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監護

民法中監護

發布時間: 2020-12-19 02:37:25

1. 民法中的監護分類有哪些

你好,
一、民法總則監護的形式
第二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及其監護順序】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成年人監護制度】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遺囑指定監護】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協議監護】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監護人的指定、臨時監護人】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公職監護人】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意定監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二、我國現行監護制度存在的缺陷
我國現行監護制度已經實施了近三十年,學者間認為,其主要缺陷是,未形成完整的監護制度,且理念陳舊、操作性差,與我國國情及當今監護立法發展趨勢有所不符。對我國現行監護制度作這樣的評論尚屬中肯,但仍不夠充分。我國現行監護制度的缺陷主要體現在:
第一,混淆監護與親權的關系,以監護權代替親權。對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補正究竟適用親權還是監護權,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做法不同。英美法系不存在親權概念,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直接用監護權補正其行為能力,但主要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均規定,未成年子女一經出生,其父母就是其親權人,負有身份照護義務和財產照護義務,以親權補正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只有親權人均死亡或者喪失親權或者被剝奪親權,才須為未成年人指定監護,以監護權補正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我國在制定《民法通則》時,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親權和監護制度未加區分,不適當地使用了英美法系的監護制度。監護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不明確,會造成民法體系的混亂。
第二,對被監護人的范圍規定不完全。監護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7]同時保護與被監護人進行交易的相對人的權益,規定完全的被監護人范圍,就顯得尤為重要。《民法通則》規定的被監護人,只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經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補充,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可以通過意定監護、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進行保護。問題是,除了上述被監護人之外,還有其他人也存在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可能。按照現行規定,18周歲至未滿60周歲且不是精神病人的成年人,即使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也不在被監護人范圍中,不能獲得監護而無法保障其合法權益。例如,18周歲至未滿60周歲、處於持續性植物狀態的人(以下簡稱植物人),根本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但在現行監護制度下,卻仍然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獲得監護制度的保護。
第三,監護種類不完善。《民法通則》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我國的監護種類包括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和意定監護,形式上似乎完整,但具體內容過於簡單,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其一,現行意定監護局限在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才可以適用,沒規定18周歲至不滿60周歲的人可以適用意定監護,立法空白過大。其二,遺囑監護具有意定監護的性質,即後死亡的父或者母通過遺囑為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是必要的,但現行法律對此沒有規定。其三,《民法通則意見》第22條規定的「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是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於他人,即監護權委託,是必要的。
第四,欠缺監護監督制度。《民法通則》18條第3款前段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這確實是監護監督,但究竟誰是監護監督人,怎樣進行監護監督,都沒有規定,制度殘缺。具體表現在:一是沒有規定被監護人的所在單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對監護人有監督權;二是沒有將國家的監護監督人地位和監督權授予給任何行政部門,國家機關監護監督制度權力欠缺;三是對於特別需要進行監督的意定監護人,沒有規定意定監護監督制度,存在立法漏洞,會使監護制度流於形式。
第五,欠缺監護人報酬和清算制度等財產監護規則。我國現行監護制度除了《民法通則》18條規定了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時的賠償責任,以及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之外,沒有規定監護的其他財產性內容。首先,現行監護制度沒有規定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可以在被監護人的財產中請求適當報酬的權利,有欠妥當。其次,沒有規定財產監護的具體規則,監護開始時沒有被監護財產的清單和簽署制度,監護終止時沒有規定監護人應當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清算,並將財產移交給被監護人、新的監護人或者被監護人的繼承人,使被監護的財產無賬可查,給監護入侵吞被監護人財產提供了可乘之機,是監護制度的重大漏洞。
第六,欠缺對身心障礙人的照管制度。各國法的監護制度通常與輔佐、保佐、照管等制度相伴存在,從而對尚未達到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身心障礙人進行法律保護。我國沒有類似制度,對身心障礙人的權益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得到必要的保護。

2. 民法中意定監護是指什麼

意定監護監督人,是指由法院選任、就監護人對監護事務的執行情況定期向法院報告之人。
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第一款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
(2)民法中監護擴展閱讀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可以得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是父母,也就是說父親和母親同時擁有監護權。因此法定監護人可以是多人。

3. 民法中監護和代理的區別

民法中監護和代理的區別:

一、監護和代理二者的含義不同,

1、監護,是為監督和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立保護人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

2、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實施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的民事法律行為及相應的法律制度。

二、監護和代理二者的法律後果不同,

1、監護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2、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監護和代理二者的適用對象不同,

1、監護分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兩種情況。

2、代理則分為具備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委託代理以及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合法權益的法定代理。

四、監護和代理二者法律許可權不同,

1、監護人的職責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

2、代理人的職責可在法律范圍內由當事人約定代理許可權。

五、監護和代理二者的要求不同,

監護的要求:

1、被監護人須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2、監護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監護人的職責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

代理的要求: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2、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3、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監護

4. 民法中的監護問題

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理由如下:

  1. 監護關系不因離婚而消滅。根據我國《民通意見》第158條之規定: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監護關系不會因離婚而受到影響,離婚的父母仍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2. 監護關系不等於監護人,監護人可以簡單理解為享有監護職權、履行監護義務的自然人。因此,監護人只是監護關系中直接負責管理、保護被監護人的具體人員,而監護關系則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既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必有主體,那麼如果說監護關系不因離婚而受影響,那麼怎麼能說撫養子女的一方為監護人呢?

  3. 從責任角度看,根據《民通意見》第158條可知,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實際上承擔的是一種補充責任,因為原文表述為:「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這也就意味著雖然離婚了,但未與子女生活的一方並非不承擔民事責任,這實際上是肯定了父母雙方均為未成年子女監護人的觀點。

  4. 從文義解釋來看,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6條之規定看,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包括父母,父母是從血緣關系來說,那麼這種直系血親間的血緣關系不會因離婚與否而發生改變,這也是顯然意見的,既是如此,該條文表達的父母至少可以理解為具有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因此父母雙方必然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5. 從法理學探究。法之價值在於保障自由、維護公平正義、維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秩序。那麼,作為對未成年子女之保護,以通常觀點來看,一人之力不如二人之力,因此從維護未成年人之利益考量,父母均應為成年人子女之監護人,且不因離婚而變動。以防止相互推諉,這既不利於利益保護、責任承擔,其本旨是法在保障公正、維護秩序。


5. 新民法通則中監護制度改革的內容

監護權 :監護權是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回和成年精神病人的答合法權益 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對於處於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他的父母。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親權以及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或行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他人保護的權利也是監護權. 滿18周歲的人對一個未成年人要看二者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關系的可能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權利義務,二者之間存在親屬關系或其他法律規定的,滿18周歲的人可能會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6. 在我國民法中,監護制度適用於什麼人啊

  1. 監護制度是對未成年子女的監督和保護制度,監護制度的設立完全是版為了保護被監護人權的合法民事權益。

  2. 監護制度: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享有監護權利,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人稱為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稱為被監護人。監護制度的設立完全是為了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民事權益。

  3. 分類:監護分為法定監護、委託監護、指定監護。

    (1)監護人和被監護人都是由法律所規定的監護稱為法定監護,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

    (2)委託監護是指通過委託監護合同而設立的監護。我國只規定了對精神病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臨時監護,未規定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臨時監護,且臨時監護人只承擔部分監護責任,被監護人的監護人仍然是主要監護人。有委託監護則有臨時監護人。例,甲帶鄰居家小孩到乙家串門,該小孩在玩兒的過程中掉進乙鄰居家的井裡被淹死,井的所有人承擔的是危險責任,甲承擔的是臨時監護責任。

7. 簡述民法中的監護制度及監護人職責履行內容

監護制度: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版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權制度;享有監護權利,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人稱為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稱為被監護人。監護制度的設立完全是為了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民事權益。
關於監護人職責中財產管護內容的法律規定,體現在《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以及第3款:「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相關司法解釋有最高法《民通意見》第10條:「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8. 民法總則監護形式有哪些

民法總則監護的形式
第二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及其監護順序】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成年人監護制度】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遺囑指定監護】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協議監護】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監護人的指定、臨時監護人】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公職監護人】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意定監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9. 民法總則中的指定監護的規定有哪些

你好,1法定監護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在前者優先於在後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後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2 指定監護
指定監護是指有法定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對監護人有爭議時,由監護權利機關指定的監護。從《民法通則》的規定看,指定監護實際上是法定監護的延伸,仍屬法定監護范疇。指定監護只是在法定監護人有爭議時才產生。所謂爭議,對於未成年人是其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范圍內的人爭搶擔任監護人或互相推諉都不願意擔任監護人;對於成年精神病人則監護范圍內的人對擔任監護爭議,爭議項如同前述。《民法通則》規定的指定監護的權力機關,是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委員或村委會委員。指定監護可以是口頭方式,也可以用書面方式,只要指定監護的通知送達被指定人,指定即成力。被制定人不服指定的,可以在接到制定通知次日起30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裁決。指定監護未被制定人提起訴訟時,自收到通知後滿30天後生效;在提起訴訟時,自法院裁決之日起生效
3 委託監護

委託監護是由合同設立的監護人,委託監護屬意定監護。委託監護可以是全權委任,也可以是限權委任。前者如父母將子女委託祖父母照料或配偶將精神病人委託精神病院照料;後者如將子女委託給寄宿制學校、幼稚園等。依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的解釋,委託監護不論是全權委託或限權委託,委託人仍要對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託人只有在確有過錯時,才負擔連帶賠償責任。即法定或指定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因委託發生移轉,被委託監護人只承擔過錯連帶賠償責任,其在盡到監護之責而無過錯時,被監護人之行為如依法律仍須由監護人負責時,則由法定監護人承擔。

熱點內容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