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58

民法通則58

發布時間: 2020-12-19 08:20:44

A. 民法通則58條與合同法52、54條的區別聯系

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為脅迫,欺詐或者乘人之威締結的合同是無效的合同。而根版據合同法第權54條規定,這些合同則是可撤銷的合同。所以合同法第54條與民法通則第58條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賦予了當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也意味著法官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合同中哪些條款應該撤銷,哪些條款應該保留,以及哪些條款應予以變更。如果我們看一下合同法第5條、第6條以及第7條的規定,那麼我們將會更加清楚的看到在民法通則與合同法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異。合同法第5條規定了公平原則,第6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第7條則規定了公序良俗原則。這種條款我們稱之為一般條款,因為公平、誠實信用以及公序良俗這些概念在法律中並沒有非常確切的涵義,對於其涵義的確定是法官所要作的。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中是沒有這種規定的,當然合同法中的這種規定同時產生了一種危險:法官在適用這種一般條款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因此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法官對同一個案件的不同的裁判。

B. 合同是簽了字就有法律效力

關於欺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無效。「對於意思表示不真專實的法律行為,民法確屬認其為無效,以保護意思受壓迫當事人的利益」 ,這種觀念源於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另一種觀點認為:其損害了國家利益的,無效;其損害了私人利益的,可以撤銷。

C. 《民法通則》第58條與《合同法》第52條的關系

1、規定范圍包含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是對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

2、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和《合同法》第52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通則58條規定的是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合同法52條規定的是合同無效的情況,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因此該兩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3)民法通則58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D. 合同法58條屬不當得利之債嗎

不是,不當得利在《民法通則》中規定的,《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回據,取得不當利益,答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E.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是怎樣規定的

您好,根抄據《民法通則》襲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F. 請問判斷合同無效的標准如何掌握

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違法的合同無效,但究竟這個「法」怎麼解釋,缺乏一個明確地判斷標准。所以過去,在判斷無效方面,常常就是把對這個「法」的解釋作一個擴大的解釋。不僅僅包括了全國人大的法律,而且包括了行政法規、規章,甚至各個地方規定的紅頭文件,都把它用來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標准。這樣一種擴大解釋,導致了我們審判實踐長期以來無效合同的范圍過於寬泛。合同法制訂以前,在很多地方,據我們了解,無效合同在整個合同案件里幾乎佔了50%以上,這個比例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么高的比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判斷無效的標准過於寬泛了。而宣告這么多的合同無效,它和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因為合同法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鼓勵交易,只有交易越多市場經濟才能繁榮,因為市場就是由交易構成的。宣告合同無效實際上就是消滅交易,所以它本質上就是不符合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鼓勵交易的原則的。而且宣告無效以後,還要恢復原狀、返還財產,已經履行的還要恢復原狀,這在實際上也是低效率的。所以正是考慮到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交易的發展,因此合同法在制定的時候確定的目標就是鼓勵交易的原則,同時明確要求盡可能的縮小無效合同的范圍。那麼我們合同法採取了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明確了判斷合同無效的標准,這就是合同法第52條專門規定無效合同就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把原來的民法通則58條違反法律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按照合同法第52條,不是泛泛的違反法律,而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是無效的。根據這樣一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又專門作了一個解釋。下面我就合同法52條所確定的判斷無效的標准以及結合最高法院的司法解談一下判斷合同無效的標准。 首先,判斷合同無效的標准首先必須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規才能用來判斷合同無效。法官在宣告一個合同無效的時候,只能在判決書里援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而不能直接援引規章包括地方性法規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說人民法院在宣告合同無效的時候,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這個解釋寫的非常明確,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不同意見,包括很多法官認為:是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判決書里都不能夠把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甚至作為參考都不行呢?我們覺得,如果在判決里要援引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那麼應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或者滿足這么幾個條件:第一,就是要考慮這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是不是有上位法的存在,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是根據上位法所制定的,是對上位法的具體的補充,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法官是可以援引來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的。比如說上位法對某個問題規制的非常原則抽象,而這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把它具體化,做了詳細的補充,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援引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第二,如果上位法授權地方或某一個部門對該法來作出解釋,而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完全是根據授權所作出的解釋,我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也可以援引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來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比如像票據法110條就規定了有關票據管理的一些規定由人民銀行來制定具體的辦法來進行解釋。所以人民銀行對有關票據管理方面的規定,它實際上是根據上位法的授權做出的規定,人民銀行依據侵權對有關票據管理所作的解釋,這是符合上位法規定的精神的,這個時候是可以援引規章來作為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的;第三種情況就是如果這些地方性法規、規章,它制定的目的是要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特別是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法律、行政法規對某一個問題沒有相反的規定或者沒有作出規定,這個時候從維護公共利益這個角度考慮,結合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來判斷合同無效,應當說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和依據的。 其次,按照合同法52條的規定必須是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的規定,在民法上可以分為任意性和強制性的規定。所謂任意性的規定就是指法律的規定可以由當事人通過約定來加以改變。對於任意性性的規定來說,當事人不僅可以通過約定改變這些規定,而且當事人的約定還要優先於法律的規定來適用。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的約定即使改變法律的規定也是合法的,所以不能認為違反規定就導致合同無效。我們的合同法主要都是任意性的規定,例如合同法規定交付標的物是所有權移轉的一個標准,對於這個規則,當事人可以通過特別約定來改變。例如,不實際交付,標的物還仍然放在出賣人那個地方,但是也可以發生所有權改變。如果當事人有這個特別約定,法律也尊重這個規定。對於任意性規范,法律完全允許當事人加以改變。那麼法律規定方面還有另外一種類型,就是強制性規范。強制性規范這是當事人不能改變的,違反強制性規范就有可能導致合同無效。這些強制性規范大都主要是體現在有關的行政法規裡面,特別是體現在有關的政府涉及到對各種經濟活動的管理以及審批等要求方面,這些規則大量的都是些強制性的規范。違反這些規定都有可能導致合同無效。 現在我們要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違反了所有的強制性規范都要導致合同無效?從我們國家實際情況來看,政府管理許多經濟事務,現在我們政府的行政權力非常強大,管理的事務非常多,而且非常具體,所以有關經濟管理方面的強制性規范非常多。但是,法院在審理有關合同糾紛的時候,是不是說凡是只要是違反了這些規則都要導致合同無效?我們覺得這確實是個需要討論的問題。如果把任何違反強制性規范的合同都當作無效合同處理,那麼,無效合同的范圍也仍然是非常寬泛的。所以,我們建議這個問題要進一步探討,對強制性規范也有必要作進一步的分類,可以考慮把這個強制性規范進一步的區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的強制性規范;另一類就是禁止性的規范(我們稱為效力性的規范)。對於一般的強制性規范來說,違反了這些規則,行政機關有權進行行政處罰。比如行政法規裡面規定,在建築工程承包里禁止承包人貸資建房、禁止營業執照的轉借等等。但是違反這些強制性規定不一定都有必要宣告建築工程合同無效。毫無疑問違反這些規定,政府有權處罰當事人,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它已經違反了政府管理的規則,已經侵害了行政管理的秩序,所以政府當然有必要進行處罰,但是這並不一定要使得交易本身要被宣告無效。我們有必要考慮,強制性規范裡面有大量的規則,但不一定都是和合同的效定聯系在一起的。法律設立這些強制性規則的目的並不是主要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主要是為了維護當事人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事人雙方都不願意繼續來使這個合同有效,並繼續履行這個合同的話,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宣告合同無效。比如說法律規定的售房必須要經過銷售許可才能售房,這個規則主要是為了維護交易當事人的利益,防止欺詐,但是如果交易當事人事後願意解除合同,而且也可以補辦登記的話,那麼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宣告合同無效。所以我們對一般的強制性規范,是不是一定要宣告無效這個還要具體分析,關鍵要看這個規則設立的目的是不是在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考慮違反了這個規則是不是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如果不一定宣告合同無效。但是另外一種就是我們說的效力性的規范,違反了效力性的規范,那麼要直接導致合同無效。哪一些是效力性規范呢?效力性規范首先時強行性規范,其次,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這些規范和合同效力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符合這些規則的將導致合同不成立或無效的,那麼這些規范就是我們所說的效力規范。同時還有一些規范盡管在法律法規裡面沒有明確規定說違反了它就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這些規則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那麼我們也可以把它歸入到效力性規范裡面去。所以我們的看法就是說對於強制性規則也有必要對它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僅以效力規范作為判斷無效的依據,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縮小無效合同的范圍,盡可能的鼓勵交易。比如說貸資興建,我們說貸資興建,違反這個規則的話,當然可以對承包人進行行政處罰,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不一定就是說這樣就使建設工程合同就宣告無效。它是一個強制性規范,但不一定宣告無效。這個合同可以繼續有效,貸資興建可以轉化為借貸或者借款關系。營業執照的轉借也不一定就要宣告無效,轉借營業執照以後可能轉化為一個代理關系。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進一步的研究強制性規范的性質,來進一步的確定是不是有必要宣告合同無效。

G. 請問《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的無效民事行為的七種表現形式是什麼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實施的 二、限制行為能力的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回一方以欺詐、脅迫的答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 六、經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2009年8月27日刪除) 七、以合同形式掩蓋違法目的的。

H. 民法通則 58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註:十六至十八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功;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據以上規定,若一個十五歲的未成年人口頭與某人商定購買力某人一輛摩托車,人們容易認為這個約定是無效的,因為這個合同的標的太大,且與該未成年人的的生活沒有多少關聯,可以認為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事實上,新合同法對這個問題有了較明確的回答,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兩種合同是絕對有效的:一,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純獲利益的合同。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其他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既在訂立時不能確定是有效還是無效。這些合同,要等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追認,法定代理人追認的,就是有效合同,若法定代理人明確表示拒絕追認或者經相對人催告後在規定期限內不答復的,視為拒絕追認,此時合同無效。
縱橫法律網-河南鼎榮律師事務所-徐會展律師

I. 民法通則58條第三款可以打合同無效的案子嗎

您好,民法通則58條第三款是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但是第三款的事由在合同領域,這幾種情況不是絕對的無效行為,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才無效,如果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只是可以被撤銷,撤銷後才歸於無效。因為《合同法》規定是可撤銷的合同,《合同法》後於《民法通則》制定,依據後法優於先法的原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故不能直接適用《民法通則》58條第三款的規定認定合同無效,但在民事法律行為的其他領域仍有適用餘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J. 合同法54條與民法通則58條

希望你滿意:《民復法通則》第制五十八條與《合同法》第五十四條間並不存在沖突。《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根據該法第五十二條是無效合同,這一點與違法合同、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合同不同,受害者只是受欺詐、受脅迫、被乘人之危的一方當事人,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受害方可以選擇合同有效的權利,可以撤銷或者變更合同而使合同無效。王澤鑒說:私法自治是民法之基本指導原則,而法律行為則為達成私法自治手段。法律行為之基本要義在於表意人得依其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上之效果。意思表示既足以創造當事人為規律自己社會生活之規范,則表意人決定其意思時,應有自由,否則將無以實踐私法自治之理想。因此表意人於決定其意思表示時,因被他人詐欺或脅迫,受有不當之干涉者,法律上即應有救濟之必要。(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卷,第3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熱點內容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2024-11-07 07:39:34 瀏覽:708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
勞動法關於報銷小孩拖班費用 發布:2024-11-07 07:02:26 瀏覽:704
法院曾磊 發布:2024-11-07 06:58:09 瀏覽:499
婚姻道德與法律 發布:2024-11-07 06:54:13 瀏覽:569
公路工程實驗室規章制度與實驗規程大全 發布:2024-11-07 06:22:19 瀏覽:603
老年人犯法兒女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7 05:58:37 瀏覽:280
化妝品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7 05:24:08 瀏覽:38
罪刑法定明確性 發布:2024-11-07 04:55:42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