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演講

刑法演講

發布時間: 2020-12-19 05:31:05

1. 求一篇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講課稿(不要是論文形式的)

內容摘要:
稅務機關是國家授權的稅收法律法規的執行部門,近年來,稅務部門通過改革稅收征管體制,加強分權制,稅收執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稅務人員職務犯罪的苗頭和傾向,如何有效地預防稅務人員職務犯罪,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稅務職務犯罪的內涵和構成。1、稅務職務犯罪是指稅務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稅收執法權或行政管理權,以犧牲國家或集體利益為手段,為個人或他人謀取私利,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2、稅務職務犯罪構成要件:(1)稅務職務犯罪的主體只能是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或稅務機關依法授權的執行稅法的個人。(2)稅務職務犯罪的客體必須是國家稅收利益。(3)稅務職務犯罪的客觀方面是國家稅收利益受到一定損失,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4)稅務職務犯罪必須有明顯的主觀故意。3、稅務職務犯罪的內容:(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2)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二、稅務職務犯罪的原因探析。1、思想根源。2、體制、制度根源。3、法制根源。三、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對策。1、嚴格執行《征管法》,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執法監督。2、深化體制、制度的改革創新,強化權力制約,讓稅收執法權在規則內運行。3、強化立法的預防功能,夯實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法治基礎,實現以法治腐。4、深化稅務執法隊伍教育,強化基礎預防,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稅務機關是國家授權的稅收法律法規的執行部門,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實施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部門之一,而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完善,稅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稅務部門通過改革稅收征管體制,加強分權制約,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提高隊伍素質等一系列措施,使稅務部門的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有很大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稅務人員職務犯罪的苗頭和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一步規范稅務人員的執法行為,有效地預防稅務人員職務犯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就此做一淺析。
一、稅務職務犯罪的內涵和構成
(一)稅務職務犯罪的內涵
職務犯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社會團體、企(事)也單位中依照法律法規或組織章程等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條件所實施的違背職責要求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的總稱。現行《刑法》中規定的職務犯罪主要包括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挪用公款、失職瀆職、私分國有資產等。
稅務職務犯罪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的稅務職務犯罪是指稅務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稅收執法權或行政管理權,以犧牲國家或集體利益為手段,為個人或他人謀取私利,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包括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其他社會團體、企(事)也單位中依照法律法規或組織章程等從事公務的人員都可能出現的犯罪行為,如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狹義的稅務職務犯罪,即嚴格意義上的稅務職務犯罪應指只有稅務工作人員才有可能發生的犯罪行為。本文採用嚴格意義上的稅務職務犯罪概念(即狹義的稅務職務犯罪)。
(二)稅務職務犯罪的構成
稅務職務犯罪的構成是指刑法所規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它是認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具體法律標准。根據現行《刑法》、《征管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稅務職務犯罪的構成要件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稅務職務犯罪的主體只能是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或稅務機關依法授權的執行稅法的個人。各級稅務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應承擔本單位的相關責任。
2、稅務職務犯罪的客體必須是國家稅收利益。稅務職務犯罪的客體即法律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稅務職務犯罪所侵犯的客體就是國家稅收所調節的分配關系,具體表現為國家的稅收利益受到損失。
3、稅務職務犯罪的客觀方面是國家稅收利益受到一定損失,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4、稅務職務犯罪必須有明顯的主觀故意。
(三)稅務職務犯罪的內容
根據現行《刑法》規定,只能由稅務人員構成的職務犯罪包括兩個罪名:
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指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遭受重大損失,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2、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指稅務人員在稅務人員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這三項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遭受重大損失,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二、稅務職務犯罪的原因探析
稅務職務犯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則是稅收執法權的異化。職務犯罪從其政治學特徵來說,無一不是公共權力的異化,即公共權力的性質和功能的異化。可以說,無權力的異化和濫用,則無職務犯罪。而稅收執法權的異化主要是權力失控引起的。當前,導致稅收執法權異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根源
在目前較低水平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下,阻礙兩個文明建設的消極因素還大量存在,一些不良思想仍在腐蝕著稅務隊伍,成為稅務職務犯罪得以產生的社會思想基礎。一是封建特權思想仍在左右著一些稅務人員的行為和處事方法。特別的權力總是與特別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由於受傳統特權觀念的影響,使得某些掌權者在對權力崇拜和唯恐失去權力而恐慌的心理狀態下,開始使權力的性質和功能異化,將用來為組織稅收和管理稅務隊伍的權力異化成為個人、親戚、朋友及小集團謀利益的工具。二是私有觀念的存在,以及資本主義腐朽、奢侈的生活方式的影響,誘發了部分稅務人員的貪婪心理。三是市場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使權力商品化、經濟化。權力可以出租獲利,對此,專家們稱之為「尋租理論」。由於稅務系統的各級領導者和業務人員,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掌握一定的稅收執法權,在失控和約束不力的情況下,受錢權互惠效應的誘導,部分稅務幹部便會把手中的權力作為私有化了的商品進行交易。
(二)體制、制度根源
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看,人類的內部存在社會著兩種機制:一種是產生、誘發職務犯罪的機制;一種是抑制、預防職務犯罪的機制。而且,這兩種機制始終處於相互較量狀態。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三反、五反、四清」等一系列群眾性運動的開展,使對職務犯罪的抑制機制強於誘發機制,稅務職務犯罪很少發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處於從以階級斗爭為中心向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從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轉變、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特殊時期,國家管理中的一些體制和制度還不盡完善,使社會抑制職務犯罪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減,從而增強了那些意志比較薄弱的稅務人員的僥幸心理和投機心理,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犯罪。一是財政體制缺陷。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支定收」的財政體制,導致稅收工作陷入「計劃或任務治稅」,在稅收工作中,主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將收入計劃作為考核、評價稅務機關工作的首要條件,當稅收計劃與依法治稅相矛盾時,依法治稅反而服從於稅收計劃,致使收過頭稅、貸款繳稅、虛報虛收,或者有稅不收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干擾了依法治稅。二是稅務系統的體制缺陷。我國目前稅務系統實行垂直領導,導致上級難以有效監督下級,下級事實上「無權」監督上級;同時,在條塊分割狀態下,縣市級稅務部門自由活動的空間過大,容易引發稅收執法隨意性和權力濫用。三是權力體制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權力過分集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圍繞提高經濟效率進行了以放權為主的權力體制的改革,但傳統權力結構卻沒有相應調整,權力只是在集權的結構中大量下移,由上級的集權形成眾多的大大小小缺乏制約和規范的小集體、小單位甚至是個人的集權。四是稅制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稅負不均。由於稅率不等,評估標准掌握在少數稅務幹部手裡,他們憑藉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撈取個人好處;或以稅換賄,以賄減稅;或與納稅人相勾結,共同私分稅款、滯納金;或收人情稅、開人情發票等。
(三)法制根源
我國現行法制對預防稅務職務犯罪還存在許多缺陷:一是在預防環節的立法相當薄弱,缺乏超前性和預見性,對一般稅收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一般稅收違法行為轉化為稅務職務犯罪的抑制性不強。如《監督法》、《公務員財產申報法》、《反貪污法》等均未出台。二是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中對罰款規定的彈性過大,導致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過大,為一些掌權者以權謀私提供可能。如「處欠繳稅款0.5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等模糊性界定。三是稅務部門內部的執法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在稅務執法過程中,徵收、管理、稽查、審理、復議等執法環節名義上應當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但由於保障機制不力,沒有人願意去負責任地實施制約或監督。稽查部門發現管理部門的違法犯罪行為或管理部門發現稽查部門的違法行為,一般沒有人願意指出、反映,審理或復議部門發現管理或稽查部門的錯誤,一般只是要求糾正,沒有單位或部門去追究責任,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好人主義局面。此外,一些稅務人員(尤其是基層一線稅務人員)缺乏法律知識或法制觀念滯後,也是導致稅收執法權異化的重要原因。四是稅務部門內部制訂的某些規定製度與有關法律法規不盡一致,造成職務犯罪。
三、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對策
從上述分析看,在新的形勢下,要從源頭上預防稅務職務犯罪,減少稅務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應採取以下對策:
(一)嚴格執行《征管法》,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執法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稅務收征管法》是稅務部門最重要的執法依據。它根據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的精神,在擴大稅務機關執法許可權的同時,加大了對稅收執法權的監督和制約,明確規定稅務機關應加強內部監督並依法接受納稅人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因此,各級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要嚴格貫徹執行《征管法》,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執法監督,特別是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點人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地減少稅務行政、執法中的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避免濫用職權,滋生腐敗。
1、落實稅收執法責任制,推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實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是依法治稅的具體要求,也是堵塞征管漏洞、促進廉政建設的客觀需要。各級稅務機關的「一把手」,應為本單位的執法第一責任人,要將執法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一要按照管事的要求明確每一個稅收執法崗位和每一名稅收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包括工作職責、辦事規則程序、許可權范圍、具體標准、處理時限等;二要在稅收徵收、管理、檢查、復議等各個工作環節中,明確部門和個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考核指標;三要通過CTAIS系統、金稅工程加強執法崗位責任制考核。同時,建立以執法過錯責任制為突破口,對稅務人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產生的違法或者不當的稅收執法行為,尤其是人為造成納稅人稅負明顯不公等情況,實行執法任追究制直至過錯責調離執法崗位,以增強稅務人員嚴格執法的責任心,克服當前稅收征管改革中出現的「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弊病。
2、著力加強檢查監督,實現預防的關口前移。實踐證明,監督檢查是防止權力濫用的關鍵。稅收執法權異變害怕檢查,稅收執法中的腐敗害怕監督。一些單位的稅收執法環節中的瀆職侵權違法犯罪問題之所以時有發生,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認真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因此,各級稅務機關一方面要通過經常性的檢查,對稅收執法權的運行實施全過程監督,確保權力運行到哪裡,對權力的規范和制約也就延伸到那裡,從而做到把問題盡可能地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要針對稅收執法工作中容易發生瀆職侵權違法犯罪行為的重點環節,大力加強執法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予以嚴肅查處,使稅收執法人員懾於法紀後果而不敢濫用稅收執法權。
(二)深化體制、制度的改革創新,強化權力制約,讓稅收執法權在規則內運行
當前,主要是針對那些容易產生腐敗、導致職務犯罪的環節,加快推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防止權力的異化和濫用。體制創新的重點是限制職權,讓職權在規則內運行,其目的之一是對權力的合理配置,並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實現最佳的最有效的控制和預防職務犯罪。因此,在進行體制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應從制度安排、規則設計、具體操作等方面來科學設置和管理稅收執法權,實現控制、防止稅收腐敗和稅務職務犯罪的最佳的綜合效果。一是改革現行「以支定收」的財政體制,實現由「計劃或任務治稅」向「依法治稅」的轉變,只要稅務機關確實依法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和上級機關均應實事求是地調整收入計劃,嚴格做到依法治稅。二是完善稅收執法權力體制,強化制約監督,進一步落實「上收執法權、分解執法權、制約執法權、規范執法權」的要求。三是深化稅制改革,公平稅負,統一稅率,使不同所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從而消除滋生稅務職務犯罪的稅制因素。四是深化征管制度改革。對稅收稽查的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實行機構、人員、職責三個方面的明確分離,切實健全相互制約和監督的體系;推行辦稅公開制,完善評估標准,增強稅收執法權運作的透明度,減少稅務人員特別是基層徵收分局(所)長以稅謀私的籌碼。五是以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為契機,在「精兵簡政」的同時,逐步實現「高薪養廉」的經濟保障機制,使稅務人員不想「貪」,也不必「貪」。
(三)強化立法的預防功能,夯實預防稅務職務犯罪的法治基礎,實現以法治腐
要實現預防職務犯罪的法治化,必須要加強預防的立法工作,把預防貪污腐敗作為立法的重要內容,通過修改、修訂、補充原有法律法規,創制新的法律,形成權力制衡、程序規范、責任明確、監督有力的預防法律體系,為積極預防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當前,一是應加快《國家公務員法》、《政務公開法》、《反貪污賄賂法》等預防環節的立法,體現立法在預防職務犯罪方面的超前性、預見性,突出立法的預防功能。二是應加強對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中有關預防職務犯罪內容的修訂和創制,使稅收執法權的運行程序、運行監督更加明確和具體,以便於操作,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如對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中的罰款規定進行細化、量化,合理控制自由裁量權,鏟除滋生稅收腐敗的法制因素。三是在制訂內部的規章制度是要充分考慮其與相關法律法規的竟合,避免出現歧義或相互抵觸的地方。
(四)深化稅務執法隊伍教育,強化基礎預防,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預防職務犯罪,教育是基礎。當前,對稅收執法人員應著力加強三個方面的教育: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黨和國家新一屆領導人務實、親民的作風來教育和啟發稅務人員,引導稅務執法人員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政績觀,正確把握權力觀,增強防範意識,避免職務犯罪。二是稅務職業道德教育。要教育稅務人員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增強事業心、責任感以及為納稅戶服務的觀念。三是法紀教育。要對徵收、檢查、管理、復議等各個環節的執法人員進行《征管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和新《刑法》以及其他涉稅法律法規的系統培訓,以提高稅務人員的執法水平,防止執法隨意性和權力濫用。

2. 關於隱私的演講稿

隱私和隱私權

隱私,是指個人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而不願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擾的私人事項,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⑴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肖像、住址、電話、E-Mail等;
⑵個人私事,包括婚戀、避孕、墮胎、收養、疾病等;
⑶私人領域,如身高、體重、三圍、日記、卧室等。

隱私權,又稱「寧居權」、「獨處權」,是指個人有依照法律規定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害的權利。這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公民對於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人事項,有權要求他人不打聽、不搜集、不傳播,也有權要求新聞媒介不報道、不評論以及不非法獲得。
二、是公民對於自己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私生活,有權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擾,包括自己的身體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區域不受侵入、窺探等。

隱私權具有以下特徵:
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是自然人個人的私的權利,並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實際上就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

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私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

3、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隱私權的保護並非毫無限制。應當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當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依公共利益的要求進行調整。

當隱私涉及共同利益、公共需求、政治利益時,法律就要偏向於後者,因為它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從長遠來看,根本上也符合隱私權主體的利益。恩格斯曾經指出:「個人隱私一般應受到保護,但當個人私事甚至陰私與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發生聯系的時候;個人的私事就已經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私事,而屬於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受隱私權的保護,應成為歷史記載和新聞報道不可迴避的內容」。

來自: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一、國際人權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二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享有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和攻擊。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七條規定:「一、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非法攻擊。」一些區域性人權公約也有類似規定,國際人權法所保護的公民隱私與國內法所保護的公民隱私在基本內容方面是相同的,但是前者更偏重於對國家行為的規范:

(1)政府機構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隱私,任何國家機關非法侵害本國公民隱私權的行為,都是應當受到禁止的,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國家作為公約或者條約的簽字國應當通過國內具體法律制度之設定,使隱私得到切實的保護。

二、憲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絕大多數國家憲法都直接或間接規定了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內容,尤其是對居住不受非法侵擾、通信秘密受保護之規定很普遍。憲法中關於隱私權保護的直接或間接規定,也是其他法律從不同角度對隱私權保護提供了依據。

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上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憲法的這一條規定可認為是對隱私權的直接確認與保護,並且明確禁止兩種侵害私生活安寧的侵權行為: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憲法的這條規定,為刑法和民法對公民私生活安寧之分別保護,提供了依據。

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究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這條觀包括對公民通信兩個方面的保護,一是對通信自由的保護,二是對通信秘密的保護。前者屬於自由權的范疇,後者則屬於隱私權的范疇。

三、刑法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刑法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隱私」或「隱私權」等概念,但其中的幾個條文可以理解為包括了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這是一條宣示性的規定,反映了我國刑法對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的一般態度。如果其他法律法規將隱私權解釋為身權之一部分,隱私權也就當然受刑法的保護。

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非法管制他人,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搜查或侵入他人住宅,屬於侵犯公民隱私的情形之一種,對公民個人私生活的侵入。刑法的這一條規定有利於公民私生安寧的保護,也可看作是對我國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具體化。

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隱匿一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郵電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隱匿、毀棄他人信件,屬於侵犯通信自由權利的行為。而私拆他人信件,不僅侵犯了他人的通信自由權利,也毫無疑問侵犯了他人通信秘密的權利,屬於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權的行為。

四、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法院開庭進行民事審判,是一種行使國家公權的活動。當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會提出一些證據,法院也可能依職權收集證據。這些證據可能會涉及個人,包括當事人和案外人的隱私。於此情形,有關當事人得請求「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允許。人民法院也可主動裁定某些證據不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以保護當事人或案外人的隱私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有多個條文涉及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控告人,檢舉人不願公開姓名的,在偵查期間應為其保密;第六十四條規定,被告人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第七十九至八十三條規定,搜查必須有合法手續。

五、民法的有關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民法通則沒有直接規定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但由於一般性地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到法律保護,這便為司法解釋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一般認為,隱私權應當屬於人格尊嚴的一個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中再次強調指出:「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文中有披露隱私的內容,致使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這一司法解釋在總體上與前述司法解釋相仿。

嚴重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包括:

(1)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包括非法搜查行為;
(2)嚴重侵犯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行為;
(3)有關專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要求或行業管理法規,泄露業務上知悉的他人隱私而給受害人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4)其他嚴重侵害隱私權造成受害人人格尊嚴重大損害及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六、其他法律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律法規中也有從不同角度保護隱私權的規定。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予以特別保護;調整房東與承租人關系的法律法規對承租人的隱私給予保護;有些國家有關計算機與數據的立法對公民的隱私予以保護。由於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常成為侵犯隱私的主體,所以國家賠償法中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由於新聞媒介常成為侵犯隱私的主體,一些國家的新聞立法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勞動立法應當對工作場所的隱私權保護與限制問題作出相應規定。此外,法律對醫生、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的職業規范也作出特別規定。

來自:金棟法律咨詢

-----------------------------

什麼情況是侵犯了隱私權?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行為屬於侵犯隱私權: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經bmk333查找相關法律資料,我國法律涉及隱私權內容主要有如下條款,列出供大家參考: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
日期:1990-12-05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158.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原139條)
159.以侮辱或者惡意醜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可以認定為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16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原140條)
161.公民死亡後,其名譽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受到損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訴訟。
162.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原141條)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3. 關於宣傳法制教育的中學生國旗下演講稿

中學生法制教育資料

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到各種新鮮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你們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們是否想過你們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受到法律約束,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誰違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懲罰。

一、什麼行為是犯罪的行為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一)犯罪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即犯罪具有社會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律的行為,即犯罪具有刑事違法性(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我國《刑法》第17條做了年齡及犯罪行為種類上的限制。《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意思就是凡年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任何一種的犯罪行為,都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在我國,已滿十六周歲的人,因體力、智力已相當發展,並有一定社會知識,已具有分辯是非善惡的能力,因此,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實上的識別能力,但由於年齡尚小,智力發育尚不夠完善,缺乏社會知識,還不具有完全識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只有犯以上規定的八種犯罪,才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法律對未成年人加以保護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懲罰。如果實施犯罪行為時年齡雖未達到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國家法律還是有懲罰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處罰、送勞動教養、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等等。

二、如何加強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未成年孩子對犯罪的自我防範,除以上講的,還必需懂得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第一、中學生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中學生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中學生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樣、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自覺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4. 有沒有關於酒駕的演講稿什麼的 大概2到3分鍾吧 例子多一點 最好是名人的例子 急!!!

近期接連發生的「酒駕肇事」案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暴露出我國相關立法規制的嚴重缺陷。基於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我們應當積極尋求對「酒駕」危害行為的刑法立法完善對策。具體來說,可以考慮通過修正現有交通肇事罪法條、增設新的罪名、完善刑罰設置等方式改進現有刑法立法規定,從而有效地遏制「酒駕」等危險駕駛案件的發生。
2009年9月8日,「成都孫偉銘醉酒駕車案」、「廣東黎景全醉酒駕車案」分別由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終審判決,對被告人孫偉銘和被告人黎景全分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均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最高人民法院當天就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這兩起案件的審理結果,並支持這兩起案件的二審判決。這兩起案件作為我國接連發生的一系列惡性「酒駕肇事」案件的典型代表,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酒駕肇事」案件不同於一般的交通肇事案,其嚴重危害了公共安全,也暴露出了我國相關立法規制的缺陷。我們認為,為有效地懲治「酒駕肇事」行為及其他「酒駕」危害行為應當針對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參考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積極尋求相應的刑法立法完善對策。
2010年5月9日5時36分許,陳家飲酒後超速駕駛英菲尼迪牌小型轎車,在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建國門外大街永安里路口,違反交通信號,直接撞上前方等候交通信號放行的菲亞特牌小型轎車,繼而又撞向正常行駛的639路公交車左前側。陳家棄車逃逸,事故造成菲亞特車主陳偉寧及6歲女兒珠珠死亡,陳偉寧的另一雙胞胎女兒珍珍因不在車上,倖免於難,陳的妻子王輝重傷。

公訴機關認為,陳家明知酒後不能駕駛機動車,卻違反交通法規駕車超速行駛,致兩人死亡、一人重傷,嚴重危害了公共安全。陳家在本案中涉嫌四項交通違法,一是酒後駕車,二是闖紅燈,三是肇事逃逸,四是超速行駛,以此為基礎,檢方對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提起公訴。

據了解,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交通肇事罪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交通肇事罪的刑期為3-7年有期徒刑,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期則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

一、完善刑法立法治理「酒駕」危害行為的根據

對於「酒駕」危害行為,我國刑法立法完善的根據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社會發展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增長勢頭強勁。僅就北京市而言,近年來機動車的保有量保持較高增長速度,2006年小汽車增長量就超過40萬輛。目前雖有降低,但今後仍將以10%的較高速度增長。[1]同時,人口增長並沒有停滯,目前北京市人口數量已經達到1633萬,並以每年40萬至50萬人口的速度增長。[2]再加上我國城市交通設施基礎建設滯後,設計不夠合理,駕駛員及行人的交通安全觀念缺乏,導致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這就為交通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大程度規避交通風險成為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重要課題。[3]我國1997年《刑法典》關於交通肇事罪的規定相對於1979年《刑法典》來說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對於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和惡性交通事故的頻發預見不夠,需要及時調整。

(二)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我國交通事故頻發。據公安部統計數據,僅2008年1至9月,全國營運車輛肇事共導致1.9萬餘人死亡。盡管中國汽車保有量約佔世界汽車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佔世界的16%。[4]同時,無視交通管理法規而酒後、醉酒駕車造成嚴重後果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如廣東佛山黎景全案、四川成都孫偉銘案等均屬嚴重醉酒駕駛造成多人死傷的惡性案件。而我國現有立法對於酒後和醉酒駕駛的處罰力度過輕,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一般的酒後駕車處罰只是暫扣一到三個月的駕照。對於醉酒駕車,也只是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暫扣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機動車駕駛證。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不構成犯罪。1997年《刑法典》規定的交通肇事罪僅限於過失犯罪,一般情況下最高也只能處三年有期徒刑。現有關於交通肇事罪的規定也沒有預見到交通肇事後連續沖撞情況的出現,以及類似案件的頻繁發生。各地司法機關對於此類案件的處理也並不完全一致,亟需立法統一規范。

二、完善刑法立法治理「酒駕」危害行為的原則

治理「酒駕」危害行為,刑法立法的完善主要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立足於現實需要

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律應當以經濟為基礎。完善「酒駕肇事」案件的相關刑法規定,有效地治理「酒駕」危害行為首先要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考慮,從我國當代交通狀況與交通安全背景下以刑法遏制「酒駕」犯罪的現實需要出發。

(二)總結既往的司法經驗

治理「酒駕」危害行為的刑法立法完善,應當注意總結以往的司法經驗。當前,我國在「酒駕肇事」案件的司法處理上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如根據主觀心態的不同,對「酒駕肇事」案件分別按照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理。2009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成都孫偉銘醉酒駕車案」和「廣東黎景全醉酒駕車案」的二審終審判決為契機,統一了醉酒駕車犯罪案件的審理標准,強調今後對醉酒駕車,肇事後繼續駕車沖撞,放任危害後果的發生,造成重大傷亡,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應當依照《刑法典》第115條第1款的規定定罪處罰。[5]因此,治理「酒駕」危害行為的刑法立法完善,應當反映司法實踐經驗,強調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判斷行為人的主觀心態,予以不同的認定。

(三)適當參考借鑒國外立法例

關於懲治「酒駕」危害行為,國外已有一些成功的立法經驗,我們應當適當參考借鑒。如日本在刑法中規定了危險駕駛致死傷罪,該罪主要包括酩酊駕駛致死傷罪、超速行駛致死傷罪、無技能駕駛致死傷罪、妨害駕駛致死罪和無視信號致死傷罪。[6]韓國於2009年修訂《道路交通法》,新增加了醉酒駕駛車輛罪和拒絕酒精檢測罪兩項罪名。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醉酒狀態下駕駛車輛。警察在有相當理由可以認定當事人屬於醉酒駕駛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酒精檢測。測定駕車人是否屬於醉酒駕駛的標準是其血液中酒精濃度的含量是否在0.05%以上。[7]在惡性交通事故頻發的情況下,烏克蘭專家和議員也提出應當把交通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層面。2008年9月烏克蘭議會通過交通安全法修正案,界定了處罰和判決的行為主體、處罰行為的界定和許可權的劃分。2009年5月烏議員再次提出修改交通安全法的提案,直接提出要對酒後駕車和拒絕進行酒精測試者追究刑事責任。[8]英國《1988年道路交通法》中也規定有酒後駕駛罪,主要包括由於酗酒或吸毒不適宜開車時駕駛或企圖駕駛機動車輛罪,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預定標准駕駛或企圖駕駛機動車輛罪,以及在上述不適宜狀態下疏忽駕駛致死罪。[9]此外,芬蘭、德國等國的刑法也都規定了類似的罪名。這些規定對於遏制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給本國公共安全帶來的威脅起到了明顯效果,我國在治理「酒駕」危害行為而完善刑法立法時,可以適當借鑒。

三、完善刑法立法治理「酒駕」危害行為的構想

我們初步思考,為了有效地遏制「酒駕」危害行為,我國刑法立法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完善:

(一)修正現有交通肇事罪法條

我國1997年《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的刑罰設置整體較輕,一般的交通肇事行為,即使致人重傷、死亡,也只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後逃逸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才可能被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對於部分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還可以適用緩刑。而其他國家對於交通肇事行為設置的法定刑一般較重,如在日本危險駕駛致人死傷的可能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在英國,酒後駕車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可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因此,為了遏制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可以考慮提高我國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的刑罰規定:將交通肇事罪基本構成的刑期由現在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提高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由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由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提高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增設新罪名

針對我國惡性交通事故頻發、威脅公共安全、現有交通肇事罪不能應對的現狀,有人提出應在刑法中增設「危險駕駛罪」。但有人認為,對於「危險駕駛罪」的增設應當慎重考慮,打擊「危險駕駛」行為應以事先預防為主,不一定非要增加「危險駕駛罪」。也有人認為,可以考慮通過增加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檔次,細化交通肇事罪的內涵,將該罪納入到重罪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10]

我們認為,上述主張都有一定合理性,但基於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和遏制「酒駕」危害行為的需要,並借鑒國外立法經驗,可以考慮增設新罪名對危險駕駛行為進行刑法調控。這是因為:

第一,降低社會風險的需要。現代化的發展給社會共同體的生活帶來各種風險,刑法須對這種應受處罰的風險狀態及時地進行否定性評價,尤其是在涉及公眾安全的交通等領域刑法應根據需要提前介入。現階段我國「酒駕」行為已經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為控制「酒駕」給社會公眾帶來的風險而及時進行刑罰威懾應當成為立法完善的首要理由。

第二,交通肇事罪的規制范圍和效果有限。在「酒駕」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下,行為人主觀心態多為間接故意,在性質上不同於交通肇事罪的過失。所以,通過調整交通肇事罪刑罰的方式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此外,交通肇事罪作為過失犯罪,70%以上被法院判處緩刑,有的法院判緩刑率高達90%以上,這會給民眾造成「以錢買刑」的錯覺,刑罰的威懾力有限,難以滿足預防和控制「酒駕肇事」犯罪的需要。

第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置「酒駕」案件不具有針對性。現有立法對於「酒駕肇事」行為雖然可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進行懲治,但該罪並不是針對醉酒駕駛行為專門設立,對於多數危害結果並不是特別嚴重的「酒駕」肇事行為來說,其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罰明顯過重。而且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本身也有「口袋罪」之嫌,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尚有爭議。

第四,國外有關於懲治「酒駕」危害行為的立法經驗可供借鑒。「酒駕」案件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常見多發,在世界各國皆然。一些發達國家對此問題採取了較為嚴厲的刑事政策和刑罰對策,多設置行為犯或危險犯,刑法介入時間較早且法網嚴密,效果也顯著。因此,合理借鑒國外立法經驗,將有助於我國刑法的完善。

第五,危險駕駛行為多樣,亟待刑法全面調整。實踐中危險駕駛的行為不僅有醉酒駕駛行為,還有吸毒駕駛、嚴重超速駕駛等,這些行為同樣危害到公共安全,應當將其納入到新增罪名中來。實踐中危險駕駛後拒絕檢測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外國也有可資借鑒的立法經驗。所以我們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增設危險駕駛犯罪,將酒後駕駛、吸食毒品後駕駛、嚴重超速駕駛以及以其他危險方式駕駛機動車輛等行為規定為犯罪,並將抗拒檢測的行為規定為從重處罰的情節。

我國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是結果犯,造成嚴重結果才構成犯罪,這顯然不利於對「酒駕」危害行為案件的處理。雖然我國過去強調過失犯罪都是結果犯,但是《刑法修正案(七)》第11條動妨害植物防疫檢疫罪中則包括了「危險」狀態,反映出刑法立法對於過失危險犯的接納傾向,在理論上被認為是我國刑法對危險犯立法的新進展。立法如此規定是基於對公共利益的保護,而危險駕駛行為所危及的公共安全就更涉及到公共利益保護問題。因此,可以考慮將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醉酒駕駛、吸毒後駕駛、嚴重超速駕駛嚴重違規(如闖紅燈)等行為規定為危險犯。當然,危險犯的范圍不宜過大,只應限於醉酒等危險駕駛行為,對於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酒後駕駛行為,按照交通管理法規處罰即可。

由此,我們建議在刑法中增加「危險駕駛罪」。其基本犯為危險犯,只要危險駕駛,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也構成犯罪。危險駕駛故意或者過失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共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為結果加重犯。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在《刑法典》第115條後增加1條:

「第115條之1:有下列危險駕駛行為之一,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

(一)醉酒後駕駛的;

(二)吸食毒品後駕駛的;

(三)嚴重超速駕駛情節嚴重的;

(四)其他危險駕駛行為情節嚴重的。

危險駕駛致人重傷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

危險駕駛致人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巨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

過失犯第二款罪的,處……。

過失犯第三款罪的,處……。

危險駕駛人員抗拒檢測的,從重處罰。

犯本條罪者犯罪後真誠悔罪、積極賠償、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11]」

其中,「情節嚴重」和「其他特別惡劣情節」主要指行為人肇事後逃逸、血液中酒精含量嚴重超標,超速過高等情節。

5. 法律在我心中演講稿

打擊侵害校園犯罪 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同學們: 近幾年來,侵害校園的案件以及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學校正常的學習、教學秩序。我們一方面對侵害校園的犯罪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園治安環境的整治的工作,提高自我防衛能力。我今年所要講的題目就是《嚴厲打擊侵害校園犯罪,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一、侵害校園犯罪的主要類型。
我們先來看一下,涉及到侵害校園的案件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1)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秘密手段(比如採取爬窗入室、乘人不注意、熟睡之機),盜取別人的財物,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小偷」、「扒手」等。依照我國刑法規定,盜竊數額較大的(1500元以上),要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或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15000元能以上),要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要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如: 1、 陳某某用盜竊的錢財用於上網聊天案。陳某某就讀於尤溪縣晨光高級中學,染上了吸煙、喝酒的不良習慣,且嗜好上網聊天,不但父母所給的零花錢使用殆盡,還向同學借錢,當被告人陳章惠無法從父母取得更多的零花錢時,就起了盜竊他人財物,賣錢消費、還債的邪念,從而走上了犯罪道路。2002年1月3日晚,被告人陳章惠竄至尤溪縣城關鎮玉帶橋大酒店門前,將他人停放在該處的一輛「力帆」牌100型摩托車盜走,陳某某在騎車逃跑過程中被失主發現,被扭送至城關派出所。2002年3月間的一天晚上,某某陳竄到尤溪縣西城鎮城西開發區陳學鶼的殼子房內,把陳學鶼的2扇鐵門盜走,後被告人陳章惠把該所盜得的2扇鐵門賣給西城鎮七口街的廢品收購站,得款人民幣50元。2002年6月間,陳某某多次竄到尤溪縣西城鎮城西開發區陳學鶼的殼子房內,把陳學鶼的鋁合金框8個(價值摺合人民幣1210元)盜走。被告人陳章惠先後將所盜得的鋁合金框賣給西城的兩家廢品收購站,得款人人民幣470元。被告人陳章惠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秘密手段,盜竊他人的摩托車、鐵門和鋁合金框等財物價值摺合人民幣4510元,盜竊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被判處管制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2) 搶劫罪 :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劫取他人財物的。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搶劫罪的,要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如果具有以下幾種情形的,要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入戶搶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持槍搶劫的、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涉及到侵害校園的主要有在校學生進行搶劫或者進入校園進行搶劫,如: 陳某某和蘇某某是尤溪縣城關某校學生,兩人法制觀念淡薄,經常逃學在外遊玩。2000年10月、11月間,經社會青年鄭某某的勾邀,連續搶劫作案三起。2000年10月27日,鄭某某和蘇某某騎摩托車經過尤溪縣中仙鄉一公路段時,鄭某某發現有一輛東風牌汽車往劍溪村方向行駛,即提出搶劫該車駕駛員財物的犯意,蘇某某表示同意。鄭某某和蘇某某超過該車,把摩托車停在公路中間,攔下汽車,鄭某某以要養路費為由和蘇某某搶走該車司機人民幣700元和手機一部。2000年11月3日晚,鄭某某勾邀蘇某某騎摩托車竄至中仙鄉玉溪村路段,攔下一輛永春的貨車,鄭某某以貨車司機按喇叭不停,被水濺一身為由,對司機進行脅迫,要司機拿出錢來,兩人共搶走人民幣444元和車用收錄機一台;2000年11月10日晚,鄭某某勾邀蘇某某和陳某某,三人攜帶木塊、繩子,騎摩托車竄至尤溪縣中仙鄉劍溪村水庫路段,攔下永春一輛貨車。三人搶走司機人民幣1100元、傳呼機2部,三人還把司機的衣服脫光並將司機綁在公路附近的樹頭上。隨後,鄭某某提出搶走該貨車,並駕駛該車准備往福清出賣被抓獲。鄭某某、蘇某某、陳某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五年和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
(3) 故意傷害罪 :是指侵害他人的身體健康,採用暴力毆打、用刀具器械砍刺等方法,造成他人輕傷、重傷、傷殘等。根據我國的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發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刑徒刑或者死刑。案例有: 街面中學學生故意傷害案。2001年8月15日晚,街面中學學生李某某因手被紀某某劃傷一事,把紀某某叫到該校學生宿舍背後的路上,向紀某某索賠醫葯費5元。因紀某某不肯賠償,李某某便朝紀某某身上踢一腳,與李某某一起的嚴某某則從地上拾起一根木棍,朝紀某某的身上打去,打中紀某某的左腰部,致紀某某脾破裂,經法醫鑒定,紀某某的傷屬重傷。嚴某某構成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並和李某某共同賠償人民幣47369.55元。
(4) 尋釁滋事罪:是指在主觀方面為故意,犯罪動機是為了逞強爭霸,顯示威風;有的是為了發泄不滿情緒,報復社會;有的是為了開心取樂,尋求精神刺激,獲取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在客觀上表現為: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嚴惡劣的(多次隨意毆打他人取樂,或者毆打他人致傷);2、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4、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有上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案例有:後樓中學蔣某某尋釁滋事案。蔣某某尋釁滋事案。蔣某是個獨生子,6歲那年因為淘氣不小心從二樓摔至地上,造成頭顱前骨破裂,經醫院搶救,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頭顱前骨不能硬化,該處顱骨軟如皮膚、如豆腐,只要用手輕輕一按,則會陷及腦漿,因此蔣某成為殘疾人。本來對蔣某非常疼愛的父母,此後對蔣某更是愛護有加。從小學到初中,同學、老師知道蔣某是殘疾人,都讓他三分,生怕不小心觸及蔣某的豆腐頭,惹禍上身。但蔣某卻認為自己有威信,是「大哥」,經常在校園里滋事。冬天,他經常把學生宿舍的棉被抱到學校背後的山上,躺在棉被上曬太陽。1999年10月10日晚,蔣某騎著自行車經過校門口,該校一名白頭發老師看蔣兩眼,蔣某認為這個老師看不起他,於是就於次日晚23時邀集一名社會青年要找白頭發老師算帳。在校門口遇到該校林老師,蔣某問林老師白頭發老師在哪裡,當林老師回答沒看見時,蔣某就動手毆打林老師,被旁人勸住,林老師乘機避開。蔣某隨後跑到校門前的飲食店裡拿了一把柴刀,沖進學校找林老師算帳,柴刀被該校的陳老師搶下。蔣某某又找了一根木棍,沖到教師宿舍樓,就用腳踢壞教師宿舍門,用木棍打碎宿舍窗戶玻璃。蔣某被當場抓獲。1999年1月18日中午,蔣某某因不滿後樓中學學生楊傳園、楊為省罵他,就伙, 林治祥在後樓操場攔截楊傳園、楊為省,對他們進行毆打。蔣某因犯尋釁滋事罪,受到了刑罰制裁。
(五)敲勒索罪。
敲詐勒索是指以暴力脅迫、恐嚇要挾的手段,使他人產生心理上的恐懼而交出財物或者財產上的利益的行為。我國刑法規定,敲詐勒索數額較大的(1000元到3000元為起點),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1997年9月25日晚,被告人鄭甲(男,1980年11月18日出生,住尤溪縣新陽鎮某村)以尤溪縣第二中學學生陳某某講其壞話為由,勾邀被告人鄭乙(男,1981年8月11日出生,住尤溪縣新陽鎮某村)要毆打陳某某。當晚,被告人鄭甲、鄭乙把陳某某叫到尤溪縣第二中學附近的一拖拉機修理店旁,共同對陳某某施以毆打。後經在場的學生勸解,並叫陳某某請被告人鄭甲、鄭乙吃飯了結此事。陳某某因害怕繼續被打,只好許諾過三天給被告人鄭甲、鄭乙100元人民幣。1997年9月28日晚,被告人鄭甲、鄭乙竄到尤溪縣第二中學,將正在晚自習的陳某某從教室里叫出,帶到尤溪縣第二中學附近一拖拉機修理店旁,向陳某某索要同月25日陳天漣許諾給的100元錢,拿走陳某某身上僅有的5元人民幣。被告人鄭乙追問還有95元何時給,陳天漣答應等下個趕集日再給。被告人鄭乙還威脅陳某某:「以後嘴巴封密。」當晚,被告人鄭甲、鄭乙用所索要的5元購買兩包「富健」牌香煙。10月5日晚,被告人鄭甲、鄭乙竄到尤溪縣第二中學,將陳某某從教室叫到該校實驗樓背後空地處,向陳某某索要前次答應給錢的余額部分。當陳某某說沒錢時,被告人鄭甲、鄭乙各朝陳天漣的臉部打了一巴掌,被告人鄭乙還逼使陳某某在5分鍾內去借20元錢,送到本縣新陽鎮街道「三九」游戲機店,當晚8時許,陳某某到指定地點時,正好遇見同校學生鄭某某,便把事情經過告訴鄭某某。此時 ,已在指定地點等候的被告人鄭甲、鄭乙聽到陳與鄭的談話,被告人鄭甲、鄭乙便對陳某某施以拳打腳踢,被告人鄭乙還用煙頭燙陳某某的脖子,並叫陳某某次日要給30元。10月6日晚,被告人鄭甲、鄭乙又竄到尤溪縣第二中學將陳某某從教室里叫出。在教學樓的樓梯口,被告人鄭甲向陳某某要錢,陳某某因懼怕被打,便把身上的30元錢交給被告人鄭甲。當晚,被告人鄭甲、鄭乙將所索取得30元人民幣均分。後鄭甲和鄭乙構成敲詐勒索罪,被判處刑罰。
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一)我國刑法鼓勵公民積極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二十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鋟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上述的規定是對正當防衛的規定,希望同學們能拿起正當防衛的武器,積極同犯罪分子作斗爭。
(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的方法:
1、提高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們要多學點法律知識,弄明白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同時也有可能制止他人違法犯罪。
2、增強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為什麼侵害校園犯罪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團結起來,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如剛才所舉的犯罪分子侵入五中學生宿舍搶劫的例子,五六十個學生面對五個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竟然會束手無策,讓他們得逞,原因是他們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衛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門,宿舍門要隨時關好,錢財要妥善保管;二是要及時報告。一旦你自己或者同學遇到被不法分子侵害,以及同學有什麼不良的動向,要及時向學校老師或者保衛科報告,讓老師介入處理;三、外出要請假,夜行要結伴,讓同學老師知道你去哪裡,或者遇到問題有個照應,防止犯罪分子襲擊。

6. 五分鍾演講稿刑法與進步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7. 關於禁毒的資料

一、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現在:

1、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問題誘發其他違法犯罪,破壞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

3、毒品問題滲透和腐蝕政權機構,加強腐敗現象;

4、毒品問題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染上毒癮的人一般存在的跡象:

1、在家中或單位偷竊錢財、物品,或突然頻頻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錢;

2、長時間躲在自己房間內,或遠離家人、他人,不願見人;

3、外出行動表現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縮的瞳孔,在不適當的場合佩戴太陽鏡;

6、面色灰暗、眼睛無神、食慾不振、身體消瘦;

7、為掩蓋手臂上的注射針孔,夏季穿著長袖襯衣;

8、情緒不穩定、異常的發怒、發脾氣、坐立不安、

9、經常無故出入偏僻的地方與吸毒者交往。

(7)刑法演講擴展閱讀:

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國家鼓勵對禁毒工作的社會捐贈,並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國家鼓勵開展禁毒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緝毒技術、裝備和戒毒方法。」

「國家鼓勵公民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

8. 各位大神,跪求一篇關於刑法方面的演講稿,謝謝!!

演講稿是什麼東西- -刑法范圍真大。。。

你去期刊網搜搜。。黏貼一下就好了嘛

9. 刑法與進步五分鍾演講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
深圳勞動法是不能超幾號發工資 發布:2025-01-16 08:10:44 瀏覽:90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