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隱私權民法

隱私權民法

發布時間: 2020-12-18 23:46:10

⑴ 隱私權屬於民法多少條

你好隱私權來被侵犯可以向法院起自訴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隱私權被侵犯適用《民法通則》。 我國民事立法中尚未明確規定隱私權,因為當時制定《民法通則》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我國還正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的末尾,公民意識上還都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國家的,不允許姓私的東西存。雖然法律上沒有直接規定隱私權,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重申這一原則。該《解答》第七條第三款規定:「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這一司法解釋繼續沿用1988年司法解釋的原則,對隱私權仍然採用間接保護的方式。

⑵ 隱私權屬於民法多少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回嚴受法律保護,禁答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賠償責任則適用第十五條、第二十二條。

⑶ 民法上隱私權包含哪些

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內支配的一種容人格權。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並無提及隱私權字眼的明文條款。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⑷ 我國民法中對隱私權是怎麼規定的有沒有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是如何操作的

我國民法中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立法無明文規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為間接保護方式。這種保護方式的缺陷是對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限定於名譽權范圍內,且僅列舉宣揚隱私這一種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保護范圍過窄。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10種民事責任方式,其中適用侵權責任的有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而侵害患者隱私權是侵權行為中的一種,上述責任方式中,有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可適用。

對於恢復名譽及消除影響在加害人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了不良影響時適用,只會加深對患者的傷害。因為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都是由法院先行審查,公開進行的,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受害人的受傷心靈非但沒有得到絲毫撫慰,反而又一次遭到傷害。

(4)隱私權民法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公眾可以查閱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⑸ 關於隱私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隱私權的法律規定如下:

一、《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三、《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四、《侵權責任法》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11、未經他人許可,私自公開他人的秘密。

五、《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

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5)隱私權民法擴展閱讀:

隱私權的司法解釋:

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因撰寫、發表批評文章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應根據不同情況處理:

文章反映的問題基本真實,沒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的,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文章反映的問題雖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使他人名譽受到侵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隱私權。文章的基本內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隱私權

⑹ 隱私權的民法保護的意義

  1. 體現自由價值。隱私權包括多種內容,如個人生活安寧權、個版人生活情報保權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等都體現了「排除人為的不正當障礙」的自由之價值;而體現「支配」、「控制」的自由之價值如個人隱私利用權,即權利主體有權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隱私,以從事種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隱私權的利用同樣不得違反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於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

  2. 體現秩序的價值。隱私權的建立和保護保證了人際關系的相對穩定性、人類行為的規則性和人身財產的安全性,主要表現為:通過設立隱私權,使權利和義務合理分配,以調整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隱私權的立法及其嚴格實施,不僅維護個人的安寧和安全感,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基本和諧,達到整個社會安定團結的目的,而且保障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工作,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

  3. 體現尊嚴的價值。隱私權屬於一種具體人格權,而人格尊嚴是人格權客體即人格利益的基礎,因此隱私權自然體現出人之尊嚴,保護隱私權即保護人之尊嚴。隱私權體現了現代文明的一種生存藝術,與此相聯系,隱私權也就意味著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法律不保護某些只屬個人領域的利益,那麼人格尊嚴將盪然無存。

⑺ 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您好:
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1、該法首次正式確認隱私權,有利於強化對隱私的保護。再如,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維護了個人的人格尊嚴,並將有力遏制各種「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賬戶、販賣個人信息、網路電信詐騙等現象。
個人信息保護入民法總則,侵害行為表現形式明晰。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前段時間,「一個手機號能查出全部個人信息」的新聞被公眾熱議,一些不法分子在網上隨意叫賣他人的各種信息,給大家帶來了不少困擾,然而,公眾討論的重心都在於「信息到底如何泄露」這個源頭,被侵權的群眾只能追究「泄露者」的責任,而且取證相對困難,對「信息販子」的追責也只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保護相對薄弱。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從民事基本法的層面確立了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法律屬性,侵害行為的表現形式更加清晰明確,使公民的個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強化。
以上就是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的全部規定。我國民法總則的公布,在民法總則的條款中,有了很多的創新點。尤其是對於公民的權利的保護更加全面。例如,在民法總則,對於隱私權給予了確定。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具有十分重大的進步意義,民法總則實施之後,將有利於打擊隱私犯罪,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利。

熱點內容
疫情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5 13:55:13 瀏覽:882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5 13:27:12 瀏覽:903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