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刑法
㈠ 2012刑法分則哪個老師講的好
《刑法分論》由朱建華主編,是為法學本科學生學習刑法學課程而編寫,力版求使其能反映我國刑權法學分論的研究現狀,盡可能使學生通過對本教材的學習,能了解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的規定情況,了解相應犯罪成立的基本要件及其與其他類似犯罪之間的區別,從而為以後從事法律工作提供必要前提和知識准備。
闡述基本知識,夯實學生基礎;觸摸學術前沿,拓展學生視野;注重實務訓練,提高學生能力;設計課後習作,啟迪學生思考。
朱建華,男,1956年出生,江蘇阜寧人,1985年西南政法學院刑法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論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的內在屬性》、《論死刑核准規定的法律沖突》、《受賄罪「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取消論》、《論偷稅罪的若干問題》等幾十篇,參與撰寫專著、教材十餘部,個人專著有《侵犯公司企業制度犯罪研究》等。
**找朱建華老師吧。
㈡ 2012年刑訴法與1996年刑訴法年哪幾塊大的方面進行了修改
1、強制措施
2、辯護制度
3、簡易程序
4、證據規則
5、特殊程序
㈢ 2012年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中職權主義向控辯式的改革體現什麼規律
一、控辯平衡主義與新刑事訴訟法的修改
(一)控辯平衡主義的內涵
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訴方與辯護方在訴訟地位上的平等,具有對等的權利義務。在刑事司法中,一般分為職權主義和當事人主義兩種訴訟模式。職權主義表現為糾問式司法,即在刑事司法過程中,裁法官及法院占據主要地位,此種模式多為大陸法系國家所採用。當事人主義表現為控辯式司法,法官處於消極的裁判地位,在司法過程中由控辯雙方進行相互攻守,最終由法官根據控辯雙方的證據情況及辯論情況最終裁定被告人所應當承當的刑事責任。廣義上的控辯平衡應當指在上述兩種不同的刑事訴訟模式中,控方與辯方達到平衡狀態,狹義上的控辯平衡僅指在當事人主義的刑事司法中,控辯雙方達到平衡狀態。控辯平衡在刑事司法中的實現,需要控辯雙方在刑事司法中切實發揮作用,並推動整個刑事訴訟過程的發展,因此,在當事人主義下討論控辯平衡才有研究的價值。
兩種不同的訴訟模式體現了兩種不同的刑事司法理念:國家本位和個人本位。從對於加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保護來說,當事人主義將代表國家的公訴方與辯護方置於平等地位,更加有利於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
(二)新刑訴法的人權保障要求與控辯平衡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最終和保障人權作為其基本任務之一,並貫徹在整個刑訴法修訂過程中。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發展史來看,現行刑事訴訟加強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刑事訴訟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國家通過公權力的行使,按照法律的規定,對涉嫌犯罪的行為人進行定罪量刑。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爭,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賦予司法機關應有的職權、手段,保證其能夠及時地發現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同時帶有國家強制力的公權力的運行必然給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權利帶來影響,為了保證人權,又必須對各項權力進行規制。在刑訴法的運行過程中,訴訟參與人不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包括被害人、辯護人、證人等,公權力的運行同樣也可能造成對上述訴訟參與人權利的侵害。因此,刑事訴訟法人權保障的價值不能是僅指向犯罪嫌疑人,同時對其它訴訟參與人人權的保護,而此次新刑訴法的修改也正體現了這一點。
在本次刑事訴訟法在對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的地位進一步調整。如前文所述,只有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實現控辯雙方訴訟地位平等化對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權利有著積極意義。從此次刑訴法修訂中,體現控辯平衡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明確規定了司法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2)加強了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進程的作用,提前了其介入階段(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等規定)。(3)增加庭前程序。(4)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規定了簡易程序檢察機關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二、修改後簡易程序對實現控辯平衡的意義
本次刑訴法的修訂,對簡易程序的修改內容較多,修改的主要內容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擴大了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二是明確了簡易程序的限制適用情形;三是對簡易程序審判組織刑事的明確,四是規定了檢察機關必須派員出席法庭。
(一)簡易程序擴大化與控辯平衡
簡易程序本身的制度價值在於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訴訟效率。司法進程的縮短,有利於被告人盡早回歸社會角度。從簡易程序的制度設計來看,在被告人主動悔罪是適用簡易程序的前提。被告人認識到自身犯罪行為的有責性,是使得庭審得以降低控辯對抗程度的根本原因。對比修改前後的刑事訴訟簡易程序適用范圍,新刑訴法將「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案件」均規定為在符合條件下可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
有觀點認為,適用簡易程序的擴大化,可能會導致控辯關系的失衡。主要原因在於,簡易程序的適用要求被告人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在庭審對抗中,被告人無法再以是否構成犯罪做出辯解。筆者認為,這並不能作為導致控辯關系失衡的理由。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規則規定如被告人如不認為自己構成犯罪,則應當終止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相反,簡易程序適用的擴大化,將更加有利於控辯關系的平衡。簡易程序要求被告人承認罪行,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因此,簡易程序本身即保證了對被告人辯護權,給予了被告人是否行使對夠罪與否和罪輕罪重的辯護權。
(二)簡易程序公訴人出庭制度的控辯平衡意義
新刑訴法將原先關於簡易程序庭審的「人民檢察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變更為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在新刑訴法出台前,多有學者意見批判簡易程序中,法官——公訴人——辯護人三角地位的失衡。在司法實踐中,如公訴人不出庭參與訴訟,對證據的質證,對罪行輕重的辯護,只有辯護人和被告人的意見,控辯平衡向辯護方傾斜。在司法實踐中,如被告人承認其罪行,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往往囿於輕刑輕重的辯護,而因檢察院未能派員出庭,往往對證據的調查過程中,法官不自覺的承擔了出示偵查機關所取得證據的角色。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控辯雙方關系為傾向於辯護人與被告人一方,但從司法實踐上看,實際上對於辯護人的辯護范圍產生了不小的制約,並將辯護人與法官置於直接的沖突環境之中,反而更加不利益實現控辯關系的平衡。
新刑訴法要求檢察機關必須派員出庭參加庭審,其實為恢復了在庭審過程中的三角抗辯關系,恢復了法庭辯論的對抗性。從而將法官重新歸於居中裁判者的地位。檢察機關派員參與簡易程序庭審,對恢復控辯關系的平衡具有積極意義。
三、修改後簡易程序實現控辯平衡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及解決路徑
(一)簡易程序啟動適用的問題
修改後簡易程序適用的最大特點在於將適用范圍擴大到所有基層檢察機關審理的案件。從司法效率上看,擴大適用簡易程序有利於司法效率的提高。但在司法實踐中,如果一味追求司法效率,可能導致漠視被告人、辯護人辯護權的現象出現。目前,我國基層法院所需辦理的刑事案件巨大,法官所面臨的辦案壓力較大。簡易程序適用的擴大化可能導致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通過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要求被告人和辯護人同意採用簡易程序審理。適用簡易程序的前提則是要求被告人承認所犯的罪行。此種情形下,作為簡易程序適用條件的「承認所犯罪行」異化為適用簡易程序的結果,被告人和辯護人的合法辯護權受到制約。這在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後,應當在司法實踐中加以注意並予以避免的。
(二)簡易程序檢察機關出庭的司法資源壓力
目前,全國檢察機關在司法資源上呈現出「人少案多」的矛盾,在一些經濟發達,案件數量多的地區,如北京、上海等地,基層檢察院司法資源不足和案件數量巨大呈現出突出的矛盾。新刑訴法實施後,要求每個案件(包括簡易程序)必須有檢察機關派員出庭,這一方面維護了庭審過程中的控辯平衡,但另一方面,對於檢察機關如何合理分配檢力資源提出了新的挑戰。另外,檢察機關在派員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過程中,如何發揮好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功能,如何在簡易程序適用過程中,體現出控辯平衡,保護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是在新刑訴法實施後可能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對合理適用簡易程序和有效使用司法資源的建議
對於簡易程序的啟動,應當認真審查案件是否確實符合法律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檢察機關應當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對在起訴時認為符合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應提出適用簡易。對法院認為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的,檢察機關應加強監督。此外,應當發揮好辯護人的監督作用,加強被告人與辯護律師的會見工作,使得辯護律師的意見能夠真實的反映被告人的權利訴求。
在檢察資源的合理利用上,2012年,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朝陽區檢察院等基層檢察員對於如何處理好簡易程序出庭要求已有了相關的實踐。公訴人值班制度等已在部分基層院開始正式運行。檢察機關統一安排固定的在法院值班檢察人員,參與當天審理的簡易程序刑事案件。這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司法成本,同時保障了在庭審過程中三角控辯關系的存在,有利於維護控辯平衡,保護被告人合法權利。但是,公訴人值班制度也存在劣勢:如何保障值班公訴人熟悉案情並切實發揮控訴職能,對庭審進行有效監督,是將來在司法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㈣ 2012自考刑法案例分析題
非法經營罪、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數罪並罰。
㈤ 2012最新刑法什麼時候實施
刑法修正案八是2011年5月1日實施的,是目前最新的刑法。2012年,兩會通過的是刑事訴訟法,於2013年1月1日實施。
㈥ 2012年修訂新《刑法》對尋釁滋事罪的最新定義及量刑
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版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權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刑法第293條規定: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修訂)
㈦ 2012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嗎
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在2011年進行了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在2012年進行了修訂。
㈧ 2012刑法修正案哪條是疑罪無罪
《刑法》中不涉及「疑罪從無」的相關規定。「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2016年9月12日《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
《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016年9月12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2012年至2015年,各級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無罪。
㈨ 2012年兩會刑法修正案何時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內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容議於2011年2月25日通過,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㈩ 2012刑事訴訟法該哪裡了
改的非常多,2011刑法修正案八。2012年3月14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其實最主要提現了保障人權,就是被告的權力。一、將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二、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刪去第二款。
三、將第二十條修改為:「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四、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五、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六、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七、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九、將第三十六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修改為:
「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十、增加二條,作為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
「第三十九條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條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十一、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二條,修改為:「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辯護人是律師的,應當及時通知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或者所屬的律師協會。」
十二、增加二條,作為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
「第四十六條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第四十七條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十三、將第四十二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修改為:「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九條:「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十五、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五十條,修改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十六、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五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將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十七、將第四十六條改為第五十三條,修改為:「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十八、增加五條,作為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
「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七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五十八條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十九、將第四十七條改為第五十九條,修改為:「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二十、增加二條,作為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三條:
「第六十二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三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十一、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六十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二十二、將第五十五條改為第六十八條,修改為:「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三、將第五十六條改為三條,作為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修改為:
「第六十九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條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第七十一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二十四、增加三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七十四條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十五、將第五十七條改為第七十五條,修改為:「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六條:「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二十七、將第六十條改為第七十九條,修改為:「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二十八、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二十九、將第六十五條改為第八十四條,修改為:「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三十、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
「(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
「(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三十一、將第七十一條改為第九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三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九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三十三、將第五十二條改為第九十五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三十四、將第七十四條改為第九十六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三十五、將第七十五條改為第九十七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三十六、將第七十七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修改為:
「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三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