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司法解釋
① 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可引用或依據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嗎
按理說,是不可以的。
因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是用來規范各版級人民法院的裁判權行為的規范性文件,效力限於法院。如果一個案件沒有進入司法程序,那麼司法解釋對其不必然發生效力。當然,那些沒有進入司法程序的民事糾紛的各方當事人,可以參考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來處理糾紛。
但是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其行政行為的依據只能是《立法法》中的「法」,也就是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司法解釋不是《立法法》調整的對象,也不是《立法法》中的「法」。但實際上,有些問題也需要參考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比如說證據方面。在證據方面可以依據司法解釋,比如說禁止刑訊逼供、不能以非法方式收集證據之類。但是最終做出的處罰決定中不能有「依據XX司法解釋做出處罰」之類的表述。
至於引用,原則上不可以。但是如果不影響具體的行政權的運行,引用司法解釋來幫助處理案件,我認為可以。
但行政機關不能依據司法解釋做出處罰決定。
②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解釋和理解。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為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專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屬。理解如下:
本條是對行政處罰追責時效的規定。 行政處罰追責時效是指行政機關追究違法行為當事人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法定有效期限。違法行為已經超過追責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責任。
本條第一款具體規定了行政處罰的追責時效為二年。同時,針對某些特殊形式的行政違法案件,本法規定,如果其他法律對時效有特殊規定的,依其它法律規定的時效執行。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
本條第二款明確了追責時效的起算方法。這里所指的「違法行為發生之日」,即指違法行為停止之日。所謂「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就是指連續行政違法行為或繼續違法行為。連續違法行為是指同一違法當事人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實施性質相同的違法行為。繼續違法行為是指同一違法當事人在一定時間內所實施的處於繼續狀態的違法行為。
行政處罰法是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③ 我國有沒有關於行政處罰法的司法解釋
目前,還沒有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司法解釋.
④ 求《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的司法解釋
沒有司法解釋。只有處罰法的規定,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⑤ 《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司法解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行政處罰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一、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給予的制裁措施。行政處罰有以下幾個特徵:1.決定並實施處罰的機關是國家行政主管機關(還包括法律、法規授權和受委託的機關或組織);2.行政處罰只適用於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3.行政處罰的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組織;4.行政處罰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行為,可以直接限制或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權、財產權,因此對行政處罰要規定較為嚴格的限制條件。
二、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是制定本法的「兩保障」之一。制定行政處罰法以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簡單說就是既保障,又監督。
三、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處罰法在於使違法行為人承擔所應負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關於刑事責任,我們已經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以及20多個補充規定;關於民事責任,制定了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對於行政責任,我們已有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的制定對完善我國行政法律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四、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是「兩保障」的另一項保障。本法嚴格規定行政處罰的創設權和行使行政處罰的主體資格,從法律制度上防範行政機關的侵權行為,以避免有些行政執法人員用手中的處罰權做交易,以權謀私。
第二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的法定原則的規定。
一、行政處罰的設定權是國家立法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採取嚴格慎重的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的,不處罰。
行政處罰按其性質劃分,大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涉及人身權利的人身自由罰;二是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的行為罰;三是罰款、沒收非法財產等財產罰;四是警告、通報批評等申誡罰。
我國設定行政處罰權的立法原則:第一,要符合我國的立法體制;第二,要區別各類行政處罰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第三,根據法制原則來規范,對現行某些不規范的做法要適當改變,又要考慮我國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根據以上原則,本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作出了明確規定,並在本條強調了行政處罰的設定權由本法統一調整,採取法定原則。
詳情參考:http://www.liuxiaoer.com/tc/4015.html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司法解釋
治安管理處罰法解釋,為正確、有效地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下簡稱《治安管理處罰法》),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規定,現對公安機關執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關於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
為了免受正在進行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侵害而採取的制止違法侵害行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但對事先挑撥、故意挑逗他人對自己進行侵害,然後以制止違法侵害為名對他人加以侵害的行為,以及互相鬥毆的行為,應當予以治安管理處罰。關於未達目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行為人為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不予處罰。
行為人自動放棄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結果發生,沒有造成損害的,不予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但由於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應當從輕處罰、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關於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能否予以治安管理處罰問題
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予以收容教養。
關於減輕處罰的適用問題,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具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第十四條、第十九條減輕處罰情節的,按下列規定適用。
法定處罰種類只有一種,在該法定處罰種類的幅度以下減輕處罰;
法定處罰種類只有一種,在該法定處罰種類的幅度以下無法再減輕處罰的,不予處罰;
規定拘留並處罰款的,在法定處罰幅度以下單獨或者同時減輕拘留和罰款,或者在法定處罰幅度內單處拘留;規定拘留可以並處罰款的,在拘留的法定處罰幅度以下減輕處罰;在拘留的法定處罰幅度以下無法再減輕處罰的,不予處罰。
關於「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認定問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的「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是指行為人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第一次被公安機關發現或者查處。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曾違反治安管理,雖未被公安機關發現或者查處,但仍在法定追究時效內的;曾因不滿十六周歲違反治安管理,不執行行政拘留的;曾違反治安管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結案的。
曾被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的;曾因實施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事處罰的。
關於擾亂居(村)民委員會秩序和破壞居(村)民委員會選舉秩序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對擾亂居(村)民委員會秩序的行為,應當根據其具體表現形式,如侮辱、誹謗、毆打他人、故意傷害、故意損毀財物等,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對破壞居(村)民委員會選舉秩序的行為,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予以處罰。
關於毆打、傷害特定對象的處罰問題。
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行為的處罰,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毆打、傷害的對象為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
關於「結伙」、「多次」、「多人」的認定問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的「結伙」是指兩人(含兩人)以上;「多次」是指三次(含三次)以上;「多人」是指三人(含三人)以上。
關於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偷越國(邊)境和吸食、注射毒品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對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偷越國(邊)境和吸食、注射毒品行為的行政處罰,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七十二條第三項的規定,不再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和《關於禁毒的決定》的規定。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居住場所與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經營場所合一的,在經營時間內對其檢查時,應當按照檢查經營場所辦理相關手續;在非經營時間內對其檢查時,應當按照檢查公民住所辦理相關手續。
關於被侵害人是否有權申請行政復議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條的規定,治安案件的被侵害人認為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⑦ 行政處罰司法解釋有哪些方式方法
行政處罰種類,是指行政處罰外在的具體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1.警告。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作的正式否定評價。從國家方面說,警告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式意思表示,會對相對一方產生不利影響,應當納入法律約束的范圍;對被處罰人來說,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對當事人形成心理壓力、不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適用警告處罰的重要目的,是使被處罰人認識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對社會的危害,糾正違法行為並不再繼續違法。2.罰款。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4.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強制命令行政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制裁方法。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是行政機關暫時或者永久地撤銷行政違法行為人擁有的國家准許其享有某些權利或從事某些活動資格的文件,使其喪失權利和活動資格的制裁方法。6.行政拘留。即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內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性懲罰措施。由於行政拘留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因而法律對其適用作了嚴格的規定:1)在適用機關上,只能由公安機關決定和執行;2)在適用對象上,一般只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自然人,但不適用於精神病患者、不滿14歲的公民以及孕婦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歲以內的嬰兒的婦女,同時也不適用於我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3)在適用時間上,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適用程序上,必須經過傳喚、訊問、取證、裁決、執行等程序。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一、人身自由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二、行為罰:主要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三、財產罰: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四、聲譽罰:主要形式有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通報批評等。行政處罰法除以列舉方式規定了上述行政處罰外,考慮到這六種行政處罰可能不足以處罰行政違反行為,又授權法律和行政法規這兩種全國性的法律文件可以創設六種行政處罰以外的其他行政處罰。由法律和行政法規新創設的行政處罰主要有勞動教養、通報批評、強制履行兵役、驅逐出境、撤銷注冊商標、注銷城市戶口等。
⑧ 關於行政處罰金額范圍規定的司法解釋
行政處罰的財產罰分為罰款和沒收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等)。
其中罰款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者承擔一定金錢給付義務,要求違法者在一定期限內交納一定數量貨幣的處罰。這取決於被處罰人的行為造成的損害。
⑨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司法解釋
除了一把手即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以外,你所述的分管安全內的領導應該視為協助主要負責容人分管,只要完成本崗位的安全職責即可。這里的第一款主要是針對具體承擔作業任務的人員,比如本崗位的工人等,領導未履行自己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但沒有直接參與作業,只需要承擔管理不善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