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獨立的意義

司法獨立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0-12-19 10:07:22

司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司法的真正意義?這句話好像沒什麼意義,你所指的可能是指: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吧。

一、什麼是司法?

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在我國司法機關包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就是司法的意義!

二、司法獨立的含義

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

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1、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2、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

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三、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

(一)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在司法不獨立的情況下,當事人只要不服法院的裁判,就可以不斷地通過上訪改變對其不利的裁判;允許當事人向司法機關以外的機關和部門申訴,其結果可能是使一方當事人暫時獲得他原來的期望的滿足,但是另外一方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手段獲得自己願望的滿足,於是糾紛就這樣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最後獲勝的絕不是掌握真理或代表正義的一方,而是在訴訟方面更有耐心和更有毅力的一方。這樣不僅無法解決矛盾,反而促使矛盾的激

化,長期惡化下去,法律在廣大群眾的心中,只會一紙空文。

(三)司法獨立則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

通過獨立公正的審判,迅速有效地解決社會糾紛的數量和質量就是審判效果,以盡量少的時間消耗和物質的投入,實現更大意義上的公正已成為現代司法一個綜合的理想要求。司法獨立,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消除了許多不合法的影響裁判的因素,節約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並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裁判的公正和高效。

㈡ 美國司法獨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並分析其意義

別分析了 我國不會讓司法獨立的 真獨立了把領導人弄進去了怎麼辦?哪個領導人會給自己下個套 再說還是一黨執政 也沒反對黨來監督執政黨 在我國司法獨立不現實

㈢ 論司法獨立

論司法獨立

內容提要: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
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
義。司法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環節,要求圍繞這一中心進行必要的
制度重構。司法獨立和對司法的監督不存在根本性的對立,兩者的出
發點都是要實現司法程序和實體的公正,在堅持司法獨立的前提下完
善對司法的監督是處理好兩者關系必須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司法獨立制度構建司法監督

一司法獨立的含義概述
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關系著司法獨立原則的貫徹,而要全面正
確地理解司法獨立,必須知道什麼是司法。在其他國家,普遍的觀點
認為,司法、司法權和司法機關既不同於立法、立法權和立法機關,
也有別於行政、行政權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即審判機關或法院,司
法權即審判權或法院的職權,司法即審判。例如,美國《聯邦憲法》
第3條第1款規定:「合眾國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
設立的下級法院。」日本《憲法》第76條第1款規定:「一切司法權
屬於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設置的下級法院。」[1]正因為如此,司法
獨立也稱為審判獨立。我國學術界一般認為,司法機關有狹義和廣義
之分,狹義的司法機關指法院或國家審判機關,但對廣義的司法機關
的范圍認識卻不統一,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認為除法院
外,還包括檢察機關;第二種認為行使國家審判權、檢察權和管理司
法行政工作的機關都是司法機關;第三種認為除了第二種觀點以外,
還包括公安機關。綜觀我國高等院校中的所有法學教材,一致認為中
國法中的司法權既包括審判權,也包括檢察權,我國的司法體制也體
現了這一點,稱法院、檢察院為司法機關,這在中國是約定俗成的。
狹義的司法含義沒有爭議,也體現了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義,故本文
所稱司法採用狹義,界定為: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
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活動。
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
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
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
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
與激情。[2]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
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所以,筆者這樣表述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
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
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
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美國法學家亨利?米斯也認為:
「在法官作出判決的瞬間,被別的觀點,或被任何形式的外部權勢或
壓力所控制或影響,法官就不復存在了┅┅法院必須擺脫脅迫,不
受任何控制和影響,否則他們便不再是法院了。」[3]憲法從審判權
(狹義的司法權)運行的角度確定司法獨立原則,而亨利?米斯則精
闢地表述了法官獨立、法院獨立的重要性。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
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
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
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
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
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
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
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
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
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
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
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4]正因為如此,
絕大部分國家的司法獨立都十分強調這兩個方面,據對世界142部成
文憲法的統計,有105部憲法規定了司法獨立和法官獨立。[5]如德
國基本法第97條規定:「法官具有獨立性,只服從憲法和法律」;日
本憲法第76條規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獨立行使職權,只受本憲法和
法律的拘束」。保障法官獨立也是現代西方國家司法制度尤其是法官
制度的核心,對於法官的資格、任命、任期、薪俸、懲戒、免職、退
休等各個方面都作了詳細規定,主要的制度和措施有:一由法律家充
任法官;二高度集中的任命體制;三法官的身份得到法官不可更換
制、高薪制、專職制和退休制等制度的切實保障;四嚴格的彈劾懲戒
程序。[6]而我國,雖然法官法第八條與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為法官獨
立行使職責提供了保障,並也已正式簽署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
利國際公約》,承認法院內部實行法官獨立審判,以順應世界潮流。
[7]但實際上法官並未能夠獨立。不論是從法院的內部結構還是從審
判方式來看,包括上下級法院的關系及法官個人和法院的關系,中國
的司法制度基本上建立在機構獨立與統一的觀念之上,法官個人獨立
在整個制度中並沒有得到承認。
二司法獨立的意義分析
(一)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司法獨立作為司法活動的
一項原則,其本身又是由司法活動的本質所決定和要求的。所謂本
質,指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律。而事物總是在一定范疇之
內才能進行區別。按照現代政治學的劃分,國家的職能大致分為立
法、行政、司法三大塊。立法以議事、決策和立制為特徵;行政以命
令、統籌和執行為特徵;司法以中立裁判為特徵。這些不同的特點既
是不同事物的本質特點,又使這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而成為這一事
物,而司法活動不同於立法、行政活動的本質就在於裁判。耶林說:
「法律的立場,就如一位公正的調解人,是要評判所有互相競爭的需
要及主張。」[8]公正對於司法裁判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法哲學
家們通常認為公正在解決沖突這一特殊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價值」,
[9]而不公正的司法對一個法治社會的損害無比嚴重,「一次不公正
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
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10]為保證具有
如此重要價值的司法裁判的公正性,要求行使該權力的機關和個人必
須中立於爭執雙方,與爭執雙方及所爭執的問題沒有感情和利益的糾
葛,更不能從屬於或受制於其中的任何一方。美國學者福布森指出:
「不論成敗,也不論好壞,裁判總是法官的使命。不過裁判的正義總
是與中立者聯系在一起。」[11]確實,中立並不必然通向裁判正義,
但裁判正義必然要求中立,中立是實現裁判正義的必要條件,沒有裁判
的中立性,就不存在公正的判決。雖然中立與獨立不是同一含義,但實
現中立要求司法獨立。司法不獨立,卻從屬於或受制於他人,法官不
得不服從權勢者施加的種種壓力,司法豈能保持中立?裁判者的居中立
場一旦被動搖,公正的判決從何而來?我們知道,公正的裁判以裁判者
中立為必要條件,裁判者中立又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換言之,公
正的裁判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無法保障裁判者的獨立地位就不
能保證裁判的公正。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法院和法官不僅是私人之間所生爭執的公斷人,而且還是行政權力乃
至立法權力的「憲法裁決人」。[12]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
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
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在司法不獨立的情況下,當事人只要不服
法院的裁判,就可以不斷地通過上訪改變對其不利的裁判;允許當事人
向司法機關以外的機關和部門申訴,其結果可能是使一方當事人暫時
獲得他原來的期望的滿足,但是另外一方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手
段獲得自己願望的滿足,於是糾紛就這樣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最後獲
勝的絕不是掌握真理或代表正義的一方,而是在訴訟方面更有耐心和
更有毅力的一方。[13]這樣不僅無法解決矛盾,反而促使矛盾的激
化,長期惡化下去,法律在廣大群眾的心中,只會一紙空文,「三級法
院四個判決八年官司一張白紙」[14]的事例也將比比皆是,
法律的終極權威性將不復存在,法律不再是社會控制的有效手段,人
們將寄希望於非法律途徑解決本應按法律程序解決的問題,社會的動
盪不安可想而知。只有司法能夠獨立,才能在公民心目中形成權威,
法院才能成為任何團體和個人在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不公正待遇時的最
後選擇,獨立公正的審判,使敗訴方承認失敗並接受最後的結果,這
就緩和社會的矛盾和沖突,維護社會的穩定。
(三)司法獨立能夠使社會或人們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
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在資源有限的世界中,效益是一個公認
的價值。表明一種行為比另一種行為更有效當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一
個重要因素。」[15]在司法過程中,法院、當事人都要投入一定的
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它們構成了審判成本,而通過獨立公正的
審判,迅速有效地解決社會糾紛的數量和質量就是審判效果,以盡量
少的時間消耗和物質的投入,實現更大意義上的公正已成為現代司法
一個綜合的理想要求。司法獨立,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消除了
許多不合法的影響裁判的因素,節約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降低了
訴訟成本,並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裁判的公正和高效。顯然,愈接
近於獨立的司法愈有利於公平、效率的優化配置;反之,如果司法獨
立還只是一個遙遠的理想,司法效益的實現必將受到很大影響。
在司法改革的各個環節當中,司法獨立處於核心地位,猶如文章的中心
思想,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能偏離中心思想,同樣,司法改革的各項措
施都與司法獨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都圍繞並體現著司法獨
立的精神。可以說,司法獨立是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在
中國這樣一個缺乏司法獨立的歷史傳統並十分看重「關系」的國度,
司法獨立顯得尤為重要。當打官司被戲稱為「打關系」,我們在付之
一笑的同時,更應該挖掘這種不合理、不合法現象的制度根源。權大
於法,以權壓法的事例也並不鮮見,這些絕不是文明的法治社會所可
以容忍的。
黨和國家早已敏銳地認識到司法獨立的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鑒於我
國保障司法獨立的制度尚不健全,黨的十五大報告確立了依法治國,推
進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司法獨立制度的宏偉目標。實現依法治國方略,
司法改革是重點環節,不僅要改造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而且要引導包
括司法人員在內的廣大公民樹立正確的法律理念。雖然制度的改良不
能一蹴而就,但相對於意識形態的變遷而言,畢竟容易得多,況且制度
的建立必然有利於與之相適應的思想的推廣和普及。

三司法獨立的制度構建與設想
司法活動對於立法、行政而言,具有明顯的軟弱性和被動性。法院
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法官是在被動地適用法律。「行政部門不僅具
有榮譽,地位的支配權,而且執掌社會的武力.立法機關不僅掌握財
政,而且制定公民權利義務的准則。與此相反,司法部門既無軍權,
有無財權,不能支配社會的力量和財富,不能採取任何主動的行為。故
可正確斷言:司法部門既無強制,又無意志,而只有判斷,而且為實施其
判斷亦需要藉助於行政部門的力量。」[16]司法部門的弱小必然招
致其他部門的侵犯,威脅和影響,卻無從成功地反對其他兩個部門。正
如德國法學家沃爾夫甘?許茨所說,「行政侵犯司法,特別是侵犯法官
的獨立,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問題。」[17]如果不具備切實可行、
堅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司法部門不受非法干擾,司法活動處於無法「自
保」的尷尬境地,主持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土崩瓦解,社會將一片
混亂,就無法克服朱總理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的「司法不公,而國危矣」
的危險局面。因此建立完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獨立的實現就顯得尤為
重要。
(一)改革法院設立體制,確保司法權完整運行,擺脫司法權的地
方化,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眾所皆知,由於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人
事制度以及財政制度等都受地方政府的管轄和控制,國家在各地設立
的法院已逐漸演變為地方法院,由此而產生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相應
的徇私枉法、任意曲解法律、彎曲或掩蓋事實真相的現象不斷蔓延升
級,使司法的統一性遭到嚴重破壞。在地方各級黨委或組織部門的領
導掌握司法人員升降去留大權的情況下,同級司法機關要依法行使職
權而不受黨委或組織部門領導的某些干涉,顯然是不可能的。司法人
員有時難免處於要麼堅持原則,秉公辦案而被撤職、免職或調離;要
么聽之任之,違心辦案而保住「烏紗帽」的兩難境地!要消除這些弊
病,根本的辦法是改變法院的整體構成和運作機制。章武生,吳澤勇
兩學者從整體性的角度提出了法院體制改革的具體方案,認為全國各
級法院可以這樣設置:
1.最高法院的改革著重於以下三點:第一,借鑒外國經驗,對向最
高法院上訴的案件進行限制;第二,最高法院審理上訴案件不作事實
審只作法律審;第三,取消最高法院對具體案件的批復。2.高級法院
的改革,一是嚴格控制受理一審案件的數量,使其主要精力放在上訴
案件的審理上;二是完全打亂現行的司法區與行政區重合的法院設置
模式,按照經濟、地理、人文等客觀因素,從方便公民訴訟的角度出
發,重新劃分,全國可以設10個左右的高級法院為普通案件的上訴法
院。高級法院之下可設兩個左右分院,這樣現有的高級法院機構實際
上可以得到保留,又可以排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3.中級法院的改
革,應當作為普通案件的初審法院來設置,並應當精簡數量,但可設
派出機構。4.對於基層法院應當設簡易庭和普通庭兩種審判機構,但
以簡易庭和簡易程序為主;法律規定范圍的簡易小額案件由簡易庭適
用簡易程序審理,超出該范圍的案件,當事人可選擇向基層法院的普
通庭起訴,也可以選擇向中級法院起訴。5,對於人民法庭,應當是
基層法院的派出機構,其職權是審理一般民事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
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進行法治宣傳。[18]這種構想能在很大
程度上克服司法權的地方化影響,具有極大的參考作用,在改革法院
體制時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二)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度和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前述方案
雖然能夠較大程度的解決司法權地方化的不良影響,但由於要大面積
地重構法院體制,工程巨大,在短期內難以實現。[19]在今後一段
時間內,我國的審判機關按行政區劃設置的格局以及在人財物方面受
制於地方的體制不會發生大的變動。因此,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是較
為可行的方案。在實行司法獨立的大多數西方國家,其法官都是由總
統或內閣任命,一旦被任用,只要沒有法定的失職和違法犯罪行為就
一直任職到退休,任何機關和個人非依法定條件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
降低、撤換其職務或者對其職務作出不利於他的變動,我國也可以借
鑒這樣的制度。對法官的彈劾應有其所在法院提出,對法院院長的彈
劾由同級人大常委會提出,這樣法官可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而無後顧
之憂。這種制度一方面解決了地方黨政隨意更換「不聽話」的院長、
法官的老大難問題,使司法獨立在人事上有了切實的制度保證,另一
方面也無需增加新的的審判機關,無需新增大量司法人員。二是建立
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具體方案是每年初由地方各級政府按照上
年度國民生產總值或財政收入總數的一定比例逐級上繳中央財政,然
後由中央財政部門全額劃撥最高人民法院,再由最高人民法院按人數
和地區情況逐級下撥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這樣做雖然給財政部門和中
央司法機關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切斷了地方政府部門藉此干涉和影
響司法工作的渠道,為地方各級司法機關保持獨立地位提供了可靠保
證。
(三)理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切實貫徹審級制度。我國憲法
規定的上下級法院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僅在實質上是自己監督
自己,在具有一定利益關系的情況下根本發揮不了任何積極作用的內
部監督,而且也是被打上了行政化的烙印,實際上架空了審級制度,
取消了二審程序,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上訴沒有意義的症結所在。現
實中,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的現象比較常見,最高人民法院
也常以「批復」、「復函」、「解答」等方式「指導」下級法院處理
具體案件,其實質仍然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具體審判行
為的直接指導,[20]有違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的司法獨立要求。其
實,法院等級的不同只是審級的不同,受理許可權的不同,裁決終極效
力的不同,而不是上級法院應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進行指導、
約束。上級法院可以改變下級法院的判決,是為了糾正下級法院已經
出現的錯誤,並不意味著後者成為前者的下屬。尤為重要的是,上級
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糾錯程序是以上級法院不幹預下級法院的審判為前
提的,如果上級法院經常提前介入下級法院的審判,則下級法院的判
決體現的就是上級法院法官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二審程序不可能
實現糾錯的功能。也難怪越來越多的人對上訴失去了信任和興趣。因
此,必須從制度上消除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的可能性,實現
各級法院之間的真正獨立,讓審級制度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四)改造審判委員會的運作機制,保證法官獨立和司法公正。審
委會制度在歷史上對保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以及保證
案件的審判質量發揮過重要作用。鑒於目前審判人員的業務素質總體
上仍不高,在遇到重大疑難案件時確實難以作出決斷,在杜絕向上級
法院請示匯報時,難免會在如何裁判上猶豫不決,特別是新形勢下,
各種社會關系日益復雜,法院又必須作出處理,調解也常達不成一致
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一個由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學識相對較高
的法官們組成的審委會來作為人數眾多的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確
實能起到集思廣益,兼聽則明的作用。但審委會的組成大部分為外
行,了解案情的內行――該案的承辦人卻沒有表決權;其討論決定案
件的程序和過程不具有最低限度的公正性,換言之,其是通過剝奪原
告、被告與其他當事者的基本權利――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來運行
的;由於審委會會議由院長或副院長啟動和討論,討論案件的范圍存
在任意擴張的可能性,討論的案件越多,對單個案件討論所花費的時
間和精力就越少,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實施結果無法使人滿
意。[21]成員們不參加庭審,只依賴承審法官的匯報就對重大復雜的
疑難案件作出決斷,確有武斷之嫌,如果承審法官在匯報時由於主官
或客觀的因素而對案件的把握有所偏誤,無疑會造成錯判,浪費了訴
訟資源,降低了工作效率,既非公正,又不高效。更嚴重的是,由於
審委會成員都是院長、庭長,常過問法官對案件的審理,以其高人一
等的身份干涉法官獨立辦案。所以必須重新制定審委會規程,確定其
合理許可權,嚴格限定其討論決定案件的范圍;規范其工作程序,使審
委會審理案件不能游離於審判規則之外,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審判
程序進行,在親自體驗和個別感悟之上建立內心確信,而不是聽聽匯
報就隨意作出判決。同時要提高審委會成員的業務素質要求,避免誰
行政職別高誰就是其成員的弊端,應以法律意識、專業知識、辦案能
力,工作經驗的綜合水平為選拔標准。這樣才能避免其短,發揚其
長,維護司法獨立,提高審判質量。
(五)建立法官平等化、專家化制度,確保法官之間互相獨立。我
國法官隊伍雖然龐大,但素質確實不高,而且個體之間也參差不齊,
這是不爭事實。第一,但一型的人多,復合型的人少;第二,經驗
型的人多,知識型的人少;第三,成人教育培養的人多,正規院校培
養的人少。[22]這樣的整體構成使眾多的法官缺少深厚的人文素
養,缺乏扎實系統的理論功底,難以養成以法律的概念去思考問題的
習慣,更不能形成良好的繼續學習的氛圍,缺乏敬業精神。也許正是
為了適合素質不高的狀況,法官之間人為地出現了不同的等級,使法
官之間無法平等。在同一審判中,由於等級不同,對案件的意見得不
到同等的對待等奇怪現象,也就有制度根源可尋了。出現這些情況確
實不足為怪,卻使合議庭在較大程度上變相成為獨任審判。等級有別
是行政權的特徵表現,目的在於使下級服從上級,保證行政命令的傳
達與執行,與法院的運作要求完全背離,法官被劃分為三六九等,無
疑是司法獨立、法官獨立所不容的。正如賀衛方所言,等級的劃分過
於細致和繁瑣,可能造成法官對級別問題過於敏感,產生嚴重的級別
意識,法官是一種反等級的職業,法官最重要的品格是獨立,如果在
相關的制度安排方面過分強化人們的級別意識,導致法官過於關註上
級法院或本院「領導」的好惡,就很可能破壞司法獨立。[23]
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要求,而法官獨立也需要法官具有獨立判斷
的經驗和智慧。「法官的責任是當法律適用到個別場合時,根據他對
法律的誠摯的理解來解釋法律。」[24]法官要勝任這樣的工作,非得
有大智慧高素質不可。而我國對法官的任職條件要求太低,加上一些
政策性的任命,法官距離專家化的差別很大。由不合格的人充當專業
性、實踐性要求很高的法官,司法裁決的低劣質量以及司法的不公和
腐敗可想而知。我們的一些法官逐漸失去民眾的信任,其素質低下是
一大原因,也正是法官群體這種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點使他們自己無法
意識到獨立的價值,根本不能、不願去追求自己的獨立意志,成為制
約法官獨立的存在於法官群體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六)制定傳媒活動的規則,科學處理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的關
系,建立新聞審查和司法記者資格考試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
各類新聞媒體迅速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宣傳、引
導、監督作用;同時,我們也經常看到某些報道干擾了司法獨立,制
定科學的規則對司法獨立和新聞輿論對司法的監督都有積極意義。
在傳媒與司法的關系問題上,新聞自由與公平審判是一對矛盾,矛
盾並不只意味著此消彼長的簡單對立,而是對立與統一的有機結合。
確實,新聞自由與審判公平既具有正相關關系,又具有負相關關系;
其正相關關系,是指負責任的報刊媒體應當是公正有效的司法運轉所
必不可少的輔助機構;其負相關關系,是指新聞自由在追求自由報道
的過程中有可能對公平審判構成的侵害,以及司法機構為避免因相關
報道使自身的運作陷於癱瘓而設計並採取的限制媒體采訪和傳播功能
的措施,以及由此引發的與新聞自由的沖突。[25]新聞自由發揮推
進公平審判的作用,還是造成妨礙司法獨立的影響,其實不在於新聞
自由本身,對新聞報道司法的活動勒令禁止未必是科學的舉措。提高
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制定可行的規范,使新聞自由按章運行,完全可
以發揚新聞對司法的促進功能,避免其與司法的負相關關系。只要使
這樣的負面作用失去了興風作浪的條件和基礎,新聞自由能夠達到對
司法有利而無害的境地。
新聞講究真實、及時,真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調查事實真相,而及時
性的特點對調查的時間作了較大限制,兩者可謂此消彼長,不可兼
得。優秀的新聞記者應採取科學的態度,根據不同的情況和要求對兩
者的關系作不同的處理和協調。某些情況下,新聞報道的輕微失實無
法避免,這也可以諒解,但如果是關於庄嚴的法律方面的報道就不能
不採取慎重的態度,應該更多地關懷真實。在當代信息社會,報紙的
法律專欄、電視的庭審直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法律意識也相應提
高,是件大好事。也正是如此,如果法律報道不真實,將對當事人和
法院乃至法律的權威造成極大損害,甚而影響社會穩定。而在法律報
道過程中,有些記者在案件尚未審結時就采訪專家、發表評論,甚至
根據自己的意願修改專家的專業化表述,由於新聞的影響范圍廣、程
度深,已給司法的正常運行造成不少障礙。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相
應的規范使新聞和司法兩全其美,對涉及法律問題的報道各新聞單位
應該嚴格把關,設立合法性審查制度,以確保其真實有據、合理合
法。
鑒於我國部分記者的法律素養對於司法報道的要求仍有需提高之
處,可以嘗試建立司法記者資格考試制度,讓一些素質高的記者專門
或主要負責法律方面的報道,沒有取得資格證書的記者不得進行這方
面的報道,這既有利於對司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又可以盡可能的不影
響司法獨立。從長遠來看,有必要培養專業的司法記者隊伍,應開設
司法記者專業的大學課程,使這些學生既懂法律,又掌握新聞知識,
由這些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擔任司法記者,將在保證司法獨立的情況
下發揮巨大的監督作用。

㈣ 什麼是簡述西方國家司法獨立的具體涵義

西方國家的所謂司法獨立,包括三層涵義:
首先,法院、法官只服從法律,內根據法律規定的程容序獨立行使司法審判權,司法機關應當獨立於其他權力機關。
其次,在司法系統內部相互獨立,即一個法院的審判活動不受另一個法院的干涉,即使上級法院也不能幹涉下級法院的審判,只能在下級法院做出審判以後,通過上訴程序依照法律進行審理,做出更改或維持原判的判決。
再次,法官獨立,即法官只根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僅不受任何外界的包括察官控訴的影響,而且同一法院內部也不存在上下級服從關系。

㈤ 什麼是司法獨立的含義

論司法獨立

內容提要: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
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
義。司法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環節,要求圍繞這一中心進行必要的
制度重構。司法獨立和對司法的監督不存在根本性的對立,兩者的出
發點都是要實現司法程序和實體的公正,在堅持司法獨立的前提下完
善對司法的監督是處理好兩者關系必須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司法獨立制度構建司法監督
隨著當代中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這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司法工程當中,司法獨立無疑是能夠牽一發
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雖然我國早已確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
權的原則,有人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但日漸加快的社會
民主化、國家法治化進程使這司法獨立的種種不足暴露無遺。建立完
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真正獨立已經迫在眉睫。
一司法獨立的含義概述
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關系著司法獨立原則的貫徹,而要全面正
確地理解司法獨立,必須知道什麼是司法。在其他國家,普遍的觀點
認為,司法、司法權和司法機關既不同於立法、立法權和立法機關,
也有別於行政、行政權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即審判機關或法院,司

㈥ 請你談談司法獨立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意義。

這個問題,可以去網路搜索的吧
呵呵
好多內容的,我剛才搜索過了

司法是維護個人權利的最後一道屏障,它不僅關繫到人的權利能否實現,而且更是人們的理念的保障。自然法學派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的理性,而司法過程也是一種追求理性的過程,它追求的理性就是「公平」、「正義」。雖然永恆的正義是不存在的,但是具體正義的標準的實現,只有通過一個大家公認的機關給予定位,才能為大家能接受。而這個機關就是司法機關。司法機關只有獨立才能行使這項職權,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司法獨立呢?

一、司法獨立的涵義
司法獨立一詞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一是結構意義上,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因此司法獨立是一種「國家權力的結構原則」;二是程序意義上,司法獨立的意旨是在司法過程中保障法官司法以維護程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因此也被稱為「技術性的司法規則。」由此,我們可以用一個較為概括的概念——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依據法律事實,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案件作出公正的判決。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的司法體制早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此,國家最高層領導也有了相當認識,提出「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而筆者以為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在於司法獨立,要實現司法獨立,就必須對影響司法獨立的種種關系有清醒的認識。

二、影響司法獨立的外部關系
(一)司法獨立與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實質權力關繫上,國家機關必須接受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司法機關與司法工作也不例外。雖然黨的領導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司法機關並不享有政治結構即國家權力關繫上的獨立。在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下,部分地區司法機關與地方黨委的關系是不正常的。司法機關基本上受命於黨委,成為黨委的附屬產物,地方法官的任免權掌握黨委手中。在審理案件過程中,黨委經常性直接過問案件情況並參與案件的討論和審理。更有甚著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個人情感給案件打批條,這在表面上看似乎迎合了某些人所謂的「絕對服從黨的領導」需要,事實上這種「以黨代審」的做法導致的部分辦案不公,反而使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大打折扣,嚴重損害司法機關的獨立性,成為導致腐敗的誘因之一。
(二)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
德國法學家沃爾夫甘·許茨曾說過「行政侵犯司法,特別是侵犯法官的獨立,
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問題。」可見,司法獨立就是要不受任何地方的影響,法官獨立審判案件。「地方影響對於確立法制和文明性來說,即令不是唯一有害的障礙,也是最有害的障礙之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司法獨立就必須建立起不受地方影響的獨立司法機關。建國以來,司法機關的領導體制雖幾經變動,但我國法院的設置基本上還是走行政區劃的老路子,審判工作與司法工作不分,司法工作行政化現象極為明顯:其一,司法機關依行政區劃設置,與行政機關一一對應。這種層層設置的方式顯然是模仿行政機關建制的,明顯缺乏對司法工作特殊性的考慮。其二,對司法人員按行政幹部進行管理,與行政機關相對應。其三,工作方式上實行層層把關的首長負責制和請示匯報等行政方式,明顯不利於司法工作按法定程序進行。
如此以來,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就受制於當地政府,在這種體制下,地方各級司法機關的獨立性難以得到切實保證。以致於在地方政府的干涉下,造成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主義和執行難現象。相當多的司法不公,其本身不是法官素質低的原因造成而是由於當地政府施加影響。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地方經濟利益的案件中,因其事關當地政府的財源,而法院經費又是地方財政提供的,法院受自身利益的誘惑和國家權力的影響難以做出公正的判決。由於審判的事實不獨立,人事、財政上對地方政府的依賴性,形成了一大堆「關系案」、「人情案」。

三、影響司法獨立的內部關系
(一)審判委員會與合議庭
在西方國家,司法獨立就是要法官獨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依據自由心證的原則,在充分聽取當事人舉證,並在雙方當事人當庭出示證據的情況下作出判決或裁定。依據《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我國行使審判權的主要形式是審判委員會,合議庭和獨任庭,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三種組織形式之間未形成明確的職責范圍。在我國,審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疑難案件。《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審判委員會不僅有權「討論」案件,而且有權作出「決定」,並特別強調「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結果使法院獨立審判,公開審判流於形式。具體說來,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不論是由獨任庭審判還是由合議庭審理,一旦審判委員會作出決定都必須五條件予以執行,其裁決具有終局性效力。
在實際審判過程中,審判委員會並未參加合議庭,不能充分了解雙方當事人的辯論及舉證情況,只是依據審判長的報告就對案件作出判決或裁定,這樣一旦有所謂「重大」、「疑難」案件需要審判委員會參與其中,庭審往往就會成為走過場,真正參與審判法官沒有決定權,而實際決定權卻掌握在庭外的審委會手中。以致造成了「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怪現象。這顯然與我國奉行的「庭審中心主義」和我國確立的公開審判制度是背道而馳的,更破壞了司法獨立性。
(二)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
依據《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但在審判實踐中,往往是下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一旦遇到了疑難、復雜問題,以請示法律問題為由與上級法院商量裁判結論,向上級法院請示,而受案法院也是來者不拒。更有甚者,直接指示下級如何裁判等。上下級法院這種不正常溝通的直接結果就是使下級法院喪失了獨立性,本應由自己審理的案件逐級請示,人民法院的案件日積月累,造成了訴訟效益價值嚴重下降,給老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破壞了人民法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由於上級法院作出的決定,下級法院必須遵照執行,這樣就使得當事人本想通過上訴改變不利於自己審判結果的願望落空,在事實上導致了「一審終審」,無形之中可能會造成大量冤假錯案,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樣,這與我國的「二級終審」制度是相違背的。

四、司法獨立與法官的身份、經濟地位、素質
在我國現行司法體制下,司法獨立一個重要障礙是經濟保障不足,財政供應體制不順。法官的待遇低,在司法活動中可能獲得的非法利益與其合法利益相比誘惑太大,易於影響其廉潔與公正,也使司法獨立受到損害;其次,法官的身份也無法真正獨立。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各級人民法院法官的任免由同級人民代表作出決定,這樣一來,法官就有可能出於維護自身利益,對立法機關介入司法侵犯司法的行為置之不理,甚至與某些立法機關官員一道從事妨礙司法公正的舉措。種種現象背後隱藏著共同的一點,那就是我國憲法和法律背後並未肯定司法機關在國家基本權力結構中的獨立,造成了我國司法機關相對於立法機關並非互相制衡的分權關系而是上位對下位的關系。所以,法官個人的身份獨立也就無從談起。最後,法官的素質問題與司法獨立密切相關。司法的獨立必然要以一個高素質、高效率的司法群體為依託。這是處理和應對各種復雜關系的前提條件,也是司法獨立的內在要求。否則在現實生活中,司法獨立無法實現,只有維護法官職業的高尚性,法官的高素質性,才能實現司法立,進而達到司法公正的目的。西方國家大多規定法官、檢察院必須是大學法律系畢業。如英國規定:只有具備十五年或十年以上資格的律師,才能被任命為上訴法院?
蚋叩確ㄔ悍ü佟6

㈦ 什麼是司法獨立的含義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專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屬涉。」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㈧ 如何理解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的原則是什麼?司法獨立啟蒙思想家在反對第七世紀和第十八世紀的封建制度的過程中,首先提出了現代司法制度的基礎之一。它是啟蒙思想家三權分立理論的衍生。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各國在憲法和法律中相繼確立了司法獨立的原則。如今,經過世界各國長期司法實踐,司法獨立已經有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成熟理論,並逐漸跨越國界,形成了國際公認的司法獨立標准。正義是法律的靈魂,司法過程是追求理性的「公平」和「正義」的過程。盡管永恆的公平與正義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它們可以通過整個社會認可的公平與正義標准,並受到整個社會的統治。確定並確認了一個社會認可的機構。該機構是司法機關,司法機關成為公正的中立和裁決者。獨立行使司法權力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獨立是公正的必要條件。沒有獨立性,公正就失去了保證,無法討論。」司法獨立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正義的工具。司法獨立,特別是從行政機關獨立,本身沒有終極價值。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價值。其最終目的是確保另一位實現價值法官以公正無私地解決爭端。」所謂司法獨立是指為了確保司法公正,司法機關及其官員獨立行使司法權力。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不受任何外部組織或個人的干預司法獨立的具體含義應包括司法權的獨立,司法機關及其法官的獨立以及司法獨立。司法獨立的廣義和狹義意義,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包括對司法,司法權力和司法機關的理解,更普遍的觀點是司法機關是司法機關。機關或法院,司法權是司法權或法院的權力,而正義是審判,所以司法獨立就是司法獨立。例如,《美國聯邦憲法》第1款規定:「美國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和國會在任何時候設立的下級法院。」日本憲法第1條規定:「所有司法權均屬於最高法院。法律依法設立下級法院。」中國法律理論普遍認為,司法機關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司法機關僅指法院或國家司法機關。
一種觀點認為,司法機關僅包括司法機關和檢察機關。另一觀點認為,除司法機關和檢察機關外,還包括司法行政機關,甚至有人認為公安機關也應當屬於司法機關。縱觀我國高校的所有法律教科書,結合我國的司法制度,筆者認為,依法行使公共管理權的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應當屬於行政權力范疇。在我國,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廣義上的司法獨立是指司法獨立和檢察獨立。由於司法獨立可以最好地代表和反映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義,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狹義的司法獨立意義上,即司法獨立。在結構意義上的司法獨立和在程序意義上的司法獨立通常被用在兩種意義上。首先是結構性含義,它是指司法機構獨立於其他機構,團體和個人的司法獨立性,因此司法獨立性是「國家權力的結構性原則」。關於這一點,在西方國家主張「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下,更容易理解。盡管我國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但更多地側重於機構的分離和權力的分立,而且缺乏制衡權力的程序。第二是程序上的意義。司法獨立的目的是保護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的司法權,以維持程序的合法性和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司法獨立屬於「技術司法規則」。司法獨立的兩個含義密切相關: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保證;後者是司法獨立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含義和價值。司法獨立的含義不僅指前者,也指後者。就是說: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的獨立地位,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抵抗力是在行使其權力時僅服從法律。侵入性,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意味著司法權的獨立性,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司法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法院獨立性是司法獨立性的系統體現,包括法院與非法院機構的獨立性以及法院的相互獨立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式,是司法獨立的根本體現。法官不僅獨立於其他專業的公民,而且獨立於其他法官。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是司法獨立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子。」法官的獨立性意味著「法官既不是自己也不是政府」。
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是相互繼承的,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國法學家亨利·魯米斯(Henry Loomis)所說:「法官作出決定的那一刻,他受到其他意見或任何形式的外部力量或壓力的控制或影響,而該法官已不存在。即使他的決定受到其他意志的輕微影響,他也不是法官。。。法院必須不受脅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響,否則法院將不再是法院。

㈨ 司法獨立原則的含義

隨著當代中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這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司法工程當中,司法獨立無疑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雖然我國早已確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有人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但日漸加快的社會民主化、國家法治化進程使這司法獨立的種種不足暴露無遺。建立完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真正獨立已經迫在眉睫。
一 司法獨立的含義概述
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關系著司法獨立原則的貫徹,而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司法獨立,必須知道什麼是司法。在其他國家,普遍的觀點認為,司法、司法權和司法機關既不同於立法、立法權和立法機關,也有別於行政、行政權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即審判機關或法院,司法權即審判權或法院的職權,司法即審判。司法獨立也稱為審判獨立。我國學術界一般認為,司法機關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司法機關指法院或國家審判機關,但對廣義的司法機關的范圍認識卻不統一,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認為除法院外,還包括檢察機關;第二種認為行使國家審判權、檢察權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機關都是司法機關;第三種認為除了第二種觀點以外,還包括公安機關。綜觀我國高等院校中的所有法學教材,一致認為中國法中的司法權既包括審判權,也包括檢察權,我國的司法體制也體現了這一點,稱法院、檢察院為司法機關,這在中國是約定俗成的。狹義的司法含義沒有爭議,也體現了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義,故本文所稱司法採用狹義,界定為: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
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活動。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2] 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所以,筆者這樣表述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二 司法獨立的意義分析
(一) 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司法獨立作為司法活動的一項原則,其本身又是由司法活動的本質所決定和要求的。「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中立並不必然通向裁判正義,裁判正義必然要求中立,中立是實現裁判正義的必要條件,沒有裁判的中立性,就不存在公正的判決。雖然中立與獨立不是同一含義,但實現中立要求司法獨立。司法不獨立,卻從屬於或受制於他人,法官不得不服從權勢者施加的種種壓力,司法豈能保持中立?裁判者的居中立場一旦被動搖,公正的判決從何而來?我們知道,公正的裁判以裁判者中立為必要條件,裁判者中立又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換言之,公正的裁判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無法保障裁判者的獨立地位就不能保證裁判的公正。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
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三)司法獨立能夠使社會或人們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在司法改革的各個環節當中,司法獨立處於核心地位,猶如文章的中心
思想,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能偏離中心思想, 同樣,司法改革的各項措
施都與司法獨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都圍繞並體現著司法獨
立的精神。可以說,司法獨立是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在
中國這樣一個缺乏司法獨立的歷史傳統並十分看重「關系」的國度,
司法獨立顯得尤為重要。當打官司被戲稱為「打關系」,我們在付之
一笑的同時,更應該挖掘這種不合理、不合法現象的制度根源。權大
於法,以權壓法的事例也並不鮮見,這些絕不是文明的法治社會所可
以容忍的。

三 司法獨立的制度構建與設想
(一)改革法院設立體制,確保司法權完整運行,擺脫司法權的地
方化,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眾所皆知,由於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人
事制度以及財政制度等都受地方政府的管轄和控制,國家在各地設立
的法院已逐漸演變為地方法院,由此而產生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相應
的徇私枉法、任意曲解法律、彎曲或掩蓋事實真相的現象不斷蔓延升
級,使司法的統一性遭到嚴重破壞。在地方各級黨委或組織部門的領
導掌握司法人員升降去留大權的情況下,同級司法機關要依法行使職
權而不受黨委或組織部門領導的某些干涉,顯然是不可能的。司法人
員有時難免處於要麼堅持原則,秉公辦案而被撤職、免職或調離;要
么聽之任之,違心辦案而保住「烏紗帽」的兩難境地!要消除這些弊
病,根本的辦法是改變法院的整體構成和運作機制。
(二)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度和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是較
為可行的方案。在實行司法獨立的大多數西方國家,其法官都是由總統或內閣任命,一旦被任用,只要沒有法定的失職和違法犯罪行為就一直任職到退休,任何機關和個人非依法定條件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降低、撤換其職務或者對其職務作出不利於他的變動,我國也可以借鑒這樣的制度。對法官的彈劾應有其所在法院提出,對法院院長的彈劾由同級人大常委會提出,這樣法官可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而無後顧之憂。這種制度一方面解決了地方黨政隨意更換「不聽話」的院長、法官的老大難問題,使司法獨立在人事上有了切實的制度保證,另一方面也無需增加新的的審判機關,無需新增大量司法人員。二是建立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具體方案是每年初由地方各級政府按照上年度國民生產總值或財政收入總數的一定比例逐級上繳中央財政,然後由中央財政部門全額劃撥最高人民法院,再由最高人民法院按人數和地區情況逐級下撥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這樣做雖然給財政部門和中央司法機關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切斷了地方政府部門藉此干涉和影響司法工作的渠道,為地方各級司法機關保持獨立地位提供了可靠保證。
(三)理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切實貫徹審級制度。我國憲法規定的上下級法院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僅在實質上是自己監督自己,在具有一定利益關系的情況下根本發揮不了任何積極作用的內部監督,而且也是被打上了行政化的烙印,實際上架空了審級制度,取消了二審程序,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上訴沒有意義的症結所在。現實中,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的現象比較常見,最高人民法院也常以「批復」、「復函」、「解答」等方式「指導」下級法院處理具體案件,其實質仍然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具體審判行為的直接指導,有違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的司法獨立要求。其實,法院等級的不同只是審級的不同,受理許可權的不同,裁決終極效
力的不同,而不是上級法院應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進行指導、約束。上級法院可以改變下級法院的判決,是為了糾正下級法院已經出現的錯誤,並不意味著後者成為前者的下屬。
(四)改造審判委員會的運作機制,保證法官獨立和司法公正。必須重新制定審委會規程,確定其合理許可權,嚴格限定其討論決定案件的范圍;規范其工作程序,使審
委會審理案件不能游離於審判規則之外,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審判程序進行,在親自體驗和個別感悟之上建立內心確信,而不是聽聽匯報就隨意作出判決。同時要提高審委會成員的業務素質要求,避免誰行政職別高誰就是其成員的弊端,應以法律意識、專業知識、辦案能力,工作經驗的綜合水平為選拔標准。這樣才能避免其短,發揚其長,維護司法獨立,提高審判質量。
(五)建立法官平等化、專家化制度,確保法官之間互相獨立。
(六)制定傳媒活動的規則,科學處理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建立新聞審查和司法記者資格考試制度。

㈩ 司法獨立的定義

司法獨立的涵義
司法獨立常用在兩種意義上。一是結構意義,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專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它是屬一種「國家權力的結構原則」;二是程序意義,在司法過程中保障法官司法,維護程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也稱為「技術性的司法規則。」
概括地說,
司法獨立就是: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依據法律事實,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案件作出公正的判決。

熱點內容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
新婚姻法2015房產 發布:2025-01-17 05:16:48 瀏覽:586
勞動法關於繳保險費 發布:2025-01-17 05:12:03 瀏覽:424
怎樣在勞動法內調動員工工作 發布:2025-01-17 04:23:33 瀏覽:664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