸罪的錯誤。
選擇要件
犯罪構成的選擇要件,是指不是每一個犯罪構成而是部分犯罪構成必須具備的要件。例如,一般的犯罪對犯罪主體只要求達到刑事責任能力、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就能成立,但刑法上有一些犯罪則要求除具備上述條件外,行為人還必須具備某種特殊的身份才能成立。
如瀆職犯罪的主體必須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又如,犯罪的時間、地點並不是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但有一些特定的犯罪以一定的時間、地點作為犯罪構成的要件,如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等犯罪,刑法規定必須是在禁漁區、禁漁期、禁獵區、禁獵期這些特定的時間地點實施才能構成。
2. 刑法犯罪構成二要件具體是指什麼
[犯罪構成]:是指確定某種犯罪行為構成犯罪必須具備的各類要件的總和。包括版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權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要件。它是區別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也是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
一、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指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行為和以行為為中心的其他客觀事實特徵,如行為的結果。行為與結果的因果關系等。
二、犯罪客體:指刑事法律行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三、犯罪主體:是指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據刑事法律應負刑事任責的自然人。
四、犯罪主觀方面的要件:指犯罪人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的心理狀態,如故意、過失、動機、目的等。
3.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四要件說認為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後也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進行排除。
(3)刑法要件擴展閱讀
四要件說中,主觀判斷和客觀評價同時地、一次性地完成。客觀判斷涉及危害社會的行為(作為及不作為)、危害社會的結果及犯罪的時間、地點、犯罪所使用的工具等附隨情況。主觀判斷涉及罪過,即故意、過失。
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不清晰、犯罪主體與犯罪構成要件的關系糾纏不清這些問題。缺乏評價的層次性,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同等重要,在平面式結構中看不出哪一個要件需要優先評價,也就無法防止人們先判斷主觀要件符合性是否存在。
這種理論構架的直接後果就是人們在考慮主觀要件之後才考慮客觀要件,容易將沒有法益侵害但行為人主觀上有惡性的身體動靜(但不是實行行為)認定為犯罪,從而人為擴大未遂犯的成立範圍,刑法就可能在某些問題上無可避免地陷入主觀主義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