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畢業論文

刑法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19 20:59:04

法學畢業論文

我給你~~~

刑法畢業論文中文摘要

論刑法的因果關系本份論文資料包括:開題報告,中英文摘要,論文,目錄,文獻綜述,任務書,答辯,中期檢查表,等 論文編號:XF012 摘 要
刑法因果關系歷來是刑法理論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新論迭出的問題,在我國刑法學的研究當中,中外學者在對刑法因果關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表了諸多的專著和論文,由此亦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了刑法因果關系的許多問題,然而至今為止,有關刑法因果關系的紛爭並未停止,歷史上就有偶然因果關系說與必然因果關系說之爭,現在又有高概率之說、條件說、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區分說之論,這些觀點的出現,表明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正在深化,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開闊了視野,但同時又給了我們一種不是隔靴搔癢——抓不到實處,就是只提出問題卻沒有說明如何解決問題的淺嘗轍止的感覺,刑法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和解釋學,其立論的出發點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刑法學的重要課題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當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從我國目前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來看,情況似乎並不如此。而國外刑法因果關系的內容與結構與我國存在明顯的差異,美國刑法因果關系建立在判例法基礎之上,層次清晰、規則、體系完整。盡管目前刑法理論界不乏走出「必然性」與「偶然性」爭論困境的呼聲,但教學和司法層面仍然遵循原有理論。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因果關系理論進行重新思考,構建新的刑法因果關系理論。本文循著我國學者門在因果關系研究的蹤跡,借鑒國外有關方面的先進理論,從比較的角度,發現其中的問題,闡述我國刑法因果關系研究的不足之處,並對重新構建提出自己的一點意見和建議。關鍵詞:因果關系 英美法系 抗辯制度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Abstract
Pe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but also on Diechu a new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China's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o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published numerous books and papers, This is also a certain extent, resolved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many of the problems, but so far,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did not stop the disputes, there is the history of occas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hat is bound with that dispute, and now high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facts and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of that distinc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se views that the criminal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is deepening, as we further study a broad vision, but also gave us a not Gexuesaoyang - Zhuabu Dao is, is the only question is no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allow taste Zhe only the impression that criminal law as an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hermeneutics, the argument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Criminal Law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the Penal Code, of course, is no exception, however, from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situ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The United States Criminal Code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inal Code causal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case law, the level of clarity, rules, system integrity. Although there are currently out of "inevitability" and "chance" of the plight of controversial calls, but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still follow the original theo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of China's re-thinking and build a new Criminal Cod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follow China's scholars in the door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races of foreign parties advanced theories, from a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found the problem, expounded China's Crimi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nadequacy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d re-build their own point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Causal relationship;Common law;Defence system
目 錄
摘 要………………………………………………………………………………………Ⅱ
Abstract………………………………………………………………………………… Ⅲ
引 言……………………………………………………………………………………… 1
一、我國刑法因果關系概述…………………………………………………………1
(一)因果關系的定義……………………………………………………………………1
(二)因果關系的特點……………………………………………………………………2
(三)因果關系的研究價值…………………………………………………………… 3二、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現狀及評論…………………………………………… 3
(一)我國的研究現狀……………………………………………………………………3
1.局限於哲學的角度…………………………………………………………………………3
2.側重於偶然因果關系與必然因果關系的研究……………………………………………3
3.與行為人主觀心理態度及刑事責任完全分離……………………………………………4(二)英美法系及大陸法系的研究現狀………………………………………………5
1.英美法系的研究現狀………………………………………………………………………5
2.大陸法系的研究現狀………………………………………………………………………6
三、重構我國刑法因果關系理論……………………………………………………7
(一)弱化哲學上因果關系理論………………………………………………………8
(二)借鑒美國雙層次結構理論………………………………………………………8
(三)確立因果關系抗辯制度…………………………………………………………9
結束語………………………………………………………………………………………10
參考文獻………………………………………………………………………………… 11
致 謝………………………………………………………………………………………12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3-1/1905.htm

⑶ 最近我要寫一篇刑法的論文,題目自擬,最近有什麼熱點

刑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1. 論犯罪的基本特徵和本質特徵 2. 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體系性特點及其缺陷 3. 論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的異同 4. 犯罪本質特徵新說 5. 「犯罪客體不要說」之檢討——從比較法的視角考察 6. 關於犯罪客體的若干問題思考 7. 論法益侵害說與規范違反說之爭 8. 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關系的新解讀 9. 論刑法中的人身危險性 10. 試論不法侵害的認定 11. 現代刑法中報復主義殘跡的清算 12. 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13. 報應主義與目的主義之對峙及調和 14. 論刑法中危害結果的概念 15. 論刑法中的行為對象 16. 試析刑法中行為對象與犯罪對象 17.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 18. 論犯罪構成的情節要求 19. 關於刑法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思考 20. 我國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1. 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研究 22. 論定罪情節與情節犯 23. 刑事政策視野中的情節犯研究 24. 量刑情節適用的若干問題研究 25. 論刑法適用中的隱性不平等:以劉海洋案為視角的考察 26.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事司法 27. 罪行法定原則下的刑法解釋及其發展趨勢 28. 罪刑法定原則在實踐中的得與失 29. 罪刑法定原則與社會危害性的沖突 30. 善待罪刑法定原則 31. 罪刑法定與自由裁量權 32. 犯罪「故意」的學理分析 33. 從主觀要件中對「明知」的認定問題的探討 34. 明知必然發生能否放任? 35. 違法性認識在我國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36. 違法性認識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37. 復合罪過形式理論之合理性質疑 38. 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時不應考慮主觀要素 39. 論刑法適用解釋 40. 司法解釋之刑法謙抑性的背離 41. 狹義刑法解釋若干問題探析 42.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權解釋中的功能 43. 中國刑法司法解釋體制演進過程之檢視與反思 44. 論司法解釋的法律監督 45. 我國刑法立法解釋性質問題初探 46. 刑法有權解釋主體辨析 47. 間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48. 犯罪中止若干問題思考 49. 論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罰范圍 50. 論我國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51. 結果加重犯基本理論研究 52. 結果加重犯刑事責任根據及其合理性問題探討 53. 論我國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類的完善 54. 共犯的停止形態研究 55. 共同正犯的若干問題研究 56. 實行過限問題研究 57. 共謀共同正犯問題研究 58. 片面共犯若干問題思考 59. 過失共同犯罪若干問題思考 60. 共同過失與共同犯罪 61. 過失犯的構成要件構造及其適用 62. 激情犯基本理論研究 63. 過失危險犯基本問題研究 64. 中國刑法上的新類型危險犯 65. 論危險犯的危險狀態 66. 危險犯犯罪形態研究 67. 刑法中的危險及其判斷:從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區別出發 68. 數額犯中「數額」概念的展開 69. 犯罪數額研究 70. 不純正數額犯略論 71. 單位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72. 關於「單位累犯」問題的思考 73. 單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74. 論單位犯罪停止形態 75. 論單位犯罪主體消亡後刑事責任之承擔 76. 試論單位犯罪的主體結構——「新復合主體論」之提倡 77. 論單位實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78. 單位共同犯罪的幾個疑難問題探究 79. 關於被害人承諾的若干問題思考 80. 事後承諾與阻卻犯罪成立 81. 被害人的寬恕與死刑適用 82. 被害人承諾成立要件比較研究 83. 建立「受害人諒解」相關制度的設想 84. 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 85. 試論刑法中的被害者過錯制度 86. 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87. 試析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立法之不足 88. 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89. 「親親相隱」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90. 「不認為是犯罪」司法適用中的幾個問題 91. 對不能犯處罰的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 92. 論未遂犯的處罰范圍 93. 《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若干問題思考 94. 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規定 95.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96. 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淺析 97. 完善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刑事司法制度 98. 將未成年人責任規則擴大適用於青年人 99. 身份犯研究 100. 共同犯罪與構成身份新論 101. 論脅從犯不是法定的獨立共犯人 102. 吸收犯之生存空間論 103. 論想像竟合犯——兼與法條竟合犯相區別 104. 再論牽連犯 105. 我國刑法溯及力若干問題研究 106. 完善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立法的思考 107.我國刑法屬人管轄權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論海外華僑的刑法保護 108. 淺析刑法條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109. 刑法上的不作為研究 110. 不作為犯罪的行為性 111."重大"道德義務應當成為不作為犯罪作為義務的來源 112. 「見死不救」行為定性的法律分析 113. 刑法因果關系研究——兼評不作為犯的因果關系 114. 論不作為犯罪中的先行行為 115. 先行行為可以為犯罪行為 116. 法益狀態說——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區別標准新探 117. 論作為犯罪客體的法益及其理論問題 118. 針對中國絡犯罪之認定探討——兼評刑罰相應立法的完善 119.中國絡中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 120. 計算機犯罪之犯罪客體再研討 121. 論我國中國絡犯罪的界定:兼論我國中國絡犯罪的立法現狀 122. 論計算機中國絡犯罪 123. 試論中國絡共同犯罪 124. 關於中國絡空間中刑事管轄權的思考 125. 論「黑哨」的立法定性 126. 我國刑法中無限防衛權的再思考 127. 我國刑法未設立無限防衛:對新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定性 128. 論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 129. 論「假想防衛」 130.業務過失犯罪研究 131.依命令之職務行為正當化研究 132.論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 133. 刑法競合論 死罪、死刑與期待可能性 134. 論死刑的具體適用——兼對新舊刑法中的死刑適用作一比較 135. 論死刑罪名與死刑限制 136. 試論死刑適用應設年齡上限的合理性 137. 死刑不引渡原則探討——以中國的有關立法與實務為主要視角 138. 關於社區矯正若干問題的思考 139. 行刑社會化及其理論基礎探討 140.試論非監禁刑及其執行體制的改革 141.保安處分的理論與實踐 142.保安處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運用 143.大陸、台灣刑法中保安處分制度比較 144.大陸與台灣刑事責任年齡之比較 145.教唆犯罪的理論與實踐 146.論未遂的教唆的可罰性 147.陷害教唆若干問題研究 148.間接正犯研究 149.論轉化犯 150.我國刑法中的轉化犯及其價值趨向 151.轉化犯與結果加重犯——兼論刑訊逼供的立法完善 152.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的刑事責任 153.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困境與詮釋 154.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規范中的具體適用 155.認識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156.特別自首若干問題思考 157.對「以自首論」的理解和適用 158.餘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159.單位累犯、數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問題 160.論量刑中減輕處罰和免除處罰的適用 161. 論剝奪政治權利刑內容的改革 162.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罰 163.減刑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4.我國假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5. 論我國的緩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166. 論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167. 論我國短期自由刑的改進 168. 淺議我國刑法中的財產刑 169. 刑法中沒收財物之分類研究 170.論赦免的刑事政策意義 171.論死刑緩期執行變更為死刑立即執行若干問題探討 172.論數罪並罰的根據:兼論我國數罪並罰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73.論酌定從輕情節 174.刑法中關於保護國有資產的立法不足與完善 175.慣犯問題研究 176. 初犯的刑法學界定 177.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 178. 緊中國避險限度條件的

⑷ 刑法畢業論文,題目是玩忽職守罪研究。

玩忽職守罪是瀆職犯罪的一種,其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公務活動的管理制度,是一種社會危害性相當嚴重的犯罪。它不僅直接危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同時妨礙國家方針、政策、法律的貫徹實施,破壞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古今中外所有國家刑法都把這種犯罪作為嚴厲懲治的對象。1979年刑法對這種犯罪作了專條規定,並在眾多的刑法補充規定和行政、民事、經濟法律、法規中作了重要的補充,1997年修訂刑法在總結十多年立法、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玩忽職守罪作了系統、全面的規定,形成了一類犯罪,除概括的玩忽職守罪外,還有七種特別規定的玩忽職守罪。雖然新刑法頒布後,將一部分從該類犯罪分離出去了,但玩忽職守罪現可以說仍是個口袋罪,有關法律規定少而籠統,在實踐中又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情況,例如玩忽職守罪客觀要件的界定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爭議,因此如何正確認識玩忽職守罪的客觀要件,對於我們在實踐中准確依法懲治該類犯罪,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主要從玩忽職守罪客觀要件的玩忽職守行為、重大損失、玩忽職守行為與危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玩忽職守行為

1、行為形式

關於玩忽職守行為的基本形式,理論界存在認識上的分歧,爭論的焦點在於玩忽職守行為是否包括作為。一種觀點認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自己職責」的行為方式不作為,不包括人微言輕形式。其理由是,玩忽職守行為的主體不負責任,行為消極。另一種觀點認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行為方式既可以是不作為,也可以是作為。理由是,在玩忽職守行為中,有的是行為人負有刑法要求必須履行的特定義務,行為人能夠履行而不履行,是不作為;有的則是行為有不正確地實施了積極的行為,是作為。玩忽職守行為究竟應否包括作為形式?我們對上述兩種觀點稍加分析便不難得出結論。上述第一種觀點以玩忽職守行為的主體不負責任、行為消極為由排除作為形式,立論顯然失當。首先,行為的積極與消極並不是區分作為與不作為的主要標准。盡管不作為在多數情況下是以消極的行為或者身體的靜止表現出來的,但在某些不作為犯罪中也包括一些積極的身體動作。因此,身體舉動不等於作為,同時,不作為也不等於身體靜止。其次,玩忽職守行為並非都是消極行為。玩忽職守行為是指「不履行和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行為,其中,「不履行職責」的行為固然是消極行為,且屬於不作為,對此殆無疑義;而「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行為則難說是消極行為,因為盡管行為人不認真,但卻具有履行職責的行動,顯然屬於積極行為。第三,「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行為雖然沒有達到職責要求,但畢竟不是不履行職責,應當說,這種玩忽職守行為的表現形式屬於作為。可見,第一種觀點難以立足,而第二種觀點則於法有據。

綜上所述,玩所職守行為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其中,作為形式的玩忽職守行為是行為人用積極的行動去實施了與其職務或者職責相背離的並致使國家、人民利益和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不作為形式的玩忽職守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履行法律要求履行的職責義務並致使國家、人民利益和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簡單說,說是按其職守該做的他卻沒有做。一般來說,未盡職守的玩忽職守行為是通過作為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不履行職守和撤離職守的玩忽職守行為都是通過不作為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2、不履行職責及不正確履行職責的具體認定

筆者認為認定不履行職責及不正確履行職責行為,關鍵在於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責的認定。對此,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具有多樣性

需要明確的是,這里的職責,一方面標志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享有一定的職權,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義務。當然,這種義務僅僅是只與其在國家機關中所擔任的工作或所處的地位有關的義務,而不包括一般的道德義務或者作為黨員應遵守的義務等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涉及到許多方面,其玩忽職守行為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可能表現為千差萬別,對此,有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一般都有相應的規定。如《法官法》規定了法官的職責,《檢察官法》規定了檢察官的職責,《人民警察法》規定了人民警察的職權、義務和紀律,等等。因此,不同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其職責各不相同,確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必須以有關規定為依據,而不能想當然。

需要指出的是,在同一個系統的國家機關,尤其在同一個部門中的國家工作人員,一方面他們的職責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如只要是人民警察,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義務;另一方面,由於具體分工不同,他們的職責又不盡相同。如民事審判法官與刑事審判法官、反貪部門的檢察官與起訴部門的檢察官、巡警與刑警,等等,他們具體工作各不相同,其職責內容也一定的差異。所以,認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既要注意共性,也要注意區別。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具有條件性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並不是完全一成不變,而是隨客觀情況不同可能有所變化的,對此,一些法律、法規或規章中甚至作出明確規定。例如,公安部頒布的《公路巡邏民警中隊警務規范》規定:公路巡邏民警糾正違章時,應當指令駕駛員靠邊停車或者在不影響交通的地段停車。但是,遇雨、雪、霧天或者路面結冰時,對違章車輛一般不予追隨或者指令違章車輛停車接受處理,但可以通過喊話等,提醒駕駛員改正。又如,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這里的「經審理認為」顯然是指按照民事訴訟的證據制度,從雙方當事人舉證、質證中,發現相關的證據證明案件涉嫌經濟犯罪,才能決定移送刑事審查,而並非檢察機關理解的只要有一方當事人提出案件涉嫌經濟犯罪嫌疑,就必須移送刑事偵查機關。否則,任何在民事訴訟中舉證不能的當事人都可能以對方當事人涉嫌犯罪為抗辯理由終結民事訴訟程序,民事訴訟制度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在具體案件中判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否具有一定的職責或者是否未履行一定的職責,必須結合具體條件進行分析。

二、重大損失

玩忽職守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在司法實際中,對於玩忽職守造成公共財產重大損失的情節認定頗有爭議,難以把握,不利於准確地打擊此類犯罪。筆者試就如何認定「公共財產的重大損失」問題談些自己的看法。

1、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含義

「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是玩忽職守罪客觀方面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據。所謂公共財產,根據我國刑法第91條的規定,是指下列財產:國有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財產;用於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專項基金的財產;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財產。所謂公共財產的重大損失,根據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是指以下三種情形:一是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5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5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75萬元以上的;二是造成公共財產或者法人、其他組織財產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3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150萬元以上的;三是雖未達到前兩種數額標准,但前兩種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或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不滿30萬元,但合計間接經濟損失150萬元以上的。由此可見,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2、直接經濟損失的認定

對於直接經濟損失,有人認為這是個簡單明了的問題,無須多加研究,但實際中關於如何認定損失問題往往是很復雜的,爭論也較多。有人認為只要導致公共財產所有人失去了對公共財產的控制即可認定為損失;有人認為經公共財產所有人多方努力,憑自身力量已無法挽回公共財產的損失時即可認定為損失;還有人認為必須在公共財產所有人自身付出努力無法挽回損失時,再憑外部力量採取有效措施仍無法挽回損失,這樣才能認定為公共財產的損失。筆者認為對於公共財產的直接損失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甄別認定:

(1)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公共財產遭受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某財政局副局長不正確履行職責,指使會計將本局財政預算外資金200萬元違規借給某化工廠用於生產。不久該化工廠因雷擊引起爆炸並燃燒,工廠頃刻間化為灰燼,直接經濟損失達500萬元,陷於倒閉,財政局借出的200萬元血本無歸,顯然該副局長必須承擔這2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的玩忽職守責任。

(2)因工作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公共財產被犯罪分子詐騙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如某機關行政科科長A,持100萬元轉帳支票與某公司經理B洽談為本單位購買中央空調事宜,在B的「精 心安排下,」A不是認真審查B的資信情況、身份情況和合同條款,而是整天與B的公關小姐C廝混,致使C順利地將A隨身保管的支票100萬元偷走交給B,B很快從銀行全部取出現金與C逃之夭夭,經公安機關追捕仍未抓獲。A的這種玩忽職守行為致使100萬元公共財產的損失應認定為直接經濟損失。

(3)以合法形式轉移公共財產致使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這是當前經濟領域中常見的債務人規避法律、逃避債務的情況。如某鎮機關幹部甲在擔任鎮農村合作基金會主任期間,多次違反規定給某乙放貸達80餘萬元。乙名義上將此款用於自己的私營企業經營,實際上卻以現金形式提出後付給其女婿丙用於他另辦的企業。農金會向乙催收貸款未果遂向法院起訴乙,乙以自己企業虧掉了為由不還欠款,而法院也苦於無證據證明乙將貸款轉移給丙的事實而不能對丙強制執行,導致這80萬元公共財產無法追回。實踐中類似的還有將資產轉移到妻子名下後隨即搞「假離婚」,約定財產全部給妻子。這些以合法的形式轉移公共財產,導致無法挽回的情形均應認定行為人玩忽職守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4)因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滅失毀壞等遭受的重大損失。公共財產的滅失,其滅失時該財產的實際價值就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這比較簡單;對於公共財產的毀壞,需要通過專門機構對該財產作評估,通過公共財產被毀壞前的價值和毀壞後的實際價值比較,就能得出其實際損失情況,就可以認定其直接經濟損失。

(5)因疏於管理或不履行管理職責致使本單位受到犯罪分子不法侵害而遭受的重大損失。有的領導幹部對本單位的日常工作不抓不問,放任不管,對出現的一些違紀違規現象不追不究,對規章制度的落實沒有具體措施,被犯罪分子鑽了空子,致使本單位遭受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應認定為因玩忽職守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如某地稅局局長對本局工作一貫疏於管理,甚至對財會人員貪污數千元的問題也不追究責任。1997年7月至1998年5月期間,局財務科長甲陸續將帳上150萬元公款擅自借給個體戶乙用於賭博活動,乙將150萬元資金全部輸光後逃跑,經司法機關多年緝捕仍無結果。甲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無疑,但是該地稅局長也構成玩忽職守罪,他對造成本局150萬元公共財產的直接經濟損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6)通過法院訴訟程序仍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行為人因玩忽職守行為致使公共財產失控的情況,通過人民法院訴訟途徑來挽回經濟損失是具有強制力的、最具實際效果的辦法,如果通過這一途徑仍然不能追回經濟損失,應該說是別無他法了。因此,經訴訟程序無法挽回的損失可以認定為直接經濟損失。訴訟程序包括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法院審理和執行。實踐中,筆者認為可以在執行過程中中止執行一次或對被執行人司法拘留過一次沒有能追回執行標的的即可認定為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

3、間接經濟損失的認定

間接經濟損失是由直接經濟損失派生出來的,一般來說,產生了直接經濟損失,往往也就會出現間接經濟損失。如何確定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是否都能成為玩忽職守的定罪依據?實踐中存在把握不準的情況,有的甚至不予認定,影響了這類犯罪的公正處理。筆者認為對於間接經濟損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確認:

(1)由直接經濟損失核算出的銀行利息。由行為人玩忽職守導致資金的流失,我們暫且不談流失掉的這部分資金在運作過程中能產生多少利潤(因為具有不確定性無法核算利潤),但是從資金失控之日起至無法挽回止這期間的銀行利息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計算的,這是實實在在的損失,應該認定是間接經濟損失。

(2)因玩忽職守未能將公共財產用於約定的投資致使違約而造成的重大損失。如行為人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未能如約投入到某個既定的項目中去,按照我國民法規定就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如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如某民政局局長將本局擬作支付與客戶簽約購置設備的200萬元貸款違規借給一企業使用,在合同交款期內(一個月)未能將此款從企業追回交給客戶(一年後企業才還入該局),致使該客戶訴該局違約,法院判令民政局支付客戶違約金20萬元,賠償損失30萬元,那麼該民政局局長必須承擔造成50萬元間接經濟損失的玩忽職守罪責。

(3)因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和個人財產的滅失、毀壞後,經修理、重製、更換所需的資金。國家工作人員如果對工作認真負責,恪盡職守,嚴格管理,遵章守制,就不會發生意外,導致公共財產和個人財產的滅失、毀壞等重大損失;而正是因為行為人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從而導致了正常運行中的公共財產和個人財產如機械、高新技術設備等的滅失或毀壞。要恢復正常運行就必須修理或更換,這就需要花費資金,這部分資金是額外的負擔,就應認定其為玩忽職守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4)因企圖挽回由玩忽職守造成的公共財產和個人財產的重大損失所列支的成本。因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和個人財產失控後,人們的心態總是企盼通過各種途徑,各種辦法盡可能地追回經濟損失,在這過程中往往會開支掉不少費用,如本單位內部派人在追債過程中列支的差旅費、住宿費、補貼費等;在訴訟過程中列支的訴訟費用、律師代理費用、差旅費、住宿費、資產評估費、鑒定費等,這些費用應視為間接經濟損失。

(5)因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經鑒定所須的加固費用。因房屋雖存在安全隱患但在未鑒定其為危房的情況下,該房還有使用價值,且所須的加固費用尚未實際發生,應認定其為玩忽職守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4、正確認定「公共財產重大損失」應注意的問題

正確認定「公共財產重大損失」,對於嚴肅查處、准確打擊玩忽職守犯罪,維護國家機關的形象和聲譽,保障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玩忽職守行為與公共財產重大損失的客觀危害後果之間必須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如果二者之間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那麼即使客觀上存在行為人玩忽職守的行為和公共財產重大損失的危害結果,也不能追究行為人玩忽職守的刑事責任。

(2)嚴格區分公共財產重大損失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一種「原始損失」,而間接經濟損失是由直接經濟損失派生出來的,是「派生損失」。兩者的關系不能混淆。根據高檢院《立案標准》的規定,嚴格區分這兩者的關系,對於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義。

(3)要准確地、客觀地認定間接經濟損失,不能牽強附會地隨意認定。如果因為存在直接經濟損失就隨意地估算尚不存在的、具有不確定性的間接經濟損失,就勢必會造成誇大對玩忽職守行為的打擊面,不能科學地、客觀地處理一些案件。

(4)要反對公共財產重大損失認定問題上兩種傾向:一是主觀主義,不作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草率認定;二是謹小慎微,對有證據證明已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左顧右盼,不敢認定。

(5)重大損失是否可以累計計算的問題。刑法中關於走私、偷稅、貪污、盜竊犯罪的規定中,可以累計計算。但沒有規定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犯罪可以累計計算。從罪刑法定的原則出發,在沒有新的法律明文規定出台前,筆者認為,對於多個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行為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累計計算沒有法律依據。從實踐情況來看,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屬於徐行犯,才將多個行為規定視為一個行為加以處理,如虐待罪便是如此,否則對於刑法上無獨立意義的數個行為不能作為一個危害行為對待。因為徐行犯屬於單純一罪,必須按一罪論處,並應在法定刑幅度內選擇判處與犯罪情節相適應的刑罰。數個在刑法上無獨立意義的濫用職權行為或玩忽職守行為顯然不屬於徐行犯,當然不能適用徐行犯的法律適用原則,不應累計其社會危害性。但筆者建議以後立法完善時,可規定五年之內予以累計計算,以加大對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犯罪的打擊力度。

三、玩忽職守行為與危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

1、行為與危害結果間因果關系概述

玩忽職守罪是結果犯,不僅要求行為人要有玩忽職守的表現,而且在客觀方面還必須具有「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這一結果要件,玩忽職守行為與這一危害結果之間還必須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玩忽職守因果關系不僅僅是基於客觀存在和事實而發生,而且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發生的。當一種現象(他人的違法行為、自然力等,如犯罪分子李某綁架並欲殺害程某。)已經有發生危害結果的可能性時,一個人的玩忽職守(如警察王某的不接警、不處警)本來與這個因果關系的鎖鏈無關的,但是由於法律的規定,使負有特定義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與這個因果關系的鎖鏈發生了聯系。法律賦予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採取積極的措施(警察阻止犯罪分子行凶),來防止危害結果的產生,中斷這個因果關系的鎖鏈,如果負有特定義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這樣做,使危害結果的發生由可能性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現實,那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就成為危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就構成了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2、行為與危害結果間因果關系的特徵

筆者認為玩忽職守行為與危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應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首先在於它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作為義務的關聯性。殺人、強奸、盜竊,這些作為的因果關系,是行為人身體舉動與由其所引起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玩忽職守的這種不作為的因果關系,是指客觀上違反刑法或國家機關規章制度規定的不履行特定的作為義務的行為同危害社會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它與特定的履行義務緊密相關。如果沒有這種履行義務,就根本談不上不作為。如當一名法官,在遇到歹徒行凶殺人時,沒有阻止救人,而是逃之夭夭,最終人被殺害,刑法也不能定這名法官構成玩忽職守罪。因為法官沒有這一「職守」,相反巡邏警察則不同。

其次,還在於玩忽職守行為與危害結果聯系的間接性。作為的因果關系,其聯系往往是直接的,例如槍響人死、刀起頭落等。但在玩忽職守罪中,行為人不履行、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引起的危害結果,還要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和某種自然力的行為,就是必須存在某種中介條件,而且這一中介條件是引起危害結果所必不可少的。密雲「雲虹橋」遊人跌倒後相互擠壓,修水縣余某的自殺,歹徒李某、楊某殘殺程某,就是玩忽職守案中危害結果必不可少的中介條件。

第三,在於玩忽職守行為與危害結果聯系的復雜性。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其常常出現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現象。前者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一個玩忽職守行為造成多個危害後果,後者是指多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行為共同或相繼造成了一個危害結果。對於一因多果,在處理上不會出現困難,只要能認定多個危害結果均系行為人的玩忽職守行為所致,行為人就應該對所有危害後果承擔刑事責任;對於多因一果,則涉及區分各行為人的責任輕重,從而確定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的問題。在處理多人玩忽職守案件中,責任的確定主要應當注意以下三點:(1)看原因力大小。一般來說,對導致重大損失結果的發生起決定性作用的玩忽職守行為,其責任要大;(2)區分領導人員與具體工作人員的責任。如果具體實施人員的行為是受命於主管領導人員的意志,或者在實施中曾提出糾正意見,未被領導人員採納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應由領導人員負責。如果具體實施人員隱瞞事實真相、不請示匯報,私做主張,或者不執行領導人員的正確意見,不按規章制度力、事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應由具體實施人員負責。如果由具體實施人員出主意,而領導人員輕信允許或採納,或者具體實施人員明知領導人員的指示、命令違反了有關規定,仍繼續實施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則應共同負責。(3)區分集體研究決定與個人決定。對於個人做出錯誤的決定並因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個人負直接責任。如果錯誤決定是經集體研究做出,在這種情況下,參加集體研究的贊同錯誤決定的所有人員都應承擔責任,其中主持集體研究並拍板定案的人員應負主要責任。

第四,玩忽職守的因果關系還在於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平民百姓的見死不救和巡警的見死不救,法律要求不同,人們期待評判不同,對前者只能是道義的,對後者人們自然而然感到一種危險性,因為人們把警察當著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神。由此可見,無論是立法者的意志或是行為人的主觀因素,都對玩忽職守犯罪因果關系的成立影響巨大。所以,我們看到玩忽職守案的辦理,往往表現受制於媒體輿論。這種情況的產生,一方面是立法本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辦案人員的主觀評判因素。筆者認為,在面對行政機關工作效率不高、公職人員素質低下、安全事故頻發、治安狀況惡化的社會形勢下,作為立法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對於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瀆職犯罪,應當確立積極的因果關系評判說。以加大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履行職務,不正確履行職務的打擊力度,從而提升國家機關在人民群眾中的聲譽和威信。因為法律是規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來調整社會關系的,使社會關系有序化,並且有條不紊地協調發展。當社會關系中某一具體的人應當履行某種法律義務而不履行時,社會關系就不能按照法律所指引的方向發展,而是向著危害結果發生的方面發展。當一個地區警察接警、處警不力,又受不到法律追究時,我們能期待這一地區治安狀況好轉嗎?我們看到的恐怕是殺人案件頻發而又難以偵破。

⑸ 求法學畢業論文提綱,刑法方向的。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所確立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起源於著名的英國大憲章,而法國刑法典被認為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直接淵源。最後指出了現階段我國適用該原則需注意的一些問題,希望今後有關人員在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取捨與完善的問題上有更多新穎合理觀點的提出。
[關鍵詞] 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內容 人權 刑法權
我國於1997年10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3 條規定: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 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不得定罪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所確定的三大基本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
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十分豐富與精深,它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其理論基礎在於三大原則:
1.啟蒙自由主義。洛克認為,人們原本生活在自然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於人之間是自由平等的關系,根據自然法他們享有人生自由權和財產權,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的這些權利。但每個人的這種權利會受到他人侵犯。因此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規范來保障他們享有的各種權利,為罪刑法定原則提供了根本的思想理論基礎。
2.三權分立說。孟德斯鳩認為,立法、行政、司法應該分立開來,各自行使自己的權力,不受其他機關的干擾。三權分立,使法官成為機械的適用法律的工具,從而限制了法官解釋法律。這樣既保障了人權自由,同時也避免了法官的擅斷,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3.心理強制說。近代刑法學大師費爾巴哈認為,所有違法行為的根源都在於趨向犯罪行為的精神動向,動機形成源,它驅使人們違背法律,因此應建立制止犯罪的第一防線——道德教育;第二防線——求助於心理強制,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發生。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也稱罪刑法定主義)在近現代已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刑法學的罪刑法定原則的不斷向前發展,經歷了從不實行到相對實行,由相對實行到絕對實行。罪刑法定原則本身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日益緊隨時代的進步而演繹出新的含義,目前,主要說來,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文法的明確性
刑法法律的制定必須條文規范明確。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在這些規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性的、不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明確性要求立法者必須具體的明確規定刑罰法規,以預先告之人們成為被懲罰的對象的行為。
(二)刑罰適當性
刑法適當性,又稱作適當處罰性,即指刑罰法規規定的犯罪和刑罰都應該被認為適當,這是針對法規內容而言的。刑法規定的適當,對某一行為作為犯罪規定刑罰有合理的根據。刑罰規定的犯罪,應順合以行為時確實是否需要刑罰處罰的刑法為前提。
(三)禁止適用事後法
禁止適用事後法即不允許在法律規范施行後對法規施行前的犯罪行為予以處罰,又稱為「刑法無溯及效力」。法無溯及既往效力,從而符合了「不知者無罪」這一俗語。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必須預告由法律規定犯罪與刑罰並公之於眾,以便人們所遵守,但隨著刑法的不斷完善,其溯及力的確定多為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在新法為輕的情況下刑法具有溯及力,這是保障人權的要求,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刑法的權威與統一性,實現刑法預防犯罪的目的。
(四)絕對禁止或排斥類推適用
類推推理是把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事項,比照刑法中最類似的事項加以解釋的方法。在罪刑法定原則下,類推解釋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內容「解釋」進去是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相斥的,所以罪刑法定原則使得刑法的適用禁止類推推理,但刑法又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法律規范,在禁止類推適用的范疇內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即從完全否定類推到容許有限制的類推適用,即在有利於被告人場合容許類推適用,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一重大進步。
(五)絕對禁止不定期刑,實行絕對確定的法定刑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刑法學說的進化,絕對罪刑法定的學說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不斷得到修正。絕對確定的刑種和刑期,會使法官只根據法條而不顧具體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會危害程度判處相應的刑罰,不利於刑罰的正確適用。若刑法中存在沒有規定刑期的自由刑,罪犯服刑期長短的權利完全由行刑機關掌握,這會喪失刑法保障人權的機能。所以法定刑或宣告刑都不允許絕對的不定期刑。因而從根本上應確立相對不定刑期,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讓其考慮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裁量刑罰,從而不偏斥於罪刑法定原則的內涵與本質。
(六)排斥習慣法的適用
刑罰僅僅只能依據成文法規,刑罰的根據只在於成文法,而不依據習慣,道德,風俗,民間法來決定。這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當然結論。
三、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現實理論依據
(一)社會主義民主要求實行罪刑法定原則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與基礎, 法治是民主的體現與保障。在歷史與現實中, 沒有無民主的法治, 也沒有無法治的民主, 法所反映的應當是人民的公共意志, 由人民掌握主權的國家制定的, 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記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刑法即是由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制定。由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刑法的過程, 就是實現人民群眾意志的過程,那麼對於何為犯罪及如何處置犯罪必須由法律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人民意志的實施貫徹,那麼這也要求司法工作人員不能對刑法作不合理的任意解釋。

⑹ 刑法的畢業論文寫哪些題目比較好寫

1、有研究來價值。它是指自法學論文題目有學術價值,即有助於法律專業和法學學科的發展。

2、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是指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指導或促進作用。

3、有創新性。它是指該題是前人沒有研究過,根據這個題目寫出來的法學學術論文,能填補本專業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選定的法學學術論文的題目雖然有人已經寫過,但內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謬誤之處。

5、有強烈的創作欲。由於寫作法學學術論文需要付出艱辛的腦力勞動,要克服重重困難,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動的強烈創作慾望。

6、符合自己擅長的法學專業。這是指選定的法學學術論文題目,是自己擅長的法學專業內的題目。法學學術論文,是法學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文章。

7、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使法學專業知識與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邏輯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知識相融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寫出創新突出,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學術論文。

(以上內容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⑺ 法學專業的畢業論文 論認識錯誤與刑事責任的關系

1 認識錯誤的概念和分類
1.1 認識錯誤的概念
刑法中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專己的行為在刑法上屬的認識與客觀實際情況存在不正確的認識。
1.2 認識錯誤的分類
認識錯誤及其對刑事責任的影響關系密切。
2 認識錯誤對刑事責任的影響
2.1 法律認識錯誤及刑事責任
法律認識錯誤,有學者稱之為「違法性錯誤」。
2.2 法律認識錯誤對刑事責任的影響
關於法律認識錯誤對刑事責任的影響,在刑法理論上存在否定說與肯定說二種學說。
2.3 事實認識錯誤與刑事責任
所謂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事實狀況的錯誤認識。

⑻ 幫我想一個法學本科的畢業論文題目

法學本科畢襲業論文選題:

1、論我國民間借貸的現狀及法律規制

2、論法律的平等價值

3、上市公司並購業務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4、論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

5、所有權保留若干問題研究

6、網路金融詐騙犯罪的法律規制

7、論公司合同風險及其規制

8、論夫妻侵權的法律規製法輔

9、逃稅罪研究

10、校園暴力的成因與法律防範

11、正當防衛疑難問題研究

12、網路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

13、不真正不作為犯研究

14、論交通肇事罪

15、論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

以上選題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⑼ 刑法本科畢業論文什麼題目好寫啊,資料多些的,不深的,急急急,謝謝!

可以去搜下國淘論文寫作,希望能幫到你!
駁論文是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文體,在對一些社會醜陋現象的批判與揭露上價值尤為突出,但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感到不知從何駁起,無從下筆。其實,這類文章寫作有一個思路,那就是:1、列現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適宜高中課文,魯迅先生的名篇《拿來主義》為例,對駁論文的這一特徵予以探析。
列現象
對現實中不合道德、有礙社會健康發展的現象進行列舉。事例選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們;羅列的豐富性,以求引起讀者共鳴;修辭的多樣性,以求彰顯行文文采,增強氣勢。例:
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講座PPT課件 發布:2024-11-08 12:11:27 瀏覽:146