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責任制

司法責任制

發布時間: 2020-12-19 10:26:41

❶ 如何認識司法責任制改革

您好 ,檢察機關實行司法責任制,主要目的是通過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機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保障檢察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提高檢察機關司法公信力。檢察機關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必須圍繞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司法責任制若干意見》)明確的改革目標任務,推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配套改革,實現改革效果的最大化。
明確各類辦案主體的職責。主要是合理配置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官及各類檢察輔助人員在案件辦理中的職責任務,明確檢察長、副檢察長、業務部門負責人的監督管理職責。第一,明確檢察長、副檢察長的司法辦案職責。與審判機關辦案模式不同,檢察機關實行上命下從的一體化工作機制,檢察權行使帶有一定行政性,檢察長、副檢察長的指揮審核和決定本身即為辦案方式的一種。因此,檢察長、副檢察長辦案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辦案中依法行使指揮、審核和決定權;二是以其本來的職務身份直接參與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承擔偵查、訊問、出庭等具體辦案活動。第二,明確檢察官的司法辦案職責。檢察官經檢察長授權,依法履行辦案職責,對授權范圍內事項有權作出決定,並承擔相應責任。檢察官負責辦案組織工作,帶領和指導檢察官助理等輔助人員履行職責,辦案組成員應當服從檢察官的指揮。第三,明確檢察官助理的司法辦案職責。檢察官助理一般應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根據檢察官指派,依法參與辦理案件,協助檢察官開展訊問(詢問)、出庭、調取證據、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草擬案件審查報告、有關法律文書以及檢察官交辦的其他法律事務工作,但沒有案件決定權。第四,明確書記員等其他人員的司法辦案職責。書記員承擔案件的記錄工作,負責案件的收轉登記、歸檔和法律文書的收發傳遞、各類工作材料的管理以及檢察官交辦事項等職責。檢察官根據辦案工作需要,經分管檢察長批准,可申請司法警察和司法技術人員參與執行辦案相關任務。第五,明確檢察長、檢委會、部門負責人等主體的司法辦案管理監督職責。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在辦案中監督、指導檢察官辦案工作,業務機構負責人負責本部門的司法辦案管理工作,監督、檢查、協調檢察官及檢察輔助人員的司法辦案工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改革

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的內容:
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
1、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健全聽取辯護律師意見機制,防止案件「帶病」起訴,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2、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探索檢察環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3、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深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
4、研究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法律監督制度,完善和規范檢察建議的提出、受理、辦理、反饋機制,完善民事執行活動監督范圍和程序。抓好各項改革落實,鞏固改革成果。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司法體制改革實踐,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規律,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把解決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貫穿司法體制改革始終。要深入調研論證,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和政法幹警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改革共識。
排除非法干預、保證公正司法,首先要從司法機關內部做起,從司法領導幹部做起。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與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制度相互銜接配套,共同構築起抵禦干擾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牆。中央政法各單位都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切實將這項制度落實好。

❸ 如何建構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

最高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目標:健全司法辦案組織,科學界定內部司法辦案許可權,完善司法辦案責任體系,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機制,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一、《意見》規定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

1、堅持遵循司法規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

2、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加強監督制約相結合;

3、堅持權責明晰,權責相當;

4、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責任與處罰相適應。

二、檢察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七項辦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

《意見》規定檢察官應當親自承擔7項辦案事項,即詢問關鍵證人和對訴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對重大案件組織現場勘驗、檢查,組織實施搜查,組織實施查封、扣押物證、書證,決定進行鑒定;組織收集、調取、審核證據;主持公開審查、宣布處理決定;代表檢察機關當面提出監督意見;出席法庭;其他應當由檢察官親自承擔的事項。

三、健全檢察機關辦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實行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意見》明確了獨任檢察官承辦案件,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由兩名以上檢察官組成,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可以相對固定設置,也可以根據司法辦案需要臨時組成,辦案組負責人為主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作為辦案組負責人承擔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等工作,在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處理決定或提出處理意見,其他檢察官在主任檢察官的組織、指揮下從事具體的辦案活動。

四、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

《意見》從五個方面明晰了各類檢察人員的職責許可權:一是完善了檢察長職責,明確了檢察長對案件的處理決定權和行政管理職能。二是原則規定檢察官依照法律規定和檢察長委託履行職責,同時,要求省級檢察院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檢察業務類別、辦案組織形式,制定轄區內各級檢察院檢察官權力清單。三是界定主任檢察官除履行檢察官職責外,作為辦案組負責人還負責辦案組承辦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工作。四是明確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作為檢察官在司法一線辦案,同時,規范了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五是明確了檢察官助理在檢察官指導下辦理案件的職責。

《意見》明確規定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履行十項職責:決定是否逮捕或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決定是否起訴;決定是否提出抗訴、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或提請抗訴,決定終結審查、不支持監督申請;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立案、不立案、撤銷案件以及復議、復核、復查;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重要偵查措施;決定將案件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主持檢察委員會會議;決定檢察人員的迴避;主持檢察官考評委員會對檢察官進行考評;組織研究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法律規定應當由檢察長履行的其他職責。

五、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

《意見》圍繞檢察委員會工作機制中與司法責任制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以下五項改革措施:一是規范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具體案件的范圍,劃分與檢察官、檢察長在司法辦案中的界限。二是明確了檢察委員會由檢察長、副檢察長、專職委員和部分資深檢察員組成,強化了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三是賦予檢察官可以就所承辦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權,完善了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的程序。四是完善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機制,提高了案件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五是提出了建立健全檢察委員會決策咨詢機制等改革措施。

《意見》規定,檢察官可以就承辦的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依程序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對案件進行表決前,應當進行充分討論。表決實行主持人末位表態制。檢察委員會會議由專門人員如實記錄,並按照規定存檔備查。

六、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辦案信息將全程留痕。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全面記錄辦案流程信息,全程、同步、動態監督辦案活動,對辦結後的案件質量進行評查。

《意見》指出,當事人舉報投訴檢察官違法辦案,律師申訴、控告檢察官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或有跡象表明檢察官違法辦案的,檢察長可以要求檢察官報告辦案情況。檢察長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更換承辦案件的檢察官,並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

《意見》要求,建立以履職情況、辦案數量、辦案質效、司法技能、外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檢察官任職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建立辦案質量評價機制,以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辦案質量進行專業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意見》強調,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健全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發布平台、法律文書公開平台、辯護與代理預約平台,推進新媒體公開平台建設。

七、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

《意見》明確了司法責任的類型和標准,並分別列舉了各類司法責任的具體情形,以及免除司法責任的情形,增強了司法責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意見》根據檢察官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客觀上是否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將司法責任分為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重大過失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三類。

《意見》明確了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故意實施11種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包庇、放縱被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使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毀滅、偽造、變造或隱匿證據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據的;違反規定剝奪、限制當事人、證人人身自由的;違反規定限制訴訟參與人行使訴訟權利,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超越刑事案件管轄范圍初查、立案的;非法搜查或損毀當事人財物的;違法違規查封、扣押、凍結、保管、處理涉案財物的;對已經決定給予刑事賠償的案件拒不賠償或拖延賠償的;違法違規使用武器、警械的;其他違反訴訟程序或司法辦案規定,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

《意見》規定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有重大過失,怠於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出現重大錯誤,或案件被錯誤處理的;遺漏重要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罪行的;錯誤羈押或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人員自殺、自傷、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毀證、逃跑的;舉報控告材料或其他案件材料、扣押財物遺失、嚴重損毀的;舉報控告材料內容或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其他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等8類後果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

《意見》強調,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檢察人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怠於行使或不當行使監督管理權,導致司法辦案工作出現嚴重錯誤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八、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意見》把司法責任具體落實到人,並從司法責任的發現途徑、調查核實程序、責任追究程序、追責方式、終身追責等幾個方面完善了司法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機制。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受理對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違紀違法行為和司法過錯行為的檢舉控告,並進行調查核實,對檢察人員承辦的案件發生被告人被宣告無罪,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或死亡、傷殘等情形的,一律啟動問責機制,核查是否存在應予追究司法責任的情形。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檢察官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或重大過失責任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後,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及時向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檢察官的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當事檢察官有權進行陳述、辯解、申請復議,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檢察人員不服處理決定的,有權提出申訴。

《意見》明確了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人員將面臨的三種追責方式。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調離司法辦案工作崗位以及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辦理;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涉嫌犯罪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將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❹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❺ 司法員額制,司法責任制是什麼意思

供參抄:對於司法責任制,理論界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觀點。一個以司法責任後果說為基礎,即司法官對其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後果應承擔新的義務的法律制度;一個以司法責任監督說為基礎,這種監督在國家賦予其司法權的同時,保證其忠實履行自己的義務,公正處理事務。本文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司法責任制度是指國家特定機關或特定主體根據法律規定,通過必要程序確認司法官的的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以及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的制度。

❻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這是什麼規定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結合最高人民法院職能定位和工作實際,對最高人民法院推行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審判組織與審判人員、審判流程、審判監督與管理等內容作出規定,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發《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結合最高人民法院職能定位和工作實際,對最高人民法院推行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審判組織與審判人員、審判流程、審判監督與管理等內容作出規定,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意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庭辦案責任制,為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各審判業務庭室合議庭配備適當數量的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在巡迴法庭則以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1+1+1」的模式配置審判團隊。合議庭原則上隨機產生,也可以根據專業化審判需要組成相對固定的合議庭,同時要求相對固定的合議庭和審判團隊人員應當定期交流,期限一般為2年,最長不超過5年。

意見對最高人民法院院庭長的辦案類型進行規定,包括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及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適用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國家賠償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案件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國家賠償監督程序進行再審、重新審理的案件等。

為嚴格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要求,意見規定,承辦法官在合議庭評議中作出說明後即可製作、簽署裁判文書。裁判文書由承辦法官、合議庭其他法官、審判長依次簽署,審判長作為承辦法官的,由審判長最後簽署。院長、庭長對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不再審核簽發,也不得以口頭指示、旁聽合議、文書送閱等方式變相審批案件。

意見嚴格限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明確規定審判委員會僅討論決定涉及國家利益、社會穩定的重大復雜案件等8類案件及有關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並要求討論案件聚焦統一裁判尺度和法律適用問題。為落實司法公開原則,意見規定,除法律明確不予公開的情形外,審判委員會對案件的處理決定和理由應當在裁判文書中公開。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案件分配製度,除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及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件,當事人、案由等信息相同或者高度相似的案件,以及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所有案件一律實行隨機分配。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❼ 落實司法責任制須健全哪些機制

|文

落實司法責任制須健全哪些機制

2015年10月08日 14:43 來源網路

梁鳳雲|文(最高法院法官 法學博士)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該《意見》。這一《意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重大改革舉措,也是今後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根據《意見》的規定,本文認為,推動和落實司法責任制,應當建立以下十個方面的機制。

建立司法行政領導法官化的分流機制,做好辦理案件的「老本行」。過去一段時間,院庭長事實上成為承辦案件法官的行政上級,一定程度上存在「判者不審」「審者不判」的現象,導致了裁決者與案件事實之間的疏離。《意見》將院庭長的審判管理權對象一般限定於程序性事項范圍之內,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案件「審理者」和「決定者」兩相分離的狀態。司法親歷性要求貫徹直接言詞原則,沒有經歷訴訟過程而簽發法律文書,不僅使訴訟程序失去意義,也使得無人對裁判的質量負責。進入員額的院庭長應當組建審判團隊直接辦理案件,充分發揮其作為資深法官富有審判經驗的優勢,逐步減少或者剝離司法行政管理工作,逐步減少最終廢止案件審批制度,實現「法官上級」和「法官管理者」向「法官」和「裁判者」的轉變。

建立內外部過問獨立記錄的安全機制,架設法官責任的「安全線」。外部干預和內部過問對法官客觀判斷案件事實、公正適用法律,產生了嚴重干擾,切斷了案件事實與法律適用之間的有機聯系。因此,中央決定對干預過問司法的行為實行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就是要讓干預者投鼠忌器、如履薄冰,凈化司法外部和內部環境。依照《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承辦法官應當對干預、插手、過問的行為進行獨立而全面的記錄、留痕。全面記錄不僅要作為卷宗的必要內容實行零記錄,而且要作為卷宗組成部分永久備查。因內外部干預等而非法官原因直接導致錯案的,不得追究法官責任,保障法官獨立公正辦案。

立法官會議的糾偏參考機制,築牢辦理案件的「防護牆」。法官審理案件,應當准確認定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但是,司法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迭出紛至。為了防止案件法律適用上的重大偏差和不統一,《意見》規定,對於重大疑難案件,特別是對法律適用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可以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討論。事實認定問題由法官通過審理活動予以確定,不能提交討論。基於司法的親歷性要求,法官會議的意見只具有咨詢、參考和糾偏意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要求法官和審判團隊必須接受該意見。經過法官會議討論的案件,法官獨立承擔相應責任。

建立法官辦案的協同機制,打好辦理案件的「組合拳」。《意見》強化了合議庭成員對案件質量共同負責的原則。誰審理、誰裁判、誰負責是司法責任制的核心內容。所有法官都要實質性參與閱卷、庭審、評議等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復核並在裁判文書上簽名。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合議庭成員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共同承擔責任。一般來說,主審法官對裁判結果承擔主要責任,參審法官對裁判結果承擔次要責任。要改變過去那種合議他人承辦的案件時盲目跟風、簡單附和的現象,倒逼參審法官認真閱卷和參與訴訟活動。

建立法官裁量空間的保障機制,確立辦理案件的「邊界線」。司法權是判斷權,裁量權。法官審理案件,是對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裁量和判斷。只要存在裁量和判斷活動,就必然存在裁量空間和判斷餘地。認定事實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適用法律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屬於法定的司法裁量權范疇,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司法權又是法定權、公權力,其授權源自憲法和人民,必須受到司法責任的約束和限制。對於沒有司法裁量空間(「裁量縮減為零」)而非法裁量的,應當進行責任追究。

建立內部請示的規范機制,完善法律適用的「度量衡」。過去的內部請示制度,實際上是下級法院要求沒有參與訴訟活動的上級法院給予司法判斷結果,是「下審上定」「定者不審」和司法行政化的一種表現。規范內部請示,就是要讓司法責任回歸審理法院。除了法律適用問題外,下級法院不得就個案處理請示上級法院。對於案件確實重大復雜的,依照法律有關管轄的規定,下級法院可以要求移送上級法院審理,必要時上級法院可以提審。對於具有普遍規范意義的法律適用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制定司法解釋方式予以規范。要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逐步減少乃至最終取消案件請示制度。

建立審判團隊司法責任的明晰機制,築好權力責任的「籬笆牆」。審判團隊既是一個整體,同時內部也應當明確分工。《意見》規定,審判團隊按照分工不同,履行不同的審判職責,承擔不同的審判責任。審判團隊的審判職責是一種分工負責的責任,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在不同的訴訟階段負有不同的職責,其中法官責任居於核心。相對應的,審判團隊的司法責任實際上是一種按份責任。「先有籬笆牆,後有好鄰居。」司法責任制就是要根據合議庭成員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情節,合議庭成員發表意見的情況和過錯程度,合理根據各自職責,合理確定各自責任。

建立國家責任與司法責任的銜接機制,設立責任追究的「分流閥」。《意見》明確了審判人員的責任,主要是一種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個人過錯責任。根據憲法和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對於生效裁判違法造成他人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國家賠償責任。因此,國家賠償責任和司法責任可能存在競合現象。對於法官履職過程中的非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損失,應當由國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法官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錯案的,也應當由國家先行予以賠償;國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之後,應當向責任者追償。

建立錯案追究的同行評議機制,合理確定法官履職盡責的「護身符」。《意見》確定了終身追責和司法豁免制度。古法曰,罪當重而端輕,當輕而端重,是謂不直。法官應當對其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法官是以法律為業的專業人員,既不能故意任性裁判,也不能違反普通人的注意義務出現重大過失而導致錯案冤案。由於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專業性,由於「錯案」標準的復雜性,對於錯案的判斷,應當實行同行評議,避免出現外行評議內行現象。條件成熟時,最高人民法院應當設立全國統一的,由資深、公正的法官組成的法官懲戒委員會。

建立法官固定期限自動晉升增資機制,確立法官履職盡責的「定心丸」。司法責任制與司法保障制相輔相成,沒有司法保障的司法責任,無法令人信服。從世界范圍來看,由於法官維護社會公正的仲裁者地位,由於其司法親歷者和裁判者的身份,各國均給予法官獨立而尊崇的社會地位。設立法官固定期限自動晉升機制,實際上割斷了法官與上級司法官員之間可能的依附關系,可以避免法官為了晉升而犧牲司法公正,可以避免法官為了級別待遇而逢迎上級,可以避免法官為了五斗米折腰。法官有了職級和工資待遇保障,就會自覺珍惜法官榮譽和自覺維護法官身份,有助於法官排除外部干預、內部過問,有助於法官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有助於法官積極辦案、公正辦案。

❽ 如何構建司法責任制體系 檢察機關

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共識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明確;誰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檢察官對案回質量終答身負責;七項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健全檢察機關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案組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案信息將全程留痕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❾ 中央什麼時候提出的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❿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1. 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

  2.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健全聽取辯護律師意見機制,防止案件「帶病」起訴,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3. 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探索檢察環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4. 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深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

  5. 研究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法律監督制度,完善和規范檢察建議的提出、受理、辦理、反饋機制,完善民事執行活動監督范圍和程序。抓好各項改革落實,鞏固改革成果;

  6.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7. 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司法體制改革實踐,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規律,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8. 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把解決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貫穿司法體制改革始終。要深入調研論證,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和政法幹警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改革共識;

  9. 排除非法干預、保證公正司法,首先要從司法機關內部做起,從司法領導幹部做起。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與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制度相互銜接配套,共同構築起抵禦干擾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牆。中央政法各單位都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切實將這項制度落實好。

熱點內容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