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大全內容
⑴ 羅馬法的公民法主要內容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
公民法的實施,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萬民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萬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動中逐步創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來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發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關於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內容。
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法學家活動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國法大全》
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為重建和振興羅馬帝國,成立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進行法典編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後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規匯編。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eus)。這是公元528~529年編出的一部法律匯編。它將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進行整理、審訂和取捨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譯為《法學階梯》(Institutiones)。它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基礎加以改編而成,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書,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學說匯纂》,又譯為《法學匯編》(Digesta),於公元530~533年編成。這是一部法學著作的匯編,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學說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門別類地匯集、整理,進行摘錄,凡收入的內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公元565年,法學家又匯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時所頒布的敕令168條,稱為《查士丁尼新律》(Novallae)。
以上四部法律匯編,至公元12世紀統稱為《國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又稱查士丁尼法典。《國法大全》的問世,標志著羅馬法已發展到最發達、最完備階段。
⑵ 民法大全主要講述什麼內容
《民法大全》共12卷,復共制4562條法令。法典第1卷的前言搜集了皇帝發布的關於編寫法典的一系列法令,隨後是宗教法、法律理論和條文。第2~8卷是私法,第9卷是刑法,最後3卷是統治手段。
《民法大全》通過總結和整理古代立法對現實的改革作出理論上的規范,反映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帝國的原則思想。它首先強調了皇權和國家政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宣傳君主專制思想;其次,該法提出公法優於私法的原則,對兩者作出了明確劃分;第三,該法肯定了教會在國家的地位,它不僅擁有主管道德權利和義務的權力,而且擁有參與國家司法活動的權力;第四,該法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第五,該法確定了社會各階層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各階層之間的關系,力圖以法律形式穩定社會各階層的流動;第六,該法還對婚姻、財產繼承等社會生活等方面作了法律規定。
總而言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反映了他維護政治集權、強調社會階級的對立、承認歷史的發展進步的基本原則,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的最完備形式」,是拜占廷帝國留給現代社會的最寶貴的遺產。這套巨著如今仍是法學院學者和研究古代世界歷史的諸多學者的必讀經典,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⑶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城邦境內羅馬公民的法律,主要由元老院法令、元內首命令、容大法官告示以及被公民大會認定具有法律效率的習慣法組成。
2:萬民法,適用於整個羅馬帝國疆域內公民以及外邦自由民的法令,強調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具體包括:不成文的習慣法、《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
(3)民法大全內容擴展閱讀:
羅馬法對社會影響:
隨著羅馬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漸影響到國家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提高了國家各級官吏的辦事效率,規范了他們的從政行為。
裁決了大量的商業糾紛,保護了正當的商業利益;同時還調節了債務,繼承等個人財產關系,減輕了社會各階層關系的緊張程度,有利於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與繁榮進步。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Rudolph von Jhering)說:「羅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羅馬法對後世各國影響深遠
⑷ 拜占廷的《民法大全》主要內容有哪些
《民抄法大全》共12卷,共4562條法令。法典第1卷的前言搜集了皇帝發布的關於編寫法典的一系列法令,隨後是宗教法、法律理論和條文。第2~8卷是私法,第9卷是刑法,最後3卷是統治手段。
《民法大全》通過總結和整理古代立法對現實的改革作出理論上的規范,反映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帝國的原則思想。它首先強調了皇權和國家政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宣傳君主專制思想;其次,該法提出公法優於私法的原則,對兩者作出了明確劃分;第三,該法肯定了教會在國家的地位,它不僅擁有主管道德權利和義務的權力,而且擁有參與國家司法活動的權力;第四,該法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第五,該法確定了社會各階層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各階層之間的關系,力圖以法律形式穩定社會各階層的流動;第六,該法還對婚姻、財產繼承等社會生活等方面作了法律規定。
⑸ 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有什麼
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頒布一項敕令,任命特裡布尼厄斯組織一個由10名法學家組成的委員會,主席由「聖宮廷」的前司法長官約翰擔任。委員會有權力用現存的所有資料,並可加以增刪、修訂,隨後把這些敕令分別標上發布皇帝的名號,以及施行的對象與日期,再按內容分類,按時間先後排列。這部《敕法匯集》在公元529年頒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34年《查士丁尼法典》修改後再度頒布。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卷下分目,每目按年代順序排列敕令的摘錄,上面標出頒布敕令的皇帝的名字和接受人的姓名,敕令的末章節附註明日期。
《查士丁尼法典》頒布後,又陸續頒布了《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編》和《查士丁尼新律》3部分,作為《查士丁尼法典》的續編。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名《法學階梯》,於533年底完成。共分4卷,卷下分目,輯納了歷代法學家的論文,簡要闡明法學原理,是學習羅馬法學原理的簡要教材。
公元530年,查士丁尼再度任命特裡布尼厄斯為主席,11名博學、有名望的法學家和從別留托斯、君士坦丁法律學校選出的5名教授為委員,共同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著作,分門別類加以搜集、整理並進行摘錄,共花費3年時間編成了《學說匯集》,又名《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於533年底頒布施行。
此外,公元565年,法學家又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布的168條新敕令匯編成集,稱為《查士丁尼新律》。其主要內容屬於行政法規,也有關於遺產繼承製度方面的規范。
以上4個部分,在12世紀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於《查士丁尼法典》最早編成,並且是這部《民法大全》的核心,所以一般以《查士丁尼法典》作為這部民法大全的代稱。
《查士丁尼法典》這一重要法律文獻雖然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編纂的,但在編纂過程中曾根據當時情況作了加工,所以一般說來它能夠反映出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羅馬法,即「古典時代」的全貌。
《查士丁尼法典》明確宣布皇權無限,維護教會利益,鞏固奴隸主的統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應安分守法」,否則,要依法給予嚴厲制裁;法典還特別強調奴隸必須聽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許有任何反抗,據此可見,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試圖通過法律規范的系統化,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並運用這個法典來為其挽救奴隸制的統治服務。
《查士丁尼法典》雖然保留了奴隸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賣為奴隸以補償自己對他人冒犯這一部分;法典肯定了婦女繼承遺產的權利;法典強調了基督教的思想統治,確立了君權神授的原則,並詳細規定了基督教生活的各個方面,強調了對異教徒的強行改信基督教和鎮壓的政策,甚至規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規模和生活規則,強化了對隸農的統治;法典也用許多條文嚴格規定了奴隸與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的主人,對不服從者處以重罰乃至死刑,只是由於隸農的反抗斗爭才不得不寫上釋放奴隸的條文。
⑹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它對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羅馬法三國I古羅馬留給後人重要成就之一,史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西方國家的基礎,也被很多西方國家所借鑒。語言請自己組織
⑺ 古羅馬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主要內容,評價它的作用、影響及利弊得失。羅馬法
羅馬法,是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所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羅馬法的歷史開始於東羅馬帝國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
體系特點
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所謂的「民法」就起源於羅馬法。在歐洲的大陸法系國家以及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因為法國民法典而與羅馬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適用普通法系統的國家和地區,羅馬法的影響比較小。
羅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49年)。在此之後,羅馬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經過幾個世紀,其形成了今天許多國家的法律的基石。
例如,羅馬法提出了契約和侵權行為的不同之處。而在此之前(如古代希臘法),契約的不履行被簡單地視為一種侵權。另外,羅馬法也提出了佔有(一種事實狀態:某人擁有某種物體)與所有權(一種權利:某人可以對物體做任何行為)的區別。還有,現代的契約概念就來源於羅馬法中的合意規定。
羅馬法分為本國國民所適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與外國人的「萬民法」,後者就是現在的國際私法的起源。
羅馬法反映出當時羅馬帝國的現實。羅馬執政官保證了法律能夠適應一個迅速膨脹的帝國不斷變化的需求。但是,這種變化仍然是在傳統的價值體系下完成的。執政官並不重新修改法典,而是通過新的解釋或者修訂來解決新的問題。這種對傳統的依賴以及對變動的懷疑態度正是羅馬人的思維特點。
編纂過程
狄奧多西一世皇帝於公元438年將帝國的法律匯編成《狄奧多西法典》(Codex theodosianus)。這部匯編只是把君士坦丁大帝(306年-337年)之後的歷任皇帝所簽署的憲令進行匯集。一個世紀後,查士丁尼大帝對大部分羅馬法進行了重新整理匯總,編纂成一部有四部分構成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譯作「國法大全」)。該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
第一部分為《法典》(Codex),收集了自哈德良皇帝(117年-138年)以後的各代皇帝敕令。第二部分為《學說匯纂》(Digesta或Pandectae),收集了羅馬帝政時代被賦予「解答權」的法律學者們的學說。這一部分共有50卷,費時3年,於533年完成。皇帝也同時命令編輯了一本法學入門教材《法學階梯》(Iustiniani Institutiones),這部教材非常經典,以至於到今天仍然作為法學學生的使用書籍。該書有四卷構成,旨在對學習羅馬法的學生提供一個概覽。與普通教科書不同,該書的內容被賦予了法律的效力。這部教材也是《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查士丁尼死後,法學家們整理其在位期間頒布的憲令,定為一編,名為《新律》(Novellae Constitutiones Justiniani)。《新律》共收有百餘條,以希臘文和拉丁文兩種文本行世,流傳至今的有152條。1583年,法國法學家丹尼斯·高第弗洛依首次使用《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來指稱包括《新律》在內的查士丁尼編纂的全部法典。
在整個編纂工程完成之後,任何對於《民法大全》的評論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
羅馬法的發展被分成三個歷史時期: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第一個時期即法律訴訟(legis actiones)時期包括王國及共和國的初期。公元前3世紀羅馬法進入程式訴訟(formulas)時期。從元首制羅馬帝國早期開始,羅馬法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法律認知(cognition)時期。
後世影響
在此之後的1500年間,羅馬法曾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度掀起熱潮,又直接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其中所體現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價值。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拿破崙法典》、《人權宣言》,包括中國的《民法通則》等都受到其影響。《民法大全》被列入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學生必讀書目之中,成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法學著作之一。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頭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⑻ 優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哪些內容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稱。它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
⑼ 《民法大全》有哪些內容
《民法大全》共12卷,共4562條法令。法典第1卷的前言搜集了皇帝發布的關於編寫法典的一系列法令,隨後是宗教法、法律理論和條文。第2~8卷是私法,第9卷是刑法,最後3卷是統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