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英美刑法

英美刑法

發布時間: 2020-12-19 04:41:26

Ⅰ 英美法系刑法理論一般認為持有是一種狀態還是行為

首先,「排除合理懷疑」這一標準的核心在於一個「疑」字,這與中國傳統訴訟文化中的「疑罪從無」的原則是相契合的。在中國儒家經典和有關刑事審判的著作中,「疑罪從無」是常常可見的文字,雖然在具體的審判實踐中不一定總是能得到遵守,但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訴訟原則存在是勿庸置疑的。這一原則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有罪無罪存在疑問時按無罪處理,二是罪輕罪重存在疑問時按輕罪處理。按照這一邏輯,控訴方或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如果要想給嫌疑人定罪,必須將其罪行證明到沒有疑問的程度。而這里的「疑問」只能是合理的疑問,而不能是不合理的疑問。因此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刑事訴訟原則暗含了要求將被告人有罪的事實證明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我們確立「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也是對傳統訴訟文化的繼承和揚棄。其次,「排除合理懷疑」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必然要求,有助於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無罪推定原則設立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權,而案件的審理能夠做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即是對無罪推定原則的最有力的貫徹。對於任何一個刑事案件,我們做到了排除合理懷疑的認定,就可以認為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這種經得起歷史檢驗不是說這件案子若干年以後再回頭看還是絕對正確的,而是說若干年後的人回頭看這件案子,他們會認為如果他們是當時的審判官,也只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刑事案件的判決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就可以說我們的人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第三,「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準的表述具有科學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合理」二字上。如果對於一切案件的證明標准,都要達到排除任何其他可能性,我們認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必須承認,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在一段有限的審理期限內,對案件客觀事實完全「復原」是極其困難的。我們只能根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去排除我們認為是「合理」的懷疑,不能違反人們的一般認識經驗、一般認識法則,把「不合理」的懷疑也納入排除的范圍。綜上所述,「排除合理懷疑」的刑事證明標准雖然沒有在我國法律條文中得到明確的肯定,卻在學界的論爭中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支持下也在司法實踐中得到運用。應當說,這一證明標準是對國外刑事證明標準的合理借鑒,也是對我國古代刑事訴訟傳統的繼承,更符合我們現在刑事訴訟實踐的需要,既是一個科學的表述方式,也是一個能夠提高訴訟效率、有效利用司法資源的證明標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Ⅱ 關於英美刑法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律師風雲,也叫波士頓法律,體現律師的油嘴滑舌,出到第四季了

Ⅲ 德日、英美刑法的犯罪構成理論特點,優缺點。

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遞進式」犯罪構成體系, 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構成。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之間,應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各要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必須明確。根據這種遞進式結構,在將某一行為認定為犯罪時,須進行三次評價,構成要件該當性是事實評價,為犯罪提供行為事實的基礎;違法性是法律評價,排除正當防衛等違法阻卻事由;有責性是主觀評價,為追究刑事責任提供主觀根據。以上三個要件,形成一個過濾機制,各構成要件之間具有遞進關系,形成獨特的定罪模式。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構成要件該當性具有推定功能,只要行為符合構成要件,原則上可推定構成犯罪;存在違法性,原則上可推定行為人有責任。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考慮一般情況,其評價標准對所有人平等適用,違法阻卻、責任是考慮特殊、例外情況,當存在例外情況時,遞進式推理即中斷。

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的特點
英美法系沒有大陸法系系統的犯罪構成理論,但長期的刑事司法活動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犯罪構成。
(一)"合法辯護"地位特殊
一般認為英美法系犯罪構成具有雙層次的特點,即有實體意義上的犯罪要件和訴訟意義上的犯罪要件。前者指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後者指"合法辯護"。大陸法系將後者內容置於犯罪構成范疇之內,從反面來填補犯罪構成要件,而英美法系則置於犯罪構成范疇之外獨立成章,直接定名為"合法辯護",合法辯護作為廣義的犯罪構成要件中的消極要件而存在。英美法系刑事訴訟采當事人主義模式,強調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的主體地位和訴訟作用,使他們在訴訟中積極主動互相對抗爭辯,而審判機關則只起著居中公斷的作用。刑事訴訟主要通過控辯雙方對證人的交叉詢問來推動。這樣的訴訟模式決定了其犯罪構成要件的特點,集中體現的就是"合法辯護"。
(二)沒有違法性這一實體要件
英美刑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民間司法資源之於國家刑罰權的對抗作用,發揮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積極性,在動態中實現國家權力和個人自由的平衡。英美法系是典型的判例法,三權分立和民主是其思想基礎。在這樣的體制下,一切是與非都交給法院來判決,警察只是負責維護社會的安全。因此違法性就安排在合法抗辯這個環節,即訴訟法的環節,這樣也是合理的。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通常將違法性作為犯罪構成要件,主要研究違法阻卻事由,例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而在英美法系刑法理論中,並沒有違法性這一實體要件,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作為合法辯護理由,在犯罪構成加以論述。而在訴訟中僅把其作為合法抗辯理由。而在我國和前蘇聯的犯罪構成理論中,違法性僅是犯罪的一個特徵,在恆定是否社會危害的時候用。
(三)舉證責任分配特殊
在訴訟中,實施了符合法定犯罪要件行為的人,即被推定是有實際危害和應承擔刑事責任的,控方的證據必須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程度,被告人則沒有協助證明自己實施犯罪行為的義務。在行為特徵符合犯罪實體要件後,如果行為人能說明自己不具有責任能力,如是未成年人、精神病或者說明行為是合法的,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再或者是說明有其它免責的情況,如認識錯誤、被脅迫、警察圈套等,就不負刑事責任。可見英美法系在訴訟中直接融入了犯罪構成的內容,雙方當事人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訴訟活動,與訴訟活動的緊密聯系,增加了犯罪構成操作上的便利性。英美法系偏重自由主義和程序公正,認為如果犯罪構成僅僅反映犯罪而無法體現定罪過程,只能是刑法的社會保護機能。"刑法是犯罪人的人權宣言"社會保護機能的單方體現會忽視甚至會損害公民的合法權利。其犯罪構成正是應此理念設計。控方就被告人的行為和心態作出有罪指控,達到"排除合理懷疑",辯方就指控提出辯護證明行為沒有實際危害或主觀責任,也就是所謂的"合法辯護"。合法辯護在此過程中發揮著突出作用,它從反面來說明行為負刑事責任的根據,實質則在於限制所能認定的犯罪的行為范圍,並且通過控辯雙方對抗的直觀審判進程來實現刑法的人權保護機能。

Ⅳ 英美法的正當防衛成立條件與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英美法的正當防衛成立條件與中國規定正當防衛不同如下:

一、正當防衛的法律地位不同

我國在法律上對正當防衛做出了肯定評價,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一項法定權利,而在英美法系雙層控辯模式下,防衛行為首先被作為犯罪成立的積極條件,具有違法性,然後再把正當防衛作為一種辯護理由從而排除犯罪。

二、正當防衛的類型不同

我國正當防衛分為一般正當防衛和特殊正當防衛。後者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前者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其他不法侵害所進行的防衛,具有防衛限度因而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

而英美法系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分類較為具體,如在英國刑法中,正當防衛可以分為私人防衛和制止犯罪、逮捕犯人過程中的正當防衛兩大類。

私人防衛又可以分為保衛人身權利的防衛和保衛財產權利的防衛。美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分為四種具體類型,即防衛自身、防衛第三 人、防衛財產和執法防衛。

三、不法侵害行為的客體和范圍對象不同

我國能進行正當防衛的不法行為侵害的對象包括國家、公共的利益和公民個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

而英美刑法中防衛對象一般限 定在個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不具有可防衛性,當遭到非法侵害時,個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只能由國家公權機關行使,體現了濃厚 的個人主義的色彩。

四、防衛時間不同

我國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是「不法侵害必須正在 進行」,指的是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應該指合法權益已經直接面臨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險。

英美法系國家和地區的刑法大多將針對人身的不法侵害正在實施作為人身防衛的一個成立條件。防衛不適時不能成立正當防衛,不過各國和地區的刑法上對防衛的時間起點和終點沒有一致的規定。如美國刑法中人身防衛的時間條件為侵害即將開始至侵害結束。

(4)英美刑法擴展閱讀:

英美刑法中的自身防衛:

當一個人受到攻擊,又沒有辦法尋求援助時,他可以採取合理的防衛措施,使自己免受身體上的傷害。這些防衛措施,主要針對謀殺、非預謀殺人、企圖謀殺、企圖傷害、毆擊,或者加重的企圖傷害和毆擊。只要防衛人的自衛行為是適度的,即使給對方造成傷害,也不是一種犯罪行為。

1、武力的程度(amount of force)

在自衛中可以使用何等程度的武力呢?法律認為,行為人使用的武力應當與其試圖避免所受到威脅的損害之間具有合理聯系,才能認為是正當地使用了武力。

2、合理地相信對於使用武力的必要性

英美關於自衛的判例法和成文法都要求被告人相信,他使用武力防止自己免受不法侵害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因此,當一個人誠實地但卻不合理地認為,自己的防衛行為具有必要性,就不構成為自衛的辯護理由。

3、攻擊的緊迫性

美國的判例法和國會制定的法律,都要求被告人合理地相信,對方的非法暴力是緊迫的和直接的。假如威脅使用的暴力尚處在比較遙遠的將來,被告人可以採取其他預防措施,就不必殺死或者傷害這個預期的攻擊者。

模範刑法典規定,只要攻擊是現實存在的,就可以使用武力制止這種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直接的」范圍。

4、侵略者的自衛權

總的來說,侵略者沒有自衛權。但是,兩種情況下,侵略者也許擁有自衛權。

侵略者使用非致命的武力,例如拳頭或者其他非致命武器,而防衛者使用了致命的武器,此時侵略者有權防衛。這是因為侵略者的受害人,使用致命武力對付非致命的武力,這種武力就成了違法的行為。

侵略者為了防止與他的受害人的沖突進一步擴大,主動從沖突中撤出(必須通知受害人或者至少採用合理的步驟通知受害人),而被害人變為主動攻擊者,此時恢復侵略者的自衛權。

5、退避的必要性

實行防衛之前是否要求行為人先行退避,對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一種觀點認為,為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害,能退避就盡量退避;另一種觀點認為,退避就意味著向犯罪分子示弱,是一種恥辱的行為。

6、反抗非法逮捕

在正當防衛中,行為人能不能對非法逮捕實行自衛呢?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自衛人來說,他面臨的威脅不是死亡或者嚴重傷害,而是逮捕過程中受到的羞辱和騷擾。

在美國的大多數州,被非法逮捕的人可以使用非致命的武力,但不能使用致命武力。假如他使用了致命武力,故意殺死進行非法逮捕的人,行為人可以從謀殺罪減為過失殺人罪,因為這種非法逮捕是一種挑釁行為,他會造成一個有理智的人失去自我控制。

Ⅳ 求論文,題為「比較英美刑法中的犯意與我國的犯罪主觀方面的異同」!

所謂犯意,是指成立必不可少的罪過心理狀態。比較而言,英美刑法學上的犯意(mens rea),大體上與中國刑法學中犯罪的主觀方面相似。但是犯意究竟包括哪些內容,英美刑法學者的認識似乎並不統一。我們這里根據英美刑法學的傳統理論,將犯意分為四項基本內容,即:意圖、明知、輕率以及疏忽。

一、犯意的四項基本內容

1、意圖(intention or intent)

意圖通常指預見到可能發生某種結果,並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一般而言,意圖本身並無法律上的意義,但是當行為人在特定的意圖支配下實施某種法律所限制的行為時,意圖便具有了特別重要的法律意義。因為此種情況下意圖與刑事責任就具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

意圖所具有的刑法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是構成故意犯罪必不可少的因素。對於任何故意犯罪來說,意圖都是判斷行為人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重要依據,無意圖即無故意犯罪。
(2)是區分不同犯罪的重要因素。意圖的內涵極為復雜,不同的犯罪意圖是區分此罪與彼罪的重要根據。

在刑事司法實踐中,犯罪人之犯罪意圖往往需要根據客觀行為事實來認定。因為意圖本身具有一定隱形性,而且犯罪人一般會在刑事審判中拒不承認自己具有犯罪意圖。英美刑事司法時間一般認為,可以根據行為人之特定行為情況或行為情節來推定其意圖。下列情況均可以作為推定行為人具有犯罪所需意圖的參考:
(1)按照常人的見解,公認為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其行為將會導致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理智健全,因而必然能預見到與其行為相聯系的直接結果;
(3)行為人在實施其行為之前或者實施其行為的過程中,沒有受到足以造成其精神紊亂的強刺激。

2、明知(knowledge)

明知不僅包括行為人實際知道事實情況,而且還包括推定行為人知道某種事實。法律認為行為人在當時特定情況下應當知道,不論行為人是否真實知道,也將其視為明知。如果一個人故意不去了解事實真相,或者對明顯的應當知道故意視而不見,那麼法律就會推定行為人具有明知。在刑事訴訟中,如果被告人沒有「明知」有合理理由應當明知的事實,被告人對其行為引起的危害社會結果仍然應當負「明知」的責任。

關於明知的判斷標准,英國刑法採取了「常人標准」說。《1997年防止侵擾法》第1條規定:「(1)不得實施下列行為:(a)侵擾他人的行為;以及(b)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構成侵擾他人的行為。(2)就本條而言,如果一個佔有同樣信息的理性人,認為某一行為的實施構成侵擾他人,則實施該行為的人就應當知道其行為侵擾了他人。」本法所說「佔有同樣信息的理性人」當然是指社會上的一般理智健全只人。

3、輕率(recklessness)

在英美刑法中,當法律使用意圖一詞時,是指行為人以造成某種特定結果為目的而實施其行為;當法律使用明知一詞時,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將要出現是知曉的;而當法律使用輕率一詞時,法院在案件審理中所關注的將不是行為人希望產生某種結果,也不是行為人知道某種結果將會出現,而是行為人對與其行為有關的結果的「無知」。換言之,此種情況下行為人的罪過在於:沒有考慮到或者沒有充分考慮到其行為的有關危險性。

英國刑法上將輕率分為:
(1)主觀的輕率:是指行為人意識到其行為可能導致某種危險發生,但是行為人對此後果漠不關心。
(2)客觀的輕率:則是指一個理性之人本該知道危險的存在或者將要出現而行為人卻輕率地沒有意識到。
二者的區別在於:在主觀輕率情況下,行為人意識到了正在冒險;而客觀輕率情況下,行為人作為一個理性之人本該意識到卻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危險或者將要出現的危險。但是應當指出的是,在兩種情況下,行為人均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在主觀輕率的案件中,起訴方必須證實被告人認識到了存在不合理的冒險行為。在客觀輕率的案件中,要求證明被告人本該考慮到存在不合理冒險行為,但是被告人卻沒有考慮到危險存在的可能性。

4、疏忽(negligence)

法律意義上的疏忽,是指根據法律的要求,在行為人行為之時的特定情況下,一個理性的人應當注意而行為人卻沒有盡到法律所要求的注意義務。

疏忽與輕率具有一定聯系。從歷史傳統的角度來看,輕率的基本含義是指在有認識的情況下進行的不正當的冒險;而疏忽則是指在無認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冒險。晚近英美刑法上的疏忽的典型含義乃是:雖然被告人考慮到了是否存在危險,但是行為人得出了不存在危險或者危險性很小的錯誤結論或不合理結論,行為人對這一切漠然視之,實施了引起危害結果的行為。

英美刑法學者認為,成立刑法上的疏忽要滿足四項基本條件,即標準的注意、違反了標準的注意、具有最接近的原因以及產生了危害或損害結果。

標準的注意,涉及每個人行為的法律責任,或者說每個人都有義務不得損害他人之利益或社會安全。這里所稱標準的注意,是指普通法和制定法所要求的一個人對他人或社會負有的注意義務。

違反了標準的注意,是指行為人沒有進到普通法與制定法所要求的注意義務。例如,法律並不要求路上的行人有救助陌生人的注意義務。但是一旦行為人救助陌生人,他就負有了以合理之注意行為的義務。此種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不履行必要注意義務而導致被救助的陌生人的利益損害,則有可能構成刑法上的疏忽。

最接近原因,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具有最接近因果關系。

產生了危害或損害後果,則是指必須是行為人的疏忽引起了事實上的實害後果,否則,即使行為人存在疏忽,也不能認定為刑法上的疏忽犯罪。

二、關於犯意的其他問題

1、轉移犯意

轉移犯意作為犯意認定的一項一般原則,奠基於判例法。轉移犯意的犯意內容必須是行為人的行為所構成的犯罪要求的正確犯意。有兩點須注意:
(1)轉移犯意一般在性質相同的犯罪行為中可以認定,而在性質不同的犯罪中則很難認定;
(2)在出現轉移犯意的情況時,行為人真實意圖實施的犯罪沒有完成,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對此仍然可以按照犯罪未遂認定。

2、犯意與犯罪行為須同時發生

所謂同時發生,必須是行為人之犯意或精神狀態「激發」其身體行為實施了特定犯罪行為,犯意或精神狀態在罪與罪之間是不可互換的。比如,A決意要謀殺B,但一直沒有找到謀殺B的適當時機。一日,A駕駛汽車時意外地交通肇事致B死亡,不能認定A犯有謀殺B之罪。

3、一致性原則

所謂一致性原則,是指犯意與犯罪行為在內容上相一致,犯意應當是與相關犯罪行為相匹配的精神狀態。

4、動機非犯意

動機與犯罪的成立與否沒有必然聯系。有時候,甚至良好的動機也可能導致犯罪。刑法上關注的動機,通常是激發行為人實施犯罪的心理情狀,如為了繼承祖父的財產在祖父的飲料里投毒。英美學者也認為,動機對刑罰輕重具有重要影響,具有自由裁量權的法官在量刑時往往明顯偏向於具有良好動機的被告人,從而會對他們從寬量刑;而對那些具有邪惡動機的犯罪人,法官量刑時就會考慮給以較為嚴厲的處罰。

Ⅵ knowledge在英美刑法中是什麼意思

根據美國《模範刑法典》的規定,犯罪心理有四種形式,故意(intention,也有內學者翻譯為蓄意)、明容知(knowledge)、輕率(recklessness)和過失(negligence,也有學者翻譯為疏忽),在英國,犯罪心理一般為三種形式:故意(intention)、輕率(recklessness,包容間接故意與有認識的過失)和過失(negligence,僅限於無認識的過失),也有英國刑法著作將明知(knowledge)單列為一類。

Ⅶ 文英美犯了什麼法

犯罪論體系也就是犯罪構成體系。我國傳統的「耦合式」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由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構成。這種一元的犯罪論體系在直觀上並不反映認識犯罪的邏輯過程,具有靜態的特徵。其缺陷在於:1. 它難以包容一些合法的抗辯事由問題,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脅迫等。在我國傳統的刑法理論中,違法性不是作為犯罪構成要件,而是作為犯罪的特徵而確立的,至於違法性阻卻事由,也不是放在犯罪構成的范圍內,而是作為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加以確立。如果一個行為人出於正當防衛的目的而造成正在進行行凶的不法侵害人死亡,根據刑法規定他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我們依據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來分析,在犯罪客體上,行為人侵犯了為刑法所保護的人身權利;在犯罪客觀方面,具有殺人致死的行為;在犯罪主體上,行為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在犯罪主觀方面,行為人的殺人行為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行為人的行為充足了犯罪構成四要件,因而我們可以得出其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結論。這導致犯罪構成理論不能充分發揮其服務於人類認識犯罪、作出定罪判斷的工具作用。2.不利於發揮刑法的人權保障功能。由於傳統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具有耦合式的邏輯結構,在應用該理論分析某一具體犯罪時,往往通過對四要件的逐一遴選之後,就可以在認識階段上一次性的得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結論,而沒有進一步的違法性、有責性的排除分析,失去在定罪過程中應有的謹慎,未免有擴大定罪范圍之嫌,不利於限制司法權,保障被告人的權利。
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遞進式」犯罪構成體系, 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構成。其三元的犯罪論體系雖然較我國犯罪構成理論顯得繁瑣,但直接反映了判斷犯罪成立與否的動態認識過程。我認為,引入大陸法系遞進式的犯罪構成體系,對於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英美法系沒有大陸法系系統的犯罪構成理論,但長期的刑事司法活動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犯罪構成。1、"合法辯護"地位特殊;2、沒有違法性這一實體要件;3、舉證責任分配特殊
英美刑法犯罪構成體系對我國的借鑒意義:通過以上分析和比較,使我們對英美法系的犯罪論體系進行有了准確的把握。筆者認為其更為積極的意義在於,給我們反思我國的犯罪構成體系提供參照,並對其進行重構提供有益的素材和方法。與英美刑法犯罪構成體系相比,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缺陷是比較明顯的,主要有幾點:
(一) 欠缺階層性與遞進性
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由四大要件構成,這四個要件之間相互依存,一存俱存,一無俱無,不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的內部結構特徵,四大要件的整體對犯罪成立與否具有決定作用,任一要件不能脫離其它要件而獨立存在。正是由於這一特點,要我國犯罪構成體系被學者們形象地稱之為"耦合式"的犯罪構成體系或平面的"齊合填充式"的犯罪構成體系。
(二)合法抗辯事由與體系分離
我國的犯罪構成體系合法抗辯事由是與體系分離的。在我國傳統的刑法理論中,違法性不是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而是作為犯罪的特徵確立的,至於違法性阻卻事由,也不是放在犯罪構成的范圍內,而是作為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加以確立的。如果一個行為人出於正當防衛的目的而造成正在進行行凶的不法侵害人死亡,根據刑法規定,他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但是,如果我們依據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來分析,很難說其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死罪的犯罪構成。
(三)影響刑法人權保障功能的發揮
如前所述,由於我國犯罪構成體系具有"耦合式"的邏輯結構,在應用該理論分析某一具體犯罪時,往往通過對"四要件"的逐一遴選之後,就可以在認識階段上一次性地得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結論,而沒有進一步的違法性、有責性的排除分析,其結果失去在定罪過程中應有的謹慎,不僅不能明確違法的相對性,而且未免有擴大定罪范圍之嫌,不利於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從形式上保障被告人的權利。兩大法系理論的這種程序上的意義還集中體現在違法性、有責性的判斷與構成要件符合性內部結構的設置,而有責性因素在我國刑法犯罪構成系統中並非沒有或缺失,而是被設置於犯罪主體要件與主觀要件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設置地位上的差異使得刑罰理念所一直倡導的保障人權的功能與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理論對構成要件的設置更注重程序性相比,在實踐中取得的真正成效甚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主張借鑒英美刑法犯罪構成體系的優點,對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引入消極構成要素(合法抗辯事由),對構成要件進行階層性改造等。從司法實踐的角度,特別是在實現程序正義和保障人權的刑法功能上尤值得我國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犯罪構成理論,雖然與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淵源關系不深但近年來對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影響較大。其犯罪構成理論不注重抽象研究,也缺乏系統性,但在個案研究方面,挖掘的較深,從而發現和總結出普遍性的原則。此外在整個理論的著眼點方面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些優點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吸收。我們也要看到各國犯罪構成的形成深刻的受到本國的歷史文化,法律傳統及習慣的影響,只有符合本國習俗和觀念的犯罪構成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執行力。因此,我們應立足於我國的社會現實狀況,充分考慮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法律觀念即所謂的本土資源,關注人們的生活及需求的基礎上,借鑒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犯罪構成,從而更好的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及制度。

Ⅷ 英美刑法中夜盜罪定義

夜盜抄罪,在英國普通法中指在夜間闖入或進入他人的住所,企圖從事重罪或嚴重罪行。在美國,絕大多數的州擴充了夜盜罪的定義,因此夜盜罪可以發生在白天,闖入的地點也可以是民居之外的場所。盡管闖入建築物通常被認為是為了行盜,但是夜盜罪可以是任何時候某人進入、或試圖進入建築物,目的是為了從事任何重罪,包括謀殺或者綁架。從這點來看,夜盜罪有別於盜竊罪及搶劫罪,後兩者通常都包括非法獲得財產的行為。

Ⅸ 關於英美刑法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有部戲是去年的 只有一季 就沒有第二季
叫《金牌律師》 很精彩的
每一集都是一件案子的辯護
推理很不錯的!!!!!!!!
下面是它的詳細介紹 希望對你有用哈~~~
中文片名:金牌律師
英文片名:Justice
其他中文片名:正義
其他英文片名:American Crime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劇情簡介:物慾橫流、聲色犬馬的洛杉磯,這里是富人們的天堂,同時也是律師精英們一展拳腳的舞台。本劇的主人公是一所高級律師事務所的四位合夥人,他們個個身手不凡、各有所專。雖然都無比自負,但又能緊密合作,為自己的富人客戶們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官司。Ron Trott是該所的招牌,他總是頻頻在各家電視台的談話節目中拋頭露面、巧舌如簧。他尤其擅長於招攬客戶、陳述案情,並我行我素,因此也常常深受陪審團的厭惡。但正是他的天賦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才將這個精英團隊團結起來。一直隱藏在Ron身後的是Tom Nicholson,相貌忠厚、土生土長於內部拉斯加的Tom對媒體一貫敬而遠之,但他卻是一名出色的控方律師,他用自己扎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Ron的尊重和賞識,並成為法庭上的技巧大師。前應辯控方律師Luther Graves是一個黑人社區的領袖,他努力為民眾伸張正義,因此深得民心。Luther善於通過有策略的暫時妥協和讓步,從控方和辯方雙方的視角來評估此案的價值,並預測雙方以後的策略。年輕進取的Alden Tuller是一名出色的辯論高手,他能處理最復雜的法庭辯論,同時對證人的傳喚與問訊技巧也極其老練。他們的富人客戶們,可能已因為所涉訴訟,被媒體和網民早就認定為千夫所指的罪人,但這四位金牌律師卻往往能窮盡所能,運用各種手段幫助自己的客戶打贏官司,洗脫罪名。本劇的一大獨特之處在於:每當一集結束之際,會將此案經過回放總結,由觀眾來判斷,這些作為社會精英的律師,他們到底是在維護正義,還是在助紂為虐。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