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的意義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制定有什麼現實意義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的第一步已經順利完成。
《民法總則》的制定不僅實質性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並成為民法典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體系的完善。
頒行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都要與《民法總則》進行協調,並以其所確立的立法目的、原則、理念為基本的指導,從而形成一部價值融貫、規則統一、體系完備的民法典。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駛入快車道。
(1)民法總則的意義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是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專家學者反復討論和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制定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為民法典編纂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萬事開頭難。有了這個民法總則,接下來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也就順理成章,真正駛入快車道了。我們要深刻認識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進一步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
民法典編纂工作之所以能夠按預期目標順利推進,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外部環境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這為民法典的編纂奠定了經濟體制基礎。
民法典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呼喚民法總則的制定。
人民網—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與通則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1、范圍不同
《民法通則》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也就是總則屬於通則的一部分。
2、制定時間不同
《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號頒布,1987年1月1號開始施行的.
《民法總則》制定於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3、背景不同
《民法通則》的背景:改革開放初期。
《民法總則》的背景:經濟建設仍是核心任務之一,但更加重視人文關懷。
4、內容不同
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在《民法總則》中,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2)民法總則的意義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准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特徵。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於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 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採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
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作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3. 民法總則127條有什麼意義
第一百二十七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專;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屬,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飼養動物給他人造成傷害可依法索賠
4. 民法典和民法總則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來
1、定義不同源
①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②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
2、來源不同
①民法通則在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②民法總則在2017年3月15日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3、目的不同
①民法通則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②民法總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 民法總則堅持開門立法的意義
您好,所謂「開門立法」,即在立法過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讓群眾專積極參與,實現立法民屬主化。具體而言,就是採用公開徵求立法建議、立法聽證等方式,使民主立法延伸到最起始階段。
開門立法讓民眾的意志從立法的最初就得到體現,從而提高立法的透明度,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渠道,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符合民心。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6. 民法總則的重要意義和時代意義有區別嗎
一、制定民法總則有何重大意義:
1、《民法總則》將各項私法規則的共同要素加以歸納和抽象,並在民法典總則中集中規定,從而避免民法典各分則將同一個問題重復規定或設置大量採用准用性條款,加快民事立法體系化的步伐和民法典的頒行。
2、《民法總則》使民法的各部分形成一個邏輯體系,而不是各種民事制度的機械組合。總則條款有利於統領分則條款,確保民法典的和諧性。在此種模式下,一般規定對特殊規定的適用具有指導意義,而特殊規定又優先於一般規定而適用。這就形成了一個從一般到具體的有內在關聯體系。增強了法典整體的邏輯性和體系性。體系設計不僅關系民法典的質量和生命力。
3、《民法總則》不僅僅有利於具體制度和規則的體系化,而且總則之中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所體現的價值理念對整合整個民事立法具有重要意義。總則的設置對於法官理解總則所彰顯的價值,並通過其解釋和運用法律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了整個民法典價值和內容的一致性。
4、民法總則是民法規范的生長之源,在民法典其他各編對某個問題沒有具體規定的時候,可以通過總則中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加以彌補,從而發揮填補法律漏洞與法律空白的作用。這保持了法典的抽象性和開放性。抽象化的總則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彈性,這樣就使民法條款的適用范圍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二、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是為了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而制定的法規,2016年06月27日,《民法總則(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待通過之後頒布實施。
《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起統帥、綱領作用,保障競爭、公平、統一的市場經濟秩序,及和睦、健康、親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其規定的內容包括基本民事主體和關系的定義,民法體系內通用的原則,與法律系譜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關系等。
《民法總則(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期間的計算、附則,共186條。
7. 民法總則180條的內容是什麼,民法總則有何意義
您好,《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民法總則有何重大意義:
(一)開啟民法典編纂的進程。
《民法總則》的制定不僅實質性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並成為民法典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體系的完善。頒行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都要與《民法總則》進行協調,並以其所確立的立法目的、原則、理念為基本的指導,從而形成一部價值融貫、規則統一、體系完備的民法典。
(二)推進我國民事立法體系化進程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由於《民法總則》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確立的規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適用於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民法總則》的制定將極大地推進民事立法的系統化過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民法總則》的制定將使整個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
(三)完善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保護機制
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民法總則》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親屬權、繼承權等權利,使其真正成為了「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繼續採納《民法通則》的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地確認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地彰顯民法對民事權利保障的功能。
(四)完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總則》一方面宣告,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法目的,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理念,並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基本原則,要求從事民事活動,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這有利於強化人們誠實守信、崇法尚德,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另一方面廣泛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益,規定了胎兒利益保護規則、民事行為能力制度、老年監護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護等,實現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民法總則的頒布對中國公民有何意義
民法總則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進入「民法典時代」,同專時,也意味著公眾屬的基本權利將得到更多的保障。
例如:「出手救人造成損害是否需要賠償」,近些年,碰瓷一詞可謂是火熱,令人「聞風喪膽」,而民法總則的誕生將有效遏制此種情況的產生,改善社會風氣,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發揚我國樂於助人的優良傳統。
同時,站在經濟角度而言,民法總則的誕生,能夠有效改善社會發展環境,令誠信經營更為有利,帶動資本市場以誠信為根本的發展氛圍,有利於經濟平穩發展,實現穩中求進的戰略方針。
9. 民法總則54條有哪些改變和意義
您好,民法總則第54條的突破點:
總則第五十四條規定:「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經依法內登記,為個體工容商戶。」該條款為「在家辦公」這種新經濟主流生產生活方式掃清了法律障礙,使中國成為第一個為新經濟打開大門的國家。
對照修改前的法律,《民法通則》第26條規定,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總則原規定:自然人經依法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其實質性的改變在於:原規定中,自然人須先登記,成為個體工商戶,才能從事工商業經營。而現在的規定是,自然人不登記,也可以憑自然人身份從事工商業經營;如果登記,則可以轉為以個體工商戶身份從事工商業活動。
二、民法總則第54條的意義
總則第五十四條意味著——自然人有權營商,依法登記的,是個體工商戶;不登記,不叫個體工商戶,但並不意味著無權營商,總則這樣規定,不僅是對線上自然人營商地位的保障,還是對線下自然人營商進行賦權,徹底破除登記才准許經營的桎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