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怎麼學

民法怎麼學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36:32

① 怎麼自學民法,怎麼學好,一點頭緒都沒有,,,,

先把說的內容大致了解透徹,知道每一部分是要說什麼的干什麼的,不需要背的滾瓜爛熟(因為內容太繁瑣背了也容易忘),然後再大致理解的基礎上針對每一塊知識點翻案例,遇到不會解決的案例然後去翻課本(盡量不要看答案,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把知道安的題做出來,不管你分析的有有多爛,那都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然後對著書上的內容整理完了,再和答案對比,看看對於答案來叫你都欠缺哪些答題技巧和分析技能。然後回過頭你再吸收書上的內容,你會發現,你不用背也能用自己的思想理解了,因為印象加深了這比死記硬背效果好多了。還有就是關繫到物權和債權的那一塊,因為,這兩塊的內容特別搞,很容易搞混淆,所以我個人都喜歡畫圖,因為這樣生動形象,當我想不出一個概念該怎麼回答的時候,腦子里想起那副圖我一下子就有思路了。(具體怎麼畫圖你可以私下聯系我我可以給你看看我畫的圖。)還有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你碰到的那些事,還有你以前經歷過的一些事情,都可以用你所學到的民法知識進行回憶,自己想想該怎麼處理,一個月以後,你會發現在和你一個起步學民法的同學,和你的差距了,法律這么搞的一門學問,我不主張死記硬背最重要的還是找竅門就像你說的靈活運用,這是我的一些方法

② 民法學怎麼復習

民法學怎復么復習
民法制建議你買王利明的《民法》教程第五版。還有一本《民法通則》。《民法通則》可以當大綱來看,具體內容再參考《民法》教程。重點一般要放在總論和債權篇。關於擔保物權部分是相對比較難的部分,如果你備考時間足夠,還可以買一本人大出版的《民法案例分析》,以幫助你理解概念和熟悉考試中案例題的答題方法。
不要死記硬背,理解大體意思就行,否則很費時間。

③ 如何學習好民法

民法看似很簡來單,其實如果真要源學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大專的《民法》、本科的《民法》、司法考試的《民法》等等,各種各樣的民法都有不同的學習深度。 學法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背書」,這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是大專的和本科的,因為涉及太多理論問題,背書是需要花大把的時間的,當然要結合法條和實際情況,如果是司法考試的民法部分,最重要是結合法條理解

④ 民法應該怎麼學啊

民法吧,特點就是東西特別多,但你要把大的框架抓住,那就是民法都是以民事法回律關系為中心答的,你看一開始說主體,自然人,法人,合夥,再說客體,物,行為,知識產權等等,後來又說權利,義務,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把這些弄明白了,再進一步學習就是要不斷豐富其中的內容。主要就是物權法,債權法,親屬法三大部分,民法總論也就這些了,不用看法條,看書理解就行了。

⑤ 如何自學民法

掌握學習方法,想盡一切辦法把厚厚的一本《民法》教材學薄。

把握理論體系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把握住整本書的理論體系,然後串成串,這種體系性地把握知識,可以減少記憶量,便於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結構,明確每個知識點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民法》更需如此。也許很多考生會覺得民事法律理論所包含的具體民事制度較多,互無聯系,又缺乏系統性。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民事法律理論中的各項民事制度絕非一盤散沙,彼此間存在著內在聯系,並有較強的系統性的。我是用民事法律關系將民法所包含的各項民事制度串聯成一個整體。因為每項民事活動都表現為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而均通過其主體、客體和內容以及相應的民事法律事實來表現該民事活動的具體內容。

關鍵點串知識

平時學習要具體全面,學習時要針對細節有重點地進行。如在復習婚姻繼承這一章節的時候,我挑出了這樣幾個關鍵詞:婚姻的生效條件;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夫妻財產;離婚標准;離婚的限制。這就是所謂的「點」。而對於繼承法中的內容,可以找一條時間的主線,例如:確定死亡時間——確定遺產——確定遺囑——遺贈或遺囑繼承。

聯想理解記憶

民法中,相近的概念太多了,有些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我就採用聯想和理解的方法,因為民法中所規定的各項民事法律制度,它們之間都具有內在的客觀聯系。我們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地記住它們。比如:看見合同的成立,我就會想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解除、違約責任、買賣合同中的風險負擔等一系列問題。這樣,知識就不是獨立的了。

在記憶的時候,還要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前的理解,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對民法教科書中一般闡述性的內容,關鍵在於理解和領會,而不必逐字逐句死記硬背。

學習講求「兩性」

民法中的法律條文特別多,哪些該記,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了,這其中有個靈活掌握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研究一下《考試大綱》所列的各種考試題型,分析其出題特點,把握相應的答題要領。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予以重點復習。

比如做案例分析題。此種題型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民法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答題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首先從案例的事實陳述中,尋找其中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其次是確定案例中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如何產生、變更或消滅的;第三步是確定構成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是什麼;第四步是確定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合法;最後是確定侵權或違約的責任等。

總的來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就是既要准確把握民事法律條文規定的法律標准和民法理論的觀點,又能夠在解答具體問題時靈活地運用有關的民法理論,將其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答題的時候,也盡量要聯系題中的具體案例,條文與案例相結合,有理有據,我想做到這些,再挑剔的判卷老師也挑不出毛病。

⑥ 如何學習民法

要學習好民法,首先應對民法的性質與特點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與理解。民專法中由民屬法總論、債權法(包括合同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物權法、知識產權法、親屬法等五個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的學科板塊組成的。除了在卷三中會集中考查民法知識,在卷一經濟法和卷四案例分析中也會綜合性的運用民法理論知識。民法中的很多制度、原則、精神,例如法律行為制度、權利制度、代理制度、法人制度、合夥制度、訴訟時效制度、合同制度等。對其他部門法有著直接的適用意義。打好了民法基礎,在學習其他學科時,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掌握新的制度和原理。民法的體系性很強,各個制度之間相通性很大,可以用相對明顯的邏輯脈絡將各制度串連起來。一部法律的邏輯體例與編章安排往往就是這一法律的學科體系與理論脈絡,因此學習民法時最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習時就應當將具體的制度和規則放到民法的大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

⑦ 怎樣學習民法學

《民法學筆記匯總整理(精華版)
第一篇:民法總論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節:民法的含義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1、實質意義的民法: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狹義指在民商分立的國家商法以外的私法。
2、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以一定體例編篡的並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我國民商合一,是廣義民法,我國還沒有形式意義的民法。
二、民法的歷史沿革:
分為古代民法、近代 民法和現代民法三個階段。
1、古代民法的典型代表是羅馬法。
2、近代民法是在繼受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的,形成了大陸法和英美法兩大法系。大陸法系推行法典化,又稱民法法系,英美法以判例為法律的主要淵源,又稱判例法系。近代法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為代表。
3、資本主義現代民法始於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國民法典》。1922年列寧親自主持制定的《蘇俄民法典》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民法典。我國近代民法始於清末,1907年清政府開始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完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該法典隨著1949年中國成立在大陸已經廢除,僅在台灣有效。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是我國民事立法進入的一個新階段。

第二節:民法的調整對象
是調整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一、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
指人們在社會財富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以經濟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調整財產關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1、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2、一般是當事人自願發生的。
3、受價值規律支配。
二、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有以下特點:
1、主體的地位平等。
2、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3、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第三節:民法的性質和任務
一、民法的性質:(預測題目:論民法的性質或者為什麼說民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法?)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民法為實體法。
5、民法為私法。
二、民法的任務
1、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2、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3、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第四節:民法的基本原則:
是其效力貫穿於各項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規則,是民法立法的指導方針和解釋民法規范、適用民法規范以及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具有評價功能和補充功能)
一、平等原則(首要原則)
1、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體平等地依法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
3、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法律平等保護。
4、民事主體的民事責任平等
二、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確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1、當事人自主決定民事事項。
2、當事人對自己的真實意思負責。
三、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1、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機會平等。
2、在當事人的關繫上利益均衡。
3、當事人合理的承擔民事責任。
四、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誠實,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五、公序良俗原則—— 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
1、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 2、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權利。

第五節:民法的淵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者表現形式。我國民法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法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法律(憲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單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規范)
2、法規
3、規章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5、國家政策和習慣
二、民法的效力:
又稱民法的適用范圍,指在何時、何地、何人之間的關系應適用有關的民事法律規范。
1、民法在時間上的效力:
(1)法律不溯及既往 (2)新法改廢舊法。
2、民法在空間上的效力:
我國民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領海、領空以及依據國際法和國際慣例視為我國領域內發生的民事關系。有三點要注意:
(1)全國性的規範文件適用於全國,但僅為某一地區制定的,則該規定僅適合於該地區。
(2)地方性的規范性文件,僅適用於該地區,而不能適用於其他地區。
(3)我國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法律僅適合用於該地區,我國民法不適用於這些地區。
3、民法對人的效力(我國民法對人的效力同時採取「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

第六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一、民法的適用:民法的適用指對民事法律規范的運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2、強行法優於任意法。
3、例外規定排除一般規定。
4、具體規定優先於一般性條款。
二、民法的解釋: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兩種
1、文理解釋:又稱文義解釋,指依據法律條文文句的字義或文義所進行的解釋。
2、論理解釋:指斟酌法律制定的理由以及其他一切情事,依推理而闡明法律規范的真意。論理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擴張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僅依法律文句的文義解釋不足以表示立法的真意時,而擴張該條文文句的含義作出解釋。
(2)限縮解釋。又稱縮小解釋、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文句含義過於廣泛時,對其含義應予以縮小的解釋。
(3)反面解釋。又稱反對解釋,是指法律條文所規定的事項,就其反面的意思進行解釋。
(4)類推解釋。是指對法律無直接規定的事項,選擇法律關於類似事項的規定進行解釋,以類推適用法律。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確立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預測題)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簡稱民事主體,是指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人。)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擔的義務,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3、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四、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
1是否直接具有財產利益的內容
財產關系 是指直接與財產有關的具體由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人身關系 是指與主體不可分離的,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2義務主體的范圍
絕對法律關系 是指義務主體不特定,權利人以外的一切權利人均為義務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相對法律關系 義務主體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3內容的復雜程度
單一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只有一組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兩組以上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4形成和實現的特點
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民事主體依其合法行為而形成的,能夠正常實現的民事法律關系。
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因不法行為而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第二節: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和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基本特徵為客觀性和法定性。民事法律事實的意義在於能引發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
2、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即民事法律關系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發生變化。
3、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包括絕對消滅和相對消滅。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
1、自然事實。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2、人的行為。指與人的意志有關,直接體現人的意志,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第三節:民事權利、義務和責任
一、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含義: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
(1)權利是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或者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2)權利是權利主體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以實現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主體得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濟。
2、民事權利的分類:
(1)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
財產權 是指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
人身權 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
(2)權利的作用
支配權 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
請求權 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 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 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權利的效力范圍
絕對權 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
相對權 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
(4)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
主權利 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 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
原權 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 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
中的權利。
(6)權利有無移轉性
專屬權 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
非專屬權 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
3、民事權利的行使
民事權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實方式和法律方式,權利行使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1)自由行使權利。
(2)正當行使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4、民事權利的保護
指為保障權利不受侵害或者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所採取的救濟措施。分自我保護和國家保護。
(1)自我保護:又稱私立救濟,指權利人自己採取各種合法手段來保護其權利。分自衛和自助行為。
(2)國家保護:又稱公力救濟,指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由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予以保護。
5、實施自助行為的條件:(預測題)
(1)須為保護自己的利益
(2)須情事緊迫來不及請求國家保護
(3)須採取法律許可的方式
(4)須事後當即請求國家保護
二、民事義務
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民事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類:
1發生根據
法定義務 是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產生的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
約定義務 是指當事人自行約定的義務
2義務的內容
積極義務 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
消極義務 是指以義務人須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為內容的義務。
3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
專屬義務 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移轉給其他人負擔的義務。
非專屬義務 是指義務人可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
三、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民事責任〕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有以下特徵:
(1)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人的權利為目的。
(3)民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4)民事責任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2、民事責任的分類:
(1)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 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親權的民事責任 是指因實施親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2)民事責任的內容
履行責任 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資金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 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 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3)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按份責任 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各債務人之間無
連帶關系。
連帶責任 是指債務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4)按民事責任的內容有無財產性。
財產責任 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財產為內容的責任。(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非財產責任 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3、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第三章:自然人
第一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二、自然人民事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 2、內容的廣泛性和統一性。
三、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
《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准,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准。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法定繼承辦理。
各國對胎兒的法律地位均作出特別規定,大致有以下三種:
1、胎兒只要出生時尚生存,出生前就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2、不承認胎兒有民事權利能力,但在某些事項上視胎兒為已出生。
3、不承認胎兒有民事權利能力,也不認為在某些事項上視胎兒為出生,僅是在某些事項上對胎兒的利益予以保護。——我國現行立法採取的是第三種體例。
四、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止:
依《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至自然人死亡時其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終止,因此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權利終止的法律事實。民法上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 又稱生理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終結。
宣告死亡 又稱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間後經厲害關系人申請,由法院宣告該自然人為
死亡。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宣告之日為被宣告死亡人死亡的日期。
*依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分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分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繼承人分別繼承。
五、預測題: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第二節: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含義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指自然人得通過自己的獨立行為取得和行使權利、設定和履行義務的資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有兩個顯著特點:
1、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賦予的一種資格,不是由其自行決定的,非依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限制或剝奪。
2、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以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和認識能力即意識能力為依據。
二、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可完全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18周歲以上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夠以自己勞動收入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可以獨立進行一些民事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的資格。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3、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未滿10周歲以下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它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三、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宣告
指法院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依法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制度。對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宣告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2、被申請的當事人須為精神病人。
3、須由人民法院經特別程序作出宣告。
四、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終止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終止〕指其不可能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當自然人死亡時,其民事行為能力終止。民法主要要求理解
要分三步才能學好
首先要精讀,讀課本並配合案例
充分理解民法的運作形式,規律
其實要讀司法考試的輔導用書
書里比較簡明的描繪了民法的框架
作為初步復習之用,同時自己總結
畫出民法學的框架
最後一步就是經常看看自己的總結
融會貫通

⑧ 快考試了,民法怎麼快速學

首先,要從宏觀上把握民法,認識民法的性質、原則,重視對民法總則的學習。這對整個民法的學習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如民法的私法性。了解這一點就可以很好的了解為什麼在民法領域內很多時候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優先於法定。如原則上,法人分立後,新法人之間對原法人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若新法人與債權人之間有約定的,從之。在債權法中有大量的立法這樣表述「……,當事人有約定的,從之(除外)」。孟德斯鳩曾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因為,民法所關注的主要是個人利益的保護。個人意見在民法領域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著很高的效力,這種效力甚至可以超過法律的規定(當然禁止性的規定是不可以的)。因此,對民法來說,每一個人的利益都應得到保護,每一個人的意見都應得到重視,每一個人甚至可以視為整個國家。每一個人可以看作是自己利益的國王。由民法的私法性,我們可以推演出民法的任意性,民法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個人利益的過渡保護會不可避免的影響社會利益。如拆遷問題。若嚴格按照「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的標準保護私人住宅,那現代化的城市規劃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此,在強調個人利益保護的同時,民法又發展出誠實信用、公序良俗、權利不得濫用等原則。這些原則在具體的民法規范中也有體現,如締約過失責任。
第二,注重民法學的系統性。民法所要研究的無非就是民事法律關系,不管是人身關系,還是財產關系。而作為法律關系的要素,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主體、客體、內容。作為民事法律關系,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其他組織主要是「兩戶一夥」(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在主體裡面,主要研究的是主體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權利能力的取得及范圍,行為能力的種類及意義,責任能力的范圍即不同主體如何對自己行為承擔責任)。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及人身利益。物是物權法的客體,行為是債權的客體,智力成果是知識產權的客體,人身利益則是人身權的客體。在客體里主要是對不同客體進行分類,為研究權利和義務,即法律關系的內容打下基礎。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民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是體現在具體的民事制度里的。如物權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在物權法中,債權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在債權法中,知識產權體現在知識產權法中,人身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體現在人身權法及侵權責任法中。
第三,擅於整理筆記。這一點是在微觀上對大家的一點建議,可能是大家覺得最實際的東西。但是在這里我所說的筆記不是對老師講解的簡單復制。僅僅把老師講的內容完整的記錄下來不是筆記的用途,如果那樣話不如找個錄音機翻錄下來,這樣更夠原汁原味。筆記應當是幫助自己記憶的東西,所以它的內容怎麼有利於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就怎麼記。在這里,我提一點自己的小小建議。那就是盡量讓筆記有系統性,有可完善性。首先是系統性。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體系(可參照課本體系,但不拘泥於課本體系),將它架構在你的筆記本上。就像蓋樓房先起來的是框架一樣,然後不斷對這個框架進行填充、完善。對知識的把握盡量按照這種框架。可能一次性的構築整個民法的框架有所難度,但可以先選擇局部內容進行構築。如先構築民事主體制度,把它細化為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三個部分,然後再繼續進行細致填充。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把民法的各個組成部分分別構築起來,再將它們合並,就可以完成整個民法框架構建。在這里,要求你的筆記本必須預留充分的空間,但對普通筆記本來說不太容易。我的經驗是選擇活頁本,這樣就可以無限往裡面加空間了。這就是筆記本的可完善性。
系統性,可以保證你的知識是有體系的,而非凌亂的。可以讓你掌握民法的體系,將書讀薄;可完善性,可以保證你的知識能夠隨時更新,這是一個知識的不斷積累過程。
第四,聯系實際理解問題。因為民法調整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事,所以經常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可以很好的幫助你理解、掌握民法的規定。民法的很多規定其實都是對我們身邊行為規則的確認和總結,如約定必須遵守,這是當然的規定,是對常理的法律確認。所以從身邊的實際生活來理解民法,可能對你更有幫助。
以上是本人在民法的學習過程中,得出的一些小的體會和小方法,不成體系。衷心希望對大家在民法的學習中能有所幫助。
再加一點:多泡圖書館。氛圍對學習的影響很大。

熱點內容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
寧波大學訴訟法研究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911
遼寧省北票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3 00:47:34 瀏覽:511
法治解難題 發布:2024-11-02 23:54:00 瀏覽:17
政務院和法院 發布:2024-11-02 23:47:43 瀏覽:427
一般來說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2024-11-02 23:33:08 瀏覽:576
快遞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2 23:08:48 瀏覽:237
物業管理人員罰款條例 發布:2024-11-02 21:59:17 瀏覽:251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認識 發布:2024-11-02 21:55:50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