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培根的論司法

培根的論司法

發布時間: 2021-12-06 03:35:03

1. 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

出自培根的一篇文章《論法律》,有的也翻譯成《論司法》。
原文: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2. 培根對於法律的想法

培根《論法律》:
闡明司法者的責任只是「實現」法律,而不是制訂和變更法律。且用羅馬天主教會的僧侶們為滿足自己的私慾,而隨意解釋《聖經》來說明這個觀點。如果賦予「法官造法」的權力,法律也會淪為法官滿足私慾的工具。
對於法官的修養,培根認為他們應當富有知識而不應機敏多變,應當持重庄嚴,而不是熱情奔放,應當謹慎小心,而不是剛愎自用。法官應該嚴格執行法律,篡改法律罪大於私遷界石。於是引出了那句被世界各國的人不斷重復的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視司法不公為社會最大的不公、是社會公害的主要原因。司法如果不能給人們以公正,會讓全社會的人產生絕望。無望、絕望的社會是一個可怕的社會。
培根認為在面對復雜的案件時,法官不應被任何壓力、詭辯和陰謀所左右。法官也不應濫用威權。逼供和誘供的結果肯定會造成冤案。在世間的一切苦難中,最大的苦難無過於枉法。
在審判案件時,法官除考慮事實外,還應該分析與事實相關聯的背景和環境。尤其是在審理死刑案件時,一方面要考慮正義的實現,同時還應有慈悲救人之心。
在審判中,法官能做的只有四件事,一是調查證據;二是主持庭審時的發言,制止與審判無關的廢話;三是審核通過法庭發言所陳示的證據;四是根據法律宣示審判的標准。
法官要做出公平的裁決,就必須有聽取證詞和辯護的耐心,記憶力低鈍和注意力不集中,都會影響裁判的公正性。
法官不能被貪贓枉法的警吏所包圍,警吏絕不能用的四種人是:包攬訴訟的訟棍、借司法以謀私的法院寄生蟲、狡黠之徒、敲詐勒索之徒。法官的助手也應正直而富有經驗。
他認為所有法官都應牢記羅馬十二銅表法結尾的警句,「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一切法律如果不已這一目標為准繩,所謂的公正就不過是一句囈語。法官的最高職責,就是賢明地依據法律作出裁判,他引用聖保羅的話,「我們也知道法律是善的,只要人正確地運用它。」
其實,通篇讀完培根的《論法律》,會發現他實際上是在「論法官」。法律的目標能否實現,直接取決於法官。法律的落腳點又到了法官身上。

3. 培根《論求知》的原文是什麼

培根《論求知》的原文如下: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不願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 培根簡介如下:

  • 弗朗西斯·培根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

    同義詞培根(英國哲學家)一般指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

  •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4. 培根 論求知 原文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需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要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需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需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

5. 培根隨筆論律師!講了些什麼

培根隨筆集里,沒有論律師的篇目,但有論司法篇。內容有關於辯護士及法律顧問等內容。
耐性及慎重聽訟是司法官底職務之主要的成分之一;而一個嘵嘵多言的法官則不是一件和諧的樂器。一個法官把他在適當時期內可從律師聽來的事情自己首先發見之,或者把見證或辯護士底說話截斷得過早以表示自己之敏察,或者用問題(即使是與案件有關的問題)把以後兩造將要陳述的事實先期勾引出來,這都不足以為能。法官在審理案件之中的職分有四:審擇證據;約束發言毋使過長、重復及泛濫無關;重述、選擇、並對照已發言論;指示批判底准則。凡有超過這些職分者即是過多;而這種情形不是出自炫耀多言,就是出自不耐聽訟,不然就是由於記憶力不佳,再不就是由於缺乏沉著公平的注意力。辯護人滔滔善辯多能得法官底歡心,這種情形看起來是很可怪的;為法官者應當效法上帝(上帝底座位是他們坐著的);上帝是抑強暴而扶溫良的。但是法官而有出名的得寵的律師,那是更可怪的,這種情形是一定要引起苞苴關說底嫌疑來的。在辯護士為某一造發言得宜,辦理案件辦得很得當的時候,為法官者對於該辯護士有一種責任,理當有稱揚贊頌的話,尤其是那一邊訟而不利的時候為然,因為如此可以使委託者對於辯護士信用不墜,而且使他那自以為是的意見受些挫折;同此,若逢辯護士有詭辯,重大的疏忽,證據過弱,迫求無度,或強詞奪理的情形,則為法官者對於公眾也有一種責任,理當給那個辯護士一種合禮的斥責。為辯護士者也不可與法官舌劍唇槍,或者激動自己在法官宣判之後重提這件訴訟;但是,在另一方面,為法官者也不可遷就辯護士,或給他所代理的那一造一種口實,說他底辯論或證據未得上達。

6.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十次犯罪更可怕是誰在哪本書中最先提出的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執法則毀壞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7. 培根的《論說文集》都有哪些內容

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論說文集》。這個文集分別發表於1597、1612、1625等不同年份,共收入不同內容和題材的散文作品58篇。這部著名作品以貴族和資產階級上層讀者為對象,廣泛談論了哲學、宗教、政治、國家以及處世、待人、修身、養性等問題。題目有哲理意味較濃的《真理》、《死亡》、《宗教》;有直接關繫到宦海沉浮的《高位》、《貴族》、《帝王》、《黨爭》、《叛亂》;也有涉及私人生活的《友誼》、《父母與子女》、《婚嫁與單身》等等。不論哪一類,他都以明澈的智慧,入木三分地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極其深刻地描寫周圍人物的思想動機和真實心理。作者在作品中鼓勵商業活動和殖民擴張,對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道德觀念給予肯定。在《論讀書》等文章中,作者談論了一些關於讀書的有用的經驗。

8. 急求: 培根 <<論司法>>

http://www.wpe.net/wenxue_show.asp?ArtID=2914網上找到的,你看看是不是 ,試過無毒,可以專放心瀏覽屬

9. 培根的《論司法》"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原文

「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熱點內容
周口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4-25 19:08:07 瀏覽:818
推動刑法修訂 發布:2025-04-25 19:07:27 瀏覽:185
西安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罰款 發布:2025-04-25 19:02:30 瀏覽:716
勞動法中關於職工上下班途中 發布:2025-04-25 19:01:22 瀏覽:562
月旦民商法研究 發布:2025-04-25 18:56:28 瀏覽:583
法院報道不實 發布:2025-04-25 18:31:28 瀏覽:223
伊法治國按鬧分配 發布:2025-04-25 18:29:18 瀏覽:509
央視996工作制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4-25 18:17:07 瀏覽:772
法院靜止 發布:2025-04-25 18:01:48 瀏覽:266
民法通則102 發布:2025-04-25 17:39:21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