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法的案例
⑴ 有關民法案例小故事50個字
甲曾任某公司的采購人員,一直代理公司進行交易。後來甲辭職,不在原公司工作,但仍回以原公司的名義采購答物品,對方不知甲已辭職,以為甲仍是公司的代理人,於是與其交易,即表見代理。表見代理,就是無權代理,但是相對人有理由相信其為有權代理。
⑵ 民法案例分析,什麼是民法
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⑶ 關於民法的案例
丁、戊應將從丙處繼承的而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返還給甲。
按照《民法通則》版第二十五條規定權,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之一為返還繼承獲得的財產或者適當補償。本題中並未出現遺囑繼承,因此都按照法定繼承規則處理。甲被宣告死亡時,乙、丙、丁都法定繼承甲的遺產,各自獲得1/3。乙死亡時,丁代位甲繼承財產,此財產份額本應屬於甲。丙與戊再婚後死亡,丁、戊分割丙的遺產,其中部分包括丙從甲處繼承獲得的財產。因此,丙在甲宣告死亡時獲得甲的遺產,此部分遺產成為丙的個人合法財產,於丙車禍遇難時成為丙的遺產而由丁、戊繼承,因此當甲被撤銷死亡宣告時,丁、戊應當將此部分財產予以返還。
⑷ 關於民法的案例分析
(1)經理提出這一合同無效是否正確?
本案中所涉合同屬可撤銷合同。木材內公司利容用進出口公司急需木材之機,以高價賣出木材,是顯失公平的合同,屬可撤銷合同。經理提出該合同無效是不正確的。
(2)木製品進出口公司能否請求撤銷該合同?
進出口公司不能請求撤銷合同。《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本案中進出口公司自知道該事由後一年半仍未請求撤銷,其撤銷權已經消滅。
(3)如果木製品進出口公司要求變更該合同的內容,司法機關能否撤銷該合同?
《合同法》第54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因此受理機關不能撤銷該合同。
(4)如果本案中合同標的稀有木材屬國家保護物種,嚴禁採伐,本合同是否有效?
在合同標的為國家禁止採伐樹種的情況下,合同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而無效。
(5)在(4)的情況中,本案應如何處理?
在(4)的情況下,應當將合同中的標的木材與相應價款沒收歸國家所有。
⑸ 關於民法的案例分析!
1.乙與丙訂立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解析:合同性質屬於效力待定,合同最終歸於無效。
該租賃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或該合同可被撤銷。由於甲的不予追認,而歸於無效。或丙發現乙無權代理,丙有權行使撤銷權,將合同歸於無效。
因為,如果乙以甲的名義出租就是無權代理,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這時被代理人甲如果追認,合同有效,同時,如果丙在甲之前行使撤銷權,合同歸於無效。由於乙明顯沒有授權文件且不是房產物權人,因此不可能構成表見代理,不可能自然使合同有效。
如果乙以自己的名義出租就是無權處分,因此該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甲追認,合同有效,反之,合同無效。由於最後甲不予追認,因此,該合同的最終歸於無效。
但是,注意該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無效是結果,合同性質屬於法理判斷。
法律依據:合同法
http://www.gdgs.gov.cn/cyfg/htf1.htm#3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十八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
2.乙出租房屋的行為是否構成無因管理?為什麼?
解析:不構成無因管理。
首先,乙是否為了甲的利益出租的主觀目的案例中沒有體現,不能自然認定。要構成無因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無因管理人存在為了他人的利益的主觀目的。
乙到底是利用照管甲房子的機會獲取不當得利還是為了給甲增加收益而實施的租賃行為,案例中並沒有體現,顯然不能自作多情的認為乙是無因管理。
其次,乙的租賃行為是否真的有利於甲還存在問題,如果不僅沒有對甲有利,而且有礙甲的需求,不能簡單認為有收益就是有利。甲顯然沒有租賃房屋的意圖,否則也不用讓乙無償自住一間。
最後,乙擅自將甲的房屋租賃的行為構成對甲房屋使用權的侵犯,屬於侵權行為。租賃房屋的行為屬於用益物權的行使,任何非物權人不能代替物權人擅自行使。
因此,乙出租房屋的行為不構成無因管理。
#################
3.甲可否要求乙提前終止合同並返還房屋?
解析:可以要求乙提前中止合同並返還房屋。
因為,雙方成立委託合同關系,根據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的規定: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本案中,甲作為委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
法律依據:合同法
第二十一章 委託合同
第四百一十條 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⑹ 關於民法的案例
1:趙某父親有權向法院變更趙甲的監護權,但必須有充分的證據。2:我想趙某的父回親有義務歸還所繼承趙某答的遺產。3:趙某無權讓孫某歸還其合法所購摩托車。4趙某與錢某的婚姻已經終結,如想組成家庭需要再開結婚證,否則算非法同居。5:想解除李某與趙乙的養子女關系,我想是得由錢某與李某夫婦協商一致。因為趙某已經宣告死亡,現在的一切都得重新開始,。
⑺ 民法案例及其分析
1、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造成他人損害的,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案情]
原告李健,女67歲,家庭婦女。
被告丁建國,男,17歲,某鋼鐵廠徒工。
1986年7月9日晨,17歲的青年徒工丁建國騎自行車去上班,行至曙光飯館東側,將橫過馬路的李健撞倒,李當即昏迷,不省人事。醫院診斷為: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雖經搶救脫險,但其出院後,一直卧床不起,神智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造成終身殘廢。李健的兩個兒子作為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丁建國賠償其母李健住院期間所花的住院費、醫葯費、營養費以及家屬請假護理的工資損失等,共計人民幣1300餘元,並要求其承擔今後的醫療費和護理費2000元。經法院審理查明,李健被撞傷確是丁建國騎車時違犯交通規則造成的,丁建國應承擔賠償李健經濟損失的責任。雖然丁建國尚未滿18周歲,但已接了父親的班,在某鋼鐵廠做徒工,其勞動收入除可以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之外,還稍有節余。經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丁建國賠償原告1000元,在不影響其基本生活的情況下,每月從丁的工資中扣除15元,待丁建國轉正定級後每月給付20元,至付清為止。
[問題]
本案被告年滿17周歲,造成他人損害的責任是由基本人承擔還是應當其監護人承擔?
[簡析]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里所說的「視為」就是「等同」的意思。這就是說,在能常情況下,只有年滿18周歲並且精神狀態、智力發育正常的公民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能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並且對自己的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法律規定年滿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也看作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是指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情況。具有這種情況的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被告丁建國已滿17周歲,除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且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之外,尚有少許節余,因而在法律上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他的違法行為致人損害產生的民事責任就應由自己承擔,不應由其監護人承擔。因此,法院確定由丁建國本人承擔賠償責任是正確的。
2、十周歲以上的未年人進行的民事活動必須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
[案情]
原告沈為,男,17歲,明光服裝廠合同工。
被告李乙,男,16歲,華夏職工學校學生。
原告沈為進明光服裝廠工作已有一年,每月工資和獎金所得,除生活開支外已積有300餘元人民幣。因上下班乘車不便,沈托鄰居李乙代買一輛自行車。被告李乙是學生,聽到沈為要買自行車,便想把父親李復給他買的一輛新車賣給沈為。兩人商定賣價為210元。李乙為了對其你隱瞞賣車的事實,要求沈為先付給他100元,自行車不要一下子拿去,每星期由沈為使用四天,李乙使用三天,三個月後李乙將車子移交給沈為,沈再將餘款110一次付清。二人即按此約定辦理。三個月期滿,沈為要求李乙把自行車交給他,李乙表示同意,但要沈為先將110元交付後再交車。沈將110元交給李乙後,李說第二天給車,但屆時又不給車,這樣拖了有半個月。沈為無奈,只得告訴李乙的父親李復,要求交車。李復聽後表示自行車不賣,至於沈為付的210元錢,他願意由他歸還一半,沈為不同意。為此,沈為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
沈為與李乙買賣自行車的行為是否有效?為什麼?
本案應如何處理?
[簡析]
民事法律行為是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首要的條件是行為人要有與其實施的行為相適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法律規定,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民法通則明確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如何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認定,「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為,並預見相應的行為後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方面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三條)本案被告李乙只有16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未徵得其父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出賣其父購置由他使用的自行車,這一行為顯然與他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目前在我國,自行車是家庭財產中一項比較重要的財產,按照民法通則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精神來判斷,顯然,只具有限制行為能力的被告李乙進行自行車買賣活動,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盡管根據本案的情況,原告沈為是已滿16周歲,有固定工資收入,中夠維持自己生活的服裝廠的合同工,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可以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但固買賣民事行為是雙方民事法律行為,買賣雙方必須都具有獨立立進行民事活動的民事行為能力,此種買賣行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而本案買賣行為的另一方,即被告不具有獨立進行買賣自行車這項民事活動的民事主體資格,因此,該項買賣行為即應認定為無效民事行為。
至於本案的處理,應按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關於無效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後的民事責任的有關規定處理。原、被告之間買賣自行車的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受損失的一方。即被告李乙應將收取的210元人民幣返還給原告沈為。如果李乙將自行車價款210元全部或部分花掉了,而又無力償還,則應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由被告李乙的監護人承擔返還價款的民事責任。
3、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案情]
原告王翔,男,38歲,教師。
被告趙玉珍,女,40歲,工人。
法定代理人顧文敏,女,58歲,趙玉珍之母,工人。
法定代理人趙明成,男,60歲,趙玉珍之父,幹部。
趙玉珍從1965年起患精神分裂症,後經治療有所好轉,1970年5月與王翔結婚,婚後生育兩個女孩。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趙玉珍的精神病時有發作,王翔四處求醫,在生活上多方照顧。但趙玉珍的病情自1979年以後日趨嚴重。1983年12月,王翔以趙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經多方治療未見好轉為由,向該縣人民法院起訴,堅決要求與趙玉珍離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趙玉珍長期患精神分裂症久治不愈,王翔又堅決要求離婚,事實證明夫妻關系已不能再維持下去。故於1985年3月判決王翔與趙玉珍離婚;兩個子婦由王翔撫養;趙玉珍的生活費、醫療費由其所在單位負擔;由趙明成(趙玉珍之父)、顧文敏(趙玉珍之母)擔任趙玉珍的監護人。趙明成以離婚不當和年老不能擔任監護人為由,代理被告上訴至地區中級人民法院。
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趙玉珍自1965年起就患有精神分裂症,1970年與王翔結婚後,雖經多方治療不愈,且病情日趨嚴重。經醫院診斷,趙患有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已喪失組織家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在趙玉珍患病期間,王翔對趙玉珍盡了到了夫妻間應盡的扶助義務。經反復向王翔做的好工作,王仍堅持離婚。鑒於趙玉珍父母身體健康,有監護能力,且趙玉珍父母及弟、妹與趙玉珍關系好,由其你趙明成和其母顧文敏擔任監護人,對於趙玉珍疾病的治療和生活都比較有利。原審法院判決並無不當。故於1886年3月判決,維持原審法院判決。
[問題]
被告的父母是否應當作為被告的監護人?人民法院判決被告父母同時做為監護人是否正確?
[簡析]
依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如果沒有上述法定監護人,由他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在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本案被告趙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其配偶王翔是提起離婚訴訟的當事人,當然不能提任被告的監護人。根據本案情況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應由被告的父母承擔監護責任。被告父親有監護能力,拒絕擔任監護人,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法院判決其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處理正確。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監護人不宜承擔監護責任的情況下,法院判決被告父母同時承擔監護責任,對切實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也是合理合法的。
⑻ 民事法律關系的例子
案例一:甲有兩處私房,一處自用,將另一處委託乙出租。乙將該房出租給丙,內約定租期五年。二年後,容丙之妻從單位分得一套住房。半年後,丙在外地的一親戚丁來北京治病,丙將承租的私房借給丁居住,約定在丁治療結束後離京前將房屋返還於丙。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毀,甲請求終止租房合同,收回住房。請問此案有幾種民事法律關系?各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是什麼?
案例二:2009年1月19日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李志蓮訴被告楊中華離婚糾紛一案。原告訴稱其於2003年6月在柳州市打工時認識被告,次年1月13日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結婚,婚後被告到原告家生活,且生育有一子,2005年11月被告外出下落不明至今,為此要求離婚。法院經調查發現被告結婚登記使用的身份證是虛假的,其身份證上所列的戶籍所在地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有6個叫楊中華的人,沒有一個人的信息與被告相同。公安機關對此也予確認。
⑼ 民法 案例分析 有關法人
《合夥企業法》規來定,合夥源企業是由各合夥人依法訂立合法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企業。合夥協議是合夥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依據。《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按照比例出資,以其出資額為限時公司承擔責任。
以本案來說:合夥企業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即如果不幸公司出現重大虧損,合夥人可能要賣房子償債;而有限責任公司只需要承擔出資人投資的資本相關的責任,如出資人出資50萬,現在公司虧損100萬,此時對出資人來說只在出資額50萬元范圍內承擔責任。
⑽ 日常生活中有關法律的例子10個
1,早晨來上來班,你過馬路要遵守道源路安全交通法。
2,路過菜市場,買了煎餅果子。他要約,你承諾,跟攤主形成買賣合同。
3.來到所里,有個當事人來交代理費,沒帶夠,給所里打了個條。當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
4,坐在電腦前,打不開電腦,壞了,讓人來維修。你跟維修人員之間建立了合同法上的加工承攬關系。
5,人家維修完了,讓你掏錢結賬,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原來被小偷偷了,小偷的行為是盜竊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是刑事法律關系。
6.你向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以過年放假不出警,你起訴公安局,屬於行政訴訟。你與公安機關之間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7.公安機關敗訴了,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國家賠償法賠償了你的損失。這屬於國家賠償法調整的范圍。
8,你很高興,請大夥去吃飯,到飯店,與飯店形成合同關系。
9,在飯店吃飯,你拚命勸大夥喝酒,結果導致一人酒後腸胃出血,朋友起訴你,與你形成了侵權法律關系。
10,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結婚得達到法定條件,離婚得符合法定標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