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不當得利

民法總則不當得利

發布時間: 2020-12-19 02:45:22

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

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對於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個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護,現在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是有時候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是在法律中不允許的,因為自己的利益不能建立在別人損失利益上,那民法總則關於不當得利規定是什麼?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二、不當得利的特徵
具體特徵根據有三:

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於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於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准;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准。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並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隻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根據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當事人應將財物返還給受害人。實踐中,許多人在取得不當利益時自身對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並不了解,無論是否知曉該財物是否為不當利益,當事人都應將其返還受損失者。如果不當利益已不存在,應將原物作價償還。
利益的趨勢讓很多無視法律的存在,在謀取利益的同時損害到他人的利益,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不當得利,在民法總則中有明確的說明,將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提醒大家要遵紀守法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延伸閱讀: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麼?
民法總則全文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麼權利?

Ⅱ 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

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如下:

  1. 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發生效力,回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發生效力。

  2. 依法答律行為取得,是傳來取得,依事實行為取得,是原始取得。

  3. 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4. 法律行為都是合法行為,事實行為區分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

  5. 法律行為要求行為能力,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能力。

拓展資料: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Ⅲ 中國法律上的天龍八部都是哪些書

指的是王澤鑒先生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因其一共八冊,被戲稱為中國法律上的「天龍八部」。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作者是王澤鑒,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旨在論述1945年以來台灣民法實務及理論的演變,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促進台灣民法的發展。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叢書包括《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冊)、《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民法概要》、《民法總則》、《債法原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及《民法物權》,自2004年起曾在大陸發行簡體字版,茲再配合法律發展增補資料,刊行新版,謹對讀者的鼓勵和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拓展資料:

該書目錄

比較法與法律之解釋適用

契約關系對第三人之保護效力

懸賞廣告法律性質之再檢討

無因管理制度基本體系之再構成

無權處分與不當得利

賭債與不法原因給付

侵權行為法之危機及其發展趨勢

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責任

意思表示之詐欺與侵權行為

盜贓之牙保、故買與共同侵權行為

僱主未為受僱人辦理加入勞工保險之民事責任

慰撫金

干擾婚姻關系與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地上權之時效取得

「動產擔保交易法」上登記期間與動產抵押權之存續

斷嗣與收養之效力

——「最高法院」1977年台上字第1340號判決之檢討

英國勞工法之特色、體系及法源理論

Ⅳ 產權人和房屋所有人有什麼區別

產權人和房屋所有人的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房屋產權人,即代表產權所有人(也就是產權擁有者),法律上認定的是財產(動產與不動產)登記的合法擁有者。房屋所有人指的是「戶主」。

2、權利不同。

產權人包括擁有房屋一切權利,同時還包含房屋地契的權利,而房屋所有人只有房屋擁有權,沒有地契權利。如果是夫妻共同財產,即使產權證上為一人,也應屬於夫妻共同所有。

3、戶口關聯性不同。

產權人是指該戶的戶主,與房屋無關,可以既是戶主又是房屋產權擁有者,也可以不是戶主,卻是房屋產權擁有者。而所有人只能是戶主。打個比方,如果戶主改成你女兒,產權還是你的,房管局網上還是顯示是你的房子.

(4)民法總則不當得利擴展閱讀:

房產證的登記產權人不一定是房屋所有人,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的外在表現形式,只具有推定的證據效力,該房屋到底屬於誰,還要看該房屋的實際出資人是誰、誰對該房屋一直佔有使用等情況來綜合判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該條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的外在表現形式,只具有推定的證據效力。被告若能提供反證,證明爭議房屋的登記的產權人與實際產權人不一致的,應以實際情況為准。

Ⅳ 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通則規定不當得利的一方有義務將原物返還。對方擁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依據《民法通則》:

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該法律條款中包含了構成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成立的四項基本要件,即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獲利無法律上原因;獲利與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四項要件,是檢驗不當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標准,也是確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基本法律事實。

(5)民法總則不當得利擴展閱讀:

不當得利是一種法定債權,屬於准法律行為。但是並不是所有成立不當得利的情況,都會產生返還請求權。如下兩種情況:

(一)履行道德義務產生的不當得利

因履行道德義務產生的債務,被認為是自然債務的一種。一般來說,當債務人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請求法律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而自然債務屬於不完全債權,一般在請求力或者執行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履行道德義務所產生的債被認為欠缺請求效力。如侄女撫養叔父之債。

(二)給付未到期債務

兩者之間存在債權債務,但未到期。債務人在債務未到期時,主動給付債務,使債權債務消滅。在債務消滅後,債務人主張歸還了未到期債務,請求依據不當得利返還原始本金和因提前給付而遭受的利息損失。

就本金部分,不論債務人是否提前歸還債務,本金部分始終要歸還給債權人,所以對債權人而言不存在獲利,也就不存在不當得利的返還。關於利息部分,表面上看債務人遭受了損失,債權人獲得一定利息利益,但該給付非無法律上原因,系債務人自願行為。

從另一方面說,因債務提前給付,債權人並非都能得到利息利益,也有給債權人帶來提前保管、保存債權的負擔,故此種情形,不能主張不當得利的返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