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現狀

司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12:53

1. 報告分析中國環境司法現狀現在哪些地區污染環境罪多

空氣污染每造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本估算相於內產總值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邁向環境持續未——華民共家環境析》報告昨發布提供述數據該報告由內外環境領域專家組工作組及自亞洲發銀行專業團隊聯合完
報告關空氣污染章節稱益增能源需求、機車數量及工業迅速擴張導致空氣質量嚴重惡化體健康態系統產負面影響
報告列舉關鍵事實500城市1%達世界衛組織推薦空氣質量標准;世界污染嚴重10城市7
外我局部區污染物相互作用並且與自附近城市工業區污染疊加形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區域隨著煙霧、陰霾酸雨發頻率增加些區域環境質量總體降
報告懸浮顆粒物例介紹顯著氣污染物懸浮顆粒物(PM10)超三監測城市懸浮顆粒物濃度超Ⅱ級標准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超標城市比例高部區PM2.5濃度高並嚴重區域環境問題
報告特別指面臨著室內空氣質量面挑戰目前沒進行持續或系統監測
前消費者協項研究表明北京室內空氣本甲醛濃度超標73%杭州超標79%室內空氣本苯濃度安全標准11倍調查顯示我94%接受空氣污染檢測新車污染物超標90%新裝修房屋甲醛濃度超標
流行病證據表明環境空氣污染使肺功能降、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死亡率升住院及門診病增加缺勤及早死亡
亞洲發銀行東亞局首席水資源專家張慶豐報告發布表示應該更重視建設包括市場化政策措施內節能減排激勵體系
報告建議政府改革資源定價機制並引入綠色稅收制度由亞行提項制度建議資源采及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征稅允許污染控制設備投資抵扣稅款
財政改革應該與類經濟激勵措施並推張慶豐說使環境稅稅收收入節省款項循環省級政府鼓勵進步加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面投資

2. 什麼是司法狀況

現在的司法系統以及工作的情況,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3. 中國法制的現狀

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行憲法頒行 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

保證憲法實施的監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執法司法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執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嚴重損害國家法制權威;公民包括一些領導幹部的憲法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講,中國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還面臨以下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領導幹部中的人治現象、公民中的非法治現象、社會上輕視和無視法治的現象,在有些地方、部門、領域和群體中有所抬頭和蔓延。

二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要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實際上被統一於黨委的「一把手」,法治被「人治」所弱化,依法治國從黨領導人民實行的「治國基本方略」,演變為某些地方和部門「維穩」以及發展經濟的工具。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待不斷完善,立法質量需要不斷提高。立法中存在的部門利益、特殊群體利益問題,部門立法爭權奪利問題依然存在。國家立法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的現象仍未消除,一些明顯帶有部門或集團利益痕跡的立法,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行政部門借立法擴權卸責、立法不公等從制度設計的基礎上影響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和法律的實施。

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是憲法和法律實施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許多法律形同虛設(參見表2)。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執行難的問題時有發生;法治缺乏權威,司法缺乏公信力;公民「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信關系不信法」,「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問題。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仍是一項艱巨任務。

五是政府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不執法、亂執法問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少數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執法尋租、貪贓枉法甚至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執法傾向,如釣魚執法、尋租性執法、非文明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滯後性執法等等;粗暴執法激發沖突,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或極端惡性事件,突出表現在征地拆遷領域。

六是司法改革轟轟烈烈,解決了辦公條件、經費、人員編制以及一些長期制約法院、檢察院建設和發展的體制機制等老大難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各個階段司法改革方案預設的目標,但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司法權威、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和干預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等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

七是「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公職人員貪贓枉法、權錢交易、執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對法治造成損害;執法不公、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和解決腐敗問題,是對黨領導的中國法治建設事業的極大挑戰。

中國法治的未來發展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民主法治建設任務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主法治建設目標,未來中國法治發展的總體思路,應當努力實現四個基本轉變:

1.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依法治國實踐進程中和社會主義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從法治到社會主義憲政的轉變,從制度上程序上實現「三者有機統一」。

2.是在我國法律體系如期形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民主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從法律體系構建到法治體系建設的轉變,盡快從法律大國走向法治強國。

3.是在有法可依的目標基本達成後,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心實現從注重立法到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的轉變,從紙面的法律向生活中法律的轉變,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四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維護黨權、建設政權和保障民權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從法治的表面「維穩」向深層次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和權力腐敗問題的轉變,用法治更好地鞏固和發展黨和國家政權的合法性權威,更加夯實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為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4. 我國司法警察的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警種之一,是人民法院直接領導的一支武裝力量,是法院隊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的特性要求其應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然而,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在司法警察隊伍管理、素質建設等諸多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制約和影響法警隊伍建設和職能作用的發揮。
(一)強化學習意識,用先進思想武裝法警頭腦,在打牢思想理論根基上下功夫。司法警察作為一支准武裝力量服務於審判工作卻又相對獨立於審判工作,它所執行的警務工作帶有強制性和威懾作用。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論修養是提高司法警察職業素質的最基本的要求。要緊緊圍繞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公正與效率」這個法院工作主題,對全體法警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二)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法警法律地位和職權,規范司法警察的執法行為。 司法警察的執法活動是人民法院執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執法情況如何可以直接反映出法院的執法水平,對樹立法院司法權威和社會形象具有重要影響。
(三)建立嚴格准入制度,暢通法警進出渠道,從源頭治理法警素質不高的現狀。解決法警素質不高,應從源頭治理。目前沒有法規和文件對法警進入及退出條件、標准進行硬性要求,各地法院標准不一,進入法警隊伍的人員結構繁雜、素質參差不齊,致使司法警察「先天不足」,嚴重影響司法警察隊伍專業化、正規化建設。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規定,司法警察擔負警衛法庭、維護審判秩序、看管人犯和罪犯、送達法律文書、參與執行重大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強制措施、執行死刑和其他生效法律文書、保衛審判機關安全、處置突發性事件等任務。

5. 報告析中國環境司法現狀 哪些地區污染環境罪多

進行抄項目建設和大的技術改造襲,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出環境應性評價文件,並經過當地環保局的批復。如果沒有辦理這個手續就開建的話,那是違反了國家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就會得到停止建設和罰款的處罰,而且還的補辦環評手續,嚴重的項目可能會被通知全部拆除恢復原狀的處罰。抓緊時間去到環保管理部門辦理吧。

6. 韓國司法體制現狀是怎樣的

韓國是集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特點於一身的混合法制國家,其在文化傳統上又與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研究韓國的司法制度,對於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司法改革,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筆者曾隨山東涉外商事法官代表團赴韓國考察,期間訪問了大法院、首爾高等法院、韓國憲法法院、韓國司法研修院等司法機構,與韓國法官座談並觀摩了庭審,本文攫取韓國法院組織體制、法官制度及民事訴訟制度三個方面並結合韓國的司法改革作一介紹。
一、韓國的法院組織體制
韓國的法院有普通法院、專門法院和特別法院三種,分別負責有關刑事、民事、行政、選舉和其他法律事務的裁決,同時負責有關不動產登記、人口普查登記、提存等方面的事務。普通法院包括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目前全國共設置了1個大法院、5個高等法院、60個地方法院。專門法院包括家庭法院、行政法院和專利法院。特別法院包括憲法法院和軍事法院。
(一)普通法院
從職務管轄的劃分上(即法院內部審判職責分工),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大法院分別負責案件的第一審、第二審和第三審,大法院還負責統一法令解釋。
1.大法院。大法院為韓國最高裁判機構,由包括院長在內的13名大法官組成。另有20名裁判研究官,根據不同的專業分工為大法官提供裁判幫助,主要負責與案件的審理及審判有關的研究、調查業務。每位大法官還配有5名助手,負責與案件審理有關的輔助工作。為了審判的便利,大法院將除院長以外的12名大法官平均分成無專業劃分的3個部直接審理案件。大法院的判決為終審判決,當事人對大法院的判決必須服從,不能要求重審。大法院的案件受理范圍是:(1)對高等法院、抗訴法院(地方法院抗訴部)或者專利法院的裁判提出的上告案件;(2)對高等法院、抗訴法院或者專利法院的決定或者命令提出的再抗告案件。大法院設有行政處,負責有關法院的人事、預算、會計、設施、統計、訴訟業務、登記、戶籍、提存、執行官、法令調查及司法制度事務的處理。司法行政處設有一名處長,由一名大法官兼任(不負責具體事務),日常工作由次長負責。司法行政處下轄計劃部、司法政策研究室、人事管理室、總務局、建設局等部門,計劃部負責法院的經費預算及編制並提交國會審議(韓國法院的經費由國會統一撥付給大法院),並對各級法院的預算進行審核並撥付;人事管理室負責全國法院的人事安排,並對法官進行考核;司法政策研究室主要負責地方和高等法院的法官在審理案件中存有疑問的各種問題的研究和解答;總務局負責法院的日常行政工作(類似最高法院辦公廳);建設局負責全國法院的法院建設,全國法院的建設由地方法院提出要求,經大法院審核,交由建設局具體負責建設。
2.高等法院。韓國共分九個道,即九個省,另有首爾特別市及5個直轄市。但只在首爾、釜山、大邱、光州和大田設有5個高等法院。高等法院院長為高等法院的負責人,管理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高等法院內設有部,各部由一名部長法官和若干法官組成,部長法官為該部的審判長。高等法院審理案件實行三人合議制。高等法院受理的案件包括:(1)不服地方法院獨任法官判決的標的額為五千韓元以上一億韓元以下的第一審判決的抗訴案件,不服地方法院合議部、家庭法院合議部及行政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的抗訴案件;(2)不服地方法院合議部、家庭法院合議部及行政法院作出的決定、命令的抗告案件。首爾高等法院為了有效辦理審判業務,分專業設立43個部。首爾高等法院有法官131名,年受理和審結的案件均近20000件,平均每個法官審理約110件。
3.地方法院。地方法院內部設有民事、刑事等專門的部。審判組織分合議部和獨任審判兩種。一些地方法院還設有分院,分院履行與地方法院一樣的職能。地方法院及其分院的合議部的管轄范圍是:(1)合議部決定在合議部審理的案件;(2)訴訟標的一億韓元以上的案件;(3)非財產權訴訟,或者雖屬於財產權訴訟但難以計算訴訟標的的案件;(4)對合議部審理的案件提出反訴或與第三人案件有牽連的案件;(5)死刑、無期以及短期一年以上的徒刑或監禁案件;(6)對地方法院法官申請迴避的案件;(7)其他法律規定由地方分院合議部處理的案件。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在地方法院下面另外還設有市、郡法院,履行地方法院的一些審判任務,不作為一個審級。每個市、郡法院只有一名法官,負責審理適用《小額審判法》的民事案件(二千萬韓元以下)及和解、督促、調解的案件,根據戶籍法確認協議離婚的案件,訴訟標的在20萬韓元以下的處以拘留、罰款的案件等。為了處理市郡法院轄區內的大量案件,法院聘有多名調解員,從轄區內的教師、公務員、醫生等專業人員中選任,調解員分成4組,每組一天可以處理6至8件,只有在雙方分歧過大時,才交由法官進行審理。
(二)專門法院
1.家庭法院。家庭法院是設在首爾的一種專門法院,家庭法院下面也設有分院及相應的市郡法院。在其他地區,通常由地方法院的家事部審理一審家事案件。
2.行政法院。行政法院也設在首爾,與地方法院級別相同。主要審理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案件和其他法律規定由行政法院管轄的案件。
3.專利法院。專利法院設在大田,與高等法院級別相同。專利案件的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但是專利案件非經設置於屬於行政機關的專利局內的專利審判院的審理程序,不得直接向專利法院提起訴訟。
(三)特別法院
憲法法院的設立是韓國在法院體制引以自豪的事情。憲法法院對法律的違憲與否等問題進行審判。審理范圍概括:1.關於法院提出的法律違憲與否的審判;2.有關彈劾的審判;3政黨解散的審判;4.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與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對許可權爭議的審判;5.有關憲法訴請的審判。
憲法法院與大法院級別相同,由9名法官組成。憲法法院院長統一管理法院的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憲法法院有10名裁判研究官、3名研究員,還設有行政處負責處理行政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提起違憲訴訟的主體可以是認為權利受到侵害的當事人,也可以是在適用法律過程中發現現行法律違憲的法官。憲法法院的裁決具有終局性。至2006年9月30日,憲法法院共審理了12641件案件,包括總統彈劾案以及「同姓不婚」案等。
二、韓國的法官制度
韓國目前大約有22000名法官。韓國法官分為四種:大法院院長、大法官、法官以及縣市法官。以前,韓國將法官職別分為7個等級,根據修改後的法院組織法,高等法院院長以下的法官原則上取消了職級制。在韓國,成為法官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培養程序,法官經驗的積累是成為上級法院法官、審判長、以及大法官的重要前提。
(一)法官的來源
成為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考人大學的法律系學習。第二階段是通過司法考試。司法考試分三次,第一次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試課目主要有憲法、民法、刑法。第二次以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考試的課目有憲法、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第三次是面試,主要考察作為法律人才是否具有合理的國家觀、歷史使命感和倫理意識,專門知識的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和邏輯性等。近年來,韓國每年大約有25000人參加司法考試,約1000人通過考試。第三階段是到司法研修院培訓。通過司法考試者要到大法院設立的司法研修院培訓兩年,主要學習法律實務方面的知識。成績優異者方有可能成為法官,其他的則可能成為檢察官或律師。
(二)法官的任命
司法研修院中的成績優秀者(排名前200名以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向大法院提出申請,大法院從申請者中擇優任命為預備法官,然後一律分配到全國的地方法院。預備法官任期兩年,期間不能獨任審理案件,主要從事與案件審判有關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兩年期滿,由全體大法官組成的大法官會議根據預備法官任職表現決定是否正式任命其為法官。
一般法官的任命需大法院院長同意並經大法官會議一致通過,任期10年,可連任。大法院的裁判研究官從地方法院法官中選任,由大法院院長任命,任期兩年。除大法院院長以外的12名大法官系由大法院院長推薦後,經國會人事方面的調查後由總統任命。對大法官的人事方面的調查要在電視上播放。大法官任期為6年,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可連任。大法院院長是經國會同意由總統任命的,在國家領導人中列第三位,即列總統、國會議長之後,總理之前。大法院院長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
憲法法院的法官由總統任命。憲法法院院長作為負責人,由總統經國會的同意在9名法官中選任,任期3年,可以連任。總統任命憲法法院法官時,其中3人由國會選出,3人由大法院院長提名,總統可自己指定另外3人。由於憲法法院具有高層次政治判斷機構的性質,這種做法具有保障政治中立的意義。
憲法法院的法官從下列任職15年以上、40歲以上的人員中選任:(1)法官、檢察官、辯護士;(2)具有辯護士的資格,並在國家機關、國/公營企業、政府投資機關以及其他法人從事法律事務的人員;(3)具有辯護士資格,並在公認的大學中擔任助教授以上職務的人員。任職於上述任意兩項以上職務的人員的在職期限,累計計算。憲法法官的任期為6年,可連任。
法官的退休年齡是:大法院和憲法法院院長為70歲,大法官為65歲。其他法官63歲。
(三)法官的任職交流
韓國法官基於經驗的積累而可以在上下級法院之間交流。地方法院的法官可以做高等法院的法官,高等法院的法官可以到地方法院做審判長,地方法院的審判長可以再到高等法院做審判長。高等法院的法官需要有10年以上的審判經驗,一般具有15年以上經驗的法官可以做地方法院的審判長,高等法院的審判長則需要20年以上審判經驗;大法院院長、憲法法院院長、大法官都需要具有20年以上的經驗。大法院和憲法法院的裁判研究官需要有15年以上的審判經驗,地方法院法官到大法院擔任兩年裁判研究官後將回到原來的法院工作。

7. 中國司法權力的現狀 (600字左右)

中國司法權力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司法機構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法院,一個是檢察院。法院是審判機構,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構。在我們這樣一個體制下,除了有一個司法裁判機構以外,還有一個獨立於司法裁判機構的法律監督機關。換句話說,檢察院也是司法機關,好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什麼叫司法?司法和行政執法有什麼區別?從英美法律文化來看,司法權就是裁判權。因為根據三權分立的理論,行政權是由一系列的權力組成的。其中象警察權、檢察權,是國家追究犯罪維護治安的權力,屬於典型的行政權。如美國的聯邦司法部,它本身就是總統的內閣成員,當然屬於行政權,盡管它也設美國聯邦總檢察長。德國的檢察機構,也是放在司法部的密切聯系之中,它帶有行政性。 在中國不要籠統地提「司法權」,而應當討論「司法裁判權」問題。根據中國的憲政體制,司法權由檢察院和法院共同享有,但司法裁判權應該是法院的專有權力。在「司法裁判權」之下,提出了兩個基本概念,也就是司法裁判權的兩個基本層面:一是實體裁判權,二是程序裁判權。實體裁判權是對案件實體結論加以確定的權力。在刑事司法領域,對諸如被告人是否有罪,如何追究責任等問題的裁判,這是實體裁判問題。在執行過程中,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監外執行等等這些刑罰的變更,同樣屬於對實體刑罰權的變更,屬於實體裁判。這種實體裁判應該是由法院享有的一項自古以來就有的最原始的基本權力。但在今天的中國,司法裁判還缺乏第二個基本形態——程序裁判權。在訴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程序爭議究竟由誰來決定?無疑也應當由司法裁判機構來解決。比如說被告人被逮捕了,被羈押了,他不服,他向誰來獲得司法救濟?也應當是裁判機構。如果被告人受到了刑訊逼供,他要求誰來給他救濟?當然也應是司法機構。被告人如果認為整個一審過程違反程序正義原則,剝奪了辯護權,迴避制度違反了,公開制度違反了,向誰來上訴程序上的裁判?那隻能是司法機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避開討論籠統的「司法權」這一概念的同時,可以把司法權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司法裁判權,一個是法律監督權。而其中的司法裁判權又可以分為實體的裁判和程序的裁判,由這個概念出發會產生很多改革的靈感。例如,在目前所有涉及剝奪公民自由、財產權利的場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都在事實上行使本應由司法裁判機關機關行使的司法權。但是,公安機關享有的不是裁判權,更不是司法權,它是行政權。檢察機構盡管在憲法上被稱之為司法權,但是不是司法裁判權。而只有依據司法裁判程序,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才可以受到剝奪和限制。從這個角度出發,逮捕權、拘留權、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甚至公安機關所享有的一系列行政羈押權——勞動教養、收容遣送、收容教育、強制醫療,強制戒毒,這些大量剝奪公民權利自由的事項,就都應被視為行政羈押權,也都應被作為司法審查的對象。法律監督的核心應當是代表國家和政府,監督刑法、監督一些基本的實體法的實現,從這樣一個理論出發,那麼這樣一種法律監督就是代表國家,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法制的尊嚴統一。因此法律監督權在訴訟領域應該主要表現為代表國家充當公訴人。換言之,法律監督在刑訴中的主要表現方式就是提起公訴。而監督司法、監督百官,這是中國古代監察御史的功能,監督這些官員是否遵守了國家的行政法規,遵守了刑法典,當然是法律監督。但法律監督的表現只有一個,那就是代表國家提起公訴,代表政府提起公訴。在民事行政領域我們認為涉及到國家的重大利益,涉及到政府的利益,檢察官也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來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利益,這也是法律監督在民事行政領域中的一種表現。因此,檢察院站在法院之上來監督法院辦案的過程,這種做法是不具有正當性的,這事實上是在充當「法官之上的法官」。 從中世紀以來,在英國有一個著名的自然正義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任何人不能擔任自己案件的法官。你讓一個檢察官站在法官之上來充當第二個法官,他本身又是公訴人,他怎麼可能保持中立和超然的地位呢?他事實上就在充當自己案件的法官呢!很顯然,檢察機關只有放棄所謂的「法律監督權」,而專心致志地代表國家和政府行使刑事公訴權或者民事訴訟權,中國的司法才有希望,法院的獨立審判、司法裁判的權威性、控辯雙方的「平等武裝」也才有實現的可能和希望。

8. 請問中國的司法現狀,大家覺得中國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說到如今司法現狀,我的心中有一種痛,
如果法律成為交易,老百姓還談何公正?
做到司法內公平容公正,這關繫到國計民生,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社會和諧穩定。
如果法律失去力量,一切希望都會落空,
而法律的這種力量,就來自於司法公正。

9. 故意傷人罪怎麼判司法現狀的刑法學分析

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或者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肯定是要判刑的。不過,未成年可以從輕判處。事關重大,建議盡早聘請專業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對本罪的認定和處罰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 行為人有非法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關鍵。對此應注意以下兩點:(1)傷害行為的非法性是構成本罪的前提。如果傷害行為是合法的,如正當防衛或者緊急避險過程中造成一定傷害的,則不構成犯罪;(2)本罪故意傷害的必須是他人的身體健康。自傷行為不能構成本罪,特殊情況下可能構成其他罪,如軍人戰時為逃避軍事義務自傷身體的,應按照刑法第434條的規定,以戰時自傷罪論處。
2 構成本罪的傷害程度限於輕傷、重傷、傷害致死三種情況。輕傷以下的輕微傷和一般的毆打行為,不能構成本罪。至於重傷、輕傷、輕微傷區分的標准,應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的《人體重傷鑒定標准》和《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的規定為准。

3 本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因傷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傷或者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年齡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致人輕傷的,則須已滿16周歲才能構成本罪。

4 對於刑法明確規定以其他罪論處的故意傷害行為,應按照刑法有關條款定罪處罰,而不能以本罪論處。

5 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另外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故意傷害罪的認定問題
1 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主要在以下兩種情形下不易區分:一是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二是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區別兩者的關鍵是查明行為人犯罪故意的具體內容:如果行人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無論是否造成死亡結果,均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只具有非法的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則無論是否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都只能認定為故意傷害。

此外,應注意以下三種特殊情況的處理:⑴對於突然實施犯罪,行為人故意的內容不確定或者顧他人死傷的,一般可按其實際造成的結果定罪。造成傷害結果的,定故意傷害罪;造成死亡果的,定故意殺人罪;⑵因打架斗毆致人死亡的,除了明顯具有殺人故意的按故意殺人罪論處外,一般可按故意傷害致死定罪;⑶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之間的界限確實無法分清的案件,一般可本著疑罪從寬的原則處理。

2 故意傷害(致死)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別的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故意傷害致死,行為人雖然沒有殺人的故意卻有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故意傷害行為引起的;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人不僅無殺人的故意,而且也無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過失行為造成的。
3 對於傷害程度的認定,應注意把受傷當時的傷勢和治療後的結果結合起來綜合評定:當時情嚴重,治療後基本恢復正常或者只形成輕傷結果,應以輕傷論;當時傷情並不嚴重,但雖經治療最終呈重傷結果的,應以重傷論。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故意傷害(輕傷)案件由公安機關

作撤案處理後法院能否再作為自訴案件受理問題的答復

(1994年1月27日)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京高法(1993)277號《關於故意傷害(輕傷)案件經公訴程序由公安機關作撤案處理的,法院能否再立自訴案件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的傾向性意見。對於已經公安機關作撤案處理的故意傷害(輕傷)案件,被害人就同一事實提起刑事自訴的,如果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和我院1993年9月24日《關於刑事自訴案件審查立案的規定》第二條第(一)項的規定,並未超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則不予立案,並應將不予立案的原因通知自訴人。

熱點內容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