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近親屬

民法總則近親屬

發布時間: 2020-12-18 20:52:12

1. 民法總則中近親屬包括哪些人

說到近親屬,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主要是指與自己血緣相近的一些人,主要包括自己的父母、回配偶、子女等答等。在我國不同的訴訟裡面,規定的近親屬范圍是不同的。一、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二、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三、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需要注意,在不同訴訟中,法律中規定的近親屬的范圍是不同的,有的時候將祖父母、外祖父等歸入了近親屬的范圍之內,但有的訴訟中卻不包括這些人。因此各位要具體分清楚究竟屬於怎樣的訴訟,才能明確近親屬的范圍。

2. 民法近親屬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2)民法總則近親屬擴展閱讀

近親屬的范圍影響到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的確認。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1、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2、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3、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由於《意見》中已界定了「近親屬」的范圍,因此,這就意味著在民事訴訟中,能夠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本條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和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意見》中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范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的范圍是否一致,法律沒有進一步規定。

3. 近親屬的范圍

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即只版有配偶和三代權內的直系血親。

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堂表兄弟姐妹及公婆、兒媳女婿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3)民法總則近親屬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此處的「近親屬」指配偶、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中「直系親屬」指父母(配偶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已滿18周歲的成年子女及其配偶、已滿18周歲的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

4. 《民法總則》185條如何理解

楊立新:對民法總則草案規定第185條的看法

作者為楊立新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商法律網授權學者。

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本條是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規定,特別強調了對侵害英雄烈士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

一、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發展及理論基礎

在《民法通則》制定的時候,關於死者的人格利益的保護並沒有在考慮之中,這表現在《民法通則》沒有一個條文對這個問題進行規定,甚至也沒有辦法引申出對死者人格利益進行民法保護的意思。這不是在指責《民法通則》立法者缺乏遠見,而是在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在社會實踐中出現這樣的問題。

在《民法通則》規定了對自然人的人格權進行民法保護的原則以後,除了對生存的自然人的人格權進行保護之外,社會實踐還提出了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要求。這個要求集中地反映在天津法院審理的一個被稱作「荷花女案」的民事案件。1987年4月18日,作家魏錫林創作的小說《荷花女》,在天津《今晚報》上連載,描寫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已故的藝名為「荷花女」的藝人吉文貞的藝術和生活經歷,其中虛構了吉文貞的戀愛經過以及被惡霸姦汙等情節,損害了死者的名譽。死者的母親和哥哥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確認作者和《今晚報》的行為侵害了死者的名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經過最高人民法院批復,確認作者和《今晚報》社構成侵權責任。

此後這樣的案件不斷發生,直到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出台的《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對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以及遺體和遺骨等人格利益的,構成侵權責任,應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死者的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確立了全面保護死者人格利益的原則。

毫無疑問,這樣的規定是完全正確的。按照《民法總則》的立法思想,胎兒具有部分民事權利能力,同樣死者也具有部分民事權利能力,對於胎兒的民事權利保護採用胎兒出生以後視為其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方法予以法律保護。對於死者的人格利益保護,盡管其主體已經死亡,不能再以民事主體的身份享有民事權利,但是對於他們死後的人格利益仍然予以適當保護,因而也還保留了部分民事權利能力。未出生的胎兒和已經死亡的自然人享有的部分民事權利能力,與設立中的法人和清算中的法人享有部分民事權利能力的基本原理是一樣。因此,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進行法律保護,在這一點上,應當與所有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都是一樣的,都是基於同樣的法理基礎。

二、對英雄烈士死者人格利益的特別保護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中,有的代表提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實,誹謗抹黑等方式惡意詆毀侮辱英烈的名譽、榮譽等,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影響很惡劣,應對此予以規范。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英雄和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加強對英烈姓名、名譽、榮譽等的法律保護,對於促進社會尊崇英烈,揚善抑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據此,建議增加本條。

這里的英雄烈士應該都是已故的死者,而不是生存的自然人。對英雄烈士死亡後的人格利益予以保護,這並沒有超出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范圍,無論這種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行為是否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都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都是對私益的保護,而不是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即使本條文特別強調對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進行的保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揚善抑惡,但是仍然還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適用的是同樣的民法法理。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一規定並不能認為是錯誤的規定,而是正確的規定。

三、對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護並不否定對其他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185條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做出這樣一個特殊保護的規定,並不是說對其他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就不予以保護。相反,按照《民法總則》第4條的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即使在自然人死亡以後,他們所享有的部分民事權利能力也是完全一律平等的,不能因為英雄烈士的人格利益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而一般的自然人死亡以後,其人格利益就不能得到保護或者不能得到平等的保護。盡管在《民法總則》第185條規定的條文中,並沒有規定對一般的自然人死亡後的人格利益保護的內容,而且在《民法總則》的其他條文當中也沒有作出這樣的規定,而僅僅規定了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作出特殊保護的規范,但是仍然得不出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就必須做出特殊的保護,因而否定了對其他自然人死後的人格利益的保護原則。

這個問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很明白的,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也仍然規定得相當清楚。我們在研究侵害魯迅的姓名權侵權案件中,就提出了一個鮮明的意見,由於魯迅的形象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形象,因而對於魯迅死亡後的人格利益應當予以法律保護,但是在這樣的保護當中,與其他自然人死亡後的人格利益保護是完全一樣的。只是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如果誹謗魯迅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利益,涉及了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那將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第一方面,如果魯迅的近親屬沒有提起訴訟保護魯迅的死者人格利益,國家有關機關例如檢察院也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追究侵害魯迅的死者人格利益這種侵害公共利益行為人的責任,要承擔侵權責任;第二方面,如果魯迅的近親屬都不在世,沒有直接保護魯迅死者人格利益的近親屬,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有關機關例如檢察院也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讓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保護社會的公共利益。

事實上,這樣的經驗完全可以應用在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問題上。因此對一般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與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基本原則應該是一樣的,都是予以平等保護,不能有歧視性的規定。只有在一個問題上例外,如果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侵害涉及了社會公共利益,那麼負責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有關國家機關就有權提起公益訴訟,以制裁侵權行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在理解和適用《民法總則》第185條的時候,也完全適用這樣的規則,而不能得出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就必須予以特別保護,而對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就不予保護的結論來。

《民法總則草案》的第一次審議稿到第四次審議稿都沒有這個條文。這個條文是在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民法總則草案》中,由於有的代表提出這樣的意見,法律委員會才提出來這樣的法律條文。可以說,《民法總則》第185條的這個條文設計的並不精巧,概括的問題也不全面,並不是一個含義精準、適用規則明確的民法規范。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一條文僅僅強調了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而沒有強調對一般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從文字的表面上看,確實有人格不平等的嫌疑。同時,對於確定侵害死者人格利益構成侵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其實只要具備了侵害死者人格利益造成損害,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的,就具備了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而不在於還須具備損害國家公共利益的要件。因此,對這一條文必須做出正面的理解,而不能僅僅拘泥於字面上的表述而作出片面的理解,應當基於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基本法理和規則,依據《民法總則》規定的民法基本原則作出全面、准確的解釋,才能夠正確表達《民法總則》以及第185條的基本精神。

引起《民法總則》要規定第180條的事實起因,實際上主要是基於對侵害狼牙山五壯士死者名譽的案件。被告洪振快發表的兩篇文章,對狼牙山五壯士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的英勇抗敵的事跡和精神這一主要事實,沒有作出評價,而是以考證在何處跳崖,跳崖是怎麼跳的,敵我雙方戰斗傷亡,以及五壯士是否拔了群眾的蘿卜等細節為主要線索,通過援引不同時期的材料,相關當事者不同時期的言論,甚至是文革時期紅衛兵迫害宋學義的言論為主要證據,全然不顧基本歷史事實,在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文章多處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測、質疑乃至評價。文章雖然未使用侮辱性的語言,但被告採取的行為方式卻是通過強調與主要事實無關或者關聯不大的細節,引導讀者對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英雄人物群體及其事跡產生質疑,從而否定主要事實的真實性,進而降低他們的英勇形象和精神價值。因此,被告的行為是一種侵害他人名譽、榮譽的加害行為。案涉兩篇文章經由互聯網傳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傷害了原告的個人感情,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傷害了社會公眾的民族和歷史情感,同時也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因而判決構成侵權。

對於這個案件的判決,在社會反應中是兩種不同的態度,有的認為,這個判決確實弘揚了社會正氣,保護了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但是也有人認為,既然對死者人格利益沒有使用侮辱性的語言,而是在探討歷史真實,並沒有違反表達自由的原則,也不構成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侵害,因而不贊成這個案件的判決。

如果從學術探討的角度上來研究這個問題,對於一個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案件法院作出判決,法官可以有自己對法律適用的理解。同樣,對一個判決提出批評意見和贊同的意見,也是完全正常的,也都在表達自由的范圍之內,受到法律的保護。把這樣一個問題上升到相當的高度,把它規定在《民法總則》的民事責任一章,可能仍然會有不同意見的表達。至於對《民法總則》規定第185條的法理基礎如何進行探討,還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分析,最起碼要貫徹民事主體人格平等的原則,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應當保護,對其他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也應當予以同等保護。

5. 《民法總則》頒行,對家庭關系有哪些重大影響

這位知友,《民法總則》剛剛頒布。因為它修改了現行《民法通則》、《繼承法》等法律的一些重要規定,對家事關系、家庭生活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一、家裡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地位變了

1.獨立跟外人打交道時,效力地位提升了
按舊規定,不到10歲的孩子,除了拿紅包這樣凈得好處的事,其他民事行為都是沒有資格實施的。換句話說,他把自己的文具、玩具什麼的,送給好朋友,法律上一律作無效處理。

按新規定,8歲以上,就不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了,而是可以實施跟自己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再送個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法律上是有效的;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實施的超出自己年齡、智力的民事行為,也從以前的一律無效,變成效力待定(監護人追認後有效)。

2.父母離異的孩子,在歸哪方直接撫養問題上應該更有發言權了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要求,離婚時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離婚以後,一方要求變更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關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且子女願隨其生活,應予支持。這裡面,作為關鍵分界點的10周歲,就來源於《民法通則》關於限制行為能力起始年齡的規定。《民法總則》(新法)出台之後,這一年齡應該相應地調整為8周歲。也就是說,往後的婚姻家庭案件,對離異夫妻的子女直接撫養權歸屬問題,8周歲以上的孩子意見將會變得非常重要。當然,遵循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以及類推適用監護人的確定規則,確定離異夫妻無民事行為能力子女的直接撫養權歸屬,也應當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願。只是,相比之下,8周歲以上的孩子被法律確定為有一定的行為能力,所以對自己由哪方父母直接撫養具有更大的發言權。

3.對送去上學的孩子,父母的責任更重了

按舊規定,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在學校受傷了,推定學校有過錯——得承擔責任;學校要說自己沒錯、不承擔責任,得拿出證據證明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但是按新規定,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了,如果在學校受傷,父母原則上只能自己承擔後果,想讓學校承擔責任的話,需要證明學校有過錯。

二、胎兒的地位更加清晰了

按照舊規定,胎兒本身不是民事主體,沒有民事權利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贈與。只是在遺產分割時,《繼承法》規定要給胎兒保留繼承份額(如果胎兒出生時是死體,保留的份額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新法(《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說,通過贈與合同把財產無償送給胎兒、訂立遺囑把遺產留給胎兒,在法律上統統予以保護。當然,如果胎兒沒能正常出生,那也就沒有保護的必要了。

三、監護事項,需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舊規定中,一旦成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就只能等著別人來替自己做決定了。但事實上,即便是無行為能力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相當的能力判斷自己想要什麼。

新法(《民法總則》)對這一點予以了較大篇幅的改動。
第一,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 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 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四,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獨立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四、關於監護資格撤銷,規定更明確、具體了

1.監護資格被撤銷,不影響繼續承擔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
監護和扶養是兩個並行的制度。監護資格被撤銷,不意味著扶養義務也被取消。這次立法中對此予以了明確表述。
2.父母或成年子女的監護資格被撤銷後,恢復監護資格有具體說法了
監護人有下面這些嚴重不當行為的,會被撤銷監護資格: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怠於履行監護職責, 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 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有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在以往的規定中,監護資格失去後的恢復問題一直沒有明確。新法(《民法總則》)對此予以了明確,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新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

五、成年人擔心自己日後失能的,可以預先選好監護人

成年人一旦因為疾病、年老,成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的,必然面臨監護問題。所以在完全正常時,根據自身情況,主動安排監護人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安排。這對那些家庭關系復雜或者親情疏離或者沒有近親屬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在以往,只有老年人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可以事先為自己委託監護人,並且對指定形式缺乏規定。

這次通過的《民法總則》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有關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其中的變化主要是,一來,把可以指定監護的主體,從老年人擴充到全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二來,明確規定委託的方式為書面。

六、游戲裝備等,也要進行離婚財產分割或被繼承了

Q幣、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在法律中一直缺乏明確定位。這次《民法總則》在「民事權利」部分進行了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雖然並沒明確說婚內虛擬財產是否要進行離婚分割或被繼承,但作為具有直接經濟利益的民事權利,答案不言自明。

七、家事領域的維權,訴訟時效放寬了

1.一般問題,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
舊規定中,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是2年。新法把這一期間改為3年。

2.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 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3.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 因下列家事障礙, 不能行使請求權的, 訴訟時效暫停計算:
第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 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第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通過家庭暴力等方式控制。

4.請求支付贍養費、撫養費或者扶養費,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6. 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都包括什麼人

直系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直系親屬, 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即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如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兩部分血親。己身所從出的血親,即是生育己身的隔代血親,如父母、祖父母等;從己身所出的血親,即是己身生育的後代,如子女、孫子女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等都是直系血親;

直系姻親即配偶的直系血親,包括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岳母。

(6)民法總則近親屬擴展閱讀

《繼承法》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