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條件
Ⅰ 民法中條件成就是什麼意思
所謂條件成就,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中的用語。
所謂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就是法律行為成立時效力是不定的,其何時生效、是否生效,要看所附的條件是否成就。
比如,A和B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但是A在合同中附加了這樣一個條件:如果B考上了大學,那麼合同才生效,我就把xx賣給你。這里,B考上大學就是所謂的條件。在b考上大學前,合同雖已成立,但未生效,如果這時a將標的物轉賣,他不承擔違約責任,只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但是當B考上了大學,那麼條件就成就了,合同也隨之生效,A就應當履行合同約定賣給B標的物。這個條件就是所謂的延緩條件或停止條件,意在延緩法律行為的生效。當條件成就時,也就是條件約定的事實發生時,法律行為就生效,不成就時,就不生效。
還有一種條件是所謂的解除條件,即當條件成就時,法律行為就失去了效力。比如a和b簽訂了一份租賃合同,如果約定,如果B考上了大學,A就不在將房屋租給他,那麼當B考上大學、條件成就時,租賃合同就解除了。
當然,條件不一定是積極條件(如果發生了什麼事就怎麼樣),也可以是消極條件(如果不發生什麼事就怎麼樣)。
需要注意的是,所附條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必須是可能的、未來的、不確定的、合法的。還要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相區分。
Ⅱ 民法中條件和期限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法律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意義在於通過附條件,把當事人的動機反映到法律行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義,使法律行為的實施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需要。「條件」是指決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產生和消滅的未來不確定的事實。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期限,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的事實,作為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附款。所謂附期限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在法律行為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消滅根據的法律行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和附條件的法律行為一樣,都是為了
控制未來的風險而採取的限製法律行為效力的做法。所附的條件和期限實際上都是對法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的約定。
區別: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Ⅲ 民法典,收養女童需要滿足什麼年齡條件
收養女童應該收養人,有正當的工作已經結婚,然後有正常的收入
Ⅳ 民事行為的成立要具備什麼條件
所謂「民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領域內基於其意志所實施的,能夠產生專一定民事法律後果的行屬為。但是,並非一切民事行為都是民事法律行為。其中,只有具備法律規定的有效條件的民事行為,才具有法律確認的活律效力,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法律後果,屬於民事法律行為。而不具備法定有效條件的民事行為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產生行為人所追求的法律後果,或者通過當事人依法行使變更權或撤銷權導致其效力的變更或者消滅。所以,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在形式邏輯上是包容概念的關系,即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行為以及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屬於民事法律事實的一種,與其相對應的是事實行為。所謂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事實行為分別包括債權法上的侵權行為、無因管理行為、部分不當得利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及自助行為等,物權法上的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先佔行為、添附行為等,知識產權法上的創作行為、發明創造行為等。
Ⅳ 民事訴訟的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Ⅵ 民事行為所附條件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1)必須是將來的事實。條件必須是合同成立時尚未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版事實不能作權為合同的條件。(2)必須是不確定的事實。條件必須是不確定的,將來必然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3)必須是當事人約定的事實。(4)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
Ⅶ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