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司法鑒定
Ⅰ 精神病鑒定的司法程序
一、司法程序:
1、首先由人民檢察院委託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2、司法鑒定機構首先應明確鑒定的目的和要求,審閱案情和病情等有關材料,擬定鑒定方案。
3、對被鑒定人進行軀體的、神經系統的和精神狀態的各項檢查,必要時還應做心理測驗、腦電圖、CT掃描及其他特殊檢査。
4、通常由3〜5人組成的鑒定小組進行鑒定,簡單案件也可由專家個人承擔。最後根據檢查所見,結合案情,進行分析說明,作出鑒定結論,繕寫鑒定書,交付委託鑒定機關。
ps:在某些案件中,因被鑒定人死亡或其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此時委託鑒定機關#能提供充分的、可靠的客觀材料,還可進行缺席鑒定。
二、這種是鑒定機構考慮多方面的,你們只要根據事實進行描述,法院會根據鑒定機構出示的鑒定書來判定責任。
三、如果認定了是精神病不能承擔刑事責任,你可以向對方監護人索要經濟賠償。
(1)精神病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能力認定: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症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關於不能辨認和不能完全辨認的法律定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條規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病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後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因此,評定時首先要明確精神疾病的診斷,並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任能力評定 。
⑴無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疾病的發作期且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可以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⑵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但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後遺症的,在這些情況下實施危害行為,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⑶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間歇期且無任何後遺症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社會功能良好,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各類精神疾病法律能力的評定: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精神分裂症患者違法行為占司法精神病學總數的第一位。一般來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發作期出現違法行為,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不完全緩解期及殘留期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穩定緩解狀態者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作案動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在幻覺妄想即「病理動機」支配下作案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現實動機支配下作案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有的既有現實因素,又有病理成分,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有的作案沒有明確動機,如一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將路過其門前的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學生一刀殺死,鑒定時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這樣做,不明動機事實上是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能力,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行為能力的評定原則和責任能力的評定原則大體上相同。
偏執性精神障礙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責任能力、行為能力及其他相關能力的鑒定可以參照精神分裂症的鑒定原則進行。
心境障礙中抑鬱症患者的暴力行為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抑鬱症患者可發生所謂的「擴大性自殺」,是由於病人存在強烈的自殺觀念,又出於對配偶或子女處境的同情和憐憫,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和不忍心遺棄親屬,因而在自己自殺前殺死親屬而後自殺。
在責任能力評定上,具有抑鬱妄想綜合征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喪失辨認能力,一般判定無責任能力;而具有焦慮症狀(或激越性)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具有辨認能力或辨認能力下降,一般應視為有責任能力或限定責任能力。
2.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腦病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出現違法犯罪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也表現為慢性腦病綜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狀,表現類精神分裂症、抑鬱狀態、類躁狂狀態,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如果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程度較輕的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人格改變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部分從輕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智能障礙者參照精神發育遲滯評定責任能力。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常見形式為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急性酒精中毒後由於出現意識障礙,辨認和控制能力均受到損害,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普通醉酒狀態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因為在飲酒前被鑒定人就應預見飲酒後可能出現的後果;
復雜性醉酒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酒精中毒性腦病、酒中毒性妄想症、酒中毒性幻覺症等,由於其病情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參照精神分裂症鑒定原則進行評定,一般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和無行為能力。
3.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遲滯在我國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居第二位,僅次於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辨認和控制能力削弱,容易接受暗示和教唆而犯罪,也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女性患者常因被強奸或誘奸而要求鑒定其行為能力和性防衛能力,以明確施加侵害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一般參照智商結果予以評定。
智商在34 分以下者為無責任能力,35~49 分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智商在50~69 分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行為能力評定原則大體相同。應該指出的是,智商測定不應是我們評定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唯一依據,應結合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定。
4.人格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狹義的人格障礙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缺乏正常的道德倫理觀念,行為具有沖動性,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生物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的大腦成熟延遲,皮層警覺性低下,腦電節律變慢,表明腦功能不良。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仍有充分的辨認能力;而且人格障礙的程度越嚴重,反社會性就越強,對社會危害性越大,醫療措施難以奏效,必須給予強制性處罰措施,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對曾有腦部疾病病史和腦損傷病史、腦電圖或腦影像學檢查有明顯異常者,可以酌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但應嚴格掌握。
各類性心理障礙者一般現實檢驗能力並未受損,未喪失是非辨別能力,對自身的所作所為能夠清楚地評價,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戀屍症、性施虐症等,因其社會危害性較大,法律上往往從重處罰。
Ⅱ 精神病司法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精神病司法鑒定程序是:
1、首先由人民檢察院委託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2、司法鑒定機構首先應明確鑒定的目的和要求,審閱案情和病情等有關材料,擬定鑒定方案。
3、對被鑒定人進行軀體的、神經系統的和精神狀態的各項檢查,必要時還應做心理測驗、腦電圖、CT掃描及其他特殊檢査。
4、通常由3〜5人組成的鑒定小組進行鑒定,簡單案件也可由專家個人承擔。最後根據檢查所見,結合案情,進行分析說明,作出鑒定結論,繕寫鑒定書,交付委託鑒定機關。
(2)精神病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精神病的法律能力評定的分類為:
1、刑事責任能力: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3、其他相關法律問題:
性自我防衛能力:女性精神障礙患者,常容易遭受性侵害。對精神障礙患者的性自我防衛能力的評定,要結合精神障礙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其對該性行為的實質性辨認能力。
精神損傷: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的起病形式是緩慢隱襲起病,起病沒有明顯的心理和環境刺激因素,但也有一些患者是在遭遇外界強烈的心理刺激後,即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作用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精神病學鑒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方法
Ⅲ 精神病司法鑒定貴嗎是不是花錢就可以認定為精神病這樣今後所有犯
您好!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收費標准各地並不完全一樣,大體上每例在1200元至2000元。不是花錢就可以鑒定為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司法鑒定是有嚴格的程序的。
精神病鑒定程序:
一、委託與受理
1.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鑒定,應當由相應的辦案機關委託進行。案件的當事人、代理人、辯護訴訟代理人提出鑒定要求的,應當向辦案機關提出申請,由辦案機關決定,辦案機關同意的,由辦案機關委託鑒定。
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遇到進行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案件,可以委託鑒定。
2.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應當攜材料到本中心辦公室備案,辦公室簽發《司法鑒定委託材料受領單》,由辦公室統一安排。
3.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應當提交精神病司法鑒定委託書或精神病司法鑒定申請書,並提交下列材料:
被鑒定人的案件情況
被鑒定人的疾病情況和病歷資料
被鑒定人的個人資料(身份證)
被鑒定人的社會資料
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4.委託或申請精神病司法鑒定的,應當按照規定交納鑒定費。中心精神病司法鑒定費標准參照省物價局新的收費標准。
5.中心在接受鑒定委託或鑒定申請進行審查並決定受理後,應當向委託機關或申請單位出具《鑒定委託受理合同》。但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中心不予受理:
1) 以個人名義申請鑒定的;
2) 不能按本規定提交材料和交納鑒定費,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但因案件特殊無法收集到有關材料,經委託機關詳細說明正當理由,由專家研究是否受理委託鑒定);
二、鑒定
1.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完整、規范的鑒定報告。
2.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3.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5.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6.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1.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完整、規范的鑒定報告。
2.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3.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5.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6.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對該鑒定有異議的,可以由當事人在被告知的時候直接提出重新鑒定的要求。或者在開庭前要求重新鑒定。但為了提高司法效率,最好提前提申請。
宣告申請。精神病人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有權向法院提出申請。其他利害關系人是指與精神病人存在民事關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司法鑒定。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可對被申請人進行鑒定。
指定監護人。在宣告被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同時,法院可根據申請,指定監護人。也就是說,指定監護人並非這類案件的必經程序,只在利害關系人有申請時法院才能指定監護人。
撤銷申請。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其監護人有權申請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在原判決撤銷前,被宣告人是沒有訴訟行為能力人的,按照法理當然也就不能在沒有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參加訴訟活動。但監護人可能出於特定原因不行使撤銷申請權,使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因此,從保護行為能力欠缺者的利益出發,法律給無民事行為人、限制民事行為人開了「綠燈」。
犯罪分子企圖弄個精神病證明來逃避法律制裁是徒勞的,是不可能得逞的。謝謝閱讀!
Ⅳ 精神病鑒定需要什麼手續
一般精神病人都是由精神病院或精神心理科根據求診是的症狀制訂治療計劃,但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學鑒定。委託程序包括出具鑒定委託書和提供案情材料等步驟。
一.司法機關委託鑒定單位進行鑒定時,首先需要提出鑒定委託書。鑒定委託書的主要內容包括:
1.委託鑒定的理由;
2.案件的主要事實情況;
3.被鑒定人在案件中充當的角色;
4.被鑒定人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或受害當時及其前後的精神狀態和表現。
二委託鑒定時,除出具上述鑒定委託書外,還應提供下列案情材料:
1.被鑒定人的一般情況、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
2.案件類別和案情內容;
3.工作單位了解的情況;
4.群眾或鄰里的反映;
5.委託鑒定機關的意見;
6.各種有關附件等。
上述材料需經查證屬實才可用於司法精神病學鑒定。
(4)精神病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精神病的類型:
1.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由於腦組織直接受到損害而造成的器質性精神病,如:腦外傷、腦出血、顱內腫瘤等因素所致。
2.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這是由於軀體疾病影響了大腦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腎發生疾病,導致腦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謝產物堆積,或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從而繼發腦功能紊亂。
3.酒依賴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由於長期飲酒形成依賴(成癮)後逐漸出現精神障礙,或在突然停飲後急劇發作。
4.鴉片類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質伴發的精神障礙。
5.中毒性精神障礙:某些非依賴物質(如苯中毒、鉛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醫學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長期少量進入人體,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後,造成精神障礙。
6.精神分裂症:為較常見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於青壯年主要可分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等,常見症狀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覺妄想、興奮躁動、打人毀物、抑鬱多疑等,病程遷延不愈,病人及家屬痛苦萬分。
7.偏執型精神病:以系統的妄想為主要症狀等。
Ⅳ 如何申請精神病人的司法鑒定
1、一般由司法部門提出申請,並填寫委託申請書。
委託申請書的內容應包括:被鑒定人的一般情況,簡要案情,作案前後軀體狀況和精神狀況;被鑒定人個人簡歷和家族疾病史,鑒定目的,最後加蓋公章。鑒定單位按受委託後進行登記,約定鑒定日期進行正式鑒定。
2、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完整、規范的鑒定報告。
3、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4、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5、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6、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7、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二十五條:
鑒定過程中,需要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身體檢查的,應當通知其監護人或者近親屬到場見證;必要時,可以通知委託人到場見證。
對被鑒定人進行法醫精神病鑒定的,應當通知委託人或者被鑒定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到場見證。
對需要進行屍體解剖的,應當通知委託人或者死者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到場見證。
到場見證人員應當在鑒定記錄上簽名。見證人員未到場的,司法鑒定人不得開展相關鑒定活動,延誤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二十六條:
鑒定過程中,需要對被鑒定人身體進行法醫臨床檢查的,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其隱私。
(5)精神病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精神司法鑒定機構:
1、執行司法精神病鑒定任務的組織或單位,叫做鑒定機構。目前在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地級市,一般都設有精神病院,均承擔司法精神病學鑒定任務。另外,開展這項工作的,還有部分從事司法精神病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
2、根據<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 ,中國的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有各地區的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領導,該委員會是由當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衛生機關的有關負責幹部和專家若幹人組成,負責審查、批准鑒定人,組織技術鑒定組,並協調和開展鑒定工作。
鑒定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設置若干個技術鑒定組,承擔具體鑒定工作,其成員由鑒定委員會聘請、指派。技術鑒定組不得少於兩名成員參加鑒定。
精神鑒定的內容:
1、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實施危害行為時的 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和所實施的危害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及有無刑事責任能力。
2、確定被鑒定人在訴訟過程中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
3、確定被鑒定人在服刑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對應當採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